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简称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18岁以上人群胖瘦程度的判定指标~([1])。目前,依据中国成人体重判定标准以及亚太地区人群肥胖~([2-3])的标准,人们习惯将BMI18.5,18.5~23.9,24.0~27.9,28.0~29.9及≥30 kg/m2依次定义为偏瘦、正常、超重、肥胖和重度肥胖。有资料显示,肥胖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良  相似文献   

2.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体形是否匀称和健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否形成,将对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就业与择业及以后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长期、连续、  相似文献   

3.
刘建清 《中国校医》2018,32(7):497-497
目的 通过新生体检了解大学生体质指数分布及变化趋势,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度新生体检身高、体质量等个人信息,对其体质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新生体质指数男生为21.30±3.32,明显高于女生的19.66±2.48,男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率为18.56%,明显高于女生的11.14%,体质量超标肥胖率呈逐年递升趋势。结论 针对新生体质状况,应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形成医体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降低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率及低体质量率,维持健康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1985-2005年大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10-1011
目的探讨20a间甘肃省大学生体质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985,1995和2005年全国体质调研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男、女大学生身高明显增长,男生体重增长显著,女生体重呈下降态势;心肺功能明显下降,且幅度较大;身体素质整体出现较大的滑坡,在速度、耐力素质方面下降非常显著。结论甘肃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显著,身体形态得到较为理想的发展,但速度、耐力指标明显滑坡。  相似文献   

5.
魏国华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28-1129
目的了解2000年与2005年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为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年和2005年贵阳市6~18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对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呈明显增长趋势,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且城市优于农村;但反映身体机能水平的肺活量和多种运动指标呈下降趋势,且农村大于城市。结论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不足。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纵向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客观测试方法,对廊坊市所有普通高等院校2005级大学生各项体质进行连续4a跟踪观察,体质纵向变化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男大学生在校期间身高、体重及BMI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在四年级时体重显著增加(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以及肺活量指数均有显著变化,入学时各指标较低,第2,3年较第1年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第4年又回落到第1年水平,第1年与第4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年与第3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廊坊市大学生体质变化呈低顶抛物线型,先增后降。可能与大学体育课教学、终身体育思想树立、毕业压力增大、疲劳及心理负担重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了解25 a间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变化,为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土家族、苗族学生1985年与2010年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比较分析2个民族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结果 25 a间,土家族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3.38,3.22 cm,苗族男、女平均增长3.88,3.60cm;体重平均增长4.12,2.52 kg和3.17,2.62 kg;胸围(除苗族女生出现下降外)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分别为1.50,2.91cm和1.87,-1.48 cm;肺活量平均下降228.8,308.6 mL和84.4,228.7 mL;50 m跑平均增长0.02,-0.28 s和-0.07,-0.25 s;斜身引体(男)平均增长7.26,19.36次,引体向上(男)平均下降0.70,0.68次,仰卧起坐(女)平均增长5.69,6.01次/min;立定跳远平均增长0.99,-0.26 cm和12.75,9.94 cm;50 m×8往返跑平均下降7.89,5.64s和5.31,5.15s,1000m跑(男生)和800 m跑(女生),土家族男、女平均下降23.60,24.40 s,苗族男、女平均下降19.98,14.93 s;立位体前屈平均增长0.25,1.28 cm和2.63,2.35 cm.结论 苗族学生体质状况相对比土家族学生要好.应针对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茌平县中小学生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笔者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对茌平县7~18岁中小学生的肺活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黎族与汉族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黎族与汉族7~18岁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黎族和农村汉族7~18岁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耐力、爆发力、肌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黎族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与全国农村汉族学生相比体型瘦弱;肺功能发育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相比,素质发育各具优势和特点。黎族男生斜身引体及女生仰卧起坐显著好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较高年龄组柔韧性也有显著优势;海南农村汉族学生在耐力素质上表现突出。结论应根据黎族与农村汉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某高校2018级新生体质指数及生活习惯,分析生活习惯对体质指数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塑造良好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入学体检测量新生身高、体重,随机抽取部分专业学生完成生活习惯调查。结果 完成调查问卷的350名新生,体质指数正常、过轻、过重、肥胖者占比分别为57.71%、28%、10.29%和4%。男生体质指数高于女生(P<0.01),男生过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过轻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完成调查问卷的新生中,65.43%每日规律三餐饮食,69.14%有每周运动的习惯。规律饮食组体质指数正常检出率高于非规律饮食组(P<0.05),每周运动3次及以上学生体质指数正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学生(P<0.05)。超重学生睡眠满意度低于其他学生(P<0.05)。结论 新入学大学生体质指数过轻与超重问题并存,饮食及运动习惯有待改善,高校需重视体质指数监测,有针对性开展饮食及运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中国中原经济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为高校与中学体育课程的衔接以及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08-2012年中原经济区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河南10所高校22 642名新生样本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学生体重呈上升趋势,肺活量和耐力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男、女生总得分的不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学生增加,低体重和营养不良学生减少;耐力素质男生的优秀率和女生的不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肺活量体重指数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立定跳远男女生均值区间分别为(227.1~228.5),(172.2~174.4)cm,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原经济区5省高校新生的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较好,肥胖和耐力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应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张晓锋 《中国校医》2006,20(4):404-405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其中大部分感染者为无临床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乙肝病毒与肝硬化、原发型肝癌有密切关系。又因携带者人数众多,由此而导致与之相关的肝病患者数一直居高不下,并引起社会总的健康成本增加。而大学生毕业后进人社会,因HBV携带所引起的如影响就业等一系列现象将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解我校区新生HBV感染情况,笔者对2005年入学新生有关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并做相关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葛庆龙  王红菊 《中国健康教育》2009,(12):922-923,929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山东省某高校2008级2829名大学新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有效问卷共2818份。UPI量表的4个关键题目中,"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的肯定回答率最高,为12.0%,"想轻生"最低,为2.5%,"常常失眠"和"对任何事情都无兴趣"的肯定回答率分别为5.9%和4.9%。第一、二类学生合计1373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8.7%。文科生、非独生子女、来自变动家庭、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月收入〈200元的学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P〈0.05);男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某高校大一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建议采取多项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4.
对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为进一步规范疫情处置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疫情资料,探讨疫情扩散的原因.结果 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17例,发病率为2.91%.确诊病例中有82.35%的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且无任何临床症状.首发病例所在班发病10例,发病率为28.57%,病例数占全部确诊病例的58.82%,结核菌素强阳性率为77.14%,该班学生发病风险是其他班学生的31.43倍.首发病例所在宿舍发病5例,发病率为83.33%.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和宿舍呈明显聚集性.结论 学校在出现首发病例后未对密切接触者及时开展结核菌素试验是造成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置中要强化结核菌素筛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膳食和体力活动状况对大学新生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五所高校一年级新生1200人,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结合体质测试进行调查。结果与调查对象体质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是铁、锌、硒、维生素E等微量营养素,体力活动水平、静坐时间及身体匀称程度对学生体质有较大影响。结论增加体力活动与膳食营养,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近4年某医学高专新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合理的建议,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法 选用SCL-90和EPQ量表对2015-2018年共11 285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 本研究的高专医学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波动中逐年提升.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68%,心理问题检出率前5位...  相似文献   

17.
18.
了解2005-2014年重庆市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2010,2014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重庆市19~ 22岁年龄段大学生调研数据,对重庆市大学生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9 a的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庆市19 ~22岁男、女大学生9a间身高分别增长了3.93,1.92 cm,体重分别增长了6.13,0.52 kg;男生体质量指数(BMI)值平均增长1.12 kg/m2,女生平均下降0.28 kg/m2;男生肺活量平均增长了314 mL,女生平均下降了148 mL;男、女生握力分别平均增长3.49,1.35kg,坐位体前屈分别提高了7.68,7.67 cm;男生50 m跑成绩提高了0.04s,女生下降了0.33 s;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16.49,11.34 cm;男、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下降了12.85,16.10 s.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成年后身高增长趋势依然存在.应加强管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衡水学院大学新生PPD结果,为学校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6 732名衡水学院入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实验(PPD),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年PPD强阳性率是逐年升高的21.30%、26.16%、29.42%,专接本新生的PPD强阳性率要高于大一新生(χ2=167.42,P0.01),共确诊16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中PPD强阳性率分别为72.70%、83.30%。结论 PPD作为新生入学的筛查项目有很好的警示作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东阿县猩红热发病流行规律,为有效控制猩红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对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报告病例进行分析,对猩红热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等"三间"分布和医疗机构就诊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东阿县2005至2018年共报告猩红热患者308例,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0.71、0.71、0.47、1.17、0、0、0.28、3.65、5.30、11.34、12.10、9.63、10.34、28.16,报告年均发病率为5.99/10万,各年间报告发病率差别较大,最低为0,最高为2018年28.16/10万。患者主要集中在城区2个街道办事处,占发病总数的57.14%。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和11月~1月,人群以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共计277例(89.93%)。3~7岁年龄组发病数最高为260例(84.42%)。 结论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疫情呈整体上升趋势,冬春(夏)季是猩红热发病高峰期,托幼机构和小学是发病的高危场所,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猩红热疫情的预警监测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避免猩红热疫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