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和探讨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和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B-胶原降解产物(B-CTX)以及25羟维生素D(25OHD)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Lunar DPXIQ No.5689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4)骨密度(BM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测定N-MID和β-CTX,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5OHD,对87例患者进行上述指标测定并按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伴有骨折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应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和C组骨密度较A组骨密度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C组骨密度较B组骨密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 C组较A组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25OHD和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B组和C组低于A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C组较B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B组和C组高于A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C组高于B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密度与B-CTX呈负相关,与BMI、250HD、N-MID呈正相关.结论 骨代谢的生化指标更能早期反映骨代谢的变化,与骨密度联合判断骨骼的状态更加全面.对于判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状态,预测骨折危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和探讨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和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B-胶原降解产物(B-CTX)以及25羟维生素D(25OHD)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Lunar DPXIQ No.5689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4)骨密度(BM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测定N-MID和β-CTX,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5OHD,对87例患者进行上述指标测定并按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伴有骨折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应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和C组骨密度较A组骨密度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C组骨密度较B组骨密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 C组较A组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25OHD和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B组和C组低于A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C组较B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B组和C组高于A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C组高于B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密度与B-CTX呈负相关,与BMI、250HD、N-MID呈正相关.结论 骨代谢的生化指标更能早期反映骨代谢的变化,与骨密度联合判断骨骼的状态更加全面.对于判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状态,预测骨折危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骨密度改变及其机制,以了解2型糖尿病是否易合并骨质疏松及其特点。方法:测定7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及6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LP)、尿钙(Ca)、尿羟脯氨酸(HOP)、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较健康对照组骨密度显降低。BGP浓度显低于对照组(P<0.001);TRAP、甲状旁腺素(PTH)、尿钙、HOP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BMD与病程、年龄、HbA1C、FBG、PBG呈显负相关,与平均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较易患骨质疏松,其骨改变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发病机理主要是血糖升高,钙的排出增多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胰岛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熟地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熟地水煎液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探讨熟地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每天灌胃1g/kg、2g/kg及4g/kg3种剂量的熟地水煎液,3个月后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磷、尿脱氧吡啶啉、钙、磷等生化指标及股骨骨密度的变化,并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己烯雌酚组比较。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熟地3个剂量组、己烯雌酚组ALP和BGP均明显升高(P〈0.05),E2含量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ALP、BGP、尿DPD/Cr、Ca/Cr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各用药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均较模型组有所升高(P〈0.05)。结论 熟地可抑制骨吸收,延缓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合并腰椎骨折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和速率法对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和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骨折患者的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发生风险与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骨密度等一般指标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 osteocalcin,N-MID)、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BAP)、钙离子(calcium ionic,Ca~(2+))、骨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等生化指标之间无关联,而与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25-(OH)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0.007、0.001),其中与PINP、TRAP-5b呈正相关,与25-(OH)D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PINP、TRAP-5b和25-(OH)D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联合检测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各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各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探讨这些指标在肾性骨营养不良(RO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78例入选患者共分6组,其中Ccr≥15 ml/min者按CKD临床1~4期分期标准分为4组; Ccr <15 ml/min者按是否行规律血液透析而分为2组。ELISA法测定骨保护素(OPG)。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C)、降钙素(CT)。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旁腺素(iPTH)。6组患者中共47例行腰椎及股骨不同部位BMD测定。分析各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结果 (1)血清OPG、iPTH及磷分别从CKD 3、4、5期开始显著上升(P < 0.01),其中OPG在血液透析后达(5.10±1.34)ng/L,显著高于透析前的(3.35±0.7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期CKD患者血清OC、CT、钙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液透析可使OC显著升高(P < 0.05)。股骨沃德三角BMD在 CKD 4期患者下降至0.77±0.09,显著低于CKD 1期患者的1.1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血液透析不影响其水平。(2)血清OPG与Ccr、磷、iPTH、OC呈负或正相关(r分别为-0.70、0.51、0.39、0.36,均P < 0.01)。股骨沃德三角BMD与血清iPTH、O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0.51,均P < 0.01);与血清磷、OPG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0.48,均P < 0.05)。 结论 CKD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BMD均随Ccr下降而出现明显异常,这些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OPG改变早于iPTH及BMD,在ROD的早期诊断中意义最大。血液透析可使血清OPG、OC水平升高,但不影响BMD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科2007 -2009年人院的绝经女性115例,采用DPX2L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 (L2 ~L4)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华氏三角(Ward)及股骨粗隆(TROCH)]的骨密度 (BMD)值;根据Tscore值将人选者分为骨量正常组(48例)和骨质疏松组(67例)。并选未绝经女性 30例,骨密度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血清 骨钙素(BG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的浓度,并比较三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并 对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组各部位BMD值均低于骨量 正常组(P<0. 05);骨质疏松组血中ALP、BGP、TRAP-5b浓度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 <0. 05 ),骨 量正常组血清ALP、BGP、TRAP-5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对照组各部 位的骨密度值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组中,ALP和TRAP- 5b与腰椎(L2 ~L4)及股骨颈部位的BMD有一定的关系,呈负相关(r分别为-0. 248、- 0. 364、- 0.434、-0.386 )。结论绝经女性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血清ALP、BGP、TRAP-5b浓度变化可反映 骨代谢活动,绝经女性BMD的降低与骨转换率升高有关。检测代谢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OP)。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肖恩  孟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3):212-216,147
目的 对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和评价.方法 从骨形成指标、骨吸收指标及展望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反映及时、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较骨密度,早期反映出骨的转换水平.结论 骨代谢指标更好的应用于预测骨折发生的风险性,监测药物疗效,联合骨密度的测量,早期发现骨折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是胃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术后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改变,患者常有进食量减低、腹泻、体质量减轻和营养不良等症状。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多有代谢紊乱和钙、磷等代谢减少,可能导致骨代谢改变,引起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骨代谢生化指标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长明  王毅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0):598-600
本文对75例(女55例,男2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50例(女30例,男20例)老年对照者进行了骨密度及尿中吡啶酚,脱氧吡啶酚,羟脯氨酸,尿钙,尿肌酐测定。血中钙、磷、碱性磷酸酶,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测定。结果表明:(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组尿中PYD及DP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POP组治疗前与治疗后PYD及DPD相比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1),HOP/Cr及Ca/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骨代谢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测定了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钙、磷、AKP、BGP、24小时尿HOP及腰椎2~4正位BMD,并且经化疗完全缓解后再次复查。结果(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Ca、P、AKP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化疗前后也无显著差异。(2)血BGP低于正常对照,24小时尿HOP高于正常对照,化疗后BGP增高,HOP下降。(3)BMD改变:10例患者中有3例骨量减低,6例骨质疏松,化疗后BMD有所增加。因此,血BGP、尿HOP和BMD对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还初步探讨了破骨细胞因子对骨质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代谢变化及其与牙槽骨骨密度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血生化指标了解牙槽骨的代谢状况。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强骨胶囊组)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片组)各23例,药物治疗前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检测,并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牙槽骨骨密度,药物治疗后6月时重复以上检测和检查,观察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变化情况,分析以上血生化指标与牙槽骨骨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变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变化与牙槽骨骨密度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呈负相关(r=-0.440,P0.05;r=-0.419,P0.05),药物治疗后6月两组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亦呈负相关(r=-0.642,P0.05;r=-0.442,P0.05)。结论 (1)血清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BMD呈统计学负相关;(2)强骨胶囊可用以提高合并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牙槽骨骨密度;(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可作为评估合并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 PMOP)患者替勃龙治疗半年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的变化。方法绝经后女性按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PMOP组(骨松组, N=30例)及非骨松组( N=30例),30例育龄期骨密度正常女性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BALP、TRAP水平。骨松组服用替勃龙(2.5 mg/d)6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骨密度( BMD),治疗前及治疗后1、3、6月血清TRAP、BAL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骨松组及非骨松组的血清TRAP、BAL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0.01);骨松组血清TRAP、BALP水平较非骨松组进一步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1)。骨松组应用替勃龙治疗3月后 BMD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6月后BMD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 P<0.05);其血清TRAP、BALP水平在治疗1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开始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月后,骨代谢指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6月后,其水平进一步下降( P<0.01)。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TRAP和BALP的检测,可以早期评价骨转换情况,联合BMD测定可以及时监测替勃龙的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淀素(Amy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89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男性老年人血清Amylin、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采用美国NORLAND XR-46 Excell-plus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分别测定正位腰椎(L2-L4)及左侧股骨颈BMD。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血清Amylin、BAP、BGP水平较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NTX水平较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升高(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Amylin水平与患者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血清BAP、BG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8,r=0.652,r=0.576,r=0.584,均P<0.01),与患者血清NTX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73,P<0.01)。结论血清胰淀素水平降低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参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E2和IL-6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绝经后妇女120例,绝经后有骨质疏松60例(OP组),绝经后无骨质疏松60例(NOP组),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60例为对照组。对180名妇女雌二醇(E2)、骨密度(BMD)、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尿Hoc/Cr)、尿钙肌酐比值(尿Ca/Cr)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形成指标BGP及ALT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其中ALP在OP组和NOP组间有差异,而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绝经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尿HOP/Cr及尿Ca/Cr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OP组尿HOP/Cr及尿Ca/Cr又明显高于NOP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E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妇女),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而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结论 本研究证明E2、IL-6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增多,是导致骨吸收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患者肾移植前后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38例病人的血清骨钙素(OC),肌酐(Cr),钙(Ca),磷(P)及尿吡啶酚(PYD),腰椎骨密度。其中肾移植前慢性肾衰病人10例,肾移植术后2年以内18例,术后超过2年的10例。本文认为慢性肾衰病人的骨代谢异常在肾移植术后不会迅速改善。血骨钙素,尿吡啶酚及骨密度可以有效的监测慢性肾病病人的骨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9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云克注射治疗和服用维生素D制剂,10~15d为1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口服钙剂。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血中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密度(BMD)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BGP值开始下降,而BALP则在治疗后6个月逐渐降低,BMD值在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均无差异。结论云克对骨组织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丢失,增加骨强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和牙周炎均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并都有骨的吸收破坏,骨量减少。为了阐明两者的关系,本研究对29例中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和25例骨密度正常者的牙周状况进行了检查与对比。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骨密度正常者的牙周炎患病率无明显差别,表明骨质疏松症与牙周炎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骨质疏松症在牙周炎的发生上并不起主要作用,局部(菌斑诱导的非特异性炎症)因素比全身因素在牙周炎的发病机理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代谢影响的因素。方法  2 0 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 ,应用常规剂量GC治疗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 3~ 6个月 ,进行了 35 7例次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 (BMD)、血钙、血磷和骨钙素浓度测定。结果 ①用GC后骨钙素浓度明显降低 (P均 <0 0 0 5 ) ,但其不能预测BMD下降。②用药 15个月后男性各部位BMD均减少 (32 2~111 5 )mg/cm2 ,以L1 4和股骨粗隆更明显 (P均 <0 0 5 ) ,骨丢失率 3 3%~ 10 3% ;女性L1 4BMD均减少(4 3 8~ 76 0 )mg/cm2 ,以L1更明显 (P <0 0 5 ) ,骨丢失率 3 9%~ 7 9%。③年龄与各部位BMD变化呈负相关 ,但不影响GC造成的骨丢失。男性各部位、女性L1 4BMD减少与GC累计剂量和GC用药时间负相关。④用GC15个月 (GC累计剂量 10g以上 ) ,男性L1 4BMD正常的比例从 3/ 4至 3/ 5 ;女性L1和L2 BMD正常者从 3/ 4减少到 1/ 2。结论 长期口服糖皮激素导致与剂量和用药时间相关的腰椎和男性股骨粗隆骨丢失 ,年龄偏大和男性患者骨丢失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骨代谢标志物在乳腺癌骨质疏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82例乳腺癌骨质疏松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对象的骨代谢标志物BALP以及uNTx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并对比治疗前后乳腺癌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乳腺癌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因素。结果乳腺癌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BALP以及uNTx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5),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代谢标志物BALP以及uNTx水平与患者骨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0.05),与骨痛程度无明显联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代谢标记物和骨转移数目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有着密切联系,可作为乳腺癌骨质疏松的理想诊断指标,且该指标相对于影像学检查反应敏感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