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零食营养健康教育对儿童零食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开展干预项目的深圳市97所小学各随机抽取1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零食营养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儿童经常食用的健康零食如水果类、牛奶类的比例上升(x2值分别为141.6,68.0,P值均<0.01),而非健康零食如糖果巧克力类、饼干薯片类、碳酸饮料类的食用比例下降(x2值分别为74.3,48.4,24.9,P值均<0.01);选择正规商店/大超市购买零食及购买零食时每次看生产日期、营养标签的比例上升(xw值分别为9.1,11.1,18.1,P值均<0.05);购买零食时考虑有营养、卫生的比例上升(x2值分别为8.7,4.6,P值均<0.05);吃早餐、喝牛奶、吃水果的频率上升(x2值分别为50.8,89.5,85.7,P值均<0.01).结论 对学龄儿童开展零食营养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儿童对零食营养的认知,并改善零食饮食及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村家长对儿童零食消费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现状,分析其对儿童零食偏好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抽取江西省石城县农村地区212名家长,应用《营养与食品安全调查(家长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农村家长对"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国青少年儿童零食消费指南》"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分别为3.30%、7.08%和21.70%;家长给孩子购买零食主要为奖励儿童;购买零食时主要查看保质期,占78.30%,查看营养标签和配料表分别占24.06%、15.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外出务工、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对孩子的教育、给孩子零花钱的频率影响儿童的零食偏好。结论农村家长关于儿童零食消费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不足,缺乏指导儿童零食消费的能力,应为家长及儿童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零食健康教育对二年级小学生及家长零食营养知识的影响效果,为改善他们的零食行为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8月,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深圳市宝安区130所小学中按街道随机分层抽取12所,从被选取学校的二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共602名学生和602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开展零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二年级小学生和家长分别开展零食相关知识、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共对602名二年级小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零食营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经干预,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要超过3次知晓率由24.03%提高到63.1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知晓率由84.20%提高到94.82%,食用高蛋白食物可促进大脑发育的知晓率由68.91%提高到93.32%;在零食行为方面,经常食用糖果(24.71% vs. 15.86%)及巧克力、食用饼干和薯片(25.71% vs. 16.03%)、炸薯条、烤火腿肠等油炸、烧烤食品报告率(17.14% vs. 9.68%)均下降(P<0.05);在食用零食习惯方面,每次买零食时看生产日期和营养标签(53.95% vs. 65.28%)、每天吃早餐(70.25% vs. 86.98%)、每天喝牛奶(36.13% vs. 55.59%)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长营养知识方面,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89.74% vs. 95.93%)、纯牛奶可经常食用(46.96% vs. 68.25%)、对早餐的重要性(77.22% vs. 85.40%)、碘缺乏的认识(93.57% vs. 96.43%)、维生素C缺乏的认识(50.96% vs. 56.93%)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购买零食的习惯方面,家长每次买零食时阅读营养标签比例(25.57% vs. 32.09%)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零食健康教育对提高二年级小学生及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和态度、改善零食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姣  张彦君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0-22,26
了解澳门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及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行为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的饮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所记录的学校及学生人数,选取澳门7所幼儿园1 229名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澳门3~6岁学龄前儿童进餐规律较好,能定时、定点、定量吃饭者占71.4%;70%以上的儿童能保证每日都进食水果蔬菜,但有47.3%的儿童会挑食偏食;超过70%的儿童喜欢吃零食,主要为糖果(69.8%),味道好是孩子喜爱零食、含糖饮料和西式快餐的主要原因(63.7%).88.3%的家长常在吃饭时对孩子进行饮食教育,92.8%的家长会引导孩子均衡饮食,91.5%的家长会赞赏孩子的良好饮食行为,但56.0%的家长会强迫孩子进食.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偏食挑食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强迫进食是导致孩子偏食挑食的主要家庭因素(B=0.78,P=0.00);当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为父母(F=3.8,P<0.05)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F=3.1,P<0.05)时,孩子的挑食偏食行为就越少.结论 父母应承担起照顾儿童日常饮食的责任,以身作则并以鼓励而非强迫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饮食,减少幼童的偏食挑食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全面了解吐鲁番市鄯善县中学生预包装零食消费中食品营养标签认知、态度与使用行为,为提升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吐鲁番市鄯善县在读68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χ2检验分析总样本和不同特征组(如性别、学龄段等)中学生营养标签认知、态度与使用行为情况。结果 中学生食品营养标签知识知晓率为71.23%,83.5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食品营养标签上标注营养成分含量和说明,46.84%的学生“每次”购买预包装零食时都会受食品营养标签影响对食品的选择。中学生对预包装零食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态度、行为在不同性别、学龄段之间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吐鲁番市鄯善县中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较高,态度积极,能够合理使用,应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生产厂家根据消费者需求改进食品营养标签,更好地打造食品健康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和结果预期与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摄入行为的关系, 为以社会认知理论为主的社会心理决定因素在儿童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月,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评价北京市丰台区和西城区2所小学四至六年级1 353名学生的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结果预期评分, 并调查零食摄入行为, 分析二者的关联。  结果  小学生每周零食摄入次数为5.0(3.0, 8.5)次, 每日摄入量为4.0(0.9, 22.9) g; 零食相关的结果预期评分为-1.0(-2.0, -1.0)分, 自我效能评分为(4.3±0.9)分, 习惯强度评分为1.0(1.0, 3.0)分, 目标意向评分为(4.2±1.2)分; 与零食摄入次数较低的学生相比, 零食摄入次数较高的小学生, 其结果预期、自我效能和目标意向评分均较低(t值分别为-9.0, 6.8, 5.2, 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 0.8), 习惯强度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呈正相关(OR=1.3)(P值均 < 0.05)。  结论  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和结果预期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相关, 可以作为儿童营养干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洗手相关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11—12月,利用问卷星软件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9个区36所幼儿园和18所小学的7 494名儿童家长开展线上调查。调查内容为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防护知识正确知晓、对疫情风险感知程度、为儿童提供洗手指导等的情况,以及儿童的洗手行为。  结果  学龄前儿童正确洗手的比例为70.2%,高于小学生(61.9%)(χ2=57.63,P<0.01)。学龄前儿童家长知晓洗手相关知识(36.2%,33.4%)、对疫情风险感知低(28.9%,25.4%)、提供洗手指导(99.1%,97.9%)的比例均高于小学生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2,22.84,18.68,P值均<0.05),学龄前儿童家长自我效能高的比例(75.7%)低于小学生家长(78.2%)(χ2=6.43,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学龄前儿童还是小学生,城区、家长自我效能较高、风险感知低、为儿童提供洗手指导,儿童正确洗手的可能性高;对于学龄前儿童,非独生子女与正确洗手行为呈负相关(OR=0.79,95%CI=0.69~0.92);对于小学生,女童正确洗手的可能是男童1.21倍(95%CI=1.06~1.39),家长知晓知识者是不知晓者的1.20倍(95%CI=1.04~1.40,P值均<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洗手行为优于小学生,家长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洗手行为的认知,自我效能以及采取的指导行为对于儿童健康行为养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家长指导儿童预防传染病的能力和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8.
了解廊坊市3~8岁儿童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习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儿童家长树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观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廊坊市3所幼儿园和2所小学1 246名学生家长进行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习惯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13.24分,家长文化程度越高,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越高(F=19.89,P<0.01).在家庭食品安全态度问题中,80%的家长食品安全态度比较积极.在家庭食品安全行为方面,家长购买即食食品时,88.20%的家长会选择大型超市;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阅读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比例越高(x2=36.38,P<0.01).关于家庭食品安全问题,86.60%的家长最担心的是滥用食品添加剂.结论 应该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家长应该在良好的食品安全态度下,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知识,逐步培养健康、正确的食品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目前河南省商丘市小学生家长对有关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对食品营养标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其完善和宣传提供依据。方法在商丘市市直及两个区直小学中随机分层整群抽取1~6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共640人,进行食品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分析。结果 73.5%的家长会关注食品标签,关注最多的是生产日期、有效期及重量;经常看食品营养标签的占27.8%,很少看或从来不看的占72.2%,原因是看不懂(21.7%)和不相信其真实性(50.5%),参照食品营养标签选购食品的占19.2%,不同人群关注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学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同目前营养标签的内容和排版形式的占30.3%,95.0%的家长不知道《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已公告实施。结论家长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较低,信任度不够,指导家长选购食品的作用有限;加强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管,增加公众对它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中小学生零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对中小学生开展科学零食消费提供参考。方法对随机抽取的云南省永胜县4所贫困农村小学四~六年级小学生和1所中学初中生共1 484名进行零食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仅有4.7%的调查对象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道《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的人占12.5%,仅有4.2%的人知道《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小学生对零食营养知识的认知情况一般。吃零食的比例为94.9%,其中女生占95.7%,略高于男生的94.7%(P>0.05)。零食来源主要是学生自己购买,占75.2%。82.2%的学生愿意接受零食与营养方面的知识。结论应加强儿童、青少年零食营养教育,纠正不良零食行为,通过合理零食消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11.
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了解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300名学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大部分学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吃零食、挑食、偏食、进食速度过快和膳食搭配不合理等。结论家长的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和食物消费结构有明显影响;但家长和学生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说明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地营养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学生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监护能力,并分析其关联因素,为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5—6月从上海市(虹口、金山和宝山)3个行政区的3所小学抽取2 577名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本研究团队前期开发的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6~11岁)制成。将评估结果转换为标准化得分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家长在环境、产品、行为与技能和心理4个一级指标的标准化得分分别为(0.91±0.08)(0.93±0.08)(0.97±0.04)(0.95±0.05)分,监护能力标准化得分为(0.95±0.04)分。家长在知识、态度和实践3个维度的标准化得分分别为(0.99±0.03)(0.97±0.05)(0.89±0.10)分。母亲的伤害预防知、信、行及总分均高于父亲;高学历家长的伤害预防知、信、行及总分均高于低学历家长;家长认为“父母”这一社会角色越重要,其得分越高。结论 小学生家长儿童伤害预防的整体实践水平与其知识和态度之间存在差距。监护角色、学历和家长对父母角色重要性的认知是影响其伤害预防监护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泸州市幼儿家长对预防性侵家庭教育的态度和需求现况,为开展防性侵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 420名泸州市幼儿家长进行防性侵教育态度和需求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教育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家长对幼儿防性侵教育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平均分为(16.70±3.6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因素方面,独生子女家长态度更积极(β=0.30);社会因素方面,参与过相关活动(β=1.28)、与亲友交流过相关内容(β=0.81)、住在城区(β=0.49)家长的态度更积极;家长因素方面,家庭年均收入大于10万元(β=0.39)、被调查人是幼儿母亲(β=0.88)、家长防性侵教育知识了解程度高(β=0.98)、幼儿母亲的职业是教师或医护人员(β=0.52)、幼儿母亲的文化水平在高中/中专(β=1.03)和大专/本科及以上(β=1.42)家长的态度更积极(P值均 < 0.01)。需求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幼儿“自我保护”方面的需求最高,达96.86%。  结论  泸州市幼儿家长对预防性侵家庭教育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需求普遍较高,应加大对非独生子女、农村和乡镇地区、文化水平较低家长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提升家庭防性侵教育知识素养,预防幼儿性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蚌埠市学生家长营养知识行为及学校午餐认知和满意度,为改善学生营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蚌埠市区范围内(不含所辖县)分别从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各抽取4所中小学校中的二、五和八年级2 051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行为及学校午餐认知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蚌埠市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合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居家幼儿的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3月18-20日,整群抽取深圳市5所幼儿园共1 82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现状,为风险评估、干预并制定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所小学共1 171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小学生消费零食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 171名学生中,有922人自报食用零食,占78.7%。小学生常吃零食种类前3位为新鲜果蔬、谷类和坚果。小学生零食知识知晓率为45.4%。在睡前30 min和正餐前后吃零食的学生比例为16.1%和21.3%,小学生选购零食或饮料的前3位原因是味道好、解渴/解饿和方便。86.3%的家长参与决定小学生的零食和饮料。结论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零食消费结构优化,但仍较注重口味,存在不良零食消费习惯;家长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零食行为。加强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对改善小学生健康零食消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网络评论对中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态度的影响,为推进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南京、南通、上海、西安、哈尔滨、青岛、绵阳等地中学生家长477名。请家长阅读有关12~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新闻报道和虚拟的网络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填写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态度问题。  结果  73.55%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新冠疫苗。网络评论对于家长接种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7.89,P < 0.01):在正向评论的影响下,家长的接种意愿高于其他评论条件(4.02±0.91);在负向评论影响下,家长的接种意愿低于其他评论条件(2.56±0.88);中性评论组(3.71±0.79)和对照组(3.68±0.8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  结论  中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受到网络评论的影响,在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六省中小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小学生对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3月使用自编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中国六省/直辖市(北京、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南、四川)72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2 499对经匹配的学生、家长被纳入分析,分别收集学生、家长的人口学特征,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及家长选择盐、糖、脂肪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的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学生知晓营养成分表相关的主要因素。结果 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率为78.2%(1 953/2 4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读中学、居住在城市、家长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可能知晓营养成分表[OR值分别为1.54,1.32,1.60(家长年龄为41~45岁),1.45(家长年龄为>45岁),P值均<0.05];且学生家长对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与其孩子的知晓水平存在正相关(OR=1.28,P<0.05)。结论 中国六省/直辖市80%中小学生知晓营养成分表,且家长知晓水平与学生知晓水平密切相关,家长是学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2种类型母亲的喂养方式和学龄前饮食行为各维度的差异,为制定有效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6年10月采用综合性喂养行为问卷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对浙江省杭州市1 157名母亲进行调查,评估母亲喂养方式及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并对不同体重母亲的喂养方式及其子女的饮食行为进行比较。  结果  超重/肥胖母亲控制进食得分(2.69 ± 0.53)明显高于健康体重母亲得分(2.21 ± 0.42),而建立良好的家庭进食环境(3.81 ± 0.72)、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4.01 ± 0.45)、家长模范榜样(2.91 ± 0.65)得分均低于健康体重母亲的得分;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体重母亲比较,超重/肥胖母亲自报其孩子爱喝饮料(3.44 ± 0.58)、食物喜好(3.91 ± 0.64)得分更高,饱腹响应得分(1.97 ± 0.63)偏低。  结论  超重或肥胖母亲更倾向采取不健康的喂养方式,且其孩子更可能养成喜欢喝饮料、食物喜好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泸州市大班幼儿性相关知信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全面幼儿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泸州24所幼儿园的1 438名大班幼儿及其家长进行性相关知信行的问卷调查。  结果  大班幼儿性相关知信行良好率为27.2%,91.0%的幼儿知道不能让别人看/摸自己的隐私部位,88.0%的幼儿能够正确说出生命的来源,35.1%的幼儿能够正确完整地指出男/女隐私部位的位置,11.5%的幼儿认为女孩不可以玩玩具手枪和1.2%的幼儿认为男孩不能穿裙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公立幼儿园、女生、≥6岁、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家长性教育态度积极/行为良好的幼儿性相关知信行良好率更高(OR值分别为1.69,1.74,1.86,1.37,1.32,1.48,P值均<0.05)。  结论  大班幼儿性相关知信行良好率不高,幼儿在防性侵和生命教育方面掌握情况更好。要注重家长对幼儿性教育态度和行为的作用,重点关注私立幼儿园、低年龄段、母亲文化程度低、男童的幼儿性教育,加强幼儿性生理知识和性别平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