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选择适宜的养老模式、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郑州市抽取5个区共1 630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3种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比较,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综合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住房面积和退休工资与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正相关(P<0.0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患病种数均与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文化程度、退休工资和患病种数均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正相关(P<0.05),性别、年龄和住房面积均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负相关(P<0.01);文化程度和职业均与社区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正相关(P<0.05),性别和年龄均与社区养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住房面积、退休工资、患病种数和养老费用是郑州市老年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罗敏  宛云英  张菊英  应桂英  甘华平  谭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695-2697,27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老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四川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点资料,描述四川省城乡老人的生命质量现状,运用多水平方差成分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城市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农村老年人好,城市与农村老年人均在疼痛/不适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城乡老人存在问题的百分比分别为19.3%和29.7%.城乡老人生命质量的共同影响因素为人均年收入、是否患慢性病、行走失能和视力失能;差异因素为性别、年龄和听力失能.[结论]城乡老人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应采取针对措施提高城乡老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连慧莹  曹阳 《卫生软科学》2020,(3):38-44,53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异地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HARLS数据,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框架,采用逐步回归法,对7535名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7535名老人中,有异地养老意愿的995人(13.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居住地、居住模式、生活来源、本地医疗服务满意度的老人异地养老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居住地、居住模式、本地医疗服务满意度均为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较低。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细分老年人群,引导多样化异地养老形式;确保医疗资源供给,简化异地就医手续;完善保障政策,提高异地养老老人经济收入,从而提高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社会资本(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对我国农村户籍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对9068名60岁以上农村户籍老年人进行分析.[结果]社会参与(正式和非正式)和人际信任对农村户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显著,有社会参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南宁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调查问卷,采取分层便利抽样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3.87%的调查对象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有需求,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中医药信任度、自行健康状况的调查对象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信任度是影响老年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74.07%的调查对象需求最高的是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结论]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度处于较高水平,需求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需求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居家养老"模式的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政府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做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罗山县549名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生命质量现状进行测评。结果不同养老模式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综合评分分别为家庭养老(61.77±19.20)、居家养老(60.68±15.41)和机构养老(54.31±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居家养老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居中。结论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从开始在河南省罗山县试行至今已有近4年时间,试点表明,居家养老模式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特点,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居家养老服务是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本研究以河南为例分析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了解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为增进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定额抽样的方法 ,分别调查家庭、社区老人的个人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 ,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用 SF— 12量表评价老人的生命质量 ;t检验、x2 检验和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 ,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收入、疾病、养老方式等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 ;多因素分析发现 ,对生命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养老方式、慢性病患病、收入、年龄。结论 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搞好老年预防保健 ,提高老人的经济收入 ,是提高老人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永慧  杨洋  李登月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79-1881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生命质量,探讨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河北省227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在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差异(P<0.05~0.01);不同年龄和职称在生活环境方面存在差异(P<0.01).多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男教师生命质量主要受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生活乐趣、医疗制度、住房条件和体闲活动环境因素的影响;女教师生命质量受家庭问题、工作压力、角色冲突、医疗制度、社会支持和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男女教师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上海市某区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SF-36量表对66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敬老院老年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心理健康(MH)、均分得分分别为42.1、57.9、78.0、50.2、66.0、70.8、66.8、73.6、63.2。单因素分析:性别、婚姻、入住原因对生命质量有影响,老年人疾病中心脏病、糖尿病、慢支或肺气肿、脑血管意外对生命质量有影响;逐步回归分析:是否患病、入住原因、年龄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显著。[结论]加强健康促进工作;进一步做好硬件建设,创建社会环境支持,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以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了解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院等)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为政府对老年设施的投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分别调查家庭、社区老人的个人特征、养老状况、养老的意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健康状况、生命质量等,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愿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占54.9%,多于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占44.9%);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月基本生活费用,生命质量中的躯体活动功能、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都是影响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人的经济收入,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区1713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率为66.4%。多因素分析显示,与一年前比健康状况差不多(OR=2.299,95%CI:1.686~3.135)、过去两周有就诊经历(OR=1.926,95%CI:1.460~2.541)、文化程度为初中(OR=1.575,95%CI:1.125~2.204)、家庭功能良好(OR=1.572,95%CI: 1.412~2.164)、对生活满意度为一般(OR=1.535,95%CI:1.135~2.074)、空巢(OR=1.438,95%CI: 1.114~1.856)、医疗费用负担有些困难(OR=1.419,95%CI:1.072~1.877)的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意愿更高。结论 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其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有影响。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意愿,采取加大宣传、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综合性措施,推动我国家庭病床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及卫生服务需求 ,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老年人保健政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抽样调查北京不同地区 (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农村 ) 6 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 2 4 87人。调查内容涉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医疗、护理、康复及保健需求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分析不同地区及人群的老年人健康现状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差异。结果 慢性病是老年人的主要卫生问题 ,罹患的前 4种慢性病是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较快。约 10 %的老人躯体功能有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生活需要他人帮助。老年人增多对医疗及护理照料服务的需求量增大。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日益显出 ,得到老年人的认可。经济困难是影响老年人就医行为的主要原因。结论 老年人群是健康的弱势群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大力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应列为老年保健的中心任务 ,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以及住院服务利用现状,分析影响流动老年人口住院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善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提供建议。方法 使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Anderson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5 834名流动老年人中,最近一年接受过住院服务的老年人占比29.9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亲生子女数、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健康教育的流动老年人对于住院服务利用的选择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48.943,29.110,9.213,7.066,P值均 < 0.05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亲生子女数越少,住院服务利用越高。此外性别( OR = 0.687,95% CI:0.582~0.804 )、家庭医生签约( OR = 2.168,95% CI:1.428~3.820 )、健康教育( OR = 1.943,95% CI:1.811~2.075 )是流动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流动老年人口健康不平等问题尚存,家庭资源对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应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个性化健康教育的落实对住院服务与医疗服务利用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现况,分析养老服务供需差异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实现供需匹配和高质高效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采用χ2检验描述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分布状况,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不同社区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采用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诊断模型性能。结果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差异明显,经济水平富有(OR = 11.024,P<0.001)、年龄的增长(OR = 0.568,P<0.001)、医保类型为城镇居民(OR = 1.216,P<0.05)、自评健康非常好(OR = 20.455,P<0.001)、无抑郁症状(OR = 2.124,P<0.001)、个人护理服务(OR = 1.169,P<0.05)以及医疗保健教育服务(OR = 1.237,P<0.05)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正向促进因素。结论 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需各部门与社区协调同步,加强社区个人护理服务水平,同时增加保健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大医疗保健教育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做法,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在东、中、西部各选取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且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武汉市、重庆市共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研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养老服务等。每个调研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不同种类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对象、主体、方式和内容均有所不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部门间仍需要进一步协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程度有限。结论:顶层设计需要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的需求以及机构服务能力,制定老年人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标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内容与对象,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患病比例的增加,就医质量需求的增长,让如何养老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热点社会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有的养老需求,促使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新养老模式“医养结合”的提出,已经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响应。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较弱、专业人才短缺,医养服务质量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不高、政策细则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仍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巨大问题和困难。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多层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加快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医疗保险方式,健全护理保险体系、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以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贵阳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 - 36)对贵阳市281名居家失能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贵阳市居家失能老年人除活力维度外其余维度均低于一般老年人(P<0.05);性别、年龄、婚姻、失能时间及主要照顾者对居家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贵阳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体较低,在制定老年人保健护理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到居家失能老年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方法:通过近两年的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工作的实践,探索建立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化模式。结果:米市巷街道的居家养老医疗工作实现了可持续化、标准化、网格化、信息化、中医特色化,有效提升了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象。结论: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是实现“老有所医”的一种可持续模式。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溢出的内在逻辑,构建了影响长期照护需求溢出内在逻辑的分析框架;然后依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运用多项有序Logit回归对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溢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全体居民来看,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政府在老年人生活帮助中的责任与长期照护外溢成正相关,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数、个人地位和家庭经济状况与长期照护需求外溢程度呈负相关。然而,城乡居民的照护需求外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居民长期照护需求外溢的程度要比农村居民高,影响农村居民照护需求外溢的主要是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城市居民照护需求外溢的主要是养老保险和政府在老年人生活帮助中的责任。因此,要弘扬传统的孝文化,重视家庭的作用;理性定位政府责任边界,优先建立补缺型的照护津贴制度;统筹城乡照护服务发展,补齐农村照护短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12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如一般情况、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等。结果本次问卷均全部回收,回收和有效率均为100%。病人出院后希望获取延续护理者为93例(72.65%),总评分为(6.74±0.36)分,其中高血压并发症知识及预防指导、药物知识及安全用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得分较高。电话随访、门诊复查和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延续护理需求较高的服务方式。文化程度、病程、月收入、婚姻状况、延续护理意愿、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延续护理需求的因素(P<0.05),;文化程度、病程、延续护理意愿及自我效能是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延续护理需求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状况处中等状况,希望获取延续护理需求意愿强烈,然其延续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医院可针对性根据病人状况和需求来给予便利的长期延续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