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评价和比较2012年和2013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营养素供应情况,为开展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记账法对2012年3 910所和2013年5 523所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a后,食堂供餐学校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4.059,-2.665,-6.051,-2.387,-2.660,-3.900,-3.888,P值均<0.05),企业供餐学校的蛋白质、钙和锌人均供应量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2.797,-7.048,-6.013,P值均<0.01).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膳食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供应量均高于企业供餐学校,分别高196.20 kcal,84.42 μg RE,29.17 mg和3.65 mg;但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钙和锌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分别高246.56 mg和2.72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a后,学校的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情况普遍提高,且存在供餐模式间的差异.各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供餐模式和供餐食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2013-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学校电子配餐软件使用和食谱制定等情况,为提高学校供餐质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3-2017年,在“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试点县中,分别按照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方式,随机抽取不...  相似文献   

3.
张倩  张帆  潘慧  甘倩  李荔  胡小琪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618-1620
评价和比较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食物供应情况,为推广合理的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记账法对2012年度3 910所和2013年度5 523所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年后,食堂供餐学校的粮谷、鸡蛋、豆制品和植物油(Z值分别为-5.766,-2.942,-8.182,-2.950,P值均<0.01),企业供餐学校的鸡蛋和牛奶生均供应量均有显著增长(Z值分别为-7.604,-8.018,P值均<0.01).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生均粮谷、蔬菜、禽畜、豆制品和植物油供应量高于企业供餐学校,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生均鸡蛋和牛奶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我国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年后,学校的食物供应量有普遍提高,不同供餐模式变化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食物供应情况并对历年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为“营养改善计划”的下一步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按照不同供餐模式抽取10%的学校共5 356所进行监测,通过对“供餐单位供餐表”中的就餐情况和食物购买记录进行分析,计算生均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肉、豆制品、蛋类和奶类的供应量,并与《学生餐营养指南》(WS/T 554-2017)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谷薯类、禽畜肉的供应较为充足(101.2%,116.1%),食堂供餐模式的禽畜肉类略高(127.7%),奶类供应最低(为0),企业供餐模式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禽畜肉的供应不足(31.3%,0,0.4%).中部地区学校的食物供应整体好于西部,初中供应情况较差.2012-2016年,学校的食物供应整体呈增加趋势.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试点学校的食物供应情况有所改善,但还需加强配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西部地区和初中学校的食物供应情况更要重视.  相似文献   

5.
了解西安市“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情况,为学生营养监测及“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西安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区县中6个农村区县,每个区县抽取10%~ 20%食堂供餐的学校,采用记账法对2015年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58所学校,将学校上报的各种食物分为粮谷类、畜禽肉、蔬菜、鸡蛋、豆制品、植物油六大类.各学校上报的食物种数8~41种不等.粮谷类、鸡蛋、豆制品供应量偏低的学校比例分别为47.6%,74.1%,74.1%.试点地区农村学校6类食物供应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46,P<0.05).不同季节6类食物供应情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西安市“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的调查需进一步完善.食堂供餐的学校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1]提出,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 d计算),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试点地区和学校要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分析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营养改善措施,为更好地推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699个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试点县均为常规监测县,从中分片抽取50个县(每个试点省1~3个县)作为重点监测县;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每个县分别从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采用“县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学校调查表”收集县和学校的基本信息、补助金额、经费使用方式以及执行“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存的困难等.结果 2013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45.1%)和企业供餐(48.8%)为主,学校食堂供餐多采用“免费提供一顿饭”的方式(68.5%),企业供餐多采用“课间加餐”(99.9%)的方式.食品安全(70.6%)和学校食堂建设(68.5%)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各监测县面临的主要问题.除“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外,有12.1%的监测学校开展了地方营养改善,主要形式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87.7%).绪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主要为“免费供餐”或“课间加餐”;试点县面临存在食品安全、食堂建设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县科学合理供餐指导.  相似文献   

8.
探讨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国家试点地区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校园牛奶的可及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计划”覆盖的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监测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每个县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共8 235所学校.通过问卷调查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43.1%的学校供奶;九年一贯制学校、中部地区或县学校每周供奶频率较高(P值均<0.01).学校供应牛奶的形式为课间加餐的比例最多,占32.5%;其次为早餐供奶(14.7%).在供奶的学校中,95.2%提供的是学生奶,小学、中部地区和村学校提供学生奶的比例较高(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乡镇/县学校、学校学生数少于350人、采用企业供餐、无法提供完整午餐或晚餐、学校食堂供餐次数多的学校供奶的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校供奶比例较低,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村学生在学校供餐中对牛奶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学生缺勤状况变化,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中,在每个县按照供餐模式分层后随即抽取10% ~ 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收集2012-2017年的每年3-6和9-12月学生出勤信息.结果 2...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缺勤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基础数据.方法 从我国699个“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县各随机抽取20% ~ 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在3-6月和9-12月,以“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出勤表上报各监测学校每个学习日学生出勤和缺勤人数,以“人日”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小学及初中13 970所,监测学校学生缺勤率为27.1‰,其中事假和病假缺勤率分别为13.7‰,12.9‰.初中生缺勤率(38.0‰)高于小学生(21.8‰),县城学校学生(31.9‰)高于农村(25.9‰)和乡镇学校学生(27.4‰),食堂供餐学校学生(30.7‰)高于企业供餐(24.3‰)及混合供餐学校学生(25.1‰),在校生≤100人的学校(28.4‰)和>500人的学校学生缺勤率(29.6‰)高于100~500人学校学生缺勤率(22.6‰)(x2值分别为3 989 987,2.776× 107,2 505 572,P值均<0.01);6月学生事假缺勤率(20.2‰)及12月学生病假缺勤率(16.2‰)高于其他月份(x2值分别为9.7× 108,9.711×107,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事假缺勤率与病假缺勤率相当,不同学段、供餐模式及学校地理位置的学生缺勤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1982年与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摄入和能量的营养素来源及变化特征。  方法  分析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简称“2012年营养调查”)中参加膳食调查的6~17岁儿童的膳食摄入情况。1982年的膳食信息连续5 d采用家庭食物称重记账法收集,2012年的膳食信息连续3 d采用24 h膳食回顾与3 d家庭油、盐、调味品称重相结合方法收集。  结果  从1982年到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日平均摄入量由(2 216.5±19.0)kcal/d下降至(1 766.4±30.6)kcal/d(t=45.05, P<0.00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3.7±0.4)%下降至(55.5±0.6)%(t=102.10, P<0.001);蛋白质供能比由(10.8±0.1)%增加至(12.3±0.2)%(t=-33.40, P<0.001);脂肪供能比由(15.2±0.3)%增加至(33.2±0.5)%(t=-105.22, P<0.001)。脂肪供能比超过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上限(30%)的6~17岁儿童比例由1982年的6.1%增加至2012年的59.8%。  结论  2012年和1982年相比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摄入水平下降,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例发生变化,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增加。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广泛开展营养宣传教育,引导6~17岁儿童合理饮食,调整城乡6~17岁儿童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浙江省公立小学食堂午餐供应现状,为开展学生午餐科学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5-6月,9-10月,采用称重法和记账法对浙江省44所公立小学食堂午餐的食物供应情况及就餐人数进行2次调查,每次调查1周。  结果  40.91%的学校食堂配餐时依据学生口味,45.45%制作食谱时参考《学生餐营养指南》。食物种类供应中,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畜禽肉、鱼虾类、蛋类、牛奶、大豆坚果类、植物油、盐的供应量分别为109.05,118.01,0,63.96,9.25,11.31,0,10.68,10.47,2.54 g。只有植物油的供应量与推荐量基本持平。各类营养素的供应中,能量、蛋白质、脂肪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供应量分别为820.84 kcal,32.79 g,37.56%,48.47%,164.18 mg,7.84 mg,4.71 mg,23.07 μgRAE,0.41 mg,0.35 mg,20.47 mg,2.34 g; 只有能量、维生素B1的供应量与推荐量基本持平(P值均>0.05)。城镇与乡村小学午餐各类食物和营养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浙江省公立小学食堂午餐供应情况不容乐观,供应结构不合理,某些营养素供应量与推荐量差距较大。建议结合本地饮食特点进行学生餐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7~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方法  1997—2011年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6轮调查数据,纳入膳食及BMI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依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6 360名研究对象,其中7~<12岁儿童青少年3 529人(55.5%),男生3 360人(52.8%),超重肥胖1 060人(16.7%)。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20%肥胖风险(OR=1.20, 95% CI:1.03~1.41, P=0.023);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61%肥胖风险(OR=1.61, 95% CI:1.25~2.04, P < 0.001);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降低20%肥胖风险(OR=0.80, 95% CI:0.68~0.95, P=0.011),≥65%组降低21%肥胖风险(OR=0.79, 95% CI:0.66~0.94, P=0.010);脂肪及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P < 0.05);男生摄入过量蛋白质更可能发生肥胖(P=0.034)。  结论  儿童青少年摄入过量脂肪和蛋白质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对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对象为1997—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6轮调查中膳食及腰围数据完整的7~17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标准判定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关系。  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29, 95% CI: 1.12~1.48);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47, 95% CI: 1.19~1.82);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OR=0.75, 95% CI: 0.64~0.87)与≥65%组(OR=0.68, 95% CI: 0.58~0.80)都降低了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男生蛋白质供能比≥15%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与女生相比更大(OR=1.78, 95% CI: 1.31~2.41, 交互作用P=0.012)。   结论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中,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会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学校食堂及供餐状况变化,为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成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2-2017年,在"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试点县中,每年按照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模式,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小学和初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学校食堂建设及食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珠三角地区部分中小学学生餐的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供应情况,为提高学生餐营养质量和制定有效的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珠三角地区的8所中小学3个年龄段学生的午餐进行连续5d的膳食样品采集,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学生餐的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学生餐指南对应的营养素摄入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所中小学午餐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学生午餐各类食物和营养素水平, 为指导有关部门配餐和供餐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 利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数字化管理平台收集天津市滨海新区96所学校13 018份学生午餐食谱, 对学生午餐中的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及奶制品、大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和其他九大类食物, 能量和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12项营养素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学生午餐各类食物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畜禽肉类96.8%(116.4 g)、谷薯类92.3%(179.5 g)、蔬菜类65.0%(170.6 g)、大豆类及其制品/坚果47.7%(21.4 g)、蛋类33.4%(18.0 g)、鱼虾类14.4%(8.5 g)、水果类14.1%(19.6 g)、奶及奶制品0.3%(35.4 g)。不同年级间各类食物摄入合格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生午餐能量合格率为76.9%(932.6 kcal), 各类营养素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铁96.9%(9.7 mg)、锌96.8%(5.9 mg)、蛋白质96.4%(43.8 g)、碳水化合物87.6%(130.8 g)、硒82.9%(23.5 μg)、维生素C 78.5%(48.8 mg)、维生素B1 75.9%(0.5 mg)、脂肪74.3%(28.5 g)、维生素A 74.1%(327.1 μg)、维生素B2 49.9%(0.5 mg)、膳食纤维19.5%(5.9 g)和钙13.4%(246.1 mg)。不同年级间能量和各类营养素合格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数字化平台基本满足学生午餐食物种类和营养素水平, 但也存在鱼虾类、水果类和奶及奶制品不足及维生素B2、膳食纤维和钙不足等问题。建议优化学生午餐食谱或在其他餐次增加相应食物摄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成都市儿童经常消费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现状,为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西南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队列2021—2022年成都调查点6~12岁队列儿童的3 d 24 h膳食调查数据,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收集预包装食品营养信息,对全部食品逐级分类,统计每100 g或100 mL食品的营养素含量,并对营养素含量进行分级判断。结果 共调查了十大类23个亚类1 902种儿童预包装食品。坚果种子类、休闲食品类、方便速食类和其他乳制品类总能量较高(2 476,2 027,1 728,1 816 kJ/100 g),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均超过20%。鱼禽肉蛋及其制品类蛋白质含量(22.8 g/100 g)最高,NRV%为38%;坚果种子类脂肪含量(47.5 g/100 g)最高,NRV%为79%;糖果果冻类碳水化合物含量(82.1 g/100 g)最高,NRV%为27%;调味面制品类钠含量(2 352 mg/100 g)最高,NRV%高达118%。调味面制品类、方便速食类食品大多属于高钠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烘焙膨化类食品几乎均为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食品,鱼禽肉蛋及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中小学生的零食消费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正确引导儿童合理消费零食、促进健康成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9年,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中西部22个省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