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指血管球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血管球瘤的诊治与病理特征。结果均手术切除,肉眼观瘤体边界清,质地软,包膜完整,呈灰白、紫红或黄褐色。光镜下见肿瘤内有较多厚壁、明显扩张的小动脉血管及毛细血管,肿瘤周围多为小静脉。瘤细胞界限清楚,形态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核膜清楚,未见明显核分裂像,胞浆透亮、染色浅,核仁不明显。在球瘤外侧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瘤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存或相互过渡,可见明显粘液样变性。电镜下见瘤细胞呈多边形紧密排列,细胞表面有厚基膜包绕,胞质内充满微丝,微丝团中见致密体。平均随访6.5年无复发。结论血管球瘤为平滑肌源性,病因不明,确诊后需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血管周围球体细胞的肿瘤性增生,它属于一种表型转化的特殊平滑肌细胞,电镜下均有平滑肌细胞的特点[1]。全身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更是罕见。2012.10月我院收治一名胃肠消化道及肺部多发的恶性血管球瘤患者,现将病例特点、护理体会及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4月,再发伴黑便1  相似文献   

3.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是由位于真皮网状层微动静脉吻合管(suequet-hoyer管)周围的与平滑肌类似的细胞组成的间叶性肿瘤[1]。血管球瘤在1924年由Masson[2]首次报道,其瘤体属于一种特殊的平滑肌细胞,与体温调节有关[3]。血管球瘤占500种软组织肿瘤的1.6%,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恶变者极为罕见[4]。  相似文献   

4.
血管球瘤,曾有人称之为血管神经瘤、血管平滑肌神经瘤等.是发生于血管动静脉吻合处即血管球的肿瘤,多发于四肢末端,约有 75%的血管球瘤发生于手部,其中又以手指甲下最为常见.我们总结分析了1996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手部血管球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球瘤为罕见的边界清晰的良性新生物。它起源于变异的血管球体平滑肌细胞,通常发生在手指甲床下。发生在腹腔内者相对少见。作者报道1例10岁女孩患结肠系膜血管球瘤病例。手术探查发现横结肠系膜病变并切除之。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横结肠系膜血管球瘤。结肠系膜血管球瘤@Ha  相似文献   

6.
郑松  刘明 《浙江医学》2004,26(9):695-696
血管球瘤又称球状血管瘤、血管神经瘤、血管平滑肌神经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但以手指甲下最多见.本病发生率并不高,但误诊率极高.笔者于2001~2003年收治5例,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血管球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15例血管球瘤的超声特点、临床表现等资料,并与45例神经鞘瘤、14例血管平滑肌瘤相比较。结果:血管球瘤、血管平滑肌瘤以及神经鞘瘤在性别、年龄、分布、长径、前后径及痛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其他2种疾病相比,血管球瘤临床特点为好发于年轻女性,病灶较小,主要分布于指趾,常伴有特征性疼痛。在超声下回声均匀程度以及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方面3种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球瘤具有较特征的临床与超声表现,高频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管球瘤是起自血管球瘤的一种少见病变,多见于四肢,发生于头颈部者罕见。作者报告11例鼻腔血管球瘤。血管球瘤是血管球体发育畸形或增殖而形成的一种良性病变。易与非嗜酪性副神经节瘤相混淆。后者易误诊为血管球瘤。球体是原始动—静脉间的吻合。其通道称之为苏—奥管。系由几层散在的球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围绕。有些大细胞浆呈现  相似文献   

9.
徐伟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61-16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胃血管球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缺乏特异性,镜下组织形态颇具特征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球细胞,血管结构和平滑肌组织构成,细胞形态圆而规律,核圆,胞浆宽且界限清楚;免疫组化波形蛋白、肌动蛋白及SMA均为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根据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方法:观察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 例患者术前均被诊断为胃肠间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球瘤。肿瘤组织呈结节分叶状,被平滑肌细胞分隔包绕。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围绕血管排列。细胞核圆形,可见核仁,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法:Vimentin、SMA、Calponin均为阳性,CgA、NSE、AE1/AE3、CD117、CD34、LCA、Desmin、CD99、S-100均为阴性。随访时间2~4年,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易误诊,需要和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血管球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长庆  高梦先  刘君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2):1113-1114
目的 :研究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 HE染色、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 ,对 5例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及结论 :血管球瘤在临床上出现指端疼痛和包块 ,对温度比较敏感 ,碰撞后出现剧烈疼痛 ;瘤组织内血管丰富 ,管壁外不等量血管球瘤细胞围绕 ,并有瘤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存或互相过度现象 ;Vimentin( + )、SMA( + ) ,F Rag( - )  相似文献   

12.
良性血管球瘤及其亚型为发生于正常血管球改良的平滑肌细胞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少见,以50岁以上者居多,占软组织的2%以下.血管球瘤大多为单发,10%的病例为多发性,全身都可发生,好发于指(趾)甲床区、腕部掌侧面及前臂的皮肤及软组织.少见部位包括胃肠道[1]、阴茎、膀胱、纵隔、神经、骨和肺[2].良性血管球瘤常伴疼痛,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血管球瘤(glomous tumor)是一种发生于正常血管平滑肌的良性肿瘤,又称球状血管瘤,好发于四肢甲下,手指掌侧软组织内。亦有报告发生在大腿肌肉内、膝关节内侧滑膜处、小腿肌肉内、内踝后方足底等处,临床极易误诊。现就我院自1997~2001年收治的5例手指部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由与正常血管小体中修饰的平滑肌细胞非常类似的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肿瘤<2%,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占血管球瘤<1%[1]。现报道我们工作中收集到的9例血管球瘤,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均发生在胃窦部,形态学改变与发生于软组织的肿瘤相似,均表现为良性,所有病变均能显示平滑肌分化。肿瘤细胞Vimentin、SMA均表达阳性,desmin、HMH-45、S-100P、CD34和CD117均阴性。结论胃的血管球瘤显微镜下易与胃肠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混淆,因此应充分引起临床和病理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影像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少见的胃血管球瘤,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进行探讨。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缺乏特征性,术前极易误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平滑肌瘤或间质瘤。镜下细胞形态颇具特征性,大小一致,呈圆形或立方形,单层或多层排列在血管周围。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肌动蛋白(actin)、SMA(+)。结论胃血管球瘤临床易误诊,确诊需做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又名海绵状平滑肌瘤,最常发生于皮肤。是来自血管壁平滑肌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国内曾报道过7例发生于鼻前庭、鼻腔鼻窦或会厌的血管平滑肌瘤。我科遇到1例下鼻甲血管平滑肌瘤,报告如下:患者女性,60岁。1983年4月18日入院,主诉左鼻腔肿物3年。起初间歇性鼻塞,后发现左鼻腔内有肿物,伴少许鼻漏。在本院做病检证实为血管平滑肌瘤。患者全身一般状态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血管球瘤内有多数厚壁的血管或多量毛细血管,其外为多层血管球瘤细胞所围绕,其形态大小较一致。但恶性血管球瘤的主要特征是浸润转移而不是异型性。血管球瘤几乎均为良性,恶性血管球瘤罕见。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在手术放大镜下操作。本瘤位于皮肤,须与汗腺的小汗腺末端汗管瘤鉴别,少数发生在手足以外部位的血管球瘤,要与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血管外皮细胞瘤细胞不如血管球瘤一致,细胞境界不清,排列不规则,血管的形态奇异,如树枝状或鹿角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例,发病年龄在27~45岁,平均年龄38.8岁。临床表现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主要表现,术前均以"子宫肌瘤"为主要诊断。主要病理表现为瘤体由瘤样增生的平滑肌细胞构成,伴有血管增生,瘤细胞呈梭形,核分裂相罕见,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呈漩涡状。随访有一例复发。结论:子宫血管平滑肌瘤无特殊临床表现,早期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确诊通常依靠病理学诊断。该病存在复发可能,需进行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手部血管球瘤的手术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与分析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3位手部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5个月到1年的随访。诊断手部血管球瘤的方法要从手术治疗、临床的主要特点进行。结果:在患有手部血管球瘤的53位患者之中,有5位患者为手掌部血管球瘤,有48位患者为甲下血管球瘤,手术切除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切除成功的概率是100%。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同临床诊断结果符合,切口愈合为一期。结论:通常情况下在手指甲下发生血管球瘤的情况较多,在手掌侧发生血管球瘤的情况比较少,在临床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十分的明显,与X线检查相结合诊断较为容易。手术切除在显微镜下进行,具有良好的预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