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 ] 。部分颅内动脉瘤因瘤体巨大或与载瘤动脉关系密切 ,或反复出血 ,常规手术易致瘤体破裂、出血而使手术病死率高 ;或在常规下无法操作[2 ] 。深低温停循环可提供低温和控制性降压 ,为医生提供了安全的脑保护阶段和比较清晰的术野 ,为完成这类手术提供了技术保障。 2 0 0 2年 3月 14日 ,我院成功完成了 1例深低温停循环颅内动脉瘤钳闭术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术前准备1.1 临床资料 患者 ,39岁 ,男性 ,因头痛、呕吐 ,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入院 ,经CT和脑血管造影发现 :脑室…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早、中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方法,讨论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前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35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1例经手术探查证实右侧A2段动脉瘤.36例患者均在早、中期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 d内手术22例,中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0 d内手术14例.结果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Ⅰ级21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4例.术后均复查头颅CT,无术后颅内血肿,不同部位脑梗死5例.死亡3例,1例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后发生枕叶梗死,发生脑疝,家属放弃治疗;1例为Hunt-Hess Ⅴ级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疝症状未解除: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2年再发出血,手术夹闭后1周突发枕骨大孔疝.术后2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1例患者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完全未被夹闭,1例后交通动脉瘤有残颈,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示后交通动脉未显影.结论 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后脑缺血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术中对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十分重要.对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体内血栓形成或粥样硬化患者的手术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介绍32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显微手术技巧及有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在气管插全麻及控制性低血 压下进行显微手术。多采用改进的Yasargil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蒂,准确地夹闭瘤蒂。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行动脉瘤蒂夹闭术29例,切除术2例,包裹1例,治愈率90.6%,死亡率9.4%。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死亡2例,死亡率40%。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提高了颅内动静脉瘤的手术成功率,术前病情过重及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通过对20例急症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探讨,术前护理中避免诱发颅内动脉瘤再破裂的各种危险因素,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以及术中合作,术后的护理,及早期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及对偏瘫患者在栓塞治疗满意,病情稳定后的早期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是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99例和未破裂组21例,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χ2检验分析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及AS与颅内动脉瘤的易感性。结果: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性别、个人饮酒和吸烟史、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和颅内动脉瘤的大小有关(P<0.05)。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AS与患者具有动脉狭窄、早期的血管内皮损伤及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是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性别、个人饮酒和吸烟史、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和大小有关;AS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1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平均0.96)手术方式及效果。1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中应用Neuroform支架6例,LEO支架5例。1个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2例,2个LEO支架重叠覆盖瘤颈1例。结果:10例在术后3个月~12个月复查造影。①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Neuroform支架6例,LEO支架5例;术中5例100%栓塞,3例复查瘤腔均不显影;术中6例75%~90%填塞,但均有造影剂严重滞留,4例复查,3例瘤腔完全闭塞,1例瘤腔扩大。②2例采用1个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术中均有造影剂严重滞留,复查瘤腔均不显影。③1例采用2个neuroform支架重叠覆盖瘤颈,术中有造影剂严重滞留,10个月后瘤腔消失。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采取单纯血管内支架或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血管内支架的选择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9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94例行瘤颈夹闭术,4例行动脉瘤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8.2%)。手术效果按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分):恢复良好83例(84.7%),中度残疾8例(8.2%),重度残疾4例(4.1%),植物状态1例(1.0%),死亡2例(2.0%)。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01月~2013年12月血管内治疗的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0个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以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防治。结果该组颅内动脉瘤成功栓塞40个,其中100%栓塞34个,95%栓塞4个,90%栓塞2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血管痉挛12例,症状性血管闭塞2例,无术中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减少和正确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3例,其中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8例(观察组),接受非支架辅助治疗45例(对照组),随访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38例,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3,P0.05)。观察组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弹簧圈移位、脱出、解旋,动脉瘤缺血事件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63%、0.00%、5.26%和7.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动脉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球囊再塑形技术、载瘤动脉闭塞术、双微导管技术等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判断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判断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后完全栓塞22个,次完全栓塞12个,不完全栓塞6个;患者永久性致残2例,死亡1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30例,康复23例(76.7%),显效4例(13.3%),好转2例(6.7%),死亡1例(3.3%)。结论:结合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类型,采取不同类型的血管栓塞技术进行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