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伟  朱志军  魏林  曾志贵  杨涛  吴迪  李俊杰  王建 《天津医药》2012,40(2):111-113,19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应用IQQA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17例拟行精确肝切除的患者进行肝脏三维重建,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明确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计算全肝体积、拟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及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值(RSLVR)等数据,并据此设计手术方案。结果:17例患者的全肝体积平均为(1744.5±881.6)mL,拟切除肝体积平均为(919.2±884.4)mL,剩余肝体积平均为(825.3±228.6)mL,RSLVR平均为(67.6±22.3)%。所有患者均行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1例,胸腔积液6例,中等量以上腹水4例,肺感染1例。结论: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可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辅助设计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应用IQQA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17例拟行精确肝切除的患者进行肝脏三维重建,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明确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计算全肝体积、拟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计算剩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值(RSLVR),并据此设计手术方案.结果:17例患者的全肝体积平均为(1 744.5+881.6)cm3,拟切除肝体积平均为(919.2±884.4)cm3,剩余肝体积平均为(825.3±228.6)cm3,RSLVR平均为(67.6±22.3)%.所有患者均行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1例,胸腔积液6例,中等量以上腹水4例,肺感染1例.结论: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可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辅助设计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周晓俊  秦磊  钱海鑫  张卫国  郭亮 《江苏医药》2013,39(13):1560-1563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肝脏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模拟肝脏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较复杂的肝大部分切除术患者22例,术前行64-MSCT薄层扫描,将获得的影像数据导入Myrian(R)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分别由1名外科医生和1名影像科医生将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进行虚拟肝脏切除手术.结果 6例患者通过预后风险分析,调整了手术方案.22例患者都施行了肝脏大部分切除术.其中的20例完整切除肿瘤达到R0切除.2例为R1切除:1例原发性肝癌切缘最小距离<4 mm,切缘阳性;另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病理证实胆管断端阳性.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Myrian(R) 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及模拟肝脏切除手术,可以为施行复杂肝脏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采取正确的术中策略提供重要的术前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2例,按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重建胆道、肝脏血管及肝脏三维图像,行精准肝脏切除。术后规律随访,评价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结石残留病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规律随访3年,结石复发5例(11.9%)。结论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能减少结石残留、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外科技术在复杂肝脏占位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经验总结,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行治愈性肝切除术的患者(67例)病死率0,并发症并发率10.45%。进行血管修复或重建的患者(27例)结束随访后血管通畅。17例患者(良性病变)术后1年病死率0,50例患者(恶性肿瘤肝)行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91.6%。没有进行手术的13例患者1年内均死亡。结论精准肝切除在复杂肝脏占位性病变切除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49例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术前评估、手术设计、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9例全部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无手术后出血,无膈下脓肿,胆漏2例(4.08%),切口感染3例(6.12%),胸腔积液5例(10.20%)。残留结石7例(14.29%)。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精准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经腹腔镜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共21例,其中20例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1例转为开腹手术。切除术式包括18例左肝外叶切除术和3例左肝内叶切除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2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可能替代开腹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脏和肝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可视化并进行肝分段,探讨其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24例晚期弥漫性肝癌患者CT扫描数据进行图像分割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每个患者肝血管的分支和Couinaud分段法对肝脏进行个体化分段,计算肝和各肝段的平均体积。结果重建后获得形态逼真的肝脏和肝血管的三维模型,测得患者全肝平均体积达(2683.26±671.53)cm3。对肝脏进行了分段,通过三维模型能准确计算出各肝段的平均体积。结论三维重建、肝脏分段和体积测量为患者的诊断、后续治疗和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来源于活人体的三维图形也可以用于科研和教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肝叶切除手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我院2002年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利用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0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肝叶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上的利用价值。结果:在进行了肝叶切除手术的患有肝内胆管结石的90例患者当中,胆管内还留有结石的患者有10例,占全部患者的11.1%。在进行手术之前右边肝脏胆管内有结石的患者18例,占全部患者的20%,两边肝脏内的胆管当中都有结石的患者30例,占全体患者的33.3%,左肝叶胆管结石的患者45例,占总患者的50%。结论:肝叶切除手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肝叶切除手术在临床上很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精准肝切除术因其创伤小,对肝脏及人体保护力度大,术后并发症少,并且可以明显提高肝脏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近年来精准肝切除术一经提出即被肝胆外科医师接受,但是毕竟精准肝切除术是一全新理念,我们需要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针对精准肝切除的理念临床技术特点、高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CT三维重建的方法在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状态及其引流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乳腺癌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23例患者行CT淋巴管造影(CT-LG),图像经3D容积重建后显示SLN及其引流淋巴管,通过SLN的影像学特征如淋巴结的形态及充盈情况等来评估其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将CT-LG所显示的SLN及其相连的淋巴管与SLNB术中解剖的SLN及其连接的淋巴管进行对比分析,验证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0例(86.9%)患者的SLN被检出;SLNB检出SLN数量显著高于CT-LG(Z=3.568,P<0.01)。通过CT-LG在术前发现1枚非常规引流通路SLN,由乳晕处淋巴管丛发出,通过腺体层进入乳房后间隙;CT-LG所显示的34枚淋巴结中病理阴性26枚,其中有20枚淋巴结表现为均匀充盈,6枚表现为充盈缺损;病理阳性的8枚均表现为充盈缺损;在病理阳性SLN淋巴结充盈缺损比例高于病理阴性SLN(P<0.01)。结论 CT三维重建有助于SLN的精准定位,也可以发现非常规引流通路的SLN,对于影像学表现为充盈缺损的淋巴结应考虑有肿瘤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手术切除疗效。方法:对13例因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观察了生存时间及肿瘤组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无手术死亡,7例生存19个月,6例生存2年以上。nm23-H1阳性者9例,阴性者4例。结论:对肝癌破裂出血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31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止血率96.8%,住院死亡率16.1%;31例患者中位生存9个月,其中5例肝动脉结扎加修补术、7例单纯填塞加修补术、3例半肝切除、15例不规则肝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6、4、7、15个月.结论 原发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手术止血效果确切,行不规则肝切除患者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巨大肝癌的非规则性肝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直径10~22cm巨大肝癌非规则性肝切除的手术经验。方法巨大肝癌非规则性肝切除的手术要点,包括右叶肝癌左侧卧位,抬高40°体位,肋缘下Kocher切口,左叶肝癌平卧位,双肋缘下人字型切口,肝门Pringle手法血流阻断20min,放开5min。距肿瘤边缘1~2cm钳夹法快速切除肝癌,缝扎肝创面管道,肝创面对拢缝合。结果无手术死亡率、无术后肝衰、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复发率为70.0%,5年生存率为15.5%,3年为82.2%。结论掌握肝脏血运与交通支丰富的特点,非规则性肝切除对肝癌合并肝硬化保留正常肝体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只要术前准确判断肝脏储备功能,有效控制出血,巨大肝癌非规则性肝切除实用、有效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薛伟佳 《哈尔滨医药》2012,32(4):268-269
目的 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行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17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较传统开腹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与开腹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顺利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血管的量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4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及肝转移情况。用光镜观察肿瘤间质血管的数量,并分为大部分多量、部分多量、局部多量和少量4种情况,随访5年后,统计术后转移复发率。结果:结直肠肿瘤间质血管分布多的患者与分布少的患者相比较,其肝转移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肿瘤间质血管的多少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它可以作为筛选高危患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行肝切除术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肝癌1 246例,其中巨大肝癌采用逆行肝切除术27例。与常规肝切除术相反,首先离断肝脏,然后分离病侧肝脏周围韧带,去除肿瘤。如周围脏器被肿瘤侵犯或有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则将受累部分器官连同肿瘤一病切除。结果本组27例全部成功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2.2h(1.3~4.3h),平均离断肝脏时间约26min(18~42min),平均术中出血340 ml(210~1300 ml),平均输血260 ml。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消化道出血1例,肝断面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5例,膈下感染1例。结论对于术野显露困难、与周围脏器紧密粘连或有侵犯的巨大肝癌,逆行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分析肝切除术后患者SIRS的水平及动态变化,为临床进一步降低肝切除患者的感染率提供帮助。方法调查我院单个治疗组近4年来收治的肝切除患者发生的SIRS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2例肝切除患者中发生SIRS的有226例,总发生率为96.98%;随着术后天数的延长,SIRS发生的严重程度呈逐步下降趋势;原发性肝癌组术后SIRS达峰值与肿瘤最大径、肝硬化相关;SIRS评分与选择双联或者三联抗菌药物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结论我院单个治疗组肝切除术后患者SIRS的发生率高,应用SIRS评分重视早期发现SIRS,对提高肝切除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