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将31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在训练后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固定关节于最大关节活动度2 h;对照组1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和Mayo肘关节评分。 结果治疗组Mayo肘关节评分、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31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在训练后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固定关节于最大关节活动度2 h;对照组1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 治疗组Mayo肘关节评分、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31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在训练后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固定关节于最大关节活动度2 h;对照组1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 治疗组Mayo肘关节评分、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合并上肢屈肌痉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配戴抑制器。结果 12周后两组均有疗效,但治疗组上肢运动有关的Fugl-Meyer评分、肩肘关节活动度评分、痉挛及AD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肘伸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常规肢体康复训练的43例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44例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FMA-UM)以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肌电积分(i EMG)及协同收缩率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ADL和FMA-UM评分同组内与干预前比较,均上升,M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ADL和FMA-UM评分为(51.36±7.03)、(34.71±4.07)分,均高于对照组[(44.58±5.70)、(27.52±3.05)分],观察组MAS评分为(2.12±0.29)分,低于对照组[(3.19±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肘关节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i EMG同组内与干预前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单瘫恢复期伴有上肢屈肌肌张力增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组、ESW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另予针灸治疗,ESWT组另予ESWT,联合组另予针灸联合ESWT治疗,连续治疗4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上肢部分(U-FMA)和Barthel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屈肌痉挛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各组MAS、U-FMA、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各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U-FMA、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U-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P0.05)。结论: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在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1于对照组2基础上加以热敏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1基础上加以针刀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肌张力改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第28天、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上肢FMA评分、MBI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加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收集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协同收缩率(C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DL、FMA-U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伸展角度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伸展肱三头肌iEM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伸展肱二头肌iEM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屈肘时的肱三头肌和伸肘时的肱二头肌CR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缓解上肢屈肌痉挛,增加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协调上肢系统张力平衡。  相似文献   

9.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患者,均有偏瘫侧上肢屈肌张力明显增高,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分Ⅱ~Ⅲ级,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剂量的肉毒毒素(100~150单位)稀释后分6~8点患侧肱二头肌局部注射,在注射后2,4,12周时,分别进行痉挛和关节活动范围的再评估,进行比较。结果: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2,4,12周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程度分别为1.7&;#177;0.6,1.4&;#177;0.4,1.6&;#177;0.5均较注射前2.6&;#177;0.8显著改善(P&;lt;0.05)。患者的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在注射2,4,12周后较注射前亦有显著增加,分别为(124.2&;#177;14.6)&;#176;,(126.8&;#177;10.5)&;#176;,(123.8&;#177;7.6)&;#176;和(108.6&;#177;12.1)&;#176;,(107.4&;#177;13.2)&;#176;,(103.2&;#177;8.6)&;#176;(P&;lt;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其中90%以上都留有不同的后遗症.上肢屈肌痉挛是最为常见且不易治疗的临床体征.缓解痉挛的常用方法有药物、运动疗法、理疗、局部神经阻滞术以及外科手术等。我院根据肌肉牵张可使亢进的牵张反射活动降低的原理.白行设计伸肘伸腕位矫形器.用于脑卒中后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电脑中频治疗对脑卒中后肘关节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抑制器组和中频组各20例,3组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进行电脑中频治疗时佩戴抑制器。对每例患者患侧肘关节在入组时和疗程2个月后分别进行 Fugl-Meyer上肢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2个月后Fugl-Meyer上肢评分、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恢复优于单纯抑制器组和单纯中频组(P<0.05)。结论电脑中频结合抑制器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肘关节痉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时佩戴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对每例患者患侧手功能在入组时和疗程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手功能(FMA)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P〈0.01);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2个月后简式Fugl—Meyer手功能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  相似文献   

13.
顾明慧  李建  朱毅 《中国康复》2011,26(5):375-376
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肘关节等速运动的测试分析,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功能,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临床治疗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4例脑卒中轻偏瘫或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观察在进行肘关节低速(60°/s)、中速(120°/s)、高速(180°/s)等速运动时,肘关节屈曲和伸展运动时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屈伸肌峰力矩比。比较肘关节高速运动测试时肘屈肌和伸肌的平均功率、做功量和到达峰力矩时间。结果:在低、中、高速3种运动速度测试时,肘屈、伸肌峰力矩及峰力矩体重比,患侧均较对侧减弱.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意义;肘关节屈伸力矩比,在低速运动测试时患侧大于对侧(P〈0.05),中速和高速运动测试时患侧也有增大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偏瘫患者在高速运动测试时,患侧肘关节不论是屈肌还是伸肌,其平均功率、做功量均较对侧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到达峰力矩时间患侧伸肌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患侧屈肌也较对侧有延长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轻偏瘫患者,其患侧肘关节屈伸肌肌力、肌肉耐力、肌肉做功效率均较对侧降低.而伸肌侧下降更明显。提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应以训练伸肌肌力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患者应用可调式多功能外固定器的效果.方法 将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使用可调式多功能下肢固定器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固定率及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可调式多功能外固定器可有效固定下肢骨折肢体,减少并发...  相似文献   

16.
王建晖 《中国康复》2016,31(3):195-196
目的:观察可调式膝关节矫形器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将40例膝过伸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还进行佩戴可调式膝关节矫形器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膝过伸判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起立-行走测试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膝过伸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45.0%,P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计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1,0.05),观察组缩短更显著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调式膝关节矫形器训练可以更好的纠正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有效缓解及降低膝关节疼痛的发生,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颅脑损伤后偏瘫的康复中,上肢功能同下肢行走能力的恢复同等重要。但是,在上肢功能恢复过程中,由于往往存在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屈肌痉挛,使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并使残存功能或已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1]。近年来,我们以强化本体感觉刺激为主,配合体疗...  相似文献   

18.
肘关节功能障碍多由肘关节及邻近部位外伤后长期制动或患者因疼痛制动等引发,病情易反复,临床治疗棘手。相关研究表明,肘部骨折后早期应用可调式肘关节矫形器,既不妨碍患者骨折愈合,又可早期活动患肘关节、预防肘关节僵硬,并且对肘关节功能障碍还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我院采用传统疗法及自制肘关节可调式屈伸矫形器联合治疗外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物理疗法对脑卒中下肢伸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对脑卒中下肢伸肌痉挛患40例,采用单纯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康复组采用物理疗法和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为主,两组治疗后评定,康复组优良率85%;对照组57%,康复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电热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在脑卒中伴屈肘肌痉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LF-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电热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侧屈肘肌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级(MAS)、上肢Fugl-Meyer评分(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级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U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EP潜伏期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波幅变化不明显,但观察组治疗后波幅增加,且明显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热针联合低频rTMS对脑卒中屈肘肌痉挛疗效更佳,可明显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