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天平街道居家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知识知晓情况。方法:向本街道80位居家失能老人的家庭照顾者和21位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家庭照顾者照护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居家失能老人的护理需要。结论:提高照顾者照护技能,是发展养老事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护理负担的概念和研究工具,从照顾者、被照顾者、家庭和社会等主体角度出发,分析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护理负担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并指出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应依靠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有效减轻照顾者护理负担。  相似文献   

3.
阐述失能、长期照护的概念,综述国内外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研究现状。指出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扩大,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越来越严峻,建议应建立"医养康护相结合"养老照护模式,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夯实多元筹资机制,加强养老行业监管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急剧增长,其对照护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6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5%。2004年,赵安娜等Ⅲ对乡村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研究显示,87%的长寿者都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另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2185万人,2052年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将达到3850万人。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特定时期需要机构照护的几率为49%,需要居家照护的几率为72%。传统的家庭式照料面临着家庭核心化、空巢家庭增多、家庭照顾非专业化等因素的挑战,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在失能老年人群中发挥医护人员的作用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关键。有学者指出,发展长期照护服务是我国应对未来失能老年人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照护力量逐渐下降,长期照护费用直线上升及老人对服务质量、强度、灵活性要求的提高,面对这一复杂形势,仅从单一层面强调养老机构照料服务已不能满足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的多层次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以便构成一张可以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服务网。现将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研究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沿海地区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品质与照护者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唐山市沿海地区2 155名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一般情况,应用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品质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不同维度测评,应用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分级社会支持的照护品质单项评分和总分进行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品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照护者高水平与低水平社会支持的照护品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水平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比较,除水分获得、家庭成员的需求满足2项评分,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水平与低水平社会支持比较,除去舒适程度、皮肤的完整性、照顾者与残病老人的关系品质、照护者获得个人成长、照顾者情绪的影响5项,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品质评分与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呈正相关(r=0.608,P<0.01)。结论:照护者受社会支持程度影响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品质,注重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提高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从加强宣传、转变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等方面,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能力,降低失能老年人疾病发生率、有效控制病情及减少并发症,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14.8%,且将以100万人/年的速度递增.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简称为"失能老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失能已逐步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自然现象,而现有的"421"家庭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社会可提供的养老、护老、终老服务资源的严重缺乏,使得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突显[1].本文以2012年度连云港市中医院全年出院60岁以上老年人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从日常活动能力、长期照护提供情况、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对连云港地区部分高龄失能老人进行跟踪调查,探讨和分析目前高龄失能老人社区照护服务的供需现状,并借鉴国内外社区照护经验,对连云港地区高龄失能老人社区照护的服务内容、服务主体、服务方式和保障机制提出建议和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老年人养老与健康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处于老年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失能老年人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失能老人是指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全国城乡失能老人状况研究数据显示[1],2010年末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到201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老年人一旦失能,会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陷入困境,也使老年人的心理蒙上阴影[2—3]。同时,失能老人会给其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国内外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研究热点,为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文科技期刊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设定为建库至2022年2月。结果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领域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影响因素、照护形式、照顾者负担、保险制度。结论 国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研究仍需要得到更多关注,日后研究者可借鉴国外的研究热点前沿,探索有益的实践,从而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者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的获益及需求。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的60岁以上的疗养者及其照护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的主题: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的获益包括减轻经济压力、提高居家照护技巧、缓解老人心理失能、保障出院后回归家庭和社会、解放在职照护者的自由、提高疗养者依从性;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的需求包括居家护理员培训需人性化考虑、长期护理保险宣传力度不够和建议专业医护远程诊疗协助。结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能获得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但也有改善的空间,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有利于养老事业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营养不良可称为营养不足,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而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进而引起机体成分改变、生理和精神功能下降~([1])。营养不良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其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作为我国养老事业的有力依托,养老机构大部分入住者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其身心状况更加脆弱,更易发生营养不良~([2])。因此,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营养不良状况,明确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精准评估和科学干预,对于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十分关键。本文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主要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照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家庭负担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和Katz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Katz-ADL)对288名失能老年人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46.5%的家庭存在严重负担,35.1%的家庭存在中度负担,FBS各维度标准化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日常生活(0.715分)、家庭娱乐活动(0.697分)、经济负担(0.503分)、家庭关系(0.346分)、家庭成员躯体健康(0.219分)、家庭成员心理健康(0.18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年龄、失能时间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家庭负担较重,应努力提高老年人自理能力,加大政府的养老补贴,减轻失能老年人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卒中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社会支持量表及微型营养评定精法等,对天津市207例脑卒中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家庭照顾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118.84±30.87)分,低于城市一般人群(P0.01);常模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营养、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压力应对、健康责任、运动锻炼;病人社会支持得分(34.26±5.13)分,低于常模(P0.01);照顾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病人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357,P0.01)。[结论]加强对脑卒中失能老人照护单元的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减轻照护负荷,改善家庭照顾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同时促进长期照护水平的提高及脑卒中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非正式照护对我国失能老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和不断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共2 330名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我国失能老人非正式照护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接受非正式照护对其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 非正式照护是我国失能老人主要的照护模式,占失能老人总人数59.55%。接受非正式照护的失能老人门诊(OR=1.344,P=0.011)及住院(OR=1.528,P<0.001)服务利用概率更高,分别提升了4.2%和9.2%~9.6%。结论 失能老人以非正式照护为主,家庭照护负担较重,亟需有效配置长期照护、医疗资源等完善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沈阳市皇姑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照护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沈阳市皇姑区265名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采用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价居家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价照护者的抑郁和社会支持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照护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265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中,40.4%存在抑郁情绪,抑郁得分(53.21±4.35)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月收入、失能老人巴塞尔指数、社会支持得分、照护年限、每日照护时间。结论沈阳市皇姑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抑郁检出率较高,且家庭经济状况、失能程度、社会支持水平、照护时限和每日照护时间5个因素是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需加强医院、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的配合,给予失能老人照护者专业的照护技术支持、心理支持和帮助其维护良好的社会支持,以达到有效缓解照护者的心理压力,改变不良主观感受,缓解抑郁情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谢海艳  蒋玉芝  颜丽霞  刘洋 《全科护理》2021,19(15):2123-2126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的照护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雨花区、天心区、岳麓区等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进行调查,采用Zarit照护负担量表调查护理员的照顾负担,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例(98.7%).护理员的照顾负担得分为(42.21±10.35)分,为中度负担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每天工作时长、照顾失能老年人人数和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护理员照顾负担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的照顾负担为中度水平,机构管理者应为其提供更多疾病和照护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进一步改善护理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台湾近年来人口老化迈入高龄社会,失能及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于2016年估计失能人口有78万人,推估至2031年会快速成长至120万人(失能老人95万人、占总失能人数79%),达20%之超高龄社会,面临高龄化的快速进展,疾病型态由急性转为慢性且健康问题趋向多重障碍化,一旦住院多半为出院准备服务病人收案对象,而出院准备服务是协助病人从急性医疗衔接慢性长期照护(以下简称长照)的重要关键,须以病人自立生活为照护目标,早期评估并无缝衔接到长期照护与医疗资源,以解决病人出院后照顾的烦恼,更能协助病人及家属提升照顾能力,减少家庭照顾者负担,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缺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失能老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护者共计370对为研究对象,采用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缺陷评测量表对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照护者的照护技能得分为(50.55±17.15)分。照护者性别、文化程度、照护总时长、有无社会协助、对照护责任的看法、接受照护技能培训次数以及失能老人有无长护险是照护技能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路径分析显示,接受照护技能培训次数、对照护责任的看法、失能老人有无长护险对照护技能有直接效应,照护者性别、文化程度、照护总时长、有无社会协助对照护技能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结论 失能老人照护者的照护技能存在中等程度的缺陷,应建立常态化的照护者技能培训计划,提升其照护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人数与日俱增,长期照护需求不断增加。目前的传统照护方式已无法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应对失能老年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也是失能老人研究中的热点,现对其研究进行综述,旨为我国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进行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