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胶质瘤(malignant gliomas,MG)包括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s,GBM)、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AA)、间变性少支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astrocytomas,AOA)及间变性少支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s,AO),其中GBM的年发病率为3.19/100000人。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中央沟附近胶质瘤早期即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2001年我科收治的中央沟附近84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结果与预后。结果:84例胶质瘤中,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36例,位于中央沟后30例,主体位于中央沟下方18例。临床上首发症状为癫痫的59例,以进行性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15例,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的10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肿瘤58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20例,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混合瘤6例。星形细胞肿瘤中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9例,胶质母细胞瘤23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4例。在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67例,次全切除17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20例,不变22例,短期加重而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有12例,加重30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要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软脑膜下切除肿瘤,保护中央沟静脉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WHO Ⅲ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WHO Ⅳ级,美国NCCN2007指引中建议,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应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者,应予放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而若证实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者,则应予放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关于高级别脑胶质瘤靶区的勾画尚无定论。我们收治一例右侧额叶混合性胶质瘤(部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部分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于外院行肿瘤全切术,术后经多学科讨论后认为应予放疗加替莫唑胺同期化疗及辅助化疗。本文就此病例的放疗靶区勾画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胶质瘤影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士正  胡水 《实用肿瘤杂志》2004,19(6):465-469,474
Virshow最早应用胶质瘤 ( gliomas)一词来描述脑内原发性肿瘤 ,系指整个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包括各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肿瘤。目前 ,这些肿瘤在神经影像学统称为胶质瘤 ,即广义上所称的胶质瘤。表 1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 WHO恶性程度分级系统肿瘤组别肿瘤类型 级 级 级 级星形细胞肿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 毛细胞型 低级别 多形性黄色瘤性星形细胞肿瘤 间变性 胶质母细胞瘤 少枝胶质瘤低级别 间变性 少枝 -星形细胞瘤低级别 间变性 室管膜肿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黏液乳头状 低级别 间变性 脉络丛肿瘤乳头瘤癌 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荧光素钠引导下恶性胶质瘤切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1例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小剂量(3~5 mg/kg)荧光素钠,术中根据荧光标识肿瘤,提高肿瘤边界可视性,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WHO分级Ⅲ级6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Ⅳ级胶质母细胞瘤5例.肿瘤全切4例,次全切7例,随访6~21个月,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90.9%、12个月生存率为53.0%、18个月生存率为26.5%,中位生存时间为(16.0±3.2)个月.结论:荧光素钠引导下恶性胶质瘤切除,术中能实时和可视下标识肿瘤,使用方便和安全,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kir4.1)在人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差异,探讨星形细胞瘤增殖、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其中胶质母细胞瘤2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5例,星形胶质细胞瘤14例。以肿瘤周围相对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织的kir4.1表达。结果:不同星形细胞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较,kir4.1表达增强(P〈0.05);其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母细胞瘤相对于恶性程度较低的星形胶质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kir4.1表达更为强烈(P〈0.05)。结论:kir4.1表达的变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kir4.1在人星形细胞瘤组织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肿瘤的GFAP、Vim和MDR-1、EGF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101例颅内星形细胞肿瘤进行GFAP、Vim、和MDR-1、EGFR免疫组化标记,并对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标记能帮助区别星形细胞肿瘤的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GFAP表达减弱,而Vim、MDR-1、EGFR的表达增强,恶性程度增加,术后生存率低(P<0.005).结论免疫组化标记对星形细胞肿瘤术后化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间变性和肥胖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更具恶性,易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DEK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脑组织中DEK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肿瘤组织(86.6%),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I级66.7%),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II级84.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93.3%),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100.0%);脑组织(33.3%)。各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分别为:肿瘤组织 23.57±8.12,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4.23±5.31,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9.52±6.68,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2.12±13.56,胶质母细胞瘤36.92±15.61;脑组织11.61±1.85。DEK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脑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DEK的过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也密切相关;DEK表达改变,为星形细胞肿瘤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室管膜瘤与少突胶质瘤混合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们收治的一例儿童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该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10岁,首发部位为右额叶,在5年内原位复发一次,颅内远隔部位复发3次,先后接受5次手术,3程放疗和多程不同方案的化疗。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一般胶质瘤反复在原手术区域局部复发不同,本例患者多次出现颅内新的远隔部位转移病灶,经过反复手术+局部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病理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例十分罕见,而其生物学特性和治疗预后明显区别于单一成分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或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上应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MKK7和c-Jun磷酸化(p-c-Jun)的表达及意义,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胶质母细胞瘤(53例)及其瘤旁正常脑组织(25例)共1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用脂质体转染MKK4-siRNA、MKK7-siRNA和对照siRNA,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水平。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中p-c-Jun及MKK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P=0.000, P=0.000)。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升高,p-c-Jun及MKK7的表达增高,且与WHO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94, P=0.000; r=0.606, P=0.000)。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MKK7与p-c-Ju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7, P=0.000)。沉默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 MKK7表达抑制了c-Jun磷酸化水平。结论 MKK7可以通过调控JNK/c-Jun活性进而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胶质瘤中的一种独立类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存在着不同于其它胶质瘤类型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大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出现染色质1p和19q的缺失。同时还发现,有染色质1p及19q缺失病例,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强,生存期延长,反之预后差。本研究旨在研究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杂合性缺失的特点。方法:本文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了我院脑外科手术的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及7例其他颅内肿瘤病例的染色体1p。结果: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4例有1p杂合性缺失,而其他颅内胶质瘤病例中仅有2例出现1p杂合性的缺失。另外1p杂合性缺失的4例病变均为单侧,3例为颞叶,1例为额叶;肿瘤级别上3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例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结论:本研究提示1p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在少突胶质细胞瘤(4/7)比其它类型胶质瘤(2/7)为高。  相似文献   

12.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1].尽管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其复发率仍极高.关于低级别胶质瘤复发进展转变为高级别胶质瘤可见相关报道[2-3],然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复发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案例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的分类,一是kernohan按恶性度分类,数字分级表示。恶性度最低为星形细胞瘤Ⅰ级,神经胶质母细胞瘤和有分化差倾向的显形细胞瘤为Ⅱ级,星形细胞瘤Ⅲ和Ⅳ级为有低、高度恶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也有作者只将星形细胞瘤Ⅳ级归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病理学分类标准,分级为胶质瘤Ⅲ级。美国NCCN2007指引(Guideline)中,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是尽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病灶,术后需要给予放疗和化疗,对于脑室开放者需要全脑放疗。我们收治一例肿瘤位于侧脑室旁的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该患者系年轻患者,手术时打开了侧脑室,行肿瘤全切除后未予放疗,而是结合肿瘤耐药基因MGMT检测结果(±),给予了12疗程的替莫唑胺化疗,该患者随访至今,无瘤生存已超过2年。本文就此病例的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神经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痛的40%~50%,中低度分化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1年存活率小于5%,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根据胶质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又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由于其分化差、增殖快、侵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非肿瘤(脑)组织中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肿瘤组织80.0%(36/45),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60.0%(6/10),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6.9%(10/13),间变性星形细胞瘤90.0%(9/10),胶质母细胞瘤91.7%(11/12),非肿瘤(脑)组织28.6%(2/7);免疫组化染色强度(IODA值)分别为:肿瘤组织(6.38±3.68),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3.54±1.29),弥漫性星形细胞瘤(5.58±2.78),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88±2.70),胶质母细胞瘤(9.19±4.62),非肿瘤(脑)组织(2.18±0.94)。COX-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P=0.017)。结论:COX-2的过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也密切相关;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弥漫性浸润性星形细胞肿瘤的遗传基础不同,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形态学上所发生的基因改变不同于其它胶质瘤的星形细胞肿瘤;COX-2表达改变,为星形细胞肿瘤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少突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少突胶质细胞瘤35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32例标本作为实验组,星形细胞瘤20例及瘤旁正常脑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情况,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p/19q联合缺失率分别为85.71%、75.00%,均显著高于星形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P<0.05);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的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但三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突胶质细胞瘤1p/19q联合缺失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呈正相关性,并且均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瘤中1p/19q联合缺失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病理诊断的精确性,更好地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星形细胞瘤进行分级,探讨组织类型、分级与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WHO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对79例颅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组织类型、分级与预后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Ⅲ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Ⅳ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2年、5年的生存率偏低。结论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孙靖驰  许在华  王振 《肿瘤学杂志》2018,24(10):973-976
摘 要:[目的] 研究染色体1p和19q的缺失在不同病理类型胶质瘤中的分布差异,评价其在胶质瘤病理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的Ⅱ~Ⅲ级胶质瘤患者共134例。采用特异性扩增片段分析法检测肿瘤组织染色体1p、19q缺失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认定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AO,WHO Ⅲ级)9例(6.7%),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al tumor,OT,WHO Ⅱ级)15例(11.2%),混合型胶质瘤(星形+少突)32例(23.9%),星型细胞瘤(astrocytoma,AA)78例(58.2%)。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型胶质瘤、星型细胞瘤的1p、19q缺失率为分别为73.3%(11/15)和 66.7%(10/15)、 66.7%(6/9)和77.8%(7/9)、53.1%(17/32)和59.4%(19/32)、43.6%(34/78)和41.0%(32/78)。染色体1p和19q的缺失情况(包括完整,杂合性缺失,联合缺失)在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型胶质瘤、星型细胞瘤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染色体缺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染色体1p、19q的缺失与胶质瘤病理类型相关。单纯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难以准确判断胶质瘤类型,检测染色体1p、19q缺失情况可作为胶质瘤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1基因(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in 1,EMP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互关系。方法:肿瘤组织标本均取自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2005至2006年部分手术病例,正常脑组织来源于捐献,分别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3例星形细胞瘤、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以及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EM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EMP1无论在基因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但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在星形细胞瘤中含量随着其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低级别(WHOⅠ~Ⅱ级)与高级别(Ⅲ~Ⅳ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蛋白P<0.05;基因P<0.01)。结论:基因EMP1在人脑胶质瘤中显著高表达,并且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