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7.
8.
9.
10.
11.
目的制备利拉萘酯孔膏并进行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方法以利拉茶酯为主药制备乳膏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含量及有关物质;对3批样品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所制制剂为乳白色乳膏,鉴别、检查项符合相关规定;利拉萘酯质量浓度范围在38.52~192.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0.32%;初步稳定性试验中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在阴凉处保存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胆固醇为脂质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利拉萘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并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结果表明,所得优化制品平均粒径为(145.3±6.1)nm,包封率为(75.8±0.7)%,载药量为(4.82±0.03)%,DSC分析提示药物可能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载体中.稳定性初步研究显示制品在4℃条件放置30 d可维持稳定.体外透皮试验表明,利拉萘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的皮肤滞留比约为市售乳膏(Zefnart)的100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利拉萘酯喷雾剂的经皮渗透性。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小型猪皮肤为渗透屏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拉萘酯含量。结果 利拉萘酯喷雾剂和乳膏剂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0.017±0.006),(0.014±0.003)μg·cm-2·h-1;利拉萘酯喷雾剂和乳膏剂的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60±0.23),(0.44±0.15)μg·cm-2;利拉萘酯喷雾剂和乳膏剂在皮肤中的药物残留量分别为(8.2±1.3),(7.7±1.6)μg·g-1。结论 利拉萘酯喷雾剂的稳态透皮速率、24 h累积渗透量、在皮肤中的药物残留量均稍大于利拉萘酯乳膏剂,但2种剂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利拉奈酯原料药中丙酮、甲醇、乙醇、三氯甲烷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NOMAX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3·0mL·min-1,分流比为1:1,进样量为1μL。结果:丙酮、甲醇、乙醇、三氯甲烷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1(r=0·9999)、0·03~0·6(r=0·9995)、0·05~1·0(r=0·9996)、0·0018~0·012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101·4%(RSD为2·2%~5·7%);4批样品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18.
19.
痤疮乳膏及其微米制剂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痤疮乳膏及其微米制剞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治疗组2(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1、治疗组2分别外用痤疮乳膏及微米痤疮孔膏,对照组外用0.025%维A酸乳膏,连续治疗6周。结果:3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0%、27.27%。结论:痤疮乳膏、微米痤疮乳膏治疗痤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