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作者研究了小鼠进行麻风杆菌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的效果。疫苗经皮内注射于小鼠右腹部或左足垫皮下。每只小鼠的剂量麻风杆菌疫苗是3×10~6,卡介苗为1×10~7。在接种疫苗28天后,用麻风杆菌的小鼠传代株由右后足垫进行攻击。在187天达平顶期时,每组用8只小鼠的右后足垫进行麻风杆菌的菌计数,90天后重复一次。  相似文献   

2.
由于麻风病人的鼻部分泌物和开放性结核病人的痰在排泄和本质上的类似性,故作者考虑麻风病也有一个呼吸道感染的途径。本文报道了作者用小鼠研究麻风杆菌能否经呼吸道途径感染的结果。 48只雌性CBA小鼠均经胸腺切除并隔周照射放射线钴200R,5次,使之免疫抑制。用Henderson装置,制成麻风杆菌雾(悬浮于空气中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来源于未经治疗的瘤型病人的皮肤活体组织。小鼠暴露于菌雾中,通过呼吸道使每只小鼠肺部感染1.0×10~5麻风杆菌。有5只小鼠在暴露于麻风杆菌雾之后立即处死,小鼠的左右肺和鼻尖部分别制成匀浆计算抗酸杆菌(AFB)的数量,结果发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察氯苯吩嗪(B663)和其它25种吩嗪衍生物抗小鼠麻风杆菌感染的活性。 实验用5株麻风菌株,除1株取自氨苯砜治疗一年的病人,其它来自未治瘤型病人。所有菌株无已知的耐药情况。实验用动力法,取3周龄雌性CFW小鼠,于右后足垫皮下接种5000条麻风菌,待70天后,给予不同浓度(0.01%~0.0001%)的药物饲料,至感染126天,改喂普通饲料。对照组喂不含抗麻风药物的饲料或含  相似文献   

4.
通常认为胸腺的功能与免疫力的发展(如血清抗体的形成、细胞免疫、迟发超敏反应和异体移植排斥)是密切相关的。本试验目的在于从新生期胸腺摘除小鼠的网状内皮系统的主要脏器即肝、脾、肺、肾中连续收获的麻风杆菌来测定此种感染的范围,并测定由鼠足垫反映出来的低温度是否为麻风杆菌繁殖所确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自从挪威学者韩森(Hansen)于1873年发现麻风杆菌以后,很多人都曾试图用各种方法建立动物感染模型,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960年美国研究者Shepard才成功的创建了小鼠足垫感染模型。20多年来,该模型已作为麻风研究的重要手段而广泛应用,他人在小鼠足垫感染模型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新的实验感染模型。现将这些研究工作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虽然瘤型麻风病人卵巢并不受影响,但累及睾丸和附睾却却早已得到证实。不少学者注意到瘤型麻  相似文献   

7.
虽然各型麻风中巨噬细胞有差异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但某些因素如遗传、功能变异、表面膜改变和T细胞特异致敏作用不足等可能与此有关。作者在经过不同处理的小鼠足垫中感染麻风杆菌之后,研究了它们的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小鼠分为4组:(1)正常小鼠对照组(NC);(2)正常小鼠感染组(NI);(3)胸腺摘除并经照射的小鼠的对照组(TRC)和(4)胸腺切除加照射的感染小鼠组(TRI)。小鼠在足垫中接种菌后3个月开始检查,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用细胞总数中吞噬2  相似文献   

8.
以往报道了在鼠麻风杆菌(Mlm)感染的小鼠脾脏中显示有抑制性细胞.体外实验证明此细胞有多种免疫抑制功能,但在体内抗Mlm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上,除了在麻风小鼠中对分支杆菌抗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丧失似乎相当于与脾抑制性T细胞出现的时间外,还不太清楚.因此作者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对体内抑制性T细胞的作用,特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大白鼠和小鼠的胎儿移植背根神经节和整个横断面(肌原节、索和神经节)之器官型培养物,并采用Maximow双盖片培养法培养之。所用培养基系由Eagle氏最低基础培养基(MEM)、牛血清超滤物、人胎盘血清和鸡胚浸液各按等量相加而成。并在每100毫升中再补加600毫克葡萄糖。移植于盖片的上述培养物,用一滴培养基喂养之,在35℃培养,并每周在Simm氏平衡盐水内洗二次,洗后再用一滴新鲜培养基喂养。待培养物成熟  相似文献   

10.
评价了麻风病人对一组抗原——来自小牛胸腺的天然双链DNA(dsDNA)、来自牛心的心脂(cl)、人IgG、Sm/RNA、牛肌动蛋白(act)、牛肌球蛋白(mys)、N.D.O.BSA的免疫反应,并与肺结核病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健康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用小鼠足垫麻风杆菌实验感染技术对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甲氟哌酸(Pefloxacin,PF)和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CF)的抗麻风杆菌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 PF 对麻风杆菌可能有杀菌作用,而 CF 实际上无作用。近来有人报告另一种氟喹诺酮类药氟嗪酸(Ofloxacin,OF)的抗分支杆菌活性比 PF 强,而药动学特点颇相似。因此  相似文献   

12.
尽管全世界的麻风工作者作了长期的努力,使用了多种培养基和可能的培养方法,企图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麻风杆菌,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获得成功。麻风杆菌的小鼠足垫接种模型是目前在麻风的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动物模型,但该模型费时、费  相似文献   

13.
近来从免疫学观点对麻风的亚临床感染进行了讨论.麻风菌素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及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用来做为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力的指标,但这些试验与其它分枝杆菌有交叉反应,所以在麻风与结核均为流行的地区很难评价.作者的麻风荧光抗体吸收试验用吸收血清中交叉反应抗体的方法克服了与其他分枝杆菌有交叉反应的缺点.具体方法是:一、试验前的准备:①配制麻风杆菌悬液.1克麻风瘤加生理盐水10毫升在冰浴条件下制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常用的鼠足垫模式对链霉素的抗麻风杆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最低有效剂量为50~100毫克/公斤体重。每周一次、每周2次和每周3次给药对结果并无明显影响。按比例杀菌试验:剂量用100毫克/公斤体重,每周2次给药,治疗60天。若感染后24小时开始给药,杀菌率为93%;若感染后3周开始给药,杀菌率为81%。最低抑菌疗程试验:每周3次给药,治疗3周或6周不能防止麻风杆菌繁殖,治疗8周可推迟繁殖。每周2次给药的各组鼠,治疗8~24周,均见到一些动物出现麻风杆菌繁殖。生长繁殖曲线不同时相的治疗效果:剂量用100  相似文献   

15.
作为麻风杆菌的来源,鼻粘膜和哺乳母亲的乳腺的重要性并未遭到怀疑。皮肤上的麻风杆菌可能也常常是来自鼻粘膜的。但是并不能认为麻风的原发损害位于呼吸道或胃肠道,而皮损是继发的。相反,有许多证据反对这种假设。流行病学的证据。 (1) 对印度尼西亚Irian Yaja地区进行密切观察超过30年,麻风的流行过程并未显现和飞沫传染相一致。 (2) 在过去30年,荷兰有200名以上“开放性”麻风病人在拥挤的社会上自由往来,而只发现一个确定的土生的麻风病人。这不符合于飞沫传染是麻风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3) 瘤型母亲的小孩麻风发病的平均年龄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不相符。如果麻风是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通过哺乳而传染,则多数病例应发生在4、5岁左右,但实际上发病常常晚于此时。临床证据: (1) 大部分结核样型麻风病人(特别是儿童),第一个而又是唯一的症状是单个皮肤斑。低抵抗力结核样型麻风和界线类偏结核样型发生单个初发损害后,继发皮损通常不是单个的而是出现一批新皮损,这就表明杆菌为血源播散,显然是几条杆菌从原发损害同时释放出来。这一过程符合“第一个皮损是原发损害”的假设,因为如果原发损害是位于呼吸道或胃肠道,那么在发病时应出现多数皮损。 (2) 单个损害的分布因地而异,但身体的外周部位不是好发的地方。然而继发性皮损的分布明显地好发于四肢和头部。如果原发损害位于内脏管道,而皮损为继发性的话,那么初发的单个损害应主要位于身体的外周部。细菌学证据: 在鼠实验已显示,接种物含菌量少至10至100条完整杆菌即可繁殖,完整杆菌的最低感染量是3.4~34条。而到达皮肤表面的杆菌数目足以超过所需的接种杆菌数目,故通过皮肤传播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虽然麻风杆菌(ML)是最早被确认的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之一,但实际上对它的了解比医学上其它重要的细菌要少的多。这是因为至今它不能在细菌培养基上生长,因此许多适用于其它细菌的基础生物和生化研究方法不能用来研究ML。最近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ML越来越显示它对我们认识ML的生物学是至关重要的。可从感染的犰狳组织获得大量的ML为ML的核酸研究开辟了道路。用粘性质粒或大肠杆菌噬菌体载体制备ML DNA文库使ML DNA的来源有了保障。16s核糖体  相似文献   

17.
64名门诊治疗的多菌型病人,其中BL41名,LL 23名,24名未接受治疗(未治组),25名接受联合化疗2-15个月(治疗组);15名DDS单疗10-30年(平均16.6年),研究时已结束治疗1-6年,无皮损,淋巴涂片查菌阴性(治后组)。各组研究时均无麻风反应;进行了麻风菌素皮试,测量晚期反应,并作淋巴组织增生测定。分别用麻风菌和BCG刺激。结果用刺激指数(SI)来表示,SI≥3.0者为阳性。麻素皮试未治组和治疗组全都是阴性,治后组4例阳转,但与  相似文献   

18.
19.
生化实验证明麻风杆菌和鼠麻风杆菌是代谢上完整的菌,它们能氧化琥珀酸钠、含硫氢基的物质以及油酸、吐温80和酵母提取物中之未知的热稳定成分。鼠麻风杆菌能氧化上述某些物质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基于这些研究,作者设计了体外培养麻风杆菌用的培基,并用人麻风瘤(以下简称H)和用麻风杆菌感染的犰狳(以下简称A)中的菌进行培养试验。结果均分离出强抗酸分枝杆菌并能规律地传代培养。其主要的做法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各型麻风巨噬细胞行为不同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遗传、功能改变、膜表面变化、特异性致敏T细胞不足等可能与其有关。尽管鼠足垫模型与人麻风有差异,但对研究巨噬细胞的功能非常有利。用瑞士小鼠分为4组,每组50只。(1)正常对照组(NC),(2)正常感染组(NI),(3)胸腺摘除加放射对照组(TRC),(4)胸腺摘除加放射感染组(TRI)。射线照射两次,间隔一周,每次皆为亚致死量(450拉德)。两感染组小鼠以取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