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药品标准》2014,15(5):397-399
以上五味,破碎成小块,浸泡过夜,加8倍量的水煎煮3次,依次为2、1、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4(60℃)的稠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挥尽残留醇,加水至1000mL,冷藏后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相似文献   

2.
【制法】以上十一味,取石膏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其余麻黄等十味(其中莱菔子、紫苏子、葶苈子用多层纱布包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的清膏,与石膏滤液合并,加蜂蜜300g、苯甲酸钠2g,加水适量,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加水至1000mL,分装,灭菌,即得。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品标准》2012,13(4):298-298
【处方】丹参1500g 【制法】取丹参,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煎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8(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滤过,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品标准》2008,(3):163-177
【处方】川芎 485g 当归 485g 【制法】以上二味,用9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40(70℃)的稠膏。药渣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h,第二次0.5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低温静置24h,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40(70℃)的稠膏,与上述清膏合并,真空干燥成干膏,加入二氧化硅细粉适量,粉碎,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品标准》2011,12(1):70-77
双黄连注射液 Shuanghuanglian Zhusheye 【处方】金银花250g 黄芩250g 连翘500g 【制法】以上三味,黄芩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h,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用盐酸(2mol.L^-1)调节pH值至1.0-2.0,在80℃保温30min,静置24h,滤过,沉淀加8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并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滤过,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品标准》2008,(4):311-313
【处方】虎杖 266g 蚂蚁 115g 柴胡 53g 茵陈 100g 板蓝根 133g 枸杞子 53g 黄芪 67g 三七 7g 丹参 67g 五味子 53g 大枣 20g 【制法】以上十一味,三七粉碎成细粉,取蚂蚁,除去杂质,清洗,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50℃)的清膏。药渣烘干,粉碎,备用;取黄芪、枸杞子、大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清膏,药渣备用;取虎杖、板蓝根、茵陈、丹参、五味子、柴胡及上述黄芪等三味药渣,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1.5,1,1h),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清膏,与上述清膏合并,与蚂蚁粉、三七粉混匀,100℃烘干,粉碎,过筛,加淀粉适量使成200g,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品标准》2003,4(4):26-27
【处方】橘叶412.5g丹参412.5g皂角刺275g王不留行275g川楝子275g地龙275g【制法】以上六味,除地龙、王不留行外,其余橘叶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5℃),放冷,备用;地龙、王不留行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加入上述浓缩液中,调整乙醇量达70%,搅拌均匀,静置,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蔗糖500g与淀粉、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即得。  相似文献   

8.
清热注射液系我院自行研制纯中药制剂,临床主要用于上感发热,亦应用于其它原因造成发热症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处方:蜂蝶菊10009、大青叶7509、黄等、大黄各2509、苯甲醇209、亚硫酸氢钢Zg,制成注射液1000ml,分装500支。2.制备工艺:采用水醇沉淀法[’]提取。上述中药煎煮3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2000ml。冷藏24h,滤过,浓缩1000ml,加乙醇至含醇量60%左右。冷藏24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400ml,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冷藏,过滤,浓缩至200ml,加明胶溶液至含明胶量2%,再加…  相似文献   

9.
【处方】 橘叶 412.5g 丹参 412.5g 皂角刺275g 王不留行 275g 川楝子 275g 地龙 275g 【制法】 以上六味,除地龙、王不留行外,其余橘叶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5℃),放冷,备用;地龙、王不留行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加入上述浓缩液中,调整乙醇量达70%,搅拌均匀,静置,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蔗糖500g与淀粉、糊  相似文献   

10.
本品为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以总黄酮表示含量,应为标示量的84~110%。〔处方〕线麻叶 30kg 无水亚硫酸钠 0.1%(w/v) 吐温-80 1%(v/v) 注射液用水加至适量〔制法〕取线麻叶水煎两次(第一煎加10倍量水,煎煮40分钟,第二煎加5倍量水,煎煮3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蒸发浓缩至约7500ml,稍冷,在不断搅拌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继续搅拌半小时,冷藏放置(36小时)滤过。滤液减压蒸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品标准》2008,(3):171-172
【处方】山楂(炒) 100g 槟榔 100g 枳实100g 枇杷叶(蜜炙)100g 瓜蒌134g 莱菔子(炒)100g 葶苈子(炒)100g 桔梗100g 连翘100g 蝉蜕66g 【制法】以上十味,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5h,第二次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4(50℃),加水适量,搅拌,冷藏24h以上,滤过,滤液加蔗糖200g,溶解,加水至1000mL,滤过,分装,灭菌,即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生产丹莪妇康颗粒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方法 对剂型选择、提取工艺路线及制剂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 丹莪妇康颗粒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将处方药材用70%乙醇浸渍24 h后,以3~5 mL/min渗漉,收集5倍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药渣与其余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2次,2 h/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合并稠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过80目筛,得干膏粉,加入糊精和甜菊素适量,混均,以70%乙醇制软材,用16目筛制粒,干燥,过14目筛整粒,即得.结论 优选的丹莪妇康颗粒生产工艺,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节约了能源,降低生产成本,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一生产流程健康猪(宰杀)/(去皮和残肉)四肢骨(先净、打碎、加蒸馏水、高压1.2kg热提取2小时/(过滤)过滤液(在5℃静置12小时)/(撇去上层凝固脂肪过滤)滤液(70℃以下真空浓缩)/(过滤)浓缩液(加乙醇沉淀24小时)/(过滤)滤液(60℃以下)/(真空浓缩)浓缩液(浓缩液加0.3%苯酚)/(100℃30′冷至5℃过滤)滤液(加搎.3%活性炭)/(100℃30′过滤)滤液(加Nacl调pH)/(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滤液(溶封、灭菌)/(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利咽颗粒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水提工艺中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黄芩苷转移率、干膏得率的影响,以及醇沉工艺中乙醇浓度、水提浓缩液的相对密度、醇沉时间对黄芩苷转移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最佳醇沉工艺为:滤过后的水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5(8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12 h。结论: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利咽颗粒的生产提供相关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方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院用氧氟沙星和地塞米松配伍,制成复方氧氟沙星滴眼液,用于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等。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处方与制备1.1处方氧氟沙星3g,地塞米松磷酸钠6.25g,氯化钠8g,醋酸2.5-3ml,氢氧化钠溶液适量,注射用水加至1 000ml。1.2制法取氧氟沙星加注射用水约200ml,滴加醋酸,搅拌使恰溶。另取地塞米松磷酸钠、氯化钠,用适量热注射用水溶解后,加入上液中搅拌均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5.5-6.5。加注射用水至1 000ml,搅匀,过滤,灌装,严封, 100℃,30min流通蒸汽灭菌,无菌分装即得。  相似文献   

16.
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霁明 《安徽医药》2011,15(2):156-157
目的研究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水煮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对醇沉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确定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最佳工艺。结果水煮最佳工艺为第一次加8倍量的水,浸泡1 h,煎煮1.5 h;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1.5 h。醇沉最佳工艺为水煎液浓缩成1.10~1.12(70~7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24 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适当浓缩。结论该提取工艺确保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品标准》2012,13(3):217-219
【处方】丹参450g 三七141g 冰片8g 【制法】以上三味,三七粉碎成细粉,备用。冰片加乙醇适量使溶解,另取倍他环糊精40g,加水置55%恒温水浴中,搅拌使溶解,再边搅拌边滴加冰片的乙醇溶液,在不断搅拌下继续保温30分钟,取出,冷藏,抽滤,滤渣40℃烘干备用。丹参加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  相似文献   

18.
“抗感灵”冲剂是我院自制的治疗感冒、发热的纯中药制剂,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处方 一枝黄花2500 g,野菊花2500 g,忍冬藤6000g,刺针草2500 g,山豆根1000 g,甘草1000 g,加水浸泡30 min,煎煮2次(第1次2 h,第2次1 h)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1 ml(相当于原药材2 g),放置冷却后加2倍量乙醇,再放置24~48 h,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70~8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与淀粉,充分搅拌均匀,制粒,60℃干燥,整粒,分装1000包,即得。2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颗粒,味甜,微苦。3 鉴别3.1 取本品2 g,加水10ml溶解,滤过,取滤液1滴,滴于滤纸上,于后,滴加香草醛-盐酸试液,呈现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品标准》2010,(4):310-311
本品为丹参经乙醇提取制成的提取物。 【制法】取丹参,加乙醇提取,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加8至10倍量热水,洗涤至水不浑浊,收集稠膏,干燥,即得。  相似文献   

20.
张雷  刘竞天 《中国药师》2017,(11):1979-1982
摘 要 目的:优选定痛宁颗粒的醇沉工艺,结合药效学角度考察醇沉工艺的合理性。方法: 以干膏得率和芍药苷、阿魏酸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醇沉浓度、清膏相对密度和醇沉时间对醇沉工艺的影响,采用小鼠生化指标变化比较定痛宁颗粒水提清膏醇沉前后的药效。结果: 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的清膏1.10 g·ml-1(25℃),加入一定量的90%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70%,冷藏静置18 h。醇沉前后药效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优选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在保持药效的基础上达到了较好的纯化效果,为定痛宁颗粒的科学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