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入门》是神户中医学研究会编著的一本中医学入门书,他们采取集体创作的办法,首先由伊藤良和森雄材先生执笔撰稿,尔后经过集体研究讨论修改定稿。先后参考了中国和日本的中医书29种,主要的如上海中医学院编《中医学基础》、北京中医学院编《中医学基础》、翟明义编《中医临床基础》、广州部队主编《新编中医学概要》、北京市中医院编《实用中医学》等,还参阅了61篇中日有关医学文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基本术语的科学规范。通过参阅《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统编教材及《中医大辞典》等18部辞典、部分专著对一些"阴"字相关的术语解释,并从构词角度予以对比、分析,探讨了这些常用术语的内涵,为中医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正值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医学》教学改革的攻坚阶段,如何寻找一种适合《中医学》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中医学》的教学中来,对在《中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满足《中医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谷晓红 《新中医》2010,(12):124-124
<正>《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代表,其理论乃中医学之精华,凝聚了无数医家的宝贵经验,不仅是中医学子的必读之著,更是广大中医师临证之指南。然而,中医学经典著作内容丰富,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在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的营卫学说与睡眠障碍刘进乔敏(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沈阳110034)关键词《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睡眠障碍营卫学说作为中医学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养生诊法等学说一起,奠定了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代的医学教育需要《中医学》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我们用FLASH等技术完成了《中医学四诊》的CAL课件,并已启用,除了用活动控键大量插入临床典型病例照片、录像外,在舌诊原理、诊脉指法、脉象等教学难度大的章节中运用FLASH动画解析,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首次将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辨证施护作为中医学护理的重要方法,在《伤寒论》中也有明显体现。文章在概述《伤寒论》及其辨证施护的基础上,重点对《伤寒论》中辨证施护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探究,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医经典,以及对现代中医护理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 ,提出了《内经》中人体“阳气”的物质基础就是除属于“阴精”性物质以外的所有其他生命物质 ,这些物质分布在人体内相关囊管腔中并组成各种形式的内容物 ;而“阳气”的本质就是蕴涵在这些内容物中的“动能”能量 !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的《绪论》中,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对于前两项内容,只要求大家了解;对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则要求具体掌握。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中医学重要典籍之一,历代注解此书者皆有所发挥。笔者在临床研究登革热期间,反复温习中医经典著作,笔者认为《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病的专著,而且是对一类外感病的论述;六经首先是六类病,书中发病天数是写实的;《伤寒论》注重外感病的内伤基础;太阳病篇幅最长有其内在原因;《伤寒论》被奉为经典著作有其必然性,能满足这些必然性的中医学著作也可以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11.
经方是中医经典配方的略称,现在所说的经方,主要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200多首配方。这些配方是中华民族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医学的临床规范,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这些古方,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现在仍然在使用。不仅仅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用,日本、韩国,甚至美国、德国、澳洲的中医师也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12.
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内经》应用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内经》中虽然专论阴阳五行学说的篇章不多,但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观点,贯穿在《素问》和《灵枢》的各个篇章之中。在学习阴阳五行学说时,主要理解《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和《阴阳离合论》等篇章的原文,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以《黄帝内经》的问世为标志,至《难经》成书,并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恒动观、辩证观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关于本科毕业生基本要求中,将教育目标分为总体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知识、技术、职业素质三维教育目标的规定,符合国家对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适应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趋势,突出了中医学教育特色,完善了中医学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发展与自然哲学的关系浅识:与赵斌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的发展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事情。在《中医学的发展急务是向中国自然哲学辨证回归》一文(以下简称《回归》,见《甘肃中医》1994年第7卷第4期)中提出,中国自然哲学“可与具备较为完美的理论及客现实证的现代科学同席就坐”,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结合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是中医学“忽视了与中国自然哲学的深层结合”,应当承认,《回归》一文的主张及其他相类似的观点,在中医学界并不是个别的,所以有必要在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提出了《内经》中人体“阳气”的物质基础就是除属于“阴精”性物质以外的所有其他生命物质,这些物质分布在人体内相关囊管腔中并组成各种形式的内容物;而“阳气”的本质就是蕴涵在这些内容物中的“动能”能量!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护脾胃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中均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肇始,李东垣创升补脾阳学说,叶天士创柔润胃阴学说,代有发挥。这些学派在中医治疗中均强调脾胃的调理,主张治疗疾病的核心为不论补虚泻实,皆当护脾为先。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素问》书名英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素问》与《灵枢》合称《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内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内经》仍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占代文明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对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理法方药推崇备至,在所著《温病条辨》一书中,大量录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温病的医案,其中涉及的条文97条,方剂101人,吴氏将这些医案分门别类,再参以三焦理论,创建和发展了温病三焦辨证学说。深入研究《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的关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大有裨益。本文后附有《温病条辨》有关方证和《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照表,为同道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它是中医学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内经》尊之谓“医家之宗”,成为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现就《内经》的沿革及其书名的由来做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