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时的常见不良反应,总结用药安全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普通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阿奇霉素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0%)明显高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损害(48.4%)、皮肤及附件损害(32.2%)、神经系统损害(19.4%)。结论患儿临床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涉及消化、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三方面。严格掌握阿奇霉素适应证,做好用药监护工作,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阿奇霉素的儿童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12月315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统计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通过比较发生和未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给药情况的差异,分析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后发生胃肠道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315例患儿中,共44例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其中恶心12例,呕吐12例,腹痛18例,腹泻2例;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儿年龄明显低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P<0.05);口服给药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注射给药患儿(P<0.05),发生不良反应患儿的疗程长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P<0.05)。结论:口服给药、年龄较小和使用疗程较长是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后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60-62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及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7月我院90例非淋菌性尿道及宫颈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药物为阿奇霉素,观察组治疗药物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淋菌性尿道及宫颈炎患者经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后,疗效显著提升,用药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范铭 《中国药房》2010,(40):3823-382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1998~2009年有关阿奇霉素引起ADR的案例报道,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ADR在10岁以内的青少年儿童中发生率较高(22.28%);静脉滴注(86.63%)是主要用药方式;多表现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系统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7.03%、16.34%、11.88%;过敏性休克(27.23%)是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38.12%)。6例(2.97%)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警惕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庄俊媛 《中国药房》2011,(24):2260-226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10岁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后致胆囊结石,检索万方数据库并查阅2001-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阿奇霉素致ADR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ADR以过敏性休克为主,其次为皮肤及消化系统损害,10岁以内的儿童ADR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彭建平 《抗感染药学》2019,16(2):241-243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儿科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的儿科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为76.67%(P<0.05),治疗时间为(3.02±0.57)d短于对照组为(6.81±1.25)d(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为20.00%(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片口服抗感染治疗儿科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其静脉滴注,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高龄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给予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87.6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明显低于对照组(11.2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高龄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7):1401-1404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0例资料,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红霉素组80例和阿奇霉素80例;红霉素组患者给予红霉素口服治疗,阿奇霉素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阿奇霉素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红霉素组为75.00%(P<0.05),肺部啰音、体温、咳嗽复常时间优于红霉素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值流速等指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奇霉素组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值流速等指标均优于红霉素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0%低于红霉素组为25.00%(P<0.05)。结论: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红霉素,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廖振润 《北方药学》2015,(6):138-138
目的: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观察进行讨论。方法:选择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做出回顾性分析,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成口服阿奇霉素的观察组与注射阿奇霉素的对照组,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作比较,同时总结相关药学监护要点。结果:整理数据可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26%,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患儿恢复及健康成长,因此临床要采取更严密检测及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提高其临床运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为临床有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报的50例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使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成年女性居多,为27例,占54%;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44例,占8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2例,占64%)。结论:医师、护士、患者应三方协作,加强用药观察与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黄斌  刘明  刘军  冯静 《抗感染药学》2016,(4):822-823
目的:分析不同剂型阿奇霉素致儿科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为儿科患者临床用阿奇霉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儿科患儿72例,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4例;A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胶囊口服治疗,B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C组患儿均给予非阿奇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分析3种不同药物的用药方法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C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83%低于A组和B组分别为83.33%和87.50%(P<0.05);A组和B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患者中采用阿奇霉素胶囊或注射液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用药需严格把握患儿适应证,并实施相应处理或干预措施,以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涂宇微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828-1831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联用对孕产妇支原体和衣原体产褥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支原体和衣原体产褥感染孕产妇15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77例与观察组77例;对照组孕产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孕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孕产妇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妊娠结局(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和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vs 68.8%),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0%vs 11.68%)(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3.90%vs 10.39%)(P<0.05),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0%vs 6.49%)(P<0.05);但观察组孕产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联用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产褥感染孕产妇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有效改善了妊娠结局,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诊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46)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阿奇霉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患者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阿奇霉素引起的7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所致相关因素作了分析。结果:阿奇霉素致ADR的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4.3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60.56%;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占33.80%;无新的和严重的ADR发生。结论:应严格掌握阿奇霉素注射剂的用药指证,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5):1035-1037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乳酸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咳嗽、啰音复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7.5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5.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5.00%(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不仅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7,(8):1606-1608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甲硝唑经期内患者不同时段给药对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附件炎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第1天给予阿奇霉素与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结束后第4天给予阿奇霉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月经周期内按生活质量量表(QLQ-C30)的评分值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分值及其总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月经周期结束后第4天采用阿奇霉素与甲硝唑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表格法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 A组总有效率92.9%(39/42),B组总有效率78.6%(33/42),A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3/42),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4%(9/42),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红霉素,且不良反应小,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阿奇霉素对呼吸、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15例、乳糖酸红霉素对照组15例和开放组(阿奇霉素)10例。给药方法为阿奇霉素0.5g,每日1次,静滴;乳糖酸红霉素0.5 g,每日2次,静滴;疗程均为5~7d。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总的临床有效率为96%(24/25)。呼吸系统感染随机配对对照研究显示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乳糖酸红霉素(有效率分别为93.3%和53.3%,P<0.05),细菌清除率和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100%和6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阿奇霉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和40%,P<0.05)。结论 注射用阿奇霉素对呼吸、泌尿系统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李芳芳 《抗感染药学》2020,17(4):600-602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奇霉素联用对支原体肺炎患者伴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伴细菌感染患者98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阿奇霉素组和联用组,每组49例;阿奇霉素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用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77.55%)(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低于阿奇霉素组(14.29%)(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奇霉素联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伴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到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序贯法治疗:静脉滴注2 d后再予以序贯口服给药3 d;对照组连续静脉滴注给药5 d。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35/38),两组比较,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3/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5%(8/38),两组比较,P <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常规给药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相当,但序贯疗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