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对于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之后首先安排阴道超声检查,再进行宫腔镜检查。选择异常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以结果作为最终结论。将两种检查方式得到的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方面,宫腔镜检查敏感性为94.59%,显著高于阴道超声的77.03%;在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方面,宫腔镜检查敏感性为92.86%,显著高于阴道超声的39.29%( P<0.05);在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息肉、粘膜下肌瘤、内膜癌诊断方面,宫腔镜检查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阴道超声( P<0.05)。结论:可以应用阴道超声对该类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但宫腔镜检查可以取得更高的灵敏度以及阳性预测值,且可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该方法可以作为深度检查的重要手段,对于明确患者具体病情,为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阴道超声、宫腔镜对生育年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阴道超声、宫腔镜相结合的方法,检查生育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27例,术中同时定位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宫内疾患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1%、96%和85%。宫腔镜诊断正常宫腔和各种子宫内膜病变的符合率分别为正常宫腔81%,子宫内膜息肉95%,子宫黏膜下肌瘤89%,子宫内膜炎。7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0%,子宫内膜癌77%。认为阴道超声和宫腔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生育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一线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绝经后宫腔积液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经彩色阴道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提示为宫腔积液而无阴道流血的302例患者,同期另17例因绝经后取环等原因而超声未提示宫腔积液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分析宫腔积液、内膜厚度与宫腔疾病的关系。结果 TVS对宫腔积液检查的敏感性为97.69%(296/303),特异性为62.5%(10/16)。阳性预测值98.01%(296/302),阴性预测值58.82%(10/17),漏诊率为41.18%(7/17);宫腔积液量的多少与病理的良恶性无关(P=0.53);子宫内膜的厚度与病理的良恶性有关,子宫内膜越厚,病理为恶性的几率就越高(P〈0.001)。结论绝经后宫腔积液,主要是子宫内膜炎造成。应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超声检查,根据内膜厚度全面综合考虑,必要时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6例因绝经后子宫出血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先行阴道超声检查,然后行宫腔镜检查并且取异常子宫内膜做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最终诊断,比较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46例中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有74例(50.69%),其中阴道超声检出57例,宫腔镜检出70例;子宫内膜息肉有20例(13.70%),其中阴道超声检出13例,宫腔镜检出1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28例(19.18%),其中阴道超声检出11例,宫腔镜检出2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6例(10.96%),其中阴道超声检出14例,宫腔镜检出11例;子宫内膜癌8例(5.48%),其中阴道超声检出4例,宫腔镜检出6例。(2)在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方面,宫腔镜检查敏感性(分别为94.59%,92.86%)明显高于阴道超声(分别为77.03%,39.29%)(P<0.05);在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诊断方面,宫腔镜检查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1.82%,92.86%,100.00%)明显高于阴道超声(分别为75.00%,54.17%,63.64%,44.44%()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时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方法,宫腔镜检查相对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更高一些,并且同时能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因此可以作为进一步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官腔造影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阴道超声显示非分泌期子宫内膜厚度≥14mm,且CDFI血流信号非异常丰富者行宫腔造影术,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1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其中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误诊),5例诊断为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腔造影前敏感性71%,特异性85%,准确性75%;宫腔造影后敏感性87%,特异性93%,准确性95%.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且准确性高,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宫腔镜及病理联合检查对生育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28例生育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患者排除内科、妊娠及节育器因素、子宫肌瘤及与妊娠有关疾病后 ,依次行 TVS、官腔镜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比较其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228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为67例(29.39%).经阴道彩超检查符合134例(58.77%),经阴道彩超联合宫腔镜检查符合为202例(88.59%),阴道超声、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敏感度 58.77%,88.59%,特异度 78.72%,85.10%,阳性预测值58.77%,88.59%,阴预测测值 91.49%,100%.经统计学处理,临床诊断与阴道彩超及联合宫腔镜检查符合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道彩超检查与阴道彩超联合宫腔镜检查情况的各项指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道彩超联合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对于诊断生育期子宫内膜异常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经阴道彩超是筛选子宫内膜病变的方便、简捷、有效与经济的方法,三者结合明显提高了生育期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经阴道彩超诊断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并对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术中进行超声监测,提高超声在此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阴道彩超观察88例绝经前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内膜厚度、回声、形态及血流分布等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对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其中10例术中运用彩超进行监测。结果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前内膜良性病变诊断:本组病例88例,内膜息肉55%(48/88),单发占46%(22/48),其中10例单发充满宫腔的内膜息肉误诊为单纯内膜增生;多发占54%(26/48);黏膜下肌瘤23%(20/88),内膜增生23%(20/88)。血流检出率:内膜息肉单发者血流检出率为85%(18/22),多发者为73%(19/26),黏膜下肌瘤为100%(20/20),内膜增生为80%(16/20)。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术中应用彩超进行监护,手术切除干净,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彩超可对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此类患者随访的一种有价值、无创检查手段,为其下一步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彩超可对宫腔镜切割提供方便、安全地监测。  相似文献   

8.
钟颖芙 《中外医疗》2010,29(19):17-18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阴道超声(TVS)和宫腔镜(HSC)对PMB的诊断,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例PMB患者进行TVS检查,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随后进行HSC检查并行内膜活检,分别将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子宫内膜厚度〉5mm为临界值来判断有无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敏感性97.6%,特异性87.2%,准确性89.3%,阳性预测值83.6%,阴性预测值94.1%。宫腔镜检查的特异性为91.2%,敏感性为97.0%,阳性预测值为98.4%。结论 TVS和HSC对诊断PMB的敏感性都很高,HSC的特异性高于TVS。TVS与宫腔镜联合定位活检是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患者的内膜组织病理结果及恶变高危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86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内膜回声不均并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总结其病理特点及临床资料,以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恶性病变为研究组,以内膜正常及良性病变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膜回声不均患者诊断内膜癌前/恶性病变高危因素。结果 宫腔镜下定位活检组织病理结果表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患者中,56.04%(487/869)患者内膜正常,43.96%(382/869)内膜病变,其中,38.55%(335/869)为良性病变,5.41%(47/869)为内膜不典型增生或恶性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0岁(OR:3.498,95% CI:1.209~10.124,P=0.021)、异常子宫出血(OR:2.903,95% CI:1.904~4.425,P<0.001)、内膜厚度≥7 mm(OR:6.411,95% CI:1.921~21.392,P=0.003)是子宫内膜发生癌前或恶性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结论 超声提示内膜回声不均是内膜病变的重要预测指标,年龄≥50岁、异常子宫出血、内膜厚度≥7 mm是发生癌前/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5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邬晓明  于韬 《当代医学》2010,16(4):11-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5例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或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为89.5%(85/95),血流显示率在良、恶性病变之间有差异,恶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高,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RI平均值为(0.36±0.07),良性病变的血流RI平均值为(0.61±0.03),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本院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6月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20例。以病理检查为确诊标准,分别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和宫腔镜对比,经阴道三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阴性检出率、特异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宫腔镜,两种检查方法在这三个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在阳性检出率、敏感性比率两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一种筛查子宫内膜病变较好的方法;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0例同时做过阴道超声与MR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对其二维声像图及CDFI特点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与MR动态增强扫描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两者对发现内膜异常的敏感性基本一致分分别为96.66%和100%,而对于恶性病灶诊断正确率则MR高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为51.72%和76.66%。结论: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子宫内膜癌病变情况做全面检查,简单易行,对发现内膜异常的敏感度较高;MR由于其空间分辨力及软组织分辨力高,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适用于超声检查难以定性的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13.
张敏  陈萍  陈桂英  吴兰芳  李华丽 《中外医疗》2009,28(35):155-155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30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内膜变化,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阴道超声宫腔造影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6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粘膜下子宫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4例。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普通阴道超声相比,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类型的鉴别优于普通阴道超声。结论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方法简单易行,能清晰显示宫腔内病变,有利于提高宫腔内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诊断和鉴别绝经后不规则出血原因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阴道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与宫腔镜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准备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red,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在自然周期的排卵期,采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进行仔细监测,对内膜异常的763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宫腔镜检查。对照组是IVF-ET前、后,超声未发现内膜异常,常规进行宫腔镜检查的80例不孕患者。结果观察组中,宫腔镜检查确诊出现异常内膜为672例(672/763,88.07%),对照者为8例(8/80,10%)。结论经阴道超声是诊断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的一种简便、经济、无损伤、诊断率高的方法,是筛除IVF-ET术前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而宫腔镜检查可为内膜病变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43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和内膜厚度,取纵切面,垂直于长轴,测最厚处,观察和记录内膜及宫腔内的异常图像、血流情况,对超声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43例子宫内膜息肉,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88%(38/43)。超声表现多为高回声光团,息肉直径0.9~2.5cm,平均1.3cm,最大1枚位于宫颈部2.5cm×1.5cm。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无包膜,蒂部子宫内膜线多较完整。小的内膜息肉,彩色血流信号显示不满意,当直径〉1.0cm或〉1.5cm时,彩色多普勒可见条状血流信号。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超声造影,能有效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等疾病,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法对2013年1—12月份该院收治的64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前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育期妇女术后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者27例,占73%;不符者10例,占27%,分别为增殖期宫内膜5例,分泌期宫内膜4例,单纯性增生1例。绝经期妇女27例,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18例中,有10例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8例。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占位的9例,术后病理100%提示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4例;结论生育期妇女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一定的误诊率,超声诊断应在卵泡期进行,根据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采取个体化治疗。绝经期妇女,超声提示异常者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病变,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9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结果:在内膜厚度、血管密度及阻力指数方面,子宫内膜癌、良性病变(各种炎症、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非器质性改变(增生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萎缩性子宫内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厚度与血管密度具有相关性(r=0.52,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患者的内膜厚度、回声情况,血管密度、阻力指数等可准确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病变形态及血流状态,观察病变处血流阻力指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4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其中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相符合19例,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2例误诊为黏膜下肌瘤,1例误诊为宫腔积液。34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子宫内膜增生,10例黏膜下肌瘤。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相对照发现:超声诊断中各有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各种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高,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及内膜血流对诊断宫外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陶  杨未晓  王淑清 《重庆医学》2001,30(2):116-117
目的 为早期诊断宫外孕或排除宫外孕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经阴道超声观察52例宫外孕及49例宫内孕的子宫内膜变化。并检测胎囊周边或子宫内膜内有无滋养动脉血流,结果:42例(80.8)%宫外孕子宫内膜呈与正常月经周期增生晚期子宫内膜改变相似的三线样声像图改变,49例宫内孕子宫内膜的三线样改变,52例宫外孕子宫内膜均未探及滋养层动脉血流,49例宫内孕中39例可于胎囊周边或子宫内膜内探及支动脉血流。结论 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三线样”改变与探滋滋养动脉血流对诊断早期宫外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判断病变区域血流情况。结果 120例子宫内膜病变中,良性病变98例,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恶性病变患者[(7.2±3.8)mm vs(10.8±4.3)mm,P<0.01];36例萎缩性子宫内膜未见血流,其余62例良性病变患者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大于恶性病变患者[(0.61±0.07)vs(0.34±0.05),P<0.01],舒张期末流速低于恶性病变患者[(8.6±3.4)cm/s vs(14.7±5.6)cm/s,P<0.01],收缩期峰值流速与恶性病变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5.2)cm/s vs(27.9±6.6)cm/s,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辨率高、操作简单、无创伤,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