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介导的高级功能产生进行性衰退,是在急慢性脑血管病基础上,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持续性损害。目前血管性痴呆发病人群日益增大,但由于其诊断、辨证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给治疗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近年来,通过对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可知,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正在向多因素、多方向、多学科汇集、多角度思考的方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D)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病所致的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功能进行性衰退性疾病,其表现以记忆、认知功能缺陷为主,或者伴有语言、情感及人格障碍.属于祖国医学"痴呆"、"善忘"等范畴.为全面了解中西医治疗VD的方法,找出治疗规律,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多次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所致的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功能进行性衰退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VD患也逐渐增多。在我国已将其纳入国家攻关课题。现将近几年来有关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步长脑心通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婧  闫福岭 《现代医学》2010,38(3):320-323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是可以进行有效防治的痴呆,其确切的病理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统一的确切治疗方案,但已有不少临床试验证明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明确疗效.本文对血管性痴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的进展,初步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与血管性因素有关的痴呆。是由心脑血管等疾病所致的脑组织损害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衰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6.
各类老年期痴呆中以血管性痴呆预后较好,中医早期治疗有独特优势,能改善其近期临床症状,延缓病程,提高远期疗效。我科采用中医的方法对2000-2004年收治的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造成老年人痴呆的第二大原因,至其病程晚期难以逆转,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早期在未发生痴呆前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早期筛查与其有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VCI,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记忆衰退是痴呆发生、发展、传变的关键原因。从记忆信息加工角度去探析痴呆的发病机制,将痴呆传变进程总结为早期健忘—记忆衰退—认知功能下降—痴呆,发现其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疗理念有相似之处。本文拟从记忆衰退对痴呆发展的重要性出发,交叉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中医学理论,分析记忆信息加工理论与治未病思想在延缓记忆衰退思路中的内在联系,并提出防治思路。即在痴呆的防治过程中,通过把握记忆的动态变化,关注既病防变这一关键时期,着重对早期健忘到记忆衰退这一过程进行控制,以增强患者的记忆训练,延缓记忆衰退,改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9.
齐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25-125,144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老年人智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男性患者数量可能多于女性患者.报道显示,65岁或以上老年人中发生认知功能损害者约占5%.5年随访发现,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中46%的患者进展为痴呆,而某些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的症状可自动改善,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并非必定进展为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害是可以预防的且可逆[1].目前认为,药物治疗依然是该病治疗的主流.现将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从肝论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治疗疾病 ,首先是在对病因病机充分认识前提下 ,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 ,进行合理的组方用药 ,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血管性痴呆是一个病因病机相当复杂的疾病 ,由于过去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没有专门的论述。自 80年代初以来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中医才开始逐渐对血管性痴呆有所认识。因此 ,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上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还是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中。  笔者在临床实践及对中医理论复习中 ,认识到血管性痴呆与肝的功能失调有直接的关系 ,从肝论治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新的辨治思路 ,值得进一步探讨。1 历代…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之一。由于VD早期干预治疗具有可逆性,这使其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V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学说,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思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为主。本文就VD目前有关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多发梗性痴呆(MlD)、单发梗性痴呆、出血性痴呆、伴痴呆的小血管疾病、脑低灌注状态引起的痴呆等.VD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对VD常见的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需要对症处理.具体药物治疗应按照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进行[6].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本文现将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滕丹阳  郑健 《重庆医学》2006,35(4):371-373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综合征。1995年Bowler等首次提出VCI的概念,认为VCI必须具有认知功能损害和血管性疾病因素,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VCI的提出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概念的修正和扩展,避免了VaD定义上的狭隘和对不同程度认知损害的人为忽略。目前普遍认为VCI包括: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伴有血管性因素的混合性痴呆。与VaD概念相比,VCI的含义更加宽泛包括了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认知改变。尤其是VCIND概念的提出,为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痴呆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即在无意识障碍情况下,表现为记忆及思维功能明显减低.其中由脑血管病反复发作所引起的痴呆称为血管性痴呆,多呈进行性发展且逆转困难.我们应用国产哈伯因(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与应用脑复康治疗的45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 (VD)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能力、计算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近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 ,脑血管病日益增多 ,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对VD的治疗尚没有改变疾病进程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针灸治疗VD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 ,而且疗效较好。特别是针刺具有疏通经络 ,调畅气血 ,调和脏腑阴阳之效 ,且能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笔者观察 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针刺前后的智能和…  相似文献   

16.
江敏  吴松鹰 《医学综述》2009,15(15):2275-2277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随着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蛋白研究也备受关注。这为从蛋白质角度揭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更加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闫小萍 《中国医刊》2000,35(9):49-50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的综合征 ,可引起患者记忆、认知等功能障碍 ,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血管性痴呆应与其他原因的痴呆相鉴别 ,如Alzheimer’s痴呆、Lenybody痴呆、基底皮质变性、帕金森病痴呆等。诊断条件 :①临床有痴呆综合征的依据 ;②必须同时有患脑血管病的足够证据 ,经神经病理学或神经放射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证实 ;③前二者之间必须有相关性 ,痴呆的症状必须在脑血管病发病3个月以内出现。同时符合上述三条件才能肯定为V…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智能障碍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主要是智能障碍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高对二者的鉴别。方法:应用长谷川氏痴呆评定量表检查法、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Kohs立方体组合测验(Kohs测验)检查法,对4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5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0例无智能障碍的正常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方面.血管性痴呆组在总分和远期记忆方面的得分远高于老年性痴呆组;而且血管性痴呆组和老年性痴呆组在总分上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MSE测试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的得分高于老年痴呆组和血管性痴呆组,而血管性痴呆组得分高于老年性痴呆组。Kohs测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得分高于老年痴呆组和血管性痴呆组;而老年痴呆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得分无显著差异。结论:血管性痴呆者早期仅表现近记忆障碍,远记忆相对保持较好,随病程的增加,远记忆能力逐渐丧失,智能衰退呈渐进性加重。而老年性痴呆早期就表现出远近记忆障碍,智能衰退呈现出一种缓慢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方法研究比较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智能障碍的异同。方法应用长谷川氏痴呆评定量表检查法、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Kohs立方体组合测验(Kohs测验)检查法,对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测查,并与正常老人加以对照比较研究。结果血管性痴呆组的长谷川氏、MMSE测验分数都显著高于老年性痴呆组。对长谷川氏量表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血管性痴呆组与老年性痴呆组在近记忆方面差异不明显,在远记忆方面有显著差异。血管性痴呆者的病程分别与MMSE测验值和长谷川氏量表测验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25、-0.23,P<0.05)。说明血管性痴呆者的记忆能力随病程的增加而下降。老年性痴呆组的病程与长谷川氏量表中识记能力得分呈负相关(r=-0.36,P<0.05)。说明老年性痴呆者的识记能力随病程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血管性痴呆者早期仅表现近记忆障碍,远记忆相对保持较好,随病程的增加,远记忆能力逐渐丧失,智能衰退呈渐进性加重。而老年性痴呆早期就表现出远近记忆障碍,智能衰退呈现出一种缓慢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是仅次于AD的第二常见痴呆,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大约为5%,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AD合并血管性痴呆占15%左右.目前认为,V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被称为"可逆性痴呆",但尚缺乏根本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