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或糜烂、溃疡、并发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等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与病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心理因素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就医延迟行为较为普遍,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评估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就医延迟的心理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倡导病人家属为病人提供有力的社会与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许多国家与心脏病、恶性肿瘤一起是病死率最高的3大疾病。在我国,它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中居首位,在农村居民中居第2位,即使是存活的患者,约3/4会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其中重度残疾者约占40%。  相似文献   

4.
1992年 ,Fuster等确定由冠脉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或次全闭塞的病理状况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AMI) ,缺血性心源性死亡。依据心电图的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 ,非ST段抬高型。不同分型溶栓治疗获益程度有差异。本文探讨非ST段抬高型ACS。在ACS的发病机理中 ,脆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的程度 ,病人可以出现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甚至发展到AMI或猝死。收集病史中 ,了解胸痛的特征很重要 ,特别是开始的时间 ,在何种…  相似文献   

5.
1992年,Fuster等确定由冠脉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或次全闭塞的病理状况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性心源性死亡。依据心电图的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不同分型溶栓治疗获益程度有差异。本探讨非ST段抬高型ACS。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急症 ,称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该综合征具有较高发生率和死亡率 ,早期正确处理非常必要。本文作者复习近年来有关文献 ,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33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评分,并分析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与其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其他疾病史数目、医保状况、体检情况、居住情况、心肌梗死急救培训相关。以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其他疾病史数目、医保状况、体检情况、居住情况、是否进行心肌梗死急救培训为影响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较多,针对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病理,冠脉综合征的自然病程分为4个主要阶段:(1)脂肪沉积,脂肪条纹形成;(2)粥样斑块形成,冠脉血流减少;(3)粥样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4)1支以上冠脉完全阻塞或痉挛,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一系列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研究进展,这些生化标志物与传统的心肌酶学标志物相比,能简单、快捷、灵敏地诊断心肌损伤并有助于排除和观察冠状动脉疾病的不同病理进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深入 ,传统心肌酶学用于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越来越多暴露出诊断时间窗短、特异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不高等不足 ,心肌肌钙蛋白等指标弥补了这些不足而备受关注。本文就ACS相关生化标志物的组织特异性、释放动力学特征、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徐群燕  来鸣 《护理与康复》2007,6(10):663-66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争取时间开通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治疗,对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具有很大的意义[1,2].  相似文献   

14.
1 概述 人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即冠脉内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最终使心肌血流灌注受损,因而统一归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长期的慢性过程,可逐渐出现临床症状,也可突然发生急性症状或原有症状的急剧加重。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缺血性猝死的这一组临床现象称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患者中,30%的病人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首发临床表现。不稳定性心绞痛在医院内短期病死率2%,进展为心肌梗塞约10%。这组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学特点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而造成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堵塞。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而发生的急性心肌缺血发作的现象。因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症。在西方国家,由ACS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在我国ACS的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2-3]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事件死亡约50%发生于院前,而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无Q波心肌梗死 (NQMI)和Q波心肌梗死 (QMI)为冠心病 (CAD)最常见的临床特征 ,它们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即冠脉内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 ,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 ,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 ,形成血栓 ,最终使心肌血流灌注受损 ;因而常将三者归为统一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已成共识[1 ] 。本文重点探讨UA/NQMI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 生化标志物测定的研究进展2 0世纪 50年代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亚楠  刘姝  栾晓嵘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3):1183-118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症,病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ACS患者决策延迟常导致其丧失再灌注治疗的时机或疗效明显受限,因此,ACS的早期发现和就医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显著降低院前病死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ACS患者就医决策延迟的现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总结了决策延迟现有的干预措施及面临的挑战,为护理人员开展合理有效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ACS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其及时就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后续并发症的重要致病环节,也是冠心病的始作俑者,抗栓治疗尤其抗血小板治疗成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基石。近年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抗血小板制剂在ACS综合治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类冠状动脉缺血的心血管疾病,其炎症和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为贯穿其中的基本病理发展过程。新近发现的心肌坏死生物标志的上游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升高,可用于ACS患者危险性的整体评价。该文对几种具有临床辅助诊断ACS潜力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