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小儿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我们从1996年以来,对门诊诉反复腹痛患儿,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16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60例儿童再发性腹痛患儿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了解其相关性.结果 60例儿童再发性腹痛患儿13C-UBT阳性1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27%.结论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是儿童再发性腹痛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密切关系 ,已得到基本肯定 ,但幽门螺杆菌的确切感染源及传播途径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 112名儿童及其父母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 ( 13C UBT)检测以探讨家庭间个体接触对儿童Hp感染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门诊就诊的 112名儿童 ,男 63例 ,女 4 9例。年龄 3~ 6岁 2 1例 ,7~10岁 39例 ,11~ 14岁 52例。所有的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腹痛、呕吐、腹胀、嗳酸、嗳气、纳差等上消化道症状。二、方法患儿空腹下进行1…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9):1764-1766
目的:评价蒙脱石散与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对患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96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以及胃黏膜炎症和腹痛改善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为75.00%(P<0.05),以及治疗后的Hp清除率、胃黏膜炎症和腹痛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蒙脱石散与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治疗患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提高了Hp清除率,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析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门诊检查为消化性溃疡的200例患者资料,所有的患者经过胃镜检查、Warthin-starry法和快速尿激酶检测法均确诊溃疡组织中有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患者为135例,阳性率为65.0%;男性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1.9%,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的年龄段患者中,30~50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清除可以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158例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134例(84.8%)黏膜有炎症改变,其中慢性胃炎112例(83.58%)、食道炎12例(8.95%),十二指肠球炎6例(4.47%),消化性溃疡4例(2.98%)。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ylori感染为67例(50%),其中胃炎H.pylori感染为51例,感染率为45.53%。H.pylori阳性者黏膜均有炎症改变。结论小儿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ylori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过敏性紫癜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56例儿童作为对照组,以~(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作为判定幽门螺杆菌是否发生感染的标准,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再将观察组~(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儿童分为治疗A组(常规性的治疗)10例和治疗B组11例(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结果观察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治疗B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治疗A组,复发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以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抗幽门螺杆菌对小儿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经非侵入性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呈阳性的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0 d序贯疗法的抗幽门螺杆菌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5%,复发率为45.83%;治疗组患儿痊愈2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83%,2例复发。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小儿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病因之一,且消除幽门螺杆菌可较快缓解患儿腹痛症状。序贯疗法较标准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上,具有更好的依从性,更高的根治率,并可提高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周萍 《江苏医药》2002,28(2):143-143
作者于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对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反复慢性腹痛 ,血清幽门螺杆菌 IgG(HP IgG)测定阳性 4 8例患儿 ,采用德诺、再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 ,探讨其疗效及幽门螺杆菌 (HP)的根除情况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本组 84例 ,男 4 4例 ,女 4 0例 ,年龄 3~ 14岁。并符合下列条件 :(1)均有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或脐周部隐痛 ,疼痛无固定规律 ,疼痛时间为2个月至 2年 ,疼痛伴或不伴腹泻及呕吐 ,腹部体检仅有轻度的上腹部或脐周部压痛 ,无腹部包块。进行驱虫治疗无效 ,腹部B超无异常。 (2 )就诊及检查前 2…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确诊住院HSP患儿52例,非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50例为正常对照,分别行胶体金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同时给予碳-13呼气测定,对胃肠型HSP者行胃镜检查.结果 52例HSP患儿血幽门螺杆菌抗体检出阳性45例(86.5%),50例非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阳性8例(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例HSP患儿碳-13呼气阳性40例(76.9%);胃肠型HSP患儿10例,胃镜检查显示胃肠黏膜充血、糜烂,2例呈重度糜烂、充血.结论 HSP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阳性率明显增加,HSP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HSP胃肠型要重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小儿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测定 12 0例反复腹痛患儿血清 Hp抗体 Ig G,其中阳性 5 4例 ,阳性率 45 % ,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提示对反复腹痛儿童进行血清 Hp抗体检测简单、快速 ,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突出表现的小儿咽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防止误诊误治。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门诊以腹痛为主诉就医的患儿200例,其中确诊为咽部疾病所致的腹痛126例(占63%)。男80例,女46例。年龄3-5岁78例,-8岁38例,-10岁10例。结果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咽部病变治愈,腹痛均随之消失。结论小儿咽部疾病往往以发热伴腹痛或单纯以腹痛就诊,因此对发热和不明原因腹痛患儿尤其是婴幼儿均应详细检查咽部。  相似文献   

13.
为初步了解我院门诊小儿腹痛的发病情况,我们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腹痛患儿进行发病状况和病因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的所有小儿门急诊病例共4210例,其中腹痛患儿762例(占门急诊患儿总数18.1%)。年龄0~12岁,分别为0~3岁婴幼儿组,3~6岁学龄前期组,6~12岁学龄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辅助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5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奥美拉唑治疗,随访1年,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9.66%、93.10%,均高于对照组的65.52%、79.31%(P0.05);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儿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患儿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 (RAP)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再发性腹痛患儿 13 8例 ,检测咽拭子PCR -HP -DNA ,观察HP根除后RAP患儿的腹痛缓解率。结果  13 8例儿童再发性腹痛中 ,HP感染率为 55 1% ,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上升。HP阳性的RAP儿童进行抗HP治疗后 ,HP已根除和未根除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 81 6%、3 6 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HP感染与RAP有密切相关性 ,可能为RAP的主要致病因素 ,根除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205-207
目的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序贯治疗与传统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12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序贯治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清除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为79.37%,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而言,采用序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消化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全球超50%,我国消化道HP的感染率更高,为42%~90%~([1])。随着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上升,HP根除方案也在变化~([2])。笔者分析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5年6月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案和根除率的变化,探讨笔者所在区成人根除HP的优化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根除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病例2126例,包括初治和复治病例。其中男1106例,女1020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  相似文献   

18.
再发性腹痛 (RAP)是小儿常见临床症状之一 ,其原因复杂 ,病史迁延 ,反复发作 ,长期以来 ,一直是儿科临床的一大难题。我院儿科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RAP患儿 92例 ,现临床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92例患儿均为我院门诊就诊或收住院的患儿 ,其中男 33例 (35 9% ) ,女 5 9例 (6 4 1% ) ,男女之比 1∶1 78,年龄 (3岁 :8例 ,- 6岁 :2 5例 ,- 12岁 :4 2例 )。1 2 病因 功能性RAP6 1例 (占 6 6 3% ) ,器质性RAP31例 (占 33 7% ) ,31例器质性RAP中 ,肠道蛔虫症 2例 ,乙型肝炎 2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1…  相似文献   

19.
<正>本研究笔者将以10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患(接诊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为对象,着重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联合应用荆花胃康胶丸与三联疗法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已确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患10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甲、乙2组各54例。甲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0±7)岁。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75例反复腹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同时予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染色法检查作对照,对HPSA酶联免疫法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染色法均阳性结果比较,以评价HPSA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75例患儿中,HPSA酶联免疫法阳性率29.33%,对照法阳性率为30.67%,这两法阳性检测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PSA酶联免疫法与对照法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1%和94.23%.结论 HPSA酶联免疫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