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介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螺旋CT扫描,对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硬化或吸收、骶髂韧带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并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晓峰 《吉林医学》2010,(33):6090-609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理改变情况,分析CT影像学表现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及32例志愿者进行骶髂关节CT检查,并比较两组之间CT征象差异以确定早期骶髂关节炎MR特征。结果: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关节面光滑、关节面下骨质清晰、密度稍高;关节间隙宽窄不一。可疑骶髂关节炎患者的CT征象主要为关节下1/3出现2个以上囊变,囊变周围少许硬化,可出现局部关节间隙增宽。结论: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有利于认清征象,不过对于一些骶髂关节炎只能起提示作用,需密切结合临床,可以做出强直性脊柱炎诊断。  相似文献   

4.
王亚东  凌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85-148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78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S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MS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特点,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36例临床诊断为AS骶髂关节炎的患者中,3例CT表现正常,早期病变包括I级和II级共24例,CT表现主要以髂骨面增生破坏为主,多为双侧对称,关节间隙保持正常。中晚期病变包括Ⅲ级和Ⅳ级共10例,CT表现为骶髂关节弥漫性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面呈毛刷状破坏,关节间隙呈不规则狭窄,韧带受累钙化,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呈骨性强直。结论: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准确观察其宽度,判断有无关节强直或部分强直,有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变,正确分级,对了解病情发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帮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6例临床确诊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周彦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500-50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特点,提高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特点为骶髂关节面模糊,局限性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下囊变和骨质硬化。结论: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5):446-44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髂骨侧为主,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T表现,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 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 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 临床早期CT Ⅱ-Ⅱ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即CT Ⅲ,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即CT Ⅳ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 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侧骶髂关节改变16例,双侧骶髂关节改变36例,表现为轻度骶髂关节炎23例,中度骶髂关节炎15例,重度骶髂关节炎7例;髋关节改变37例;32例HLA-27抗原阳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是诊断强直脊柱炎及其CT分级,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依据。CT扫描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明确诊断,在显示细小病变方面具有高度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10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分析其骶髂关节的CT征象。结果: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主要以增生或破坏为主,关节面早期变模糊,关节间隙变窄,进展期可呈虫噬状破坏,也可骨质强直。CT检查是鉴别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方法:收集分析我院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图像资料。结果:50例患者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早期:骨关节面受侵蚀,关节面不光整,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不光滑,关节面下骨质呈虫蚀状改变,关节间隙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强直。结论:骶髂关节的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和髋关节CT资料.结果:骶髂关节和髋关节CT表现均未见异常者2例;骶髂关节受累,髋关节未受累及17例.骶髂、髋关节改变表现为关节面模糊,骨质疏松,密度不均匀10例;关节面下囊性变,虫蚀样骨质破坏17例;关节面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7例;关节强直,关节间隙部分或完全消失12例.结论: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病变的表现,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艳莉 《中原医刊》2004,31(14):52-53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方法:搜集并分析2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骼关节CT检查资料。结果:骶髂关节面的改变主要有:髂骨面的改变包括关节面的模糊、不规则,骨皮质的不连续,关节面下囊变,骨破坏,骨质缺失和骨硬化。骶骨面改变少。骶髂关节间隙的表现为正常、增宽及宽窄不均,变窄及强直。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CT影像特征,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儿,年龄8~18岁,病程3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行骶髂关节CT检查。结果骶髂关节面的主要改变为:髂骨面的改变包括关节面的模糊、不规则,骨皮质的不连续、变薄、增厚;关节面下囊变,骨破坏和骨硬化。骶髂关节间隙的CT表现为正常、增宽及狭窄,未见强直征象。骶骨面的改变明显较髂骨面少。按国际标准分级,本组病例为0~Ⅲ级。结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病变程度与病程有关。CT对该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几种常见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方法:对35例患者行骶髂关节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致密性髂骨炎4例,分析其骶髂关节的CT征象。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以增生和破坏为主,关节面早期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后期可呈侵蚀性囊性改变或骨性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骶髂关节CT表现主要为局限性骨质疏松和硬化,轻微骨质破坏,软骨下囊性变居多,关节间隙早期正常或模糊,中晚期变窄。致密性髂骨炎骶髂关节CT表现为髂骨耳状面的骨质增生硬化。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0例临床明确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骶髂关节CT检查资料。结果:150例患者按CT表现分为4期,Ⅰ期(36例):关节面皮质白线中断或白线增宽、模糊、密度减低,病变多局限于髂骨侧,关节间隙正常。Ⅱ期(26例):关节面呈“毛刷状”改变,骨质增生增厚明显,关节面下骨质呈小囊状改变,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Ⅲ期(49例):关节面明显骨质破坏,呈“锯齿状”骨质缺损,关节间隙不规则狭窄。Ⅳ期(39例):韧带骨化,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骨质明显疏松、硬化。结论: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对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比较X线与CT之间的征象差异。结果 CT扫描对骶髂关节面侵蚀、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及关节间隙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结论 CT扫描能发现X线片难以显示的细微变化,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特点,提高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特点为骶髂关节面模糊,局限性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下囊变和骨质硬化.结论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