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3岁,因经常腹痛,腹泻,腹胀多年,加重1个月就诊,腹泻为淡黄色稀便,4~6次/d,无脓血,黏液便,进刺激性饮食后症状加重,无发热盗汗。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史。体检无特殊异常。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及回肠末端黏膜可见广泛密度不均分布的上千枚息肉样隆起,大小不等,呈结节状,颗粒状,圆形,半圆型,无蒂,亚蒂均有存在,大小约1~3mm,表面光滑,轻度充血,血管纹理不清,结肠袋消失,无肠腔狭窄。取不同部位的组织,病理检查提示:回肠、结肠腺瘤性息肉。诊断回、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胃镜检查见:食管贲门正常,全胃黏膜可见散在结节状,颗粒状隆起,大小约1~2mm表面充血,胃窦胃角分布较多。幽门及十二指肠正常。做多部位取材病检,诊断:胃黏膜腺瘤性息肉。胃镜诊断:胃多发性腺肉性息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与Gardner综合征的区别不清,两者均可有结肠外病变。本文统称之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结肠表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之息肉常在患者10~20岁间出现,有百枚以上息肉即可确诊为本病。组织学上息肉为管状或绒毛管状腺瘤。在未治患者,其癌变率几乎达100%。故应作全结肠切除术。胃:日、美文献称本综合征约20~60%患者有胃息肉,大多为胃底腺息肉(或错构瘤),小而多,可位于胃底与胃体,不累及胃窦,未见恶变表现,故不主张施行预防性胃切除术。十二指肠:本症患者60~100%有十二指肠息肉,属腺瘤性,好发而甚小,X线难以检出,且易恶变,息肉常于结肠病变切除后出现,故应密切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3.
背景: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癌前病变,结肠镜检查检出并切除息肉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1 6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直肠息肉的内镜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北院内镜中心检出的2 652枚结直肠息肉纳入研究,对息肉临床病理特征、活检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随访期间息肉再次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652枚结直肠息肉中75.3%(1 996枚)为远端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占77.5%(2 056枚),其中39.1%(804枚)发生上皮内瘤变。447枚息肉同时取活检并在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两次病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60.4%,其中腺瘤性息肉符合率为68.1%。术后1.5年复查结肠镜再次检出息肉并送病理检查共218枚,腺瘤性息肉占74.3%,近端结肠和直径≤1.0 cm的息肉再次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远端结肠和直径1.0 cm者(12.3%对6.9%,9.0%对4.5%,P均0.01)。结论:腺瘤性息肉在结肠镜检查检出的息肉中占比较高;应重视息肉切除后标本的病理检查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以往认为,胃底腺息肉是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在胃的组织病理标记。但近来发现,无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也可发生,为确立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率及其组织病理学和内镜下特征,作者对在过去24个月内作胃镜检查者进行前瞻性评估。结果在5554例病人中诊断胃底腺息肉共44例,发病率为0.8%。同期的外科病理检查另发现13例胃底腺息肉,其中1例属家族性息肉病而行结肠切除术后被除外。总的56例病人中,47例女性,9例男性。年龄平均54±13岁。这些病人无家族性结肠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 (FAP)患者行全结肠切除和回肠直肠吻合术 (IRA)后直肠残端常有肿瘤复发 ,作者评价用舒林酸 (Sulindac ,一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维持患者残留直肠段免于腺瘤复发的长期效果和毒性。方法  1 2例FAP患者 ,平均年龄 3 7 1岁。有至少 5个直肠腺瘤 ,已行IRA。过去 3个月内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超过 1周 ,妊娠 ,白细胞计数 <4× 1 0 9/L ,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史、恶性病史、阿司匹林过敏史者均除外。投药前作可屈式乙状直肠镜检查 ,以后每 4个月随访 1次 ,计数结直肠息肉总数 ,并从粘膜和息肉取活检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结肠镜检查中运用二次进镜观察乙状结肠的方法,研究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31日经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结检查的1 800例患者,随机抽取900例患者进行乙状结肠的二次进镜观察,分析乙状结肠单次进镜与二次进镜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情况。 结果1 800例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共832例患者检查结肠腺瘤性息肉,其中乙状结肠单次进镜共检出乙状结肠腺瘤780枚,乙状结肠二次进镜共检出乙状结肠腺瘤1 080枚。 结论在本研究中,乙状结肠二次进镜可提高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对降低发展为结肠癌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舒林酸(sulindac)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作者采用舒林酸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观察治疗后腺瘤数目和大小的改变。研究对象为FAP,要求患者未作全结肠切除术但做过回肠-直肠吻合的结肠次全切除术,并要求每例患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两个家族4例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大肠镜下诊断治疗情况。1.临床资料 :患者分布在两个家族 ,一个家族为父亲与女儿同患病 ,父亲52岁 ,女儿28岁 ;另一个家族为兄弟2人同患病 ,年龄分别是42岁和46岁 ,其父亲早年患大肠癌死亡。患者临床症状以粘液血便、腹痛为主 ,有2例患者轻度贫血 ,1例患者有轻度低蛋白血症。大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分布广泛 ,从直肠到盲肠呈弥漫性分布 ,息肉密集丛生 ,数目均在100颗以上 ,大小不一 ,直径0.5~1.0cm者为多 ,表面光滑 ,部分息肉有蒂。切除部分息肉行病理检查 ,报告为管…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绒毛腺瘤不多见,它与结肠直肠的绒毛腺瘤相仿,发现时往往已呈恶变。本文报告1例十二指肠绒毛腺瘤经激光治疗成功。此例系72岁老妇因黑便入院。过去曾因脑积水做脑室-心脏分流手术,经CT扫描证实脑皮质萎缩。内窥镜检查发现壶腹上部3cm处有一直径20mm无蒂息肉,活检证实为绒毛腺腺瘤伴有局灶性原位癌。钡剂灌肠、结肠镜检查以及小肠对比造影均未见异常。因神经状况不允许外科手术,故经内窥镜用钕:钇铝柘榴石激光治疗。使用功率为60~70W的0.5sec激光脉冲。纤维光导末端离组织约1~1.5cm。同轴释放二氧化碳气流0.3L/min清洗与冷却,脉冲间增到1.8L/min。用Olympus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年轻时就发生数以百计的结-直肠腺瘤为特征。若不作预防性结肠切除术,则实际上所有罹患者都在50岁前发生结-直肠癌。FAP患者常有上消化道,尤其是胃和十二指肠的腺瘤。十二指肠和壶腹周围区域是FAP患者仅次于结、直肠的发生恶性病变的部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美国癌症死因中的第二位。尸检证实美国成年人≥50岁者中,36%~53%有腺瘤。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中,38%在结肠中有腺瘤样息肉。然而,对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者,结肠腺瘤的流行率尚不清楚。为此,本文作者对年龄50~75岁的无症状志愿者作结肠镜筛选检查。对210例(平均年龄69.1岁,男150例,白种人198例)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者作了结肠镜检查,其中209例结肠镜成功地达到盲肠部位。检出共53例(25%)腺瘤样息肉,18例增生性息肉和2例癌肿。患者总共有104枚腺瘤,其中直径为2~4mm(63枚)28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胃息肉发病率高,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管理指南。目的:探讨胃小息肉(直径10 mm)中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的1 739例胃小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二元回归分析评估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 739例患者中,腺瘤性息肉26例,非腺瘤性息肉1 713例。腺瘤性息肉组与非腺瘤性息肉组的年龄、息肉直径和息肉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和息肉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息肉直径、息肉部位为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息肉直径大和息肉位于胃中下1/3是胃小息肉中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结合大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普查方式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对上海市松江区无症状且结直肠癌普通危险度的≥50岁人群以及40~49岁志愿参加普查者行免疫组化法粪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排便中任意2次粪便标本送检,对任何1次粪便隐血阳性(包括弱阳性)的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对息肉的数量、分布位置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50岁受检者共2692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184例,阳性率6.8%,共56例患者发现了64枚结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34枚、炎性息肉15枚、增生性息肉15枚,发现直肠癌1例。40~49岁志愿普查者共582例,隐血试验呈阳性者28例,阳性率4.8%,共6例患者发现了6枚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1枚、炎性息肉5枚,并发现肠癌2例。多数息肉分布于左半结肠。结论对无症状的结直肠癌普通危险度人群的普查能较早发现结肠息肉,对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可能较适合社区及广大农村地区结直肠癌的大规模普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采用合理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空军总医院2004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24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胃、结肠息肉可在胃镜、肠镜下给予切除;小肠息肉可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时给予切除;较大无蒂息肉手术切除,并在术中配合内镜检查.结果 24例患者在口唇、口腔颊黏膜、手指、足趾末端均表现有散在分布黑/褐色斑,阵发性腹痛为突出表现(24例),最早腹痛发病年龄5岁,伴腹胀,血便或无排便、排气,息肉主要分布于胃、空回肠、结肠、直肠共20例,主要分布于结肠2例,胃2例.息肉为无蒂、亚蒂、长蒂息肉,呈蘑菇状、分叶状或菜花状,部分息肉顶端黏膜糜烂、溃疡.术后第3天发生便血4例,小肠穿孔行手术修补治疗1例.病理证实错构瘤22例,十二指肠黏液腺癌1例,空肠黏液性腺癌1例.结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小肠镜、结肠镜,3 cm以下息肉行镜下切除,>3 cm无蒂或亚蒂息肉或可疑癌变倾向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配合内镜检查进一步切除息肉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1970年9月至1980年5月诊断了35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对其中24例作了纤维十二指肠镜检和活检,详细地检查了十二指肠乳头区域。24例中12例经内窥镜活检证实有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其中10例十二指肠乳头在内窥镜下发白、伴有结节或表面有颗粒状改变,2例内窥镜下乳头基本正常,而由活检组织学证实。24例中6例在作了此检查后3年内,由于结肠癌复发或转移而死亡,其中3例尸检证实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另3例尸检及十二指肠乳头切片未见腺瘤。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癌变率较高。现将一家系5例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肠镜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440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病理类型胃息肉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40岁之后表现尤为明显。女性略多于男性,其中胃底腺息肉更多见于女性。主要病理类型依次是: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主要发生部位依次是胃底、胃体、胃窦、贲门、幽门。1 cm的胃息肉最多。≥1 cm的胃息肉最多见于胃窦,1 cm的胃息肉多见于胃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底腺息肉最多见于胃底,增生性息肉最多见于胃窦,1 cm的息肉多是胃底腺息肉,≥1 cm的息肉多是增生性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增生性息肉和2例腺瘤性息肉被检出异型增生,发生部位主要在胃窦。结论对胃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活检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FAS、Ki-67在结肠腺瘤、异常隐窝病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中的表达,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对34例结肠镜确诊为腺瘤性息肉患者,常规内镜检查结束时,用0.2%的亚甲蓝溶液染色直肠黏膜,然后使用放大结肠镜观察直肠寻找ACF.对结肠腺瘤性息肉、ACF及正常黏膜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FAS和Ki-67的表达.结果:34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其中31例直肠发现ACF,共发现并活检ACF166处(其中伴异型增生14处,不伴异型增生152处).FAS、K i-67在结肠腺瘤、A C F中呈异常高表达(P<0.01).伴异型增生ACF中FAS、Ki-67表达较不伴异型增生ACF无明显上调.结论:FAS、Ki-67在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ACF)呈异常高表达.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存在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及异常增殖,在ACF阶段就已经异常增殖明显,抑制FAS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预防、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直肠息肉摘除术能改善症状的启示下,对7例20~23岁男性患者进行多次内窥镜下电外科息肉摘除术和术后观察。患者均经反复血吸虫病治疗而仍有直肠出血和经常腹泻。血吸虫性息肉是经直肠检查、乙状结肠镜检和3次直肠活检、双重对比钡剂灌肠、结肠内窥镜和大便找到血吸虫卵而确诊者。经内窥镜观察,息肉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少数位于降结肠而偶见于横结肠和升结肠。术中对直径大于5cm的息肉尽量予以摘除。7例中4例的息肉于1次内窥镜下全部摘除,余3例进行2~3次。采用该法可在1小时内摘除上百个息肉。7例中2例因术后出血而留院观察24小时以上,1例输  相似文献   

20.
本组有168例大肠腺瘤,癌变18例,癌变率为10.7%。本文将临床与病理结合起来,并联系文献分析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寻求一条早期诊断及治疗大肠癌的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本文调查了我院近10年来行结肠镜检查的2051例患者,发现癌变18例。癌变病例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0—67岁,左半结肠17例,右半结肠(横结肠)1例。瘤体大小:>2cm 16例,<2cm 3例。将2051病例分为腺瘤性息肉组168例和非腺瘤性息肉组264例。根据年龄影响腺瘤的非典型增生率,又将腺瘤性息肉组病例分为35岁以下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