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急危重病人院前及院内转运的经验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危重病人院前及院内转运的方法,指征及风险评估,方法174例危重病人分别为院前及院内危重病人。由急诊科院前急救组及急诊医师一同协助转运。结果173例达到转运目的地,转运成功率99.73%,出现意外病人1例。结论救治生命链中院前及院内转运是急危重病救治体系(EMSS)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我中心实施的转运方法及评估经验值得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2.
院前猝死3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3年1月—2010年7月院前猝死3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21例病人中254例有明确心血管病史,高发年龄为6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多发,夜间多发。院前急救仅5例复苏成功。结论院前猝死以心脏性猝死为主,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对公众普及心肺复苏术技能,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胡贵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93-219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和2011年2年院前急救的所有病例在抢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结果936例病例中危重病例265例。经治疗治愈或好转919例,死亡17例。结论对院前急救患者要进行反复评估,尽量减少院前和院内衔接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死亡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院前急救指伤病员发病或受伤后,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病人抵达医院前对其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行为.院前急救是高风险、易感染、集急、危、重、杂为一体的多元素交叉的工作.受环境、病情、心里、舆论、技术、社会、支持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在院前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插管是保证病人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方法 自2008年1月以来急诊科院前急救措施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和呼吸机,在抢救危重病人生命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结果 通过我们的积极抢救.236例危重病人中1 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24例危重病人得到积极的抢救,保持气道通畅、紧急建立人工气道以恢复通气、获得早期有效的氧供应.结论 通过对院前危重病人迅速成功地气管插管,对急危重多发伤、复合伤.设立不同的护理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抢救成功率达到94.9%,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危重病人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院前死亡和怠诊科24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纳入调查内容。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最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最后死因等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院前与急诊科抢救室死亡原因及所占比例存在差异。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56.62%,尤以猝死所占比例最大,而占调查急危重病人死亡前五位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创伤、猝死、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中毒。结论加快普及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健全基层与城市的急救网络,稳定急诊专职医师,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是提高急诊抢救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保定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降低院前急救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保定市区2010年1~12月拨打"120"电话进行院前急救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院前急救病例死亡率为5.27%,男女比例为2.02∶1.00,死亡率最高年龄组为70~79岁组;导致院前死亡前4位死因依次为猝死及原因不明、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每天6∶00~10∶00为院前死亡高发时段,第一、四季度院前死亡病例明显多于二、三季度。结论:医务人员可根据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并对易感人群进行宣教,以减少院前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缩短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06年6月-2007年5月院前急救危重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抢救措施.从2007年6月起开始实施"链式并联操作"急救护理新模式,将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72例各类危重患者作为治疗组,分别计算完成相同操作所用的最短时间. 结果治疗组采用链式流程以"并联操作"的思路减少抢救的基础时间和相关时间,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链式并联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密切配合,在院前危重患者急救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沈寅 《中外健康文摘》2012,(37):110-1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昏迷病人的病因构成和早期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对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前126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昏迷病人的病因构成和早期诊断处理方法.结果126例昏迷病人中,各类中毒38例(30.2%),脑血管意外33例(26.2%),脑外伤20例(15.9%),代谢性疾病18例(14.3%),心血管事件8例(6.3%),其他9例(7.1%).经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好转10例,稳定101例,恶化13例,途中死亡2例,途中死亡率1.6%.结论昏迷患者中各类中毒及颅脑疾病占大多数,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对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573例院前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死亡男女之比2.27∶1,高发年龄段40~79岁(62.65%)。院前死亡高峰时间段18~20点、8~10点、16~18点,无明显季节差异。院前死亡常见病因是心脏性猝死(43.80%)、创伤(31.06%)、脑血管疾病(5.93)、自杀(5.76%)、溺水(4.36%)。结论:针对院前死亡常见病因,加强健康和安全教育、进行民众急救技能培训、提升目击者现场急救比率、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对减少院前死亡事件的发生,提高院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便携式超声FAST快速评估在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2名经由我杭州市(120)急救中心送至各医院院前分类指数(PHI)评分标准≥4分的“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院前FAST组及非院前FAST(对照)组。院前FAST组用便携式超声FAST快速评价法检查观察腹腔胸腔心包腔出血积液情况,两组入院后均行B超CT检查证实,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治率,临床符合率、评估时间等指标。结果FAST组较非FAST组具有对检查场地、仪器、医生要求等方面相对低,而获得的快速的准确的评估时间短,并且不会患者由于搬动造成出血等的创伤,有利于院前的同步诊断和急救。FAST组评估时间为1.65±1.53分钟;非FAST组评估时间为12.58±3.96分钟。FAST组诊治率为76.5%,非FAST组诊治率为54.2%,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诊治人数中临床手术符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便携式超声设备FAST快速评估是院前严重创伤急救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是否及时有效,关系到危重患者的生死存亡,而院前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与医疗纠纷密切相关.为此,我中心针对年轻医护人员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强化培训,取得一定效果.现将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迅猛发展,院前急救已经成为急诊急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2007年8月-2008年2 月间我院院前急危重症病例的抢救资料,希望能对院前急救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快速有效的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院前救护对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对急诊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6例病人分成2组。院前急救病人为观察组,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为对照组,统计入院抢救后24小时内死亡人数。结果:经院前救护的106例中死亡18例,死亡率17%,未经院前救护家属自行送入的60例中死亡26例,死亡率43%。结论:经过院前急救措施处置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死亡率与未经院前处置的病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院前急救、安全转送是降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对28例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诊治和院内诊治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主诉偏离循环系统症状占92.9%,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诉占50.0%,未行院前心电图检查8例,占28.6%,院前心电图复杂难辨呈不典型性20例,占71.4%,院前误诊率达92.9%。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应认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及心电图存在不典型性,重视心电图检查及提高辨认心电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院前死亡患者的死因,提高院前急救能力,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对某院急诊科以及所辖社区医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城区院前死亡病例635 例中,社区死亡病例505 例,占院前死亡病例的79.53%;男性394 例,占62.05%;女性241 例,占37.95%,男性多于女性;院前死亡高发年龄为70 岁~79 岁,占26.61%;前三位死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184 例,占28.98%)、脑血管疾病(121 例,占19.06%)、意外伤害(106 例,占16.69%)。结论 院前死亡病例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为多,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安全教育和急救工作者技能培训,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救治,提高现场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2007年2月~2010年2月院前出诊现场救治由于交通事故引发的多发伤患者4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现场紧急救治后有47例成功转运回院,现场死亡1例,转运途中出现病情变化,到达急诊室后抢救无效死亡3例,总抢救成功率为91.67%.结论:加强院前急救人员处置能力,根据现场多发伤患者创伤类型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紧急救治是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朱旭 《当代医学》2009,15(31):86-87
目的探讨院前死亡的病因和影响急救效果的因素,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急诊工作质量。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接诊的268例院前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58例,女110例,男女之比1.44∶1。院前死亡病例中心脑血管疾病占36.57%、急性创伤占29.48%、中毒占18.66%,它们是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的三大原因。结论加强本地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加快院前急救人才培养、做好心脑血管疾病、创伤、中毒等疾病的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262例院前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各种疾病及意外伤害事故日趋增多。近年来 ,危急重症病人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院前死亡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院前急救越来越显得重要。本文对我院急诊科 1 998年 1 2月~ 2 0 0 1年 1月院前 2 6 2例死亡病例加以分析 ,旨在探讨院前死亡的病因和防治的有效方法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进一步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1 临床资料自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院急诊科共出车 52 0 8次 (不包括妇产科和小儿科 ) ,其中发生院前死亡 2 6 2例 ,占院前急救总数 5.0 3%。男 1 78例 ,女 84例 ;男女之比为 1 .88∶1。最大…  相似文献   

19.
郑勇 《四川医学》2003,24(2):217-217
院前急救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 12 0急救电话的开通和人们对 12 0急救知识的认识 ,一些濒死病人通过 12 0急救医生的现场抢救而生存下来。目前 ,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院前急救受着交通、通讯和急救知识贫乏及 12 0网络不健全等因素的限制 ,仍有相当一部分危重病人在没有得到任何急救措施前就已死亡。我院自 1995~ 2 0 0 1年间共有78例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亡。现就其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加强院前急救的重要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5~ 2 0 0 1年我院急诊科抢救室病例和 12 0急救出诊的院前死亡病例。本组…  相似文献   

20.
徐平 《四川医学》2013,(11):1713-1715
目的 研究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5~2010年度所有院前低血糖资料,描述院前低血糖人数及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比值,描述性别及年龄构成,分析时间分布特点,描述院前低血糖病因及构成比,描述院前低血糖患者意识状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2005~2010年院前低血糖共204例,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百分比0.83%,各年院前低血糖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男108例,女96例,年龄为(63.5±15.8)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低血糖接诊时间的周及月份分布无高峰点及高峰段,时点分布高峰点为13点26分,高峰段为8点33分~18点20分,院前低血糖以糖尿病低血糖为主,院前低血糖的意识状态为昏迷101例(49.5%),意识模糊62例(30.4%),昏睡状态13例(6.4%),嗜睡3例(1.5%),意识清楚25例(12.3%),经治疗意识正常177例(92.2%),意识未恢复16例(7.8%).结论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重视糖尿病教育,提高院前急救人员低血糖诊疗水平,对于低血糖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