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截肢肢体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残端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收治下肢严重毁损伤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岁8个月~43岁。交通事故伤3例,机器绞轧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9 h。合并单侧骨盆毁损、髋关节外伤性截肢1例;股骨近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大腿皮肤软组织完整1例;合并大腿皮肤软组织毁损、膝关节以远小腿皮肤软组织完整3例。急诊截肢后残端创面范围为20 cm×10 cm~20 cm×20 cm,2例于截肢肢体切取股前外侧皮瓣、3例切取小腿内侧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10 cm~25 cm×20 cm,吻合血管蒂后一期修复残端创面。结果术后7~10 d,截肢创缘均出现不同程度皮肤坏死,再次行清创术切除坏死组织,采用换药(3例)或持续负压封闭引流(2例)治疗1~2个月后游离组织瓣均顺利成活。患者获随访1~3个月。患肢残端无窦道、溃疡形成,残端外形饱满,皮瓣质地良好。结论截肢肢体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毁损伤截肢残端创面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保留膝关节截肢残端创面的显微外科修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腿毁损及离断伤不能再植需行高位截肢的病例,要求尽量保留膝关节,但常常残端会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后期残端皮肤常出现坏死,如行髁上截肢解决创面,往往影响后期假肢功能。我们采用游离同侧股前外侧皮瓣吻合膝后血管修复膝下残端创面1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从创伤性截肢切取游离皮瓣修复肢体残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从废弃肢体切取游离皮瓣修复截肢残端创面的方法。方法 通过吻合血管用于6例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皮瓣面积为6cm*cm-26cm*34cm,结果 5例完全成功,效果满意,1例因感染失败。结论 废弃肢体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和切取容易等优点,可保留创伤性截肢残端的长度或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小腿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保留小腿长度或膝关节以利于假肢装配.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11月,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对小腿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4例,其中游离肌皮瓣3例,带蒂肌皮瓣1例.患者均为男性,截肢肌创面位于小腿近端,年龄8~48岁,平均20岁,创面面积7.0 cm×6.0 cm^25.0 cm×10.0 cm.一期清创后二期修复,肌皮瓣面积13.0 cm×10.0 cm^28.0 cm×12.0 cm,保留胫骨长度5.2~9.4 cm.结果 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肌皮瓣边缘出现浅表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供区无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37(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耐磨.皮瓣感觉恢复程度:S22例, S31例,S3+1例. 6 min步行测试:Ⅳ级2例,Ⅲ级2例;Stanmore运动分级:V级2例,Ⅳ级2例.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小腿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综述下肢截肢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要点.对截肢病人做好病人(1)心理分析和护理: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治疗阶段做好入院时、确诊时、化疗前、化疗后、手术前、手术后、临终时的心理护理.(2)幻觉痛护理:通过客观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诱发因素及缓解的方法,运用疼痛护理的理念,探讨缓解病人幻觉痛的方法.(3)残端包扎塑形护理:通过调查发观下肢截肢术后残端塑形的合格率仅为不到30%,关注病人残端塑形,使残端更合适佩戴义肢,改善病人生活质量.(4)残端皮肤护理:指导病人进行科学的残端皮肤护理,增加病人残端皮肤的耐磨度,减少因佩戴义肢局部摩擦造成病人残端皮肤破损.(5)残肢体位护理:指导病人正确摆放残肢的体位,避免屈髋屈膝畸形,避免残端组织水肿.(6)残肢功能护理:指导病人进行残肢的功能锻炼,避免残肢的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加强残余肌群的肌力的锻炼以上六点专科护理是下肢截肢术后病人康复的重点,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帮助病人重返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性截肢后残端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手术治疗.方法 1992年1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72例(80侧)下肢踝关节以上创伤性截肢后因残端问题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9~60岁,平均(28.8±12.4)岁.小腿截肢48侧,大腿截肢32侧.从受伤截肢到因残端问题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平均为32.7个月.对患者残端问题进行评价,将性别、单双侧截肢、截肢部位(大腿与小腿)、致伤原因作为因素,截肢到首次残端修整术时间、软组织多余臃肿、皮肤明显瘢痕、皮肤溃疡、神经瘤、骨刺作为水平,统计分析每一因素与各水平间的关系.通过ADL评分评价手术后的效果.结果 14侧行胫腓骨融合术,12侧残端修整术≥2次,双侧截肢者13例21侧(8例双侧残端同时修整),再截肢5侧.80侧残端问题中有53侧(66.3%)原始截肢时未行残端肌肉固定成形术,瘢痕多者42侧(52.5%),神经瘤38侧(47.5%),软组织过多臃肿皱褶24侧(30.0%),皮肤溃疡14侧(17.5%).原始截肢到首次残端修整术的时间小腿截肢比大腿截肢长,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30);大腿截肢软组织臃肿多于小腿截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侧截肢患者骨刺发生率高于舣侧截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1例患者入院时ADL评分平均为(85.31±7.24)分,出院时为(95.40±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6,P=0.000).结论 单双侧截肢、截肢部位是影响下肢创伤性截肢后残端问题的重要因素.选择适当的患者进行残端修整术及胫腓骨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前臂创伤性完全截肢的再植(一例成功报告)(摘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鲍约瑟,钱允庆摘自中华医学志杂志,1963,49:615肢体完全离断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将残端缝合,装配义肢。但毕竟不能代替原来肢体的功能。因此,如何将断肢恢复为人体的一部分是医学...  相似文献   

8.
关于现代假肢装配及残端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我院4年来所装配的215例现代假肢及残端处理体会,提出讨论供同道参考。现代假肢的装配对截肢的要求需半圆的残端,良好的皮肤愈合。通过对所装配的215例假肢的残端观察,符合现代假肢者仅占38%。本文就截肢残端的处理提出讨论意见,并对假肢装配后的康复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否则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48岁.右小腿中上段外伤性截肢后发生小腿残端溃疡3年余.检查:右小腿残端有一椭圆形2 cm×3 cm溃疡创面,创面周围为瘢痕增生组织,其前侧为贴骨瘢痕,经长期换药仍未愈合,影响应用假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厚皮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小腿截肢残端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全厚皮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15例小腿截肢残端皮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5~62岁,平均41.5岁;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5例;左侧9例,右侧6例.小腿毁损伤6例,无保肢价值,急诊行清创、小腿上段截肢并负压吸引术;因小腿感染、坏死转行清创、小腿上段截肢并负压吸引术9例,Ⅱ期均行全厚皮游离移植.小腿残端创面皮肤缺损面积40 cm×20 cm~25 cm×15 cm.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1年,小腿残端创面移植全厚皮全部成活,均顺利佩戴假肢,行走满意.残端皮肤逐渐增厚,耐磨,无破溃,无疼痛.结论:全厚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小腿截肢皮缺损创面,保留了残肢功能长度,植皮成活率高,成活皮瘢痕少,耐磨性好,有利于假肢的佩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8年 8月~ 2 0 0 1年 10月 ,我们处理下肢截肢并发症2 9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2 3例 ,女 6例 ,年龄 2 0~ 5 5岁。截肢原因 :车祸伤 6例 ,机械性压轧伤 11例 ,骨肿瘤 3例 ,慢性骨髓炎 3例 ,烫伤后肢体挛缩畸形 2例 ,血管性疾病 2例 ,其他 2例。截肢平面 :大腿 15例 ,小腿 11例 ,足部 3例。并发症 :术后出血 5例 ,残端感染 6例 ,关节挛缩 2例 ,骨端突出 8例 ,残端神经瘤疼痛 6例 ,残端坏死 1例 ,幻肢疼痛 1例。处理 :术后出血 2例为创面渗血 ,经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 ;3例大出血 ,其中 2例经早期发现再次手术止血获救 ;另1例…  相似文献   

12.
关天地震灾害中创伤性截肢平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地震灾害中外伤性截肢平面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医疗队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地震中行外伤性截肢的10例(10个肢体)临床资料.[结果] 10例中2例肢体残端残留创面Ⅱ期植皮后愈合;2例术后残端局部皮肤表皮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余6例肢体残端切口Ⅰ期愈合.[结论] 在地震灾害中截肢平面的选择不强求尽量保留肢体长度,可根据术中肌肉坏死情况酌情升高截肢平面,同时对于肢体残端切口皮肤高张力者不强求Ⅰ期闭合肢体残端切口,可延期或Ⅱ期闭合切口.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截肢治疗体会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截肢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等。方法: 自 1994年 8月~2003年 12月收治创伤性截肢26例共 27个肢体, Ⅰ期急诊截肢 17例 18肢, 保肢治疗失败后延迟性截肢 7例, 儿童伤后 5、9年Ⅱ期再次修整残端各 1例。采用神经残端结扎, 肌肉瓣成形等现代截肢技术治疗。结果: 4肢因残肢软组织过多、皮肤瘢痕、骨刺等原因行残端修整后安装合适假肢, 另 23肢无并发症。幻肢及幻肢痛发生率较传统方法低。结论: 适宜的Ⅰ期截肢有助于患者康复, 认真设计手术方案以获得良好残端, 医师应参与手术及术后康复的全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创伤性离断肢体切取游离皮瓣修复小腿残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5年6月,应用从创伤性离断肢体切取游离皮瓣的方法修复6例小腿截肢残端软纰织缺损创面,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5~42岁,平均31岁。右侧4例,左侧2例。均行急诊手术,应用吻合胫后血管与神经的游离足底皮瓣5例,吻合胫前血管与腓浅神经的游离足背皮瓣1例。皮瓣面积为8 cm×10 cm~9 cm×12 cm。结果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1.8~3.5年,平均2.7年。受区外形和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切取创伤性离断肢体游离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和切取容易等优点,修复后的肢体残端愈合好、局部无疼痛、耐磨,避免了从其它部位切取皮瓣而导致的并发症,可保留创伤性截肢残端有功能的长度和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股骨下段恶性肿瘤段切除及小腿旋转上移再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3例股骨下段骨肉瘤,在超剂量氮芥肢体局部灌注治疗3周后,行大腿高位截肢及膝关节离断,将小腿旋转180°,与股骨残端行再植术,以踝关节代替膝关节。经1~5年随访,肿瘤无转移.假肢功能优于股部假肢。  相似文献   

16.
李巍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7-18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手指末节残端的修复方法,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术结合游离植皮修复手指末节残端收到良好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手指末节残端损伤33例。行手指残端扩创后负压封闭式引流(VSD)7~10天,拆除VSD后创面用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效果患者非常满意,手指长度、形态和功能方面满意率均达到95.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是治疗手指末节残端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濒临膝上截肢的膝关节保肢的方法。方法 8例创伤致组织缺损而濒临膝上截肢的患者,根据创面范围,采用游离背阔肌,交腿皮瓣及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及膝关节周围创面。结果全部病例移植的皮瓣均Ⅰ期完全成活,随访4个月~2年,成功保留膝关节,通过假肢安装,下肢恢复良好功能。结论针对因创伤致小腿大部毁损,因组织缺损而濒临大腿截肢的患者,通过游离背阔肌及交腿皮瓣的修复,成功保留膝关节,安装假肢后恢复下肢良好功能,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作耆采用大腿截肢,游离髌骨处理截骨残端3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截肢术后残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四肢截肢术后残端感染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创面行常规清创后皮下置入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全层缝合皮肤,24h不间断吸引,共治疗7~25d。结果:22例患者均未发生全身脓毒血症,截肢残端均愈合,无残端出血、皮肤坏死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残断皮肤颜色基本正常,质地柔软耐磨,无压迫性溃疡。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截肢术后残端感染,可在关闭创面的同时进行创面的引流,促进了创面良好的贴附,是治疗截肢术后残端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40岁。1988年5月因左股外伤性截肢残端创面不愈合2周入院。检查:左股骨残肢13cm,残端不稳定性瘢痕和溃疡创面25×13cm,股骨外露。手术行残端清创,切除不稳定性瘢痕和溃疡,在对侧肩胛下角与耻骨连线上设计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