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评估学校一家庭一个人综合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即时效果和远期效果,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遵义地区6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留守初中生,选取其中3所学校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另3所学校选取53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6个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79±0.27与2.57±0.50;1.64±0.37与2.68±0.49);干预结束6个月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85±0.30与2.50±0.46;1.81±0.40与2.5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表达看法、了解自己、增加自信、乐于分享、感觉活动经验有意义、感觉信任和坦诚方面得分均比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2.
广州某校住宿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柏芳  宋娟 《中国校医》2007,21(4):404-405
目的了解住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防御方式,为学校心理卫生教育和学校管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中学住宿学生243名,走读学生220名,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量表(DSQ)测试。结果住宿、走读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32.92%和20%,住宿中学生SCL-90结果除偏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走读生,对住宿男学生、走读男学生、住宿女学生、走读女学生4组的SCL-90各因子进行方差分析,住宿女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其他3组学生。住宿中学生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心理掩饰方面的得分高于走读中学生。结论住宿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走读中学生差,与较多动用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有关,住宿女生心理问题最多,是重点干预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探讨团体沙盘治疗对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的效果,为有效改善自闭症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唐山市自愿参加活动的42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沙盘治疗,对照组暂不进行,在团体心理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团体沙盘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总分分别为(194.29±42.41)(194.17±42.67)分,量表总分和9个因子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团体沙盘治疗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218.857,13.236,36.533,13.000,48.485,25.136,16.158,19.971,31.031,P值均<0.01).结论 团体沙盘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主动干预对提高心理不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心理咨询公选课的学生进行SCL-90心理健康检测。将心理不健康(SCL-90各因子分>2.5)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主动心理干预;将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不健康人数由原来的2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4人(13.79%),有25人(86.21%)的SCL-90因子分<2,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干预前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偏执、其他3个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因子外均低于实验前的得分(P<0.01)。结论主动干预为预防心理不健康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了解团体沙盘游戏改善考试焦虑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考试焦虑的高职医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西某高职大二有考试焦虑的医学生124名(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总分>15分),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2).对实验组进行每2周1次,每次约120 min,共8次的团体沙盘游戏治疗,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干预前后1周进行测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测量工具及测评时间同实验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TAS分(14.26±4.89)低于对照组(19.60±4.35)(t=4.327,P<0.01).干预前后,对照组TAS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TAS分低于干预前(t=,P<0.01).干预后,实验组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及其他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91,2.157,3.396,2.432,2.110,2.501,2.668,2.484,P值均<0.05).干预前后对照组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分均低于干预前(P值均<0.01).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治疗能够改善高职医学生考试焦虑及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童年期虐待与饮酒行为的关联,为有童年期不良经历者后期危险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市、广东省阳江市、河南省郑州市3座城市,采用多阶段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6 853名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童年期虐待经历及饮酒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素养及童年期虐待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得分为(82.11±12.85)分;童年期虐待的总检出率为42.86%,最近饮酒和过量饮酒的检出率分别为10.82%和5.14%,男生、高中生、独生子女、自评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及亲密伙伴≥6个的学生最近饮酒及过量饮酒的检出率均高于对应组学生(χ2值分别为135.75,59.25,16.70,57.48,36.67;109.38,9.75,10.32,65.13,21.50,P值均 < 0.01)。缺乏心理健康素养[OR值(OR值95%CI)分别为1.27(1.14~1.43)、1.85(1.55~2.22)] 和有童年期虐待[OR值(OR值95%CI)分别为1.93(1.75~2.13)、1.64(1.43~1.89)]的中学生最近饮酒和过量饮酒的发生风险均增加(P值均 < 0.01)。有童年期虐待经历且缺乏心理健康素养者最近饮酒与过量饮酒的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15.05%,7.30%;OR值(OR值95%CI)分别为2.47(2.09~2.92)、3.37(2.55~4.44)。  结论  中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素养及有童年期虐待均与饮酒行为有关联。预防童年期虐待?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益于中学生饮酒行为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了解心理弹性训练对提高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心理素质的效果,为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进行有效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某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133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67)和对照组(n=66),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约120 min,共6次的心理弹性训练;对照组进行每2周1次,每次约100 min,共3次传统讲授法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别于干预前后1周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SCL-90抑郁(1.66±0.59)、焦虑(1.59±0.56)、精神病性(1.59±0.49)、其他(1.63±0.55)因子分低于干预前(1.68±0.58,1.64±0.53,1.61±0.48,1.65±0.53)(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分及GSES分均低于干预前(P值均<0.01);实验组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及GSES干预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传统讲授法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弹性训练均能提高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素质,但心理弹性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焦晓霞  纪红  陈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323-1327
  目的  探析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智能与心理健康改善效果,为女大学生寻找有效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3月随机选取蚌埠学院2018级80名在校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传统五禽戏干预习练,对照组保持同步非固定其他运动项目习练。  结果  实验后,实验组体重由(52.45±7.35)kg下降至(50.05±6.89)kg,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体质量指数、腰围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台阶实验指数由(45.28±4.27)上升至(50.38±4.26),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仰卧起坐体重指数与实验前相比也显著提高(P值均 < 0.01)。实验组闭眼单足立由实验前(28.84±9.42)s提高到(30.61±10.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立定跳远和800 m跑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实验组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均呈现降低趋势,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6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呈现显著降低(P值均 < 0.01)。对照组除800 m跑在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 < 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能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积极提升作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健身手段。  相似文献   

9.
秦剑博  郭仁红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20-1824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运动意识、运动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19年2—7月,选取天津市6所普通高校的108名轻中度肢体残疾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4名),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组通过体育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运动意识及运动行为变化。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25.93%)、抑郁(12.96%)、人际关系敏感(22.22%)阳性检出率均降低(χ2值分别为6.64,4.48,16.80,P值均 <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以辅助治疗疾病、满足兴趣、促进健康为运动目的大学生占比明显提高(29.63%,24.07%,35.19%),以应对体育考试为运动目标的(14.81%)大学生检出率降低(χ2值分别为4.48,5.65,5.98,32.04,P值均 <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每周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明显增加,主要运动形式中结伴运动者、高强度及中等强度运动者、规律运动者、运动后感受很好者占比均增加,且各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4,14.72,16.34,15.15,16.12,9.44,P值均 < 0.05)。  结论  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实施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强化其运动意识,改善其运动行为,从而有效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减轻焦虑、自责、过敏、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改善潍坊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Kessler 10(K10)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潍坊市3 185名中学生展开调查,应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有1 634名(51.3%),一般854名(26.8%),较差394名(12.4%),差303名(9.5%);睡眠时间、吸烟情况等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8 h的中学生,睡眠时间≥8 h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OR=0.36);相较于不吸烟的中学生,吸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OR=3.53)。  结论  健康危险行为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应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及宣传力度,密切关注健康危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婷  王宏  刁华  杨连建  蒲杨  金凤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3):375-378,382
了解同伴教育干预方式对改善青春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促进青春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在重庆某区选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学校,将1所小学(四至五年级)和1所中学(七至八年级)作为同伴教育干预组,由接受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干预;另1所小学和1所中学相同年级作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roy of Middle-SchoolStudents,MMHI-60)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结果 同伴教育干预校学生总心理健康状况、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问题检出率由干预前的39.9%,55.3%,38.8%,37.9%,43.9%,40.5%,42.7%,48.0%,52.5%,32.1%降低到干预后的36.8%,46.1%,36.6%,33.3%,37.2%,38.8%,40.9%,45.7%,49.2%,30.3%,干预后适应不良的检出率(39.8%)高于干预前(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校青春期中小学生的总心理健康、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和学习压力检出率分别是对照校学生的0.63(95%CI=0.49~0.81)、0.73(95% CI=0.58~ 0.91)、0.75(95%CI=0.60~0.95)、0.60(95%CI=0.47~0.76)、0.67(95%CI=0.53~ 0.86)、0.72(95% CI=0.56~0.91)、0.68(95%CI=0.54~0.86)和0.71 (95%CI=0.56~ 0.91)倍(P值均<0.05).结论 同伴教育能有效改善青春期中小学生的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和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他人行为的流行特点,探讨心理问题与欺凌他人行为的关系,为干预校园欺凌者的欺凌他人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安阳市、南阳市和新乡市的10581名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制的青少年欺凌他人行为问卷,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校园欺凌他人行...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黎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14-21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干预,另两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组,比较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分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干预班和对照班在MHT3项内容量表上评分差异有显意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男生在对人焦虑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量表上变化明显。结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学校健康促进对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控制学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三门峡市10所中学中随机抽取干预组和对照组初中、高中各1所,再从被抽取的4所中学中,初、高中一二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干预前,干预组489人,对照组451人;干预后,干预组470人,对照组467人),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并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超重肥胖率由干预前的22.70%降低到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对照组干预后超重肥胖率(22.91%)高于干预前(2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中高强度运动≥1 h/d、不以肉食为主、不吃油炸食品、不喝含糖饮料、不吃高能量零食≥5 d/周,行为指标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73,10.69,208.55,170.66,50.01,P值均<0.01)。  结论  学校健康促进干预对中学生超重肥胖具有积极作用,能促使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及有效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并易于形成长效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低收入国家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及其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青少年校园欺凌防控与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19个中低收入国家2009—2015年全球校园健康调查,共22 963名13~17岁中学生。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遭受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结果  学生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5.75±2.09)分,有35.1%的学生报告曾遭受校园欺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的比例分别为39.4%,34.3%。低年级、超重、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学习和心理支持低、感知家庭关系较差、逃学多、同学关系差的学生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P值均 < 0.05),遭受校园欺凌与女生的不利心理健康状态呈正相关(B=1.27,P < 0.01)。  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在低收入国家更为普遍,且对女性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需要对低收入国家和女性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校园欺凌问题给予更多地关注,采取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或减轻欺凌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为丰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GHQ-12)和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21,DASS-21)对从南昌某中学整群抽取的54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20名高中生随机分配至干预组(10名)与对照组(10名),干预组接受每周1次(每次约1.5 h)共持续8周的接纳承诺疗法团体干预,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2nd Edition,AAQ-II)、认知融合分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Fusion,CFQ-F)、生活满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积极情绪量表(Positive Affect Scale,PAS)、GHQ-12和DASS-21对两组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AAQ-II,CFQ-F,GHQ-12,DASS-21的后测得分均低于前测(t值分别为2.91,2.47,4.91,4.42,P值均<0.05),PAS的后测得分高于前测(t=-5.27,P<0.01),对照组以上量表前后测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0.09,-0.16,-0.69,-0.81,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有症状但满足者全部改善为完全健康者,2名困扰者分别改善为健康者和有症状但满足者;对照组的8名有症状但满足者中4名发展为健康者、3名恶化为困扰者、1名维持为有症状但满足状态不变,2名困扰者没有得到改善.结论 接纳承诺疗法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灵活性和积极情绪、缓解一般心理困扰和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