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梅  朱欢  肖杰文  彭永  张辉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000-1004
  目的  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微循环功能和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并对微循环功能与VO2max的关联性进行研究。  方法  以湖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7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运动组,70名习惯久坐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对照组。使用PF6000型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对受试者右侧下肢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功能进行测试;使用PFT Ergo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及所配备的功率自行车对受试者VO2max进行测试。  结果  运动组微血管血流灌注量(MBP)基线值(6.5±1.8)低于对照组(8.1±2.5),但微血管反应性(1 666.3±588.6)高于对照组(1 165.2±407.1);运动组VO2max的绝对值(2 684.8±451.1)mL/min和相对值(42.7±4.3)mL/min均高于对照组(2 474.4±423.5, 35.1±4.8)mL/min(t值分别为-3.42,4.46,2.16,3.25,P值均 < 0.01)。微血管反应性和VO2max(相对值)呈正相关(β=0.40, P=0.03),经皮氧分压和VO2max(相对值)相关无统计学意义(β=0.23, P=0.19)。  结论  长期有氧运动能降低大学生安静时MBP,提高微血管反应性、经皮氧分压,微血管反应性的改善可能是有氧运动提高VO2max相对值的重要外周生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揭示开放式运动、封闭式运动及团体认知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影响效果及可能机制,为阐明体育锻炼、团体认知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  方法  于2019年10月,随机整群抽取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共762名,筛查选取手机依赖倾向大学生126名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开放式运动组(篮球组,31人)、封闭式运动组(八段锦,31人)、团体认知组(30人)、对照组(34人),干预持续10周,每周2次、每次60 min。通过对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及其维度的变化评价改善效果。  结果  10周的运动锻炼、团体认知干预均能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54,F时间=3.67,P值均 < 0.05),其中开放式运动组与团体认知组后测效果较好,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P>0.05)。在2个月的回访中发现,封闭式运动组与后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在失控性和戒断性维度中,开放式运动比封闭式运动干预效果显著(t值分别为2.58,2.67,P值均 < 0.05)。  结论  开放式运动、团体认知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效果相似,封闭式运动的持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催眠对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疼痛程度、疼痛灾难化、疼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改善效果,为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将56例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名,实验组按照催眠干预方案,每周一、五的19:30—21:00,每周2次,每次1.5 h,共10次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疼痛灾难化量表(PCS)、疼痛自我效能量表(PSE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两组进行前测、干预结束时和结束后的3个月测试评分。  结果  两组女大学生NRS、PCS、PSEQ评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83,21.77,13.65;22.96,28.98,24.84;25.35,18.26,27.02,P值均<0.01);实验组在干预结束时和干预后3个月,SCSQ积极应对评分(1.43±0.35,1.50±0.39)高于对照组(1.22±0.19,1.20±0.21)(P值均<0.05),SCSQ消极应对评分(1.59±0.38,1.52±0.49)低于对照组(1.80±0.17,1.80±0.20)(P值均<0.05),两组女大学生SCSQ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14,4.29,14.37;7.66,4.10,6.95,P值均<0.05)。  结论  催眠干预有助于减轻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的疼痛程度,改善疼痛灾难化及应对方式,提高疼痛自我效能水平,且干预具有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GCBT)对高强迫特质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为开展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2019年3—4月,方便选取合肥市2所高校的6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其中58例高强迫特质大学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9名)和对照组(29名)。实验组接受8次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共4周,每周2次,每次90 min),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基线与4周后对2组进行强迫症状量表(OCI-R)及Stroop色词测验(SWCT)、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辛卡片测试(WSCT)测评。  结果  干预后,GCBT组OCI-R评分(10.28±7.22)低于对照组(15.90±10.20)分(t=2.42,P < 0.05)。在Stroop C和干扰效应(SIE)耗时上,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21.89±6.63,8.62±4.43;20.52±7.37,8.04±4.84)s,GCBT组分别为(22.14±4.92,8.36±3.87;16.81±3.43,4.82±1.86)s,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0,10.54,P值均 < 0.05);在DST-倒背得分上,对照组干预前后为(6.21±1.35,6.55±1.45)个,GCBT组为(6.31±1.44,7.24±1.38)个,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3.96,P < 0.05)。  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改善高强迫特质大学生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但未改变认知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定向运动练习对儿童执行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揭示执行功能与定向运动干预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选取长春市中海一实验小学四年级40名儿童为实验对象,平均分为实验组(男生10名,女生10名)和对照组(男生10名,女生10名)。利用儿童执行功能测试工具中More-odd shifting、1-back和Flanker任务分别测量运动干预前、后儿童的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等执行功能各子功能变化。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反应时[(10.29±15.99)(295.19±189.76)(642.85±220.78)ms]与干预前[(25.62±10.18)(616.04±287.92)(1 051.25±275.00)m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52,20.76,20.89,P值均 < 0.01),对照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既没有发现性别主效应,也没有发现性别×组别、性别×时间和性别×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P值均 > 0.05)。  结论  定向运动练习对儿童执行功能具有显著提高作用,且不随性别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陈姗  张培珍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95-1499
  目的  比较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交叉点运动训练对身体的影响,为超重女大学生维持或改善血脂健康提供更有效的运动指导。  方法  研究选取北京高校27名超重女大学生,平均年龄(20.93±2.23)岁。随机分为交叉点运动训练组(COP组)(10人)、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组)(10人)和对照组(7人)。COP组和HIIT组进行10周每周3次的运动干预,COP组每次完成45 min COP强度持续运动,HIIT组每次完成5组HIIT;对照组保持平时的体力活动状态不变。  结果  在10周的COP强度持续运动或HIIT干预后,COP组的形态学指标显著改善,体质量指数(BMI)(-0.85 kg/m2)、腰围(-2.94 cm)、臀围和体脂率(-2.23 cm,-1.19%)均下降;血脂代谢指标及相关比值指标显著改善,血清载脂蛋白B(ApoB)水平(-9.79 mg/dL)、ApoB/载脂蛋白AI(ApoAI)(-0.19)均下降,且COP组干预前后ApoB/ApoAI的变化量高于HIIT组(-0.19,0.07)(P值均<0.05)。  结论  经过10周的运动干预,COP强度持续运动与HIIT相比是更有效的改善腹部肥胖、血脂健康、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田丽  韩钰  戴炜  苏媛媛  张欣  高磊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83-1887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对面孔加工中左侧视野优势效应的损害情况, 为加深理解孤独症社交损害的注意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设计, 招募2016年9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各个孤独症康复机构训练的105名孤独症儿童, 组成病例组, 按照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匹配正常发育的天津市小学或幼儿园就读的105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注意偏好范式进行眼动数据采集, 比较两组在左右侧视野对于面孔的注视点数、注视总时间和左半脸百分比等指标, 通过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探索组别、左右视野、面孔性别等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结果  对于左右视野整张面孔的注视点数(FC)和总注视时间(TFD)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C:F(1,206)=26.27,P < 0.01;TFD:F(1,206)=51.23,P < 0.01]。组别×左右视野的交互作用只有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4.62,P=0.03)]。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病例组左右侧视野(3.19±0.42,4.05±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右侧视野多于左侧,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左半脸百分比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可见组别主效应[FC:F(1,206)=13.77,P < 0.01;TFD:F(1,206)=12.89,P < 0.01)]和组别与左右视野的交互作用[FC:F(1,206)=36.99,P < 0.01;TFD:F(1,206)=38.62,P < 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简单效应分析,仅病例组存在左右视野的差异(FC:0.36±0.03,0.56±0.03,P < 0.01;TFD:0.36±0.03,0.57±0.03,P < 0.01),右侧视野注视多于左侧。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注视行为未见左侧视野视觉优势效应, 其右侧视野的注视相对正常, 提示其病理生理损害可能与右侧面孔加工区异常有关, 也提示其中枢统合能力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
邱凌  张培珍  洪平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12-1816
  目的  了解男大学生蹬楼梯能量代谢的特点和差异,为指导大学生减少久坐时间和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在北京高校,招募24名20~30岁男大学生,受试者依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静息和负重蹬楼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由Cortex 3B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得。负重负荷为0~5 kg。  结果  超重组男大学生负重5 kg上楼梯时的能量消耗大于负重0 kg时(F=9.44),正常体重组负重4和5 kg上楼梯时的能量消耗大于负重0 kg时(F=7.47)(P值均 < 0.05)。超重组男生负重3 kg、正常体重组负重4 kg上楼梯时,单位体重净能量消耗大于负重0与1 kg时(F值分别为3.39,3.79)(P值均 < 0.05)。相同负重条件下,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上楼梯时能量代谢指标都大于下楼梯时。  结论  超重男大学生以中等负重(3 kg)上楼梯,正常体重男大学生以较大负重(4与5 kg)上楼梯利于达到增加单位净能量消耗、控制体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秦剑博  郭仁红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20-1824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运动意识、运动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19年2—7月,选取天津市6所普通高校的108名轻中度肢体残疾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4名),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组通过体育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运动意识及运动行为变化。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25.93%)、抑郁(12.96%)、人际关系敏感(22.22%)阳性检出率均降低(χ2值分别为6.64,4.48,16.80,P值均 <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以辅助治疗疾病、满足兴趣、促进健康为运动目的大学生占比明显提高(29.63%,24.07%,35.19%),以应对体育考试为运动目标的(14.81%)大学生检出率降低(χ2值分别为4.48,5.65,5.98,32.04,P值均 <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每周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明显增加,主要运动形式中结伴运动者、高强度及中等强度运动者、规律运动者、运动后感受很好者占比均增加,且各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4,14.72,16.34,15.15,16.12,9.44,P值均 < 0.05)。  结论  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实施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强化其运动意识,改善其运动行为,从而有效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减轻焦虑、自责、过敏、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为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提供可参照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非体育生)3类院校1 237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3类体质测试成绩,通过自我报告法调查学生近1年内运动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两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12.5%(155名)。体质健康得分与发生运动伤害事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体质健康得分 < 70分时,体质健康得分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88,95%CI=0.85~0.91,P < 0.05);体质健康得分≥70时,不同得分间发生运动伤害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95~1.02,P>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建议大学生体质健康得分至少达到70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导向管理的运动APP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效果,为指导大学生选择科学有效的锻炼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7-12月无运动APP使用经历的17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86例).对照组给予大学生运动APP常规管理,试验组采用基于目标导向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自我身体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2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45人、对照组1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体育锻炼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体育锻炼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6所高校1 132名大学生利用问卷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1 033名(91.25%)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每周锻炼频次为(3.33±1.99)次,每次锻炼时长为(39.24±13.23)min,锻炼强度主观感觉值为(2.61±0.99)。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频次、时长和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和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性别、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缺乏锻炼兴趣、场地受限、器械不全、家庭运动氛围、学校要求是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状有待改善,应结合大学生锻炼动机和锻炼项目特征,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有效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计算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描述体育锻炼相关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体育锻炼的男女、城乡差异,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是否运动与PFI、BMI的相关性。  结果  学生在校期间每周2节体育课(41.9%)、每天1次课间操(44.5%)、每学年1次运动会(46.8%)、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0.5~1 h(50.1%)的占比最高。学生运动时间周末和总时长男生高于女生,上学日和总时长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在课余时间支持和非常支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比最高(75.8%),父母都喜欢运动的占比最高(47.3%)。PFI和运动得分呈正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负相关;BMI和运动得分呈负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3,-0.20,0.14,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较合理。可通过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降低其超重肥胖发病率,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篮球锻炼对肥胖初中生体成分的干预效果,为肥胖初中生制定减肥降脂计划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2020年9—11月,运用典型抽样法,在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抽取48名单纯性肥胖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大、中、小强度篮球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2名),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3次/周,45 min/次不同运动强度的篮球锻炼干预,对照组不做干预,并对干预前后体成分指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经过12周小强度篮球锻炼后,肥胖初中生体脂百分比干预后(32.16±2.26)%与干预前(34.44±2.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 < 0.05),体重、BMI、腰围、骨骼肌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1.98,1.26,-1.65,P值均 > 0.05)。中强度篮球锻炼对肥胖初中生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和腰围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4,3.76,6.56,2.45,P值均 < 0.05)。高强度篮球锻炼后,所有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4,5.18,11.26,5.89,-2.56,P值均 < 0.05)。  结论  12周篮球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肥胖初中生体成分的各项指标,高强度篮球锻炼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中、小强度,锻炼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陈威宇  林夕  崔宁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9):1351-1354
目的 了解长春市脱发大学生抑郁情绪水平,探讨影响脱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75名脱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流调用抑郁量表、一般人口学问卷进行调查,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脱发大学生中发生抑郁情绪者121名,检出率为44.0%。女生(OR=2.26,95%CI=1.22~4.20)、26~30岁(OR=2.43,95%CI=1.01~5.85)、自评睡眠质量很差(OR=13.63,95%CI=4.09~45.42)、自评人际关系受较大影响(OR=3.56,95%CI=1.57~8.06)、感知到重度压力(OR=3.73,95%CI=1.35~10.30)与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呈正相关,每周锻炼1~2次或3~5次及>5次[OR值(95%CI)分别为0.17(0.05~0.61),0.14(0.04~0.52),0.03(0.01~0.14)],与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脱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