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的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危害性大,但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利于长期服用。铁死亡是以活性氧异常增多、铁代谢异常及脂质过氧化积累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相关,会破坏骨稳态,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现已成为骨质疏松领域的新研究热点。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少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骨质疏松相关的细胞铁死亡具有调控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关于调控铁死亡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干预的最新文献, 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难题。西医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围绕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失衡状态展开,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两大类药物为主,同时配合骨矿化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更具优势,无论是中药复方还是单味药均具有多靶点、多系统的调节作用,但具体的分子学机制尚未明确。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并运用于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是分析其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的有效策略。本文就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应用技术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阐明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分子机制,以期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临床从脾、肾论治多获良效,其机制研究也逐渐开展。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基础,益气健脾法以“资四肢形骸、丰肌肉筋骨”为旨,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平衡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愈来愈多的基础研究表明,益气健脾法可通过调节内分泌、神经、运动、消化、循环等系统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为进一步挖掘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与科学内涵,笔者从中医经典理论、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方面综述益气健脾法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可能机制,以期拓宽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防治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目前单纯的西医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尚存在各种不良反应与疗效不确切等问题,这为临床上通过其他方式寻找满意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其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笔者对近年来与骨质疏松相关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作一总结,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增加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识别并评价每个个体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并预防性用药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中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占70%~80%,因此,目前大量研究的目的 是检测哪种基因变异会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OPG-RANKL-RANK系统作为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环节,理所当然的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但其作为骨质疏松侯选基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阐明,利用这些基因的SNP筛查绝经后骨质疏松易感人群,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预防性用药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属于中医“骨痿”范畴,是女性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之一,其中医证型复杂多样,但总体来说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文主要阐述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致病机制,并对中医药复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加以综述,探讨中医药的优势、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以期为预防和治疗PMOP提供临床指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基因ApaⅠ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测定山东半岛地区155例骨质疏松患者和113例对照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及〈65岁骨质疏松组同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女性及≥65岁骨质疏松组同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65岁女性骨质疏松组aa基因型与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其对照组。结论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65岁及以上女性a等位基因是易感基因,aa基因型个体存在易感性。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并易并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OP发病率的升高,对其防治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话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疼痛症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检索系统,主要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归纳中药(包括单味中药、传统经典复方、中成药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旨在寻找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特效中药,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科研前景,以期为从事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科研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而科学合理的运动可有效地增加骨量,延缓骨量丢失,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为更深刻地认识和探讨运动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笔者从运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方面就五禽戏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及主要死因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认识到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具有高度依赖的特点后,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现已成为局限性、复发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但ADT在治疗前列腺癌的同时却会出现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就骨质疏松而言,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ADT前已患有骨质疏松症,接受ADT会使其原有骨质疏松症状加剧,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风险。因此探讨ADT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已成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及骨质疏松临床诊疗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前列腺癌ADT相关骨质疏松近几年来一系列研究成果,就其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作以下综述,如ADT相关骨质疏松症中雄激素的作用机制、ADT的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和ADT相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为医务工作者们了解前列腺癌ADT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中医学认为,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补肾方药通过影响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的转导,维持骨重建平衡,改善骨的内部结构,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笔者就近年来补肾方药影响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生信数据挖掘探究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及熟地黄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挖掘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采用R软件对阴虚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映射匹配。借助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分子对接预测熟地黄治疗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注释。结果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 272个,骨质疏松症靶点662个,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5个,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调节、雌激素应答、骨骼肌系统发育等生物过程,并由PI3K-Akt、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信号通路调节。熟地2种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核心蛋白IGF1、VEGFA等。结论熟地黄可能靶向IGF1、VEGFA等核心蛋白,通过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及雌激素应答过程,从而实现防治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From the early 1990s to the middle of the last decade, the search for genes influencing osteoporosis proved difficult with few successes. However, over the last 5?years this has begun to chang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 studies. In this short period of time, GWA studies have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gene discovery, lea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arly 100 independent associations for osteoporosis-related traits. However, GWA does not specifically pinpoint causal genes or provide functional context for associations. Thus, there is a need for approaches that provide systems-level insight on how associated variants influence cellular function, downstream gene networks, and ultimately disease.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emerging field of "systems genetics" and how it is being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nd independent of GWA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bone fragility.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微结构退化、强度下降为主要变化的骨骼疾病,常导致骨折的发生.它通常是由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的相应增加不能充分代偿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常由多因素引起,其中遗传因素对于峰值骨量、骨结构以及骨骼恶化和脆性骨折的易感性至关重要.然而,仅遗传因素不足以解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以及脆性骨折的发生.目前表观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进行黄芪潜在化学成分获取和靶点预测,运用GeneC 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筛选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基因,采用R软件进行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匹配。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建立,借助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注释。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黄芪主要化合物20种,药物靶点218个,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22个,主要影响转录因子活性、配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涉及类风湿关节炎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IL-17因子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雌激素通路等。结论研究结果证实黄芪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过程的作用特征,不仅直接参与骨代谢,还间接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影响骨微环境,调节骨代谢,治疗骨质疏松症;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PI3K-Akt信号通路等与消化系统、脾脏相关通路的富集,可能是黄芪从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6.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s has the concern from treating spinal surgeons. Many adverse surgical outcome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poor bone quality, including decreased fusion rates, hardware complications,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Teriparatide, a recombinant form of parathyroid hormone, has been used as a major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in osteoporosis treatmen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teriparatide followed by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outcomes of medical management with teriparatide in both animal models and humans with osteoporosis/osteopenia. Improved fusion rates and duration, as well as reduced osteoporosis-related complications are evident upon reviewing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of teriparatide therapy in spinal surger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内分泌相关骨质疏松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急需引起人们的关注。内分泌治疗可以使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降期,有效提高保乳率。然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会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后可降低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但是不可长期服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分泌相关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素有关。中医药多以补益肾肝、调理脾胃、活血化瘀、抗肿瘤为主,安全有效。笔者着重分析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易导致骨质疏松及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相关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旨在有助于中医药防治乳腺癌内分泌相关骨质疏松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新型靶点药物的研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的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易于导致骨折发生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的发展和发病率的上升,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在中医称为"骨痹"、"骨萎",利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骨质疏松发生的机理逐渐明了,诸多研究者发现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力巨大,且临床使用疗效良好。因此本文从古典医籍中治疗骨质疏松的经典中药淫羊藿为入手点,通过文献筛选来总结近年来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