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5—2020年马桑果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马桑果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贵州省2015—2020年的马桑果中毒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结果  贵州省2015—2020年马桑果中毒事件共报告176起,中毒505人,均为16岁以下儿童,无死亡病例。报告最多的是2020年,报告事件数97起,中毒人数292人;中毒事件报告在马桑果成熟期4—6月,5月报告最多,报告事件数153起,中毒437人;报告数最多的前3位市(州)为毕节市、安顺市和遵义市,报告事件数分别为57,27,27起,中毒人数分别为160,90,73人;中毒主要为农村儿童在野外误采误食;潜伏期中值2 h,临床症状以呕吐(93.66%)、恶心(58.02%)、腹痛为主(38.42%)。  结论  农村儿童误采误食是马桑果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的宣传教育,以降低马桑果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近15年0~14岁儿童肺炎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为制定儿童肺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05—2019年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城乡居民死亡数据, 提取城乡0~14岁儿童肺炎死亡率并计算标化死亡率, 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拟合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城市和农村儿童肺炎死亡粗率均呈增加趋势, 标化死亡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Joinpoint回归显示中国城乡儿童肺炎标化死亡率均为单调下降趋势, 无转折点。城市儿童肺炎标化死亡率总体APC为-3.4, 男童为-3.5, 女童为-3.5, 其中城市儿童总体及城市男童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农村儿童肺炎标化死亡率总体APC为-7.8, 男童为-7.1, 女童为-7.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城市和农村儿童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005—2019年间中国城乡儿童肺炎死亡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城乡死亡率变化趋势较平衡。今后还需持续加强对儿童肺炎的干预措施, 降低儿童肺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探讨儿童农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上报的农药中毒病例,导出并选择安徽省蚌埠市2007-2018年上报的0~14岁儿童农药中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8年共报告0~14岁儿童农药中毒病例1 895例,其中非生产性中毒1 885例,误服和自服病例分别为1 764和121例.2012-2014年发病率较其他年份高,第二季度为病例高发期(50.55%),县区病例多于市区,男、女分别占63.75%,36.25%.0~5岁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78.68%,3~5岁组年龄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杀虫剂是导致儿童农药中毒的主要品种,为1 018例,占53.72%.结论 0~ 14岁儿童农药中毒主要为非生产性中毒,且第二季度、县区、男童、0~5岁组病例相对较多.预防儿童农药中毒,应采取加强农药管理、改善儿童监护状况及生活环境、扩大宣教工作覆盖面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普陀区1990—1996年5—19岁人群传染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军  贝品联 《中国校医》1998,12(3):195-197
传染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儿童少年中,传染病不仅侵犯他们幼小的机体,而且直接能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本文通过对普陀区1990-1996年儿童少年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数及同期全区总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数,并根据全区1990-1996年人口数变化进行分析,为能更好地防止传染病在儿少中的流行提供具体依据。1资料与结果1.11990-1996年本区5-19岁儿少人群的传染病总数共19800例,其中甲乙类为3189例,发病率为341.88/10万,丙类为16611例,发病率为1780.80/10万。儿少发病数占全区总发病数的35.89%,其中甲乙类占18.13%,丙类占44…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比较1990年和2017年中国0~19岁人群跌倒疾病负担,为制定该人群的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研究结果,选取因跌倒死亡数、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和DALY率等指标,对中国0~19岁人群跌倒疾病负担进行描述,通过比较1990年和2017年相应指标的变化,描述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2017年中国0~19岁人群因跌倒造成的死亡人数、YLL、YLD和DALY分别是5 321人、42.86万人年、14.24万人年和57.10万人年;死亡率、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1.76/10万、141.49/10万、46.99/10万和188.48/10万。男童跌倒疾病负担大于女童,年龄越低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越重。与1990年相比,2017年0~19岁人群中各年龄组的男童、女童跌倒导致的疾病负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死亡数、死亡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下降65.08%、46.63%、47.38%和36.33%;低年龄组疾病负担下降幅度较大。2017年YLD率较1990年增加了73.31%。YLL占DALY比例由1990年的90.84%下降为2017年的75.07%,下降幅度17.36%。结论 与1990年相比,中国0~19岁人群疾病负担有一定幅度下降;跌倒仍然给中国0~19岁人群造成一定的疾病负担,以0~4岁人群为重点人群,应继续开展预防跌倒相关研究和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6-2020年毒蘑菇中毒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方法 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贵州省2016-2020年的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6-2020年毒蘑菇中毒共报告1173起,中毒3996人,死亡39人,病死率0.98%;报告起数最多的是20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流行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全区视力不良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3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视力检查和人口学资料调查,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描述视力不良的发展趋势。结果5年共筛查29613人次,2015—2019上海市徐汇区4~18岁视力不良检出率2015年为41.08%,2018年为50.59%,呈现逐年增长趋势(χ2趋势=127.45,P<0.05)。高中阶段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6.72%,幼儿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1.95%,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7237.84,P<0.05)。4~18岁儿童青少年总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3,P<0.05)。4~6岁秋季出生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9.29%,低于其他3个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P<0.05)。结论徐汇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现较高水平,视力发展状况严峻。为预防视力不良的发生与发展,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家长应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和意识,采取合理措施,抑制视力不良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0~18岁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该人群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收集2002年12月~2005年5月广东省0~18岁恶性肿瘤病例,以病例-对照方法,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其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母亲孕期用药史、母亲职业有害暴露、母亲不良妊娠史、父亲饮酒年限﹥10年和住房装修史者,其OR值分别为2.853(P=0.032)、3.477(P=0.000)、10.644(P=0.034)、5.853(P=0.005)和5.896(P=0.015)。[结论]母亲孕期用药史、母亲职业有害暴露、母亲不良妊娠史、父亲饮酒年限﹥10年和住房装修史是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贺玉川  张翔  移钱华  罗峰  熊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67-969,972
目的 探索6 ~19岁人群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泰州市2007-2011年6~ 19岁人群新发传染病病例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发病的特征.结果 2007-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8657例,其中男性5377例(62.1%),女性3280例(37.9%).年均报告例数100例以上疾病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报告共计占70.5%.2007-2011年总传染病发病率(不包含手足口病)分别为200.8/10万、213.3/10万、189.6/10万、149.7/10万、233.1/10万.其中6~7岁、8~9岁、10~11岁报告传染病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占全部报告的82.9% ~ 84.4%;12~14岁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占全部报告的74.0%;15 ~ 17岁主要为水痘、肺结核和乙肝,占全部报告的61.1%;18 ~ 19岁组性病、肺结核、乙肝、水痘为突出传染病,占全部报告的76.5%.6~17岁人群发病月份特点明显,每年2月和8月传染病低发,5月和6月为高峰期.结论 2007-2011年泰州市6~19岁人群传染病流行势态比较平稳,男性较女性、低龄组较高龄组发病水平高.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是学生重点预防的传染病.学校应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结合不同年龄组学生传染病发病特点,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5-2022年江西省0~14岁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含腮疫苗)接种情况,为江西省流腮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22年江西省流腮疫情和含腮疫苗接种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江西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聚类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22年江西省0~14岁人群流腮共报告40 734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69/10万,高发年龄为6~7岁组,报告发病率为86.43/10万。2015-2019年高发季节为夏、冬季,2020-2022年无明显高发季节。流腮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上饶市、赣州市、吉安市,暴发场所以小学为主。2015- 2019年含腮疫苗接种以1岁年龄组为主,2020-2021年以0岁、1岁年龄组为主。结论 2015-2022年江西省0~14岁人群流腮发病呈下降趋势,高发年龄为6~7岁,建议继续加强适龄儿童2剂次含腮疫苗覆盖率,同时加强重点场所流腮的监测和防控,以避免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云南省毒蕈中毒发生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毒蕈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食物中毒调查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0年毒蕈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云南省2009~2010年毒蕈中毒共报告42起,中毒254人,死亡70人,病死率27.56%,年均死亡35人,分别占云南省2009~2010食物中毒总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30.43% (42/138)、5.73% (254/4430)、54.69%(70/128).毒蕈食物中毒好发于6、7、8月份;主要分布于文山、楚雄、和西双版纳所辖的山区县(区);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病死率41.67% (50/120),分别占同期毒蕈食物中毒总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73.81%、47.24%、71.43%.结论 毒蕈中毒是食物中毒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7、8月份是毒蕈中毒的好发时间.家庭是毒蕈中毒的好发场所.根据毒蕈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预防毒蕈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提出预警、预报,避免误采、误食毒蕈是减少毒蕈中毒的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毒蕈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015-2019年云南省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定预防儿童意外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5-2019年云南省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病例性别分布、年龄组分布、死因顺位等特征作回顾性分析, 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估计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间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  云南省5~19岁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粗死亡率从2015年的19.15/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8.35/10万(Z=-3.36, P < 0.01)。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火灾死亡率男生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867.01, 11.69, 147.60, 190.34, 7.23, 702.97, P值均 < 0.05)。意外伤害前3位死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除了意外跌落外, 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火灾、全意外伤害死因15~19岁组死亡率高于5~9和10~14岁组(χ2值分别为764.47, 75.91, 31.75, 9.24, 114.96, 327.64, P值均 < 0.05)。前3位交通类型事故为骑(乘)摩托车人员的损伤、轻型货车或篷车事故损伤和驾(乘)小汽车人员的损伤, 分别占27.83%, 10.57%和7.90%。  讨论  需根据不同地区、年龄阶段、性别的儿童青少年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 减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四川省毒蕈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整理2015 - 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病例相关资料,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 - 2018年,四川省共报告毒蕈中毒病例8 566例,死亡7例。6 - 10月是毒蕈中毒高发期,该期中毒例数、死亡例数分别占总数的90.96%(7 792/8 566)、100.00%(7/7)。报告中毒例数排前5位的市(州)依次为凉山州、成都市、宜宾市、泸州市、攀枝花市,以上5个市(州)合计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48.37%(4 143/8 566)。农民是毒蕈中毒主要人群,占比为55.99%(4 796/8 566)。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92.91%(7 959/8 566)的中毒病例发生于家庭。中毒病例临床症状以胃肠炎型为主,占比为72.52%(6 212/8 566);7例死亡病例均为肝肾损伤型。结论 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重点地区食源性疾病监管、监测;提高相关专业机构对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对毒蕈中毒病例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湖北省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71起,中毒病例3 024例,死亡13例,病死率0.43%。根据事件分级,重大事件2起(占1.17%),较大事件14起(占8.19%),一般事件50起(占29.24%),未分级105起(占61.40%)。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事件115起(67.25%),职业中毒事件4起(2.34%),其他中毒事件52起(30.41%),以化学品、真菌、细菌中毒为主。突发中毒事件在7月份报告数最多,8月份和10月份次之,11月份最少。报告突发中毒事件数量居前三位是恩施、武汉、荆州。病例数前三位是十堰、武汉、鄂州。突发中毒病例的职业居前三位的是农民、职员和工人。
  结论  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仍以食物中毒为主,需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及审核,推进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的修订完善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湖北省2005-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5-2015年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42起,中毒病例3 432人,死亡115人,病死率3.35%.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117起,急性职业中毒10起,其他中毒15起;根据事件分级,较大事件63起,一般事件40起,未分级事件39起;家庭是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十堰和恩施地区突发中毒事件占比最高,分别为23.94%和15.49%;毒蕈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发病人数最多;按规定时限报告的事件占所有突发中毒事件的33.10%.结论 毒蕈中毒是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防控重点,应加强源头预防;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报告率偏低,需规范信息报告工作,完善部门间信息互通机制,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4-2017年全国0~10岁人群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趋势。方法  2004-2017年0~10岁人群乙肝发病数据来自国家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应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病趋势变化,计算年均变化百分比和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乙肝发病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04-2017年全国0~10岁人群新发乙肝病例共17 007万例,发病率为7.74/10万。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2004-2017年0~10岁人群的乙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12.060 45,P<0.001),2015-2017年(APC=2.28,P=0.907 7)呈无规律变化。出生队列分析发现出生年代越晚的人群,乙肝发病率越低。同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表明,0~10岁人群乙肝发病率变化受到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的影响(均有P<0.001)。结论  2004-2017年全国0~10岁人群的乙肝发病率总体不断降低,2015-2017年间下降趋势有所放缓。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乙肝的防制措施,不断降低乙肝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分析成都市有毒植物中毒流行特征,以明确预防控制工作方向。方法 收集整理2017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成都市报告的有毒植物中毒的病例与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成都市共报告有毒植物中毒散发病例467例,暴发事件29起;其中毒蘑菇中毒散发病例和暴发事件分别占39.8%、75.9%。有毒植物中毒的高发时间是7-9月,毒蘑菇中毒散发病例中农民占60.2%,发生在家庭的占98.9%。散发病例和暴发事件的可疑中毒食物均以毒蘑菇和四季豆为主,占比分别为67.0%和89.7%。农民、家庭及待业人群的可疑中毒食物种类多于其他人群。结论 需大力开展预防有毒植物中毒的分类宣传,提升医疗救治和检测鉴定能力,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海南省2015-2019年妇女常见病筛查情况及筛查结果,了解海南省妇女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发病趋势,为海南省今后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利用妇幼卫生年报对海南省2015-2019年妇女常见病筛查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分析海南省妇女常见病筛查变化趋势及不同地区间妇女常见病患病率差异。结果海南省2015-2019年妇女常见病筛查率总筛查率为54.07%,虽低于全国水平,但呈逐年提高趋势(χ2=147880.49,P<0.001)。城市妇女常见病筛查率高于农村,但城乡差距呈现逐渐缩小趋势。海南省2015-2019年妇女常见病平均患病率为22.01%,5年间全省妇女常见病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χ2=13444.83,P<0.001),城市妇女常见病患病率高于农村。结论通过将妇女常见病筛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提供免费筛查服务及加大宣传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海南省20~64岁妇女主要常见疾病为阴道炎、急性宫颈炎、子宫肌瘤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015—2019年广州市青少年人工流产状况,为减少青少年人工流产,促进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到某三甲妇幼保健院人工流产的7 648例12~24岁女性的一般情况、人工流产次数及高危因素等,并对年龄、孕次等变量进行χ2趋势检验,观察5年内各变量的变化趋势。  结果  首次妊娠、未育和首次流产的青少年占比较高,分别为61.28%,81.63%,71.82%。12~19岁人工流产青少年1 251例,占16.36%;20~24岁6 397例,占83.64%;20~24岁年龄组孕次、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均高于12~19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19岁年龄组各年度所占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20~24岁年龄组各年度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两组的比例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2.99,P<0.01);首次妊娠者(孕次=1)占61.28%,不同孕次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06,P<0.05);重复人工流产所占比例无明显升高,但短期内重复流产(1年内)者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69,P<0.05)。患生殖道感染者所占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4.91,P<0.01)。  结论  首次妊娠和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占比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可能与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和社会、学校、家庭对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不足有关。应重点关注短期重复流产青少年,加大对其宣教力度、流产关爱和医疗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