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是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场所,因特殊的人员构成及社会影响力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文明及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共卫生事件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类,在高校中屡有发生.加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及建立长效防控机制是非常迫切且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爆发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一起学校水痘爆发实例,对比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探讨该系统在传染病短期预警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水痘疫情发生过程中的症状监测资料和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时间分布描述,结合时序图研究各种被监测症状的波动与疫情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结果症状监测资料的非特异症状(发热)曲线呈双峰分布,特异症状(出疹)曲线呈单峰,两者出现异常信号均早于传统传染病监测。症状监测资料探查的疾病流行过程较为全面,可完整表现疫情的发生阶段、引入阶段和爆发阶段,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结论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监测和短期预警效果优于传统监测,但症状收集技术、双峰分布现象、最敏感症状的选取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场所。文献分析发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应急管理意识、应急防控体系、应急防控能力、卫生保障资源等。建议从健全应急防控法律法规和组织体系、完善多方协同机制、提升应急防控能力、强化卫生资源保障、加强应急文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军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641-645
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卫生是研究学生生长、发育、健康与教育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育人科学,目的是通过研究、监测、保健服务、监督,了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发挥身心发育潜力,改善外界环境条件,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正常发育的目的,为成年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学校卫生主要服务于大、中、小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各级学校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容,为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115所学校现场查阅资料,并逐个进行评分及意见反馈.结果 115所学校均设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组织,有110所学校制定了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2所学校在预案中设有疫情报告流程图,33所学校在预案中设有报告人或单位电话号码;38所学校在制定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有具体应急措施和常规防范措施,1所高校和1所职业教育中学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结论 广西各级学校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多数内容不全面.没有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等.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描述2015-2019年珠海市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的时间分布并评估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及预警作用,为完善珠海市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及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珠海市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导出2015-2019年全市学校的症状监测数据,描述近5年学校学生发病症状的时间分布特点,结合相关传染病疫情的时间分布,评估监测系统的准确性;结合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事件报告日期间隔天数,评估监测系统的预警作用.结果 监测系统中监测到呼吸道疾病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的出现高峰为每年3,5和12月,消化道疾病症状(呕吐和腹泻)的出现高峰为每年的3和6月,皮疹的出现高峰为每年的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日期间隔天数的中位数为(3.0±1.4)d,各年之间的报告日期间隔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P>0.05).不同类型学校的报告日期间隔天数不同(F=8.18,P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吉林省高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情况,为制定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15所高校医院、卫生所、医务室、食堂等地实际考察,座谈及问卷的检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高校医疗机构管理层次逐步提高,专职防保人员逐步增加,但相对比例仍较低,仅占医护人员的1.7%-2.2%.突...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在经历过“非典”疫情之后,国家对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与能力建设极为重视。国务院专门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突  相似文献   

9.
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8):1121-1123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存在的背景下,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建立一个反应迅速、高效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仍是今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今后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议,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以来,美国炭疽生物恐怖事件、中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出现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致力于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了《国际卫生条例》,建立了全球传染病突发预警和应对网络(the G lobaloutbreak A 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GOARN)[1]。中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都把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进展速度较快,危害群体广泛,从挽救生命和减少经济损失角度讲,应及早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迅速作出有效反应。本研究探讨症状监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意义。方法选取2个县作为监测点,分别依托欧盟项目"中国农村地区传染病症状整合监测系统"(症状监测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实时报告系统(传统监测组),采集2016-05-01-2018-05-30数据上报员上传至监测系统信息,匹配两组监测条目后,统计两组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并对比两组对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间。结果症状监测组小学缺勤记录14 206人次;药店销售记录990 231条;医院门诊急诊176 122人次,监测症状记录52 897条,占门诊急诊总量30.03%;共监测到病例1 402例。传统监测组共上报病例1 365例。症状监测平均监测预警时间为(6.96±2.36)d,长于传统监测的(3.24±1.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14,P0.001。结论症状监测能早期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能力,可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包括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1],它具有突发性、危害性、不可重复性、难以预防等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必须等到事件发生后才能去慌忙应对.  相似文献   

13.
14.
浅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是我国政府、社会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的前沿问题。在理论上对于构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信息管理体系以及它的运行机制,提升该体系的应对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可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有利于打造阳光、高效、民主的服务型政府。文章浅析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出入境口岸卫生检疫的任务由原来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国境转变到预防、抵制和控制疾病的国际间传播,及时有效地处理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体健康和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其中重点突出了公共安全,赋予了口岸卫生检疫更多的内容和责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检疫,还扩大到有害生物、食物中毒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等,对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是一个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各国必须集中精力重建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大力支持公共卫生实验室的建设和加强控制措施.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中提高中国口岸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能力,是迫切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对突发事件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ARS的爆发与流行、印度洋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令人深思,通过对突发事件概念、类型、危害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突发事件,有利于我们转变观念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15日正式实施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国家不分原因,通报在本国领土内发生的有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情况的所有事件,包括与病原体、化学品或核放射材料的意外、自然或怀疑有意泄漏有关的事件。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19条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通过德尔菲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框架体系的核心内容进行筛选和修订,初步建立监测预警制度框架体系,为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监测预警制度三级框架体系,建立专家咨询量表,采用Delphi法对20名专家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对框架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两轮调查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和80%。结合首轮专家咨询的分析结果及专家研讨,删除7个核心环节,并新增3个关键要素及4个核心环节内容。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了包括4个概念模块,19个关键要素及39个核心环节的三级监测预警制度框架体系。结论:两轮调查结果表明,专家一致认为在制度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和制度保障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制度的四个核心要素;研究建立的制度框架体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能够为后期的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