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拟银花三黄愈疡方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银花三黄愈疡方汤外洗、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与生理盐水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肛门疼痛、水肿、便血、肛门坠胀、肛门潮湿指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观察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副作用。结果患者在用药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症候积分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银花三黄愈疡方汤治疗肛肠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药物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先全 《海峡药学》2012,(12):226-228
目的探讨内服芨芍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静注治疗慢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临床症状。方法选取慢性胃溃疡患者78例,随机分成芨芍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奥美拉唑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芨芍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单纯奥美拉唑注射液静注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行胃镜检查,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5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治愈率38.46%,总有效率97.44%;与对照组治愈率23.08%,总有效率89.74%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芨芍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慢性胃溃疡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痔上黏膜环切术 (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TST和PPH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00%。治疗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是一种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2例环状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研究组给予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PPH治疗,研究组予以TS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外痔切口数量、术后1、2、3d时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10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8.91±1.45)d与对照组(8.78±1.29)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36.28±4.57)min长于对照组(34.37±4.92)min(P<0.05),研究组外痔切口数量(3.01±0.71)个,大于对照组(2.28±0.85)个(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3d时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初次排便急促感、肛门坠胀感、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和TST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相似,T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手术时间长,患者疼痛程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愈痔洗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创缘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愈痔洗剂熏洗局部;对照组46例,采用高锰酸钾熏洗局部,两组均以7 d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选定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减轻肛门疼痛、改善肛缘水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痔洗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肿、痛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5例为治疗组,与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3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显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显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减轻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及防止术后尿潴留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在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1月重度混合痔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切内扎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0±0.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1.0±0.4)d,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4.8±0.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0.0±0.6)min,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具有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治疗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患者8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42)给予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治疗,对照组(n=42)给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治愈率对比97.62%vs85.7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分析与多平面和错层套扎,多方位、多部位提升肛垫,解决单一套扎效果差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锡类散结合微波理疗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术后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并进行微波理疗综合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锡类散喷洒于创口表面,并于术后14d评定临床治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消退及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6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锡类散结合微波理疗,可显著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混合痔运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7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39例。常规组运用外剥内扎术,研究组运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7.44%高于常规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 d,研究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25±1.19)、(2.75±1.27)、(2.09±0.97)分,均低于常规组的(4.89±1.35)、(3.83±1.45)、(2.67±1.0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3.51±0.49)min、术后住院时间(2.87±0.44)d均短于常规组的(5.14±0.76)min、(4.92±0.81)d,手术出血量(23.48±4.17)ml少于常规组的(45.93±5.72)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狭窄、排便困难、排便失控、肛门坠胀、尿潴留、伤口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应用于混合痔治疗中,比常规外剥内扎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更高,术后疼痛度低,治疗与恢复速度更快,患者治疗体验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腔愈疡冲剂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OL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口腔愈疡冲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转移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9.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愈疡冲剂对OLP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及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白及愈疡汤大剂量组,C组为白及愈疡汤中剂量组,D组为白及愈疡汤大剂量组,比较四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白及愈疡汤组(B、C、D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降低(P<0.05)。结论白及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中剂量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方面疗效显著,继续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而研究组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治愈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则为73.3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6例,对照组发生12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治愈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黄膏纱布条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38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治疗组以三黄膏外敷止痛,对照组外敷美宝湿润烧伤膏( MEBO),比较观察其局部疼痛例数、创面痊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外敷止痛效果较外敷 MEBO 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用药途径对盆腔炎症包块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盆腔炎症包块的患者10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研究组采用盆腔注药方式治疗,对照组则实施静脉注药方式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为94.3%,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3.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研究组治愈患者的复发率为4.1%;对照组治愈患者的复发率为28.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腔注药方式用于盆腔炎症包块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98例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外痔剥离与内痔结扎术,观察组(55例)采取保留齿线分段缝扎术。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11.00±1.52)d少于对照组(18.02±2.41)d,且观察组治愈率96.36%高于对照组76.74%;观察组总并发症25.65%低于对照组79.08%,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对于混合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黎冉冉 《抗感染药学》2019,16(4):674-676,712
目的:探究健胃愈疡胶囊辅助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证候评分值及血清β-链蛋白(β-catenin)、骨桥蛋白(OPN)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36%)、Hp根除率(89.09%)均高于对照组(76.36%、67.27%()P<0.05);证候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β-catenin、OPN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胃愈疡胶囊辅助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提高Hp根除率,有效改善了血清β-catenin、OPN水平。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麻在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混合痔手术中骶麻的疗效。方法:将287例接受Milligan-Morgan术的混合痔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6例骶麻采用0.375%罗哌卡因和1.0%利多卡因,对照组141例采用1.0%利多卡因作为骶麻药物,观察两组麻醉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麻醉起效时间、显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中25例(17.7%)因为麻醉维持时间不足而追加局麻药,治疗组中仅发生2例(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为(5.5±2.1)h,对照组为(2.2±1.9)h,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术后镇痛时间更长。治疗组术后卧床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麻醉毒性反应和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联合1.0%利多卡因骶麻用于混合痔切除术是安全而有效的。且术中单次给药仍有一定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4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混合痔患者采取改良外剥内扎术,给机体带来的损伤较小,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