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标本制备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标本制备的要求。方法 根据本文作者几年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资料加以总结、归纳。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标本制备时应注意抗凝剂、采血部位、容器、采血顺利与否、标本混匀和放置时间等几个方面。结论 标体制备时以采用EDTA—K2作抗凝剂为佳,浓度1.5±0.25mg/ml,取10ul或20ul抗凝1ml或2ml血液;采取静脉血放置塑料试管(抗凝管)中,充分混匀,及时检测;采血应顺利并保持良好的采血习惯。  相似文献   

2.
真空采血管及双向采血针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秋红 《海南医学》2004,15(2):101-101
目前,我院采用了真空标准试管及双向采血针取代了早期临床上习惯使用的玻璃试管及一次性注射器。早期临床上习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后分别注入各试管内,如管内加有抗凝剂必须混匀,然后再送检验科检查。但是时有采血量不足或过多,选用抗凝剂不对或由于抗凝剂不够而发生凝块等现象,不但延误检测,而且造成检验误差,还有开放性试管下可带来污染也是造成误差原因之一,给临床和病人带来不必要误导损失,相对于老式采血法,真空采血管的优势有: 1.采血量准确 由于它是真空采血装置,试管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采血做染色体检查中微量肝素钠抗凝剂不同方法应用对染色体血培养及复种再次培养的效果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采血做染色体检查的400例患者.单号为改良组:注射器吸取0.1 ml肝素钠湿润管壁后,尽量排尽注射器内的肝素钠,采2 ml静脉血混匀后,接种0.3~0.5 ml的血到培养液中混匀进行培养.双号为对照组:用注射器采血后,加1滴(5号针头)肝素钠抗凝剂于培养液中,接种0.3~0.5 ml血至培养液中混匀培养.比较两组患者采血穿刺点出血及穿刺点皮下淤血情况、注射器内血液保存时间及染色体血培养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点按压时间、穿刺点皮下淤血、染色体初次血培养效果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改良组血液标本不会凝固;保存3~5天再次培养效果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改良式微量肝素钠方法,可以将血标本集中培养,不增加患者采血穿刺点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能有效保存患者的血液标本,再次培养效果好,减少患者再次抽血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刘淑会  杜朋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56-3556
日本产全自动血凝仪CA1500,定量测定给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特别是产科,血栓已经列为常规检查项目。现将我院663例住院特产孕妇血栓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663例住院待产孕妇血标本。1.1.2仪器日本产全自动血凝仪CA1500。1.1.3试剂PT、APTT、FIB、CaC12、清洗液是和仪器配套的原装试剂,抗凝剂枸橼酸钠溶液浓度为3.8%(含5个H2O)。1.2方法1.2.1采血方法采血要一针见血,血与抗凝剂比例为1∶0,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合慢慢颠倒混匀10次。1.2.2离心方法分离血浆要在1 h之内,转速1 5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血与抗凝剂的不同比例对检测凝血四项测量结果的影响关系.方法 抽取60例体检健康者全血与抗凝剂按不同比例混匀,然后立即分离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抗凝剂与血量在1∶5时结果与标准的1∶9组结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当抗凝剂与血量在1∶11、1∶13时部分结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前提是采血量要准确,如血量不足或过多时造成与抗凝剂比例不符合标准均会对所测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干化学方法检测ALT时,血液标本中抗凝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抗凝剂与血液从1:1到1:10配制成6个浓度的血液标本以及不加抗凝剂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结果随着抗凝剂含量增大,回收率越低,即检测的结果误差越大。结论流动采血点直接采指血与此献血者采血后含有抗凝剂试管中的血液之间ALT检测结果有区别,所以在制订ALT判断标准时应根据同一标本含有不同的抗凝剂来制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血后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和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影响。方法 抽取 4 0例体检健康者血液与抗凝剂 9∶1和 6∶1混匀 ,分离血浆后立即测定 ,另将 9∶1血浆分别于 1h、2h、4h、6h测定。结果 室温放置 4h和 6h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相比PT、APTT时间均延长 ,PT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PTT有极显著差异 ( P <0 .0 1)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缩小 ,PT和APTT时间延长 ( P <0 .0 5)。结论 检测PT、APTT应严格把握抗凝剂比例 ,标本采集后 2h以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血因素对SD大鼠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标准采血组、大口径试管采血组、小口径试管采血组,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及时组及采血量不够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从SD大鼠股动脉处抽血2.0mL(采血量不够组<1.6mL)进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以观察血液标本凝固的情况。结果小口径采血管组血液凝固率为40.0%,大口径采血管组血液凝固率为10.0%,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及时组血液凝固率为50.0%,标准采血组及采血量不够组血液凝固率均为0.0%。小口径采血管组及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及时组发生血液凝固率均明显高于标准采血组(均P<0.01);大口径采血管组、标准采血组及采血量不够组血液凝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及时组及采血量不够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标准采血组、大口径采血管组及小口径采血管组(均P<0.01),标准采血组、大口径采血管组及小口径采血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检测时,需要用大口径试管采血,采血要顺利,采血混匀要及时,血液流入试管及时颠倒混匀3~5次;采血量要准确达2.0mL。  相似文献   

9.
异体血经紫外线照射充氧后,静脉输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1 方法按采血、输血操作常规要求,给献血及受血者查血型,做血交叉。备100ml无菌注射器1个,加入ACD-B抗凝剂,1:10ml(1ml抗凝剂:10ml血),16号针头1个。献血者取坐或平卧位,行静脉穿刺,直接、快速抽血至需要的量,拔出针头,顺一个方向旋转注射器,使抗凝剂与血混匀,防止产生凝块。将血注入石英照射罐内,用第四军医大学生产的XZY-A型血疗机进行紫外线照射及充氧处理,然后,经静脉给患儿输入。每次输血间隔4~5天,一般治疗2次,病情即可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3种抗凝方法在静脉全血标本中各项指标的分析,探讨血液分析仪末梢采血中采用水剂抗凝剂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门诊病人静脉血4 0份,分别采用水剂抗凝剂、干粉抗凝剂和抗凝瓶3种方法抗凝,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测定,以抗凝瓶结果为参考,对其WBC、RBC、HGB、PL T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法各项指标均数的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比较水剂、干剂与抗凝瓶检测结果的平均偏差,水剂的偏差明显小于干剂。结论:SYSMEX K- 4 5 0 0血液分析仪静脉采血使用水剂抗凝剂效果优于干粉抗凝剂,尤其适用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且效果优于干剂  相似文献   

11.
抗凝剂选择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凝剂种类对全血细胞仪测定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集门诊患者静脉血分别加入有乙二胺四乙酸钾、乙二胺四乙酸钠、肝素及双草酸盐 4种干燥抗凝剂的西林瓶内 ,充分混匀。结果 :乙二胺四乙酸钠、钾对血细胞计数结果影响无显著差异 (P>0 .0 5 ) ;EDTA- K2 与肝素和双草酸盐比较对血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 (P<0 .0 5 ) ,对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血细胞分析时 ,采集静脉血并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EDTA- Na2 可以代替EDTA- K2 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很多医院检验科,尤其基层检验科在做血液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时,对血液与抗凝剂比例重视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抗凝剂用量不准确,一些检验科在加抗凝剂时用滴管滴加或随意改变抗凝剂量。二是采血量不准确,或多或少,有时血少时以多加抗凝剂来补充总抗凝...  相似文献   

13.
程力 《中外医疗》2011,30(32):190-190
医院长久以来传统的采血方法都是用注射器采血,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病情所需的检验项目,提出检验后,将病人的静脉血采出后,按不同的检验要求分别将采出的血液装置在有抗凝剂和无抗凝剂的容器中,以备检验,这种传统的采血方法程序复杂、繁琐,并存在着许多隐患。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多种新技术、新疗法被不断引进,真空静脉采血管就是其中之一。我院于2002年引进了真空静脉采血管,这种新的采血方法排除了过去注射器采血的诸多隐患,在临床应用后,很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邱晓青 《中外医疗》2008,27(15):135-135
目的 观察检测前后人为因素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静脉血加入到含有0.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2mL,负压管中充分混匀后,应用仪器法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8149例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结果误差一至两项不准确的约占26%,其中采血方法不正确的占30%,采血后离心转速不够(<3000转)和时间未达到15min的占29%,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失误占41%.结论 检测前后,人为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应用Bact/Alert BPA/N培养基对采血袋的抗凝剂无菌检查进行可行性验证。方法采用直接接种法将一定浓度藤黄八叠球菌、生孢梭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菌株接种于含有抗凝剂Bact/Alert BPA/N培养瓶中,加载于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中培养,观察其生长菌的时间及结果。结果三种实验菌种在接种符合培养培养基用量要求的血袋抗凝剂于Bact/Alert BPA/N培养基中,均可在7d(168h)内生长判定阳性。结论采用直接接种法接种于Bact/Alert BPA/N培养基中,应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采血袋的抗凝剂的无菌检查是可行的,且可避免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现象。  相似文献   

16.
无偿献血采血量一般为200ml,但在实际的采血操作中,采血量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血量不足引起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失调,用于临床易引起输血反应。为保证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我们对采血工作量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时候,控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305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查的受检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结果差异性,并对影响其检验质量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如血液存储检测时间、放置温度、抗凝剂配比、采血部位等。结果:血液标本的检测质量受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且随着采血部位、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和存储检测时间的不同,在检测结果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检验中,采血部位、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和存储检测时间都会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送检和检验操作的时候,必须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握,以此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病人1835例,进行凝血四项的测定;对其中89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h后再测定作配对分析。结果在1835例标本中有329例有误差,误差率17.9%。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者242例,占73.6%;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导致血液凝固者42例,占12.7%;标本抽取溶血者40例,占12.1%;误抽人肝素管者5例,占1.6%。标本放置2b后结果与即刻测定比较PT、TT、APTT结果差异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洪乙文 《吉林医学》2012,33(9):1987-198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方法、采血体位、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及溶血,提出改正方法。结果: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准确性都可能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不同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以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20.
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标本的质量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极其重要。抓好血标本质量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注射器和抗凝剂的选择1 1 注射器 常规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或干燥无水珠的注射器 ,同时应检查注射器是否漏气。1 2 抗凝剂 采血前依照其检验目的选用不同的抗凝试管。因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少 ,一般用肝素做抗凝剂。并检查抗凝剂是否合格 (浓度及有效期 )。检验抗凝剂的量与血量之比是否正确。抗凝剂过多造成血液稀释 ,细胞形态改变 ,渗透压改变 ,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抗凝剂过少易导致凝血或形成肉眼不易发现的小凝块 ,影响检验结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