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水平及其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2019年9—12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对4 424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指标测试。  结果  中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93%,67.36%,24.71%。不同营养状况男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 m跑、1 0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6,55.2,118.6,332.5,122.8,15.6,49.5,47.5,12.6,113.5,P值均<0.01);不同营养状况女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1 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 m跑、8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24.5,46.5,262.5,102.6,32.5,27.5,33.6,27.6,51.6,P值均<0.01)。男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50 m跑、1 0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1,0.14,0.16),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0.62,-0.41,-0.21,-0.35,-0.29)(P值均<0.05);女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8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7,0.22),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2,-0.49,-0.32,-0.18)(P值均 < 0.05)。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存在相关,超重肥胖者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较低。应有效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以更好促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针对性开展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21年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秋季健康检查数据,共纳入345 968名学生,分析其营养状况。  结果  学生总体营养不良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 177.92,P < 0.01);学生总体超重检出率从2015年的5.22%上升到2021年的13.7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6 476.36,P < 0.01);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从2015年的11.43%增至2021年的11.73%,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20.03,P < 0.01)。各年度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01)。  结论  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逐年改善,但超重、肥胖率存在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生营养状况两极问题较女生更突出,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4—2018年程家桥街道中小学生体检资料,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2014—2018年程家桥街道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年平均检出率为19.38%,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05,P<0.05);超重年平均检出率为13.15%,无明显变化趋势(χ2=5.18,P>0.05);肥胖年平均检出率为17.69%,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43,P<0.05)。中小学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869和140.206,P值均<0.05);中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3.911、26.449,P<0.05),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71.976、129.489,P<0.05)。结论:上海市程家桥街道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现象并存,近年来营养不良问题有上升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9年宁夏6~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情况,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宁夏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6 076名6~18岁儿童青少年,测量体重、身高、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分析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情况,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距,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结果  2019年宁夏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消瘦率为6.9%、超重率为12.6%、肥胖率为8.7%;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的不及格率分别为10.0%,8.6%,26.7%,及格率分别为63.5%,63.7%,55.5%,良好率分别为14.7%,11.7%,12.3%,优秀率分别为11.8%,16.0%,5.5%;消瘦组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肥胖组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OR值分别为0.75,0.72,0.77;0.79,0.52;0.73,0.52,0.32,P值均 < 0.05)。  结论  2019年宁夏儿童青少年存在消瘦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负担,身体素质与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控制消瘦和超重肥胖来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上海市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与营养状况的关联,为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6个区四至五年级5 576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两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近视和等效球镜度数与营养状况的关联。  结果  高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0%(949名)和18.7%(1 042名),男、女生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4,P < 0.01),男生超重、肥胖占比高于女生。超重男生更倾向于发生近视(单因素:OR=1.23,P=0.04;多因素:OR=1.21,P=0.06);超重学生屈光度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多因素,男生:β=-0.19,女生:β=-0.24,P值均 < 0.05)。肥胖学生近视风险和屈光度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上海小学高年级超重学生屈光度低于体重正常学生,需更多的研究验证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营养状况间的关联,为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三城市8~ 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龄儿童身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采用方便抽取方法,对北京、长治、乌鲁木齐24所小学共1 384名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和体能指标测试(立定跳远、耐力跑、1 min跳绳、1 min仰卧起坐),使用2018年颁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评价超重及肥胖.使用混合线性模型,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学生的体能状况水平,并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能的关系.结果 1 384名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1%,23.4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9.84,47.68,P值均<0.01).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发现,同年龄、同性别学生BMI增加与体能变差有关(P值均<0.05).正常体重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优于超重肥胖学生(P值均<0.05),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结果一致.结论 8~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之间存在负相关,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能比正常体重学生差.  相似文献   

9.
了解东乡族学生营养状况,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甘肃省2000和2010年东乡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甘肃省东乡族正常体重学生占较大比例;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值均<0.01);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男、女生均为中学段高于小学段,超重检出率男、女生均为小学段高于中学段(P值均<0.01);男、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东乡族高于汉族(P<0.05),较低体重、超重、肥胖检出率东乡族明显低于汉族(P <0.05或P<0.01);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2010年均高于2000年,其中超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东乡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制定东乡族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同时开展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2016—2020年研究生新生体重、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为大学生慢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北京大学2016—2020年5年应届本科毕业的研究生新生入学体检数据,比较不同年份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的差异,以及超重/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男生2016—2020年超重/肥胖、高血压及2018—2020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94,37.63,55.53,P值均<0.01),而2016—2019年超重/肥胖、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05,P值均>0.05)。男生超重、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最高检出率均出现在2020年,分别为29.25%,11.37%,12.60%和43.84%。女生2016—2020年高血压和2018—2020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14,14.59,P值均<0.01),而2016—2019年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2020年女生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35%和13.86%。  结论  2020年大学生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升高,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增高,可能有不良生活方式对青年学生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的体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9年河南省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调查42 734人。通过Z分法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综合反映体能状况。比较不同组别学生的体能指标,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对PF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生的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50 m跑、50 m×8往返跑、PFI分别为[(2 552.1±1 226.5)mL、(26.0±13.9)N、(171.0±43.7)cm、(9.3±1.8)s、(132.1±22.6)s、(1.4±3.6)],均优于女生[(1 965.2±765.3)mL、(19.1±8.2)N、(142.4±26.6)cm、(10.5±1.4)s、(136.9±21.1)s、(-1.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35,62.66,81.87,-74.92,-16.72,85.96,P值均<0.01);而男生坐位体前屈[(7.0±7.5)cm]低于女生[(11.8±7.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7,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超重肥胖现状,探讨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18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利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龄组学生PFI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I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数学生的PFI在-5~5,0~<5组占比最多(46.8%),其次是-5~<0组(44.0%),最少的是≥5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表现为男生(16.8%,12.3%)高于女生(12.8%,7.6%)、城市(16.1%,11.8%)高于乡村(13.3%,7.9%)(χ2值分别为124.78,245.43;62.52,166.23,P值均<0.01)。PFI与BMI呈负相关(r=-0.23,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城乡(乡OR=1.21)、性别(女OR=1.11)、超重(OR=1.94)、肥胖(OR=4.85)是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小学生营养卫生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个班级,共调查1 097名7~12岁学生,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  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率为0.46%。营养不良率为32.27%,男生(36.61%)高于女生(2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7,P=0.002);8岁年龄组营养不良率最低(25.00%),12岁年龄组营养不良率最高(5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08,P < 0.001)。生长迟缓率15.86%,男生(17.14%)和女生(1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8,P=0.235);12岁组最高(31.76%),7岁组最低(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06,P < 0.001)。消瘦率20.78%,男生(24.46%)高于女生(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1,P=0.002);各年龄组的消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3,P < 0.001)。  结论  南木林县小学生营养状况以营养不良最为突出,男生高于女生,并以生长迟缓和消瘦为主要特征。应积极开展营养知识宣教,改善学生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与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关联,为中学生营养不良持续改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10—12月对陕西和四川共3个贫困县1 887名小学生进行体格测量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1 887名学生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6.6%,27.7%,24.5%,省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76,46.05,109.96,80.50,P值均 < 0.05)。陕西、四川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2.8%,4.9%;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陕西为0.4%,4.7%,四川为8.1%,14.7%。1 160名学生饮食行为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吃早餐、蛋、奶等的学生比例偏低;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吃早餐与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呈负相关(OR=0.26,P < 0.05),每周食用外卖和在食堂就餐2~6次与学龄儿童消瘦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51,2.82,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并存情况,且呈现地区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藏族迁移学生营养、视力健康状况与兰州本地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营养干预及视力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取样法,于2020年9—12月选取自甘南藏族自治州迁移至兰州新区1所全封闭寄宿制中学2 434名学生及兰州市七里河区3所非寄宿制中学的3 291名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测量及视力检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藏族迁移学生与本地学生营养、视力不良、近视情况的差异。  结果  藏族迁移男、女生超重(2.8%,5.7%)、肥胖(11.0%,8.3%)比例均低于同性别本地学生(5.6%,8.3%;24.9%,20.9%)(χ超重2值分别为12.17,7.21;χ肥胖2值分别为81.33,91.34,P值均 < 0.05);藏族迁移男生营养不良比例(9.9%)高于本地男生(7.2%)(χ2=6.65,P < 0.05)。藏族迁移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本地学生(χ2=3.93,P < 0.05),近视检出率低于本地学生(χ2=975.82,P < 0.01);藏族迁移男生色盲色弱检出率高于本地男生(χ2=8.38,P < 0.05);藏族迁移女生色盲色弱检出率低于本地女生(χ2=8.08,P < 0.05)。藏族迁移男生轻、中度视力不良与轻、中、重度近视检出率均低于本地男生(χ2值分别为3.88,8.32,13.72,55.96,338.50,P值均 < 0.05)。藏族迁移女生轻、中、重度近视检出率均低于本地女生(χ2值分别为7.62,37.79,424.00,P值均 < 0.05)。  结论  藏族迁移学生超重肥胖率低于本地学生,应关注藏族男生营养摄入,减少营养不良;藏族迁移学生近视检出率较低,但初中组藏族学生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较本地学生高,应关注藏族初中阶段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蒙古族小学生肥胖类型及运动能力的关联性,为制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内蒙古自治区现场调查采集数据为研究资料,纳入7 941名7~12岁蒙古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和腰高比,将肥胖分为一般性肥胖、中心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3种类型,探讨肥胖类型与各项运动能力及体能指数(PFI)的关联性。  结果  7~9岁男、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5%和28.2%,10~12岁分别为16.3%和16.5%,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在肥胖类型中,两年龄组男女生的复合型肥胖检出率最高(15.6%,9.2%;18.4%,8.2%),男生复合型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05)。非肥胖组男生的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 m×8往返跑3项运动能力指标成绩均高于3类肥胖组;非肥胖组女生的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 m×8往返跑4项指标成绩均高于3类肥胖组(P值均 < 0.05)。7~9岁复合型肥胖组的立定跳远、50 m×8往返跑和10~12岁复合型肥胖组的50 m跑、50 m×8往返跑指标成绩均低于其他中心型和一般性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7~9、10~12岁两年龄组中男女生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PFI的中位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 H值分别为79.23,241.42;女生: H值分别为61.94,74.38,P值均 < 0.01)。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小学生中复合型肥胖人群占比较大,且运动能力相对较低,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青少年肥胖的控制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