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2002~2003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27株鼠疫菌,得到其生化特性的本底资料。方法采用液体汤管法和固体试管法(斜面或高层)实验测定27株鼠疫菌对糖醇的酵解能力和生化反应。结果(1)27株鼠疫菌对甘油、L-阿胶糖等多种糖酵解,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麦芽糖、鼠李糖,72h内对密二糖不酵解,5d以后有8株菌的部分糖管呈迟缓发酵。(2)生化反应:27株鼠疫菌在还原KNO3、硝化反应、V—P试验、尿素试验、靛基质试验呈阴性.不液化明胶,在无蛋白胨酸性琼脂培基上不生长,不能利用枸橼酸盐;甲基红反应阳性,均能轻微产生H2S。结论被试的27株鼠疫菌按中国鼠疫菌生态型分型标准属于B群鄂尔多斯高原型。主要生化特征稳定,与疫源地过去分离的鼠疫菌株生化特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017年河北康保长爪沙鼠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的生态及差异片段(DFR)分型,探讨其流行特征。方法分离培养鼠疫菌,进行糖醇酵解实验以确定生态型;煮沸法提取鼠疫菌DNA,进行23对DFR和PMT1质粒序列PCR扩增,并进行PCR产物电泳分析。结果 3株菌(201701、201702和201703)均发酵甘油,阿胶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麦芽糖,鼠李糖;201701,201702两株菌迟缓发酵蜜二糖,201703不发酵蜜二糖;脱氮均为阴性。201701、201702、201703菌株均缺失DFR位点1、6、7、12、13、15、16、17、18、23。结论 2017年河北省鼠疫菌株生态型为B群鄂尔多斯高原型,差异片段分型为G20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分离自四川省巴塘县的首株鼠疫菌的生态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因地制宜制定鼠疫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传统的鼠疫菌生化表型鉴定方法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的分型方法相结合,确定巴塘县鼠疫菌株的型别,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四川省巴塘县鼠疫菌株能够酵解甘油、阿拉伯糖和麦芽糖,且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但不能酵解鼠李糖,符合青藏高原生态型鼠疫菌的表型特征;MLVA型别与分离自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青藏高原生态型鼠疫菌相同.结论 四川省巴塘县鼠疫菌的生态型为青藏高原型,与该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鼠疫菌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均有分布.巴塘县是一个新发现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的生物化学性状。方法利用细菌生长后可使培养基中糖醇酵解,产生酸碱并使培养基中指示剂变色的原理来判断该株菌是否酵解糖醇。结果试验用青藏铁路沿线菌株表现为甘油+、鼠李糖-、阿胶糖+、密二糖-、麦芽糖+、脱氮+等主要特征。结论试验用青藏铁路沿线菌株属典型的青藏高原型曲株。  相似文献   

5.
一株生化特性变异鼠疫菌对抗菌素敏感性试验郭美荣,韩新茂,黄富(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方病防治站)绝大多数沙鼠型鼠疫菌不酵解麦芽糖,这一生化特性是较稳定的。各生化型鼠疫菌某些生化特性的变异,能否导致对某些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改变,目前尚未见报导。我们通过对59...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发现的玉龙鼠疫菌的遗传特征,分析其与中国各型鼠疫菌的亲缘天系。方法根据鼠疫菌C092株基因组DNA中的6个IS285位点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五龙鼠疫菌及我国其他各型鼠疫菌进行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结果与CO92相比,我国鼠疫菌的某些IS285位点存在变异。5株玉龙鼠疫菌中有4株结果一致,另1株的一个位点发生变异。通过6个位点的PCR,可以将我国鼠疫菌聚为8类。所研究的5株玉龙鼠疫菌分别属于2种聚类,其中4株与滇西纵谷型、滇闽居民型及大部分灰旱獭菌株、全部喜马拉雅旱獭菌株聚为一类。结论对玉龙鼠疫菌的遗传特征获得初步了解,提示玉龙菌株在我国鼠疫菌传播演化过程中可能具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冻干保存的鼠疫菌菌落和菌体形态、噬茵特性、生化特性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冻干能长期而稳定地保持鼠疫菌的自然性状,且生化特性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受影响;对菌体和菌落形态、噬菌体裂解能力绝大多数与冻干前基本一致,仅个别菌株稍有差别。该法仍是目前保存鼠疫菌株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的鼠疫菌分离株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特征等。拟从分子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传染源和传播关系。[方法]对8株于鼠疫患者(尸体)分离的鼠疫菌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检测其毒力、毒力因子、质粒、生物型、基因型;运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流行的传染源。[结果]8株鼠疫菌全部为甘油+、阿胶糖+、脱氮+,生物型为古典型。具备强毒鼠疫菌的4个毒力决定因子,为FraI+、VW+、PstI+、Pgm+;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介于50~1000个菌,为强毒株;具备我国多数鼠疫菌所携带的6、45和65Mdal质粒;基因组型全部为10型。[结论]根据分子流行病学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此次肺鼠疫暴发流行来自同一个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菌株生物学特性并确定疫源地空间结构及性质.方法 对1954-2007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分离的鼠疫菌株进行生物学表型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411株代表性菌株中,12株脱氮(-)阿胶糖(-)甘油(+)属田鼠型,399株为脱氮(+)阿胶糖(+)甘油(+)属古典型.411株均能产生F1和Pst I;vw+菌株占95.13%(391/411),VW-菌株占4.87%(20/411);Pgm+菌株占80.78%(332/411)、Pgm+菌株占9%(37/411)、Pgm-菌株占10.22%(42/411).220株代表株中96.82%(213/220)的菌株对小白鼠表现为强毒株,3.18%(7,220)为中等毒力,说明绝大多数具高致病性,其毒力很强.90.02%(307/341)菌株携带6×106 45×106 x65×106质粒.80株代表株包括8个基因组型,其中6个基因型与原分型相同,另有2个新的基因组型.结论 三江源地区鼠疫菌株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人类一旦感染可导致发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鼠疫菌102kb pgm基因座一端IS100的缺失与pgm~1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国内各型鼠疫菌102kb pgm基因座色素沉着这一端IS100的片段,并选择克隆测序分析。结果 通过PCR扩增,其中只能扩增出约2560bp左右条带的生态型,也就是其102kb pgm基因座色素沉着这一端IS100的片段缺失,除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型,还有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B型,其pgm~ 表型非常稳定;而有一部分菌株的扩增结果为阴性另一部分菌株扩增出4492bp条带的生态型,扩增出4492bp条带的菌株102kb pgm基因座色素沉着这一端有IS100,结果为阴性的菌株其整个102kb pgm基因座可能已经丢失,此种情况包括祁连山型,青藏高原型,冈底斯山型,滇西纵谷型等,其pgm~ 表型表现出不稳定。结论 鼠疫菌102kb pgm基因座一侧缺失IS100的菌株,可具有较稳定的pgm~ 表型,而鼠疫菌102kb pgm基因座两侧有IS100的菌株,pgm~ 表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Pgm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从我国不同类型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进行色素沉着因子 (Pgm )表型的分析。方法 用氯化血红素培养基或刚果红培养基培养鼠疫菌 ,对不同颜色的菌落进行计数 ,计算鼠疫菌Pgm的阳性率。 结果 我国 10个疫源地的 16个生态型和新发现的四川青海田鼠型 ,除昆仑山A、B型外 ,其他各型的菌株均含有Pgm+ 菌 ,以青海田鼠型、锡林郭勒高原型、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北天山西段B型菌株的Pgm+ 率为高 ,Pgm+ 菌株 >90 %。结论 青海田鼠型、锡林郭勒高原型、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北天山西段B型菌株的Pgm+ 表型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分型在鼠疫暴发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根据已经证实的23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对2004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期间分离到的13株鼠疫菌进行PCR扩增.结果13株鼠疫菌可分为4个基因组型,即Genomovar 8、10、15和16.其中囊谦的8株菌全部为Genomovar 10;乌兰的2株菌分别为Genomovar 8和15;祁连、曲麻莱、称多的3株鼠疫菌的基因组型均为Genomovar 16.结论鼠疫菌基因分型是鼠疫疫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应用20种抗生药物对青藏铁路沿线部分鼠疫菌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部分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对鼠疫菌的敏感性效果较好,19种抗生素均较链霉素为佳。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临床治疗鼠疫的新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应用于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鼠疫耶尔森氏菌F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LAMP扩增。应用LAMP技术对鼠疫菌和非鼠疫菌进行检测以确定其特异性;对倍比稀释鼠疫菌液进行检测以确定其灵敏度,并与常规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对10种非鼠疫菌进行LAMP扩增,均为阴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LAMP方法最低检出量为20个鼠疫菌,比常规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倍。通过加入染料进行LAMP扩增可直接观察结果。结论:本方法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定,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鼠疫菌核糖体型地理分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鼠疫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对鼠疫菌染色体进行消化,电泳后,用16s-23s-5s rRNA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 把分离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鼠疫菌共分成了三个核糖体型,每种类型的杂交图谱大概一致,区别仅在于1~2个酶切片段的有无。核糖体A型及B型较常见,分布于中国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内,C型最少,只见于某一特殊地区;核糖体型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种疫源地对应一种核糖体型常见。结论 核糖体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比较稳定,不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A、B、C三种核糖体型具有不同的来源,而A型与C型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常见几种致病菌对鼠疫菌的生长与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5种致病菌与鼠疫菌分别混合接种在不同培养基,置28℃温箱,培养24h后观察菌落生长状况和菌落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各种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对鼠疫菌的生长发育及形态有不同的影响[结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菌、假结核菌对鼠疫菌生长有抑制作用,A群链球菌对鼠疫菌生长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ree pandemic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plague in the last 1,500 years. Yersinia pestis caused the third, and its DNA was found in human remains from the second. The Antiqua biovar of Y. pestis may have caused the first pandemic; the other two biovars, Medievalis and Orientalis, may have caused the second and third pandemics, respectively.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designed an original genotyping system based on intergenic spacer sequencing called multiple spacer typing (MST). We found that MST differentiated every biovar in a collection of 36 Y. pestis isolates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ree biovars. When MST was applied to dental pulp collected from remains of eight persons who likely di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ndemics, this system identified original sequences that matched those of Y. pestis Orientali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Y. pestis caused cases of Justinian plague. The two historical plague pandemics were likely caused by Orientalis-like strains.  相似文献   

18.
鼠疫耶尔森氏菌IS 154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插入序列IS 1541的插入位点的特性。方法:用一条锚定的IS 1541内部锚定引物和一条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克隆;测序。结果:14株鼠疫菌的扩增普谱基本相同,杂交图谱差异,可分成3种类型。克隆、测序其中一个片段,其序列仅在两端的引物区与IS 1541同源,而与E.coli K-12 MG 1655的prlc基因同源性较高。结论:IS 1541在鼠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