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庆亮  郭敏毅  李洋  叶小鸣 《新医学》2012,43(3):174-178
目的:观察热疗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靶向基因治疗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体外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热疗处理后SMMC-7721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确定合适热疗温度,以该温度与转染pEGFP-C1-mTOR反义质粒相结合,设置联合组、转染组及对照组,CCK-8试剂检测处理后各组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逆转录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mTOR基因表达.结果:热疗后细胞皱缩、变圆,胞浆空泡化,坏死细胞比例增加.CCK-8检测示温度越高,热疗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越明显,42℃热疗后抑制率达(29.7±1.7)%.联合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流式细胞仪分析示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mTOR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受到抑制,而联合处理后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结论:热疗可以增强mTOR靶向基因治疗对SMMC-7721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放化疗对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的协同杀伤作用,为临床上应用热放疗和热化放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热放疗或热放化疗对A549/DDP细胞抑制率和克隆形成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热放疗或热放化疗联合作用后A549/DDP细胞的凋亡现象;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热放疗尤其是热放化疗联合对A549/DDP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流式细胞仪显示热放疗或热放化疗有诱导A549/DDP细胞凋亡作用(P<0.01);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核固缩、变形,染色质浓聚、边集等凋亡现象。 结论热放疗或热放化疗能诱导A549/DDP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丙泊酚和水合氯醛全身麻醉建立全身高温模型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蛋白的表达,探讨全身热疗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信号途径。 方法63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丙泊酚麻醉热疗组(B组)、水合氯醛麻醉热疗组(C组),每组21只。B、C两组热疗后24 h,A、B、C 3组大鼠同时断头取脑,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百分比,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B、C两组与A组比较,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改变,B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较C组轻;B组和C组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百分比和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均高于A组(P<0.05),C组Bax、caspase-3阳性评分高于B组(P<0.05)、Bcl-2阳性评分低于B组(P<0.05)。 结论全身热疗通过上调Bax、caspase-3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36只(共72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只大鼠(8只眼)作为正常组,16只大鼠(32只眼)作为实验组(接受小剂量超短波照射,每次7min,1次/日),16只(32只眼)作为对照组(不接受超短波照射),分别于实验第1、3、6和9周四个观察时间点同步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8只眼)。采用无菌操作摘取大鼠双眼,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制备大鼠晶状体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染色,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LEC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实验组,在照射1、3、6和9周后的Bcl-2表达平均积分光密度(AIOD)值分别为(0.391±0.014)、(0.447±0.006)、(0.417±0.011)、(0.275±0.007),而Bax表达的AIOD值分别为(0.180±0.015)、(0.155±0.007)、(0.167±0.003)、(0.251±0.016)。照射1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照射3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且Bax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照射6周后的Bcl-2与照射3周后的相比,有所下调但仍较对照组的表达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组Bax的表达有所上调但较对照组表达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9周后, 实验组的Bcl-2表达明显下降,且远低于对照组(P<0.01),Bax表达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上述各时间段大鼠的Bcl-2及Ba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rt;0.05)。 结论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LEC的凋亡在一定时间内有保护作用,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可能引起LEC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豚鼠模型的疗效及对Treg、Th17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5%对苯二酚(氢醌)涂抹豚鼠局部皮肤制备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待制模成功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及模型组,同时选取正常豚鼠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对实验组白癜风豚鼠皮损处进行照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豚鼠饲养期间均未给予其他特殊干预。于激光照射8周后观察各组豚鼠白斑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豚鼠Treg、Th17细胞特异性相关因子Foxp3、IL-17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豚鼠皮损组织中Foxp3、IL-17表达。 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白癜风豚鼠模型治疗有效率为100%。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及模型组Foxp3 mRNA表达[分别为(0.33±0.03)和(0.02±0.07]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并且实验组Foxp3 mRNA表达亦显著强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及模型组IL-17 mRNA表达[分别为(0.21±0.05)和(0.94±0.06]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并且模型组IL-17 mRNA表达亦显著强于实验组(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皮损组织表皮可见散在分布IL-17和Foxp3蛋白表达,模型组皮损组织表皮则出现大量IL-17蛋白表达。 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可通过调节Treg细胞和Th17细胞间免疫平衡,从而对白癜风豚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鼻咽癌放、化疗配合颈部淋巴结微波热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154例初治N2~N3期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78例,5-氟脲嘧啶+顺铂联合化疗,21 d为1周期,化疗1~2周期后行常规放疗,原发灶放疗剂量DT70~78 Gy/35~39 f,47~51 d,颈淋巴结转移灶DT68~72 Gy/34~36 f,46~50 d;热疗组76例,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颈淋巴结于放疗第1天开始配合局部微波热疗,每次有效加温时间45 min,每周2次,共8~14次。 结果热疗组和对照组的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0.3%和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2%。热疗组与对照组的颈淋巴结完全消退时的放疗剂量分别为(45.8±5.46)Gy和(58.8±5.03)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疗组与对照组的5年颈淋巴结局控率分别为97.4%和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组与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和93.6%(P&rt;0.05)、76.3%和52.6%(P<0.01)、59.2%和41.0%(P<0.05)。对N2﹑N3期鼻咽癌放、化疗配合颈淋巴结微波热疗,能显著提高颈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减少淋巴结的局部放疗剂量,且5年颈淋巴结局控率明显优于单纯放化疗,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肿瘤前、后肝脏局部组织内单个核细胞中OX-62、OX-6及CD86阳性表达率及其相关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变化,探讨RFA对肝脏局部组织内树突状细胞分化迁移的影响。 方法取60只正常Sprague Dawley(SD)大鼠制作Walker-256肝肿瘤模型后,分为RFA后7 d组、RFA后14 d组和荷瘤对照组,每组20只。RFA后7 d组、RFA后14 d组分别于RFA处理后第7天及第14天处死,对照组不做RFA处理即处死。取消融灶周边(对照组取肿瘤周边)0.5 cm范围内肝组织,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肿瘤周边或消融灶周边0.5 cm范围内肝组织内MIP-1α浓度。 结果荷瘤对照组肿瘤周边肝组织内单个核细胞中有(15.29±4.59)%表达OX-6,RFA后7 d组和RFA后14 d组OX-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20±11.62)%、(39.18±9.14)%,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对照组肿瘤周边肝组织内单个核细胞中有(18.91±4.58)%表达OX-62,RFA后7 d组和RFA后14 d组OX-6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49±4.45)%、(22.77±3.50)%,RFA后7 d组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对照组肿瘤周边肝组织内单个核细胞中有(66.29±17.69)%表达CD86,RFA后7 d组CD86阳性表达率为(55.29±10.69)%,RFA后14 d组为(55.93±12.64)%,2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荷瘤对照组肿瘤周边肝组织内MIP-1α浓度为(232.92±54.58)pg/ml,RFA后7 d组和RFA后14 d组分别为(499.38±15.14)pg/ml、(495.90±9.94)pg/ml,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FA治疗后荷瘤大鼠肝脏MIP-1α表达水平增高,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而肝脏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阳性表达率的变化也反映出这类细胞分化数量增多,有利于提高机体局部抗原提呈能力及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3d。模型组与电针组各有18只大鼠造模成功。术后2h,在电针组大鼠“曲池”、“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作特殊干预。采用Zea Longa 5分评价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应用TUNEL试剂盒检测皮质区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组内术后2h、1d及2d比较,模型组[(1.67±0.58)分]、电针组[(1.14±0.37)分]术后3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大鼠术后2h、1d、2d及3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高,电针组术后2d及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3d,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分别为(1.07±0.02)%、(39.4±10.1)%、(15.1±4.2)%。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凋亡细胞数量百分比明显较低(P<0.05)。术后3d,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蛋白(0.11±0.02)、mRNA的相对含量(0.13±0.04)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cl-2蛋白(0.36±0.11)、mRNA的相对含量(0.41±0.15)较高(P<0.05)。术后3d,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Bax蛋白、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Bax蛋白(0.51±0.14)、mRNA的相对含量(0.37±0.13)较高(P<0.05)。术后3d,电针组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曲池”及“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辐射微泡技术将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瞬时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系CRL-1730后,Ang-1的表达情况及迁移效应。 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血管内皮细胞CRL-1730,接种于6孔板,分为空白对照组、Ang-1组(10 μg/ ml)、微泡组(微泡浓度10%)、超声微泡组(Ang-1 10 μg/ ml,微泡浓度10%,超声辐射30 s),各组培养6 h换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至24 h收集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Ang-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g-1蛋白表达水平,选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结果空白对照组、Ang-1组、微泡组Ang-1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超声微泡组Ang-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超声微泡组细胞迁移能力较其余组有明显提高(P<0.05)。 结论超声辐射微泡技术可将Ang-1基因瞬时转染入血管内皮细胞系CRL-1730,使表达Ang-1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康复训练对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动物健康成年比格犬1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5只。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从损伤后第8天起,运动训练组进行活动平板训练,模型组不训练。于损伤后第60天处死,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周围区表达硫酸软骨素糖蛋白(CSPG)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SPG在损伤周围区的表达水平,采用银染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情况,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各实验组动物运动功能。 结果运动训练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CSPG的阳性细胞数为(19.50±1.17)%,较模型组(65.80±3.69)%明显减弱(P<0.05);Western blot显示CSPG表达水平假手术组为100%,模型组为(189.00±11.75)%,运动训练组为(117.00±9.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组神经轴突更加完整,排列更加规则、致密,溃变要少于模型组,运动功能评分显示运动训练组为4.20± 0.23,高于模型组(3.3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脊髓损伤后康复训练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表达CSPG等轴突再生抑制因子,改善受损轴突的再生微环境,促进机体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周期因子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针刺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针刺治疗。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48 h后海马细胞Cyclin D1、CDK4表达升高,凋亡细胞增多(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针刺组Cyclin D1、CDK4表达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或0.01)。 结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周期因子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磁脉冲热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中老年KOA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磁脉冲热疗,治疗组则于磁脉冲热疗前辅以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患部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部疼痛评分 [(2.15±0.74)分]及对照组疼痛评分[(3.97±0.8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疼痛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治疗组优良率(61.54%)亦较对照组优良率(38.46%)明显提高(P<0.05)。 结论磁脉冲热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中老年KOA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并且该疗法还具有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磁刺激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磁刺激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采用脊髓离断法将磁刺激组、模型组大鼠制成急性SC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手术过程中未离断脊髓。磁刺激组大鼠于SCI后第6,12,24及72小时时给予磁刺激治疗,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则于相同时间点给予假磁刺激。各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磁刺激(或假磁刺激)治疗结束后2 h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受损脊髓组织制成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选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Bcl-2及caspase-3基因表达。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受损脊髓中有散在凋亡细胞分布,模型组大鼠可见大量凋亡细胞,磁刺激组大鼠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模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磁刺激组在各观察时间点其Bcl-2及caspase-3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水平(P<0.05);磁刺激组大鼠Bcl-2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CI后早期介入磁刺激治疗,能显著上调受损脊髓部位Bcl-2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从而尽可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受损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肿瘤对其脾脏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选取40只正常Sprague Dawle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制作Walker-256肝肿瘤模型后,随机分为RFA后7 d组、RFA后14 d组和荷瘤对照组,每组10只。RFA后7 d组、RFA后14 d组分别于RFA处理后7 d及14 d处死,荷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不做RFA处理即处死。取其脾脏组织,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表达水平。 结果正常大鼠与荷瘤大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中分别有(10.36±3.21)%、(11.69±4.39)%表达OX6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与荷瘤大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中分别有(76.33±7.86)%、(60.58±6.26)%表达OX6;而分别有(63.06±8.77)%、(40.87±8.66)%表达CD86,2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后7 d OX62阳性表达率为(10.24±2.49)%,RFA后14 d为(15.10±2.37)%,RFA后14 d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后7 d OX6阳性表达率为(77.45±4.53)%,RFA后14 d为(75.47±5.22)%,2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后7 d CD86阳性表达率为(46.86±9.42)%,RFA后14 d为(45.53±9.13)%,2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荷瘤鼠脾脏组织中未成熟DC比例高,抗原提呈能力弱,RFA促使荷瘤大鼠外周血中DC前体细胞迁移到脾脏组织中的数量增多,并进一步分化成熟,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DNA结合抑制物2(Id2)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变化,探讨髓鞘再生的机制。 方法将5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7只,再根据取材时间点的不同各分为3 d、7 d和14 d三个亚组,每个亚组9只大鼠。治疗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大鼠脊髓压通器制作脊髓压通性损伤模型,针刺脊髓损伤节段局部夹脊穴、双侧足三里和双侧太溪穴,并于双侧足三里和太溪穴进行电针刺激(连续波,输出频率为2 Hz,电压1.5 V,30 min)。对照组只造模,不治疗。2组大鼠均于对应时间点取材,运用电镜观察脊髓损伤节段髓鞘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荧光双标从分子水平检测Id2及MBP的表达变化。 结果CSCI后,荧光双标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天,对照组大鼠的Id2免疫阳性少突胶质细胞数目为(20±2)个/高倍镜视野,并在造模后第14天下降至(16±1)个/高倍镜视野,组内各时间点Id2免疫阳性少突胶质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造模后第3天,治疗组大鼠Id2免疫阳性少突胶质细胞为(13±1)个/高倍镜视野,造模后第14天降至(7±1)个/高倍镜视野,组内各时间点Id2免疫阳性少突胶质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天,对照组和治疗组Id2蛋白表达分别为(1.12±0.12)和(0.67±0.01),造模后第14天,对照组和治疗组Id2蛋白表达分别下降至(0.86±0.02)和(0.25±0.01),与组内造模后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同时间点Id2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3天,对照组和治疗组的MBP蛋白表达分别为(0.44±0.02)和(0.67±0.04),造模后第14天,对照组和治疗组MBP蛋白表达均分别上调至(0.95±0.04)和(1.74±0.09),与组内造模后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同时间点的MBP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调节Id2的表达从而负向调控MB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脱髓鞘病变及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NG2)的表达变化。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75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每组15只。采用自行设计的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脊髓压迫模型,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锇酸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CSCI后1 d、3 d及7 d时大鼠的运动功能情况及白质有髓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计算脊髓后索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及髓鞘厚度与轴突直径的比值即G-ratio值,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G2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CSCI后,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大鼠后肢BBB评分分别为(1.23±0.45)分、(0.65±0.35)分和(0.00±0.00)分,与正常组(21.00±0.00)分和假手术组(21.00±0.00)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的运动功能随受压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锇酸染色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白质正常,脊髓受压后,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开始出现水肿、变性、崩解,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后索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 (2771±108)根和(2675±199)根,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2403±161)根、(1708±70)根和(810±95)根,压迫后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少,压迫后7 d,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至最低(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假手术组、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G-ratio值分别为(18.10±0.4)、(17.70±1.0)、(6.69±0.8)、(5.73±0.4)和(4.95±0.5),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G-ratio值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低,且在压迫后7 d时降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轴突、髓鞘板层结构正常;脊髓受压后,轴索出现肿胀,轴浆内细胞器变性、坏死、减少;髓鞘折叠、皱缩,出现“洋葱皮”样变,髓鞘崩解;少突胶质细胞的染色质凝聚;巨噬细胞浸润。NG2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脊髓受压后,NG2蛋白表达水平在压迫后第1天升至最高(P<0.05),且表达水平随压迫时间延长而逐渐下调,但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SCI后,大鼠运动功能随受压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有髓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病变且数量减少,随着压迫时间延长,溃变呈现出进行性加重趋势;NG2细胞与CSCI后髓鞘的变化情况关系密切,可能增殖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或其它类型细胞,是脊髓髓鞘内源性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行为训练,每周1次,每次90min,共5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测患者心境状态,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测患者的正念水平;并采用EXPO32-ADC流式分析软件实施免疫荧光的数据分析,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目进行免疫机能评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OMS和MAAS评分及血清T细胞CD3+、CD4+、CD8+数目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OMS和MAAS评分及血清T细胞水平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中患者正念水平MAAS评分(58.00±4.78 vs 54.00±4.89)及POMS各项评分中的紧张-焦虑(13.14±3.36 vs 15.90±4.28)、忧郁-沮丧(18.10±6.24 vs 20.06 ±5.42)、疲惫-惰性(16.53±3.50 vs 18.98±4.88),活力-好动(26.68±5.22 vs 22.43±5.2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愤怒-敌意(9.94±2.48 vs 10.38±2.30)和困惑-迷惑(13.60±3.48 vs 13.78±3.50)两项指标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细胞CD3+、CD4+、CD8+数目升高(75.75±5.40 vs 69.91±4.42;39.54±3.29 vs 34.44±4.21;39.82±3.55 vs 36.82±3.55),训练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短期正念训练可改善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心境情绪状态,提高患者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FNS组及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将FNS组及模型组大鼠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FNS组大鼠于制模3h后给予FNS治疗,模型组仅将针电极置于大鼠小脑顶核部位,但不给予电刺激。分别于制模1d、3d及7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部位GAP-43 mRNA表达。 结果制模后1d、3d及7d时模型组与FNS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均P<0.05);FNS组大鼠上述时间点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5.72±0.42)s,(24.27±0.55)s和(23.82±0.63)s]则较模型组显著缩短(均P<0.05)。在制模后1d、3d及7d时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仅存在少量GAP-43 mRNA表达;模型组及FNS组GAP-43 mRNA表达在上述时间点均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多(均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FNS组GAP-43 mRNA表达[分别为(1.54±0.34),(2.03±0.56)和(2.78±0.81)]亦显著强于模型组(均P<0.05)。 结论FNS干预有助于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梗死部位神经元GAP-43 mRNA表达、从而促进脑梗死灶周围神经轴突再生及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阈下电刺激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Wistar大鼠32只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电刺激缺血心肌组、电刺激非缺血心肌组,每组8只。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在心外膜安置刺激电极,2个电刺激组均在心肌梗死第2天开始给予25 Hz、0.3 V电刺激,每天连续6 h,刺激5 d。运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 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2个电刺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增加(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2个电刺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少(P<0.05);2个电刺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2个电刺激组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增高(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2个电刺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2个电刺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25 Hz阈下电刺激能降低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的表达有关;在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进行阈下电刺激均可减少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对相同的督脉腧穴采取不同的刺激方式(艾灸与电针)对大鼠受损脊髓组织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SCI)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将2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SCI组、电针督脉组(电针组)和艾灸督脉组(艾灸组),并在显微镜下行脊髓全横断术(对照组除外)。自术后第7天开始,艾灸组和电针组分别采用艾灸和电针督脉腧穴的方法治疗3 d(SCI组不予任何治疗)。实验第10天各组分别取材并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CGRP含量变化。 结果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比率比较,艾灸组(0.054 579±0.007 044)与电针组(0.058 581±0.006 941)明显高于SCI组(0.034 939±0.005 161)(P<0.05);CGRP含量比较,艾灸组(1.552 409±0.165 974)与电针组(1.579 893±0.159 371)明显高于SCI组(0.668 149±0.073 298)(P<0.05);艾灸组与电针组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及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艾灸组、电针组与对照组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0.058 236±0.007 044)及其含量(1.527 093±0.095 6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艾灸督脉穴与电针督脉穴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促进大鼠受损脊髓组织表达CGRP,且两者对其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