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芳 《眼科》2005,14(4):238-240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时机及疗效。设计回顾性、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118例(120眼)PDR患者,其中88例(90眼)行玻璃体手术,30例(30眼)行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方法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Ⅳ期PDR合并玻璃体积血50例(52眼),其病程在3个月以内行玻璃体手术者35例(37眼),病程≥6个月行玻璃体手术者15例(15眼);第二组为Ⅴ期PDR无玻璃体积血60例(60眼),其中30例行玻璃体手术,30例行PRP治疗;第三组Ⅵ期PDR8例(8眼)行玻璃体手术。主要指标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3~48个月,第一组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手术者相比,术后视力〉0.1者分别为10眼(83.3%)和2眼(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0.1者分别为9眼(36%)和3眼(33%),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组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者术后视力〉0.1的10眼(3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受PRP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不显著;第三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首要并发症为视网膜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为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结论PDR患者尤其是进行性加重者,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PRP,视力预后优于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0引言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纤维血管增生膜的剥离和切除,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常规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因需要术者一只手握持导光纤维,而手术操作中复杂精细的部分单手难以完成。我们采用经睫状体四通道的玻璃体切除手术,由助手握持导光纤维,解放术者双手,以进行更精细复杂的手术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手术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06/2008年间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例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3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5mo~14a,12例患者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11例为Ⅵ期,其中9例患者伴有牵拉性视网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单纯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0年10月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40例(40眼),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期术后3-1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玻璃体积血切割术,术后3月视力≥0.6者10眼,视力0.1-0.6者20眼,视力数指-0.1者5眼,3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2眼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行睫状体冷凝术视力丧失。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于糖尿病性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性药物治疗长期不吸收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Shen LJ  Liu L  Wang ZY  Qu J  Wang QM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7):600-605
目的探讨应用免光导玻璃体手术和传统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的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对18例(22只眼)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预计手术操作较复杂的PDR患者,采用免光导玻璃体手术联合剥膜、视网膜复位、光凝等附加术式,术中双手操作;再由同一术者在相近时间段,采用传统玻璃体手术治疗20例(22只眼)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的PDR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种方式的玻璃体手术过程均顺利。但免光导玻璃体手术中,有晶状体眼在气液交换时眼底无法窥入,需回归到传统玻璃体手术的眼内照明方式。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视网膜均能完全复位,术后视力改善率分别为86.4%和77.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均较少,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光导玻璃体手术中平均剥膜时间比传统玻璃体手术时间短,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的玻璃体手术对严重PDR均有较好的疗效。免光导玻璃体手术剥膜的安全性较高,尤其在剥膜、电凝止血及周边部操作等方面,免光导玻璃体手术采用双手操作方式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8例(74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26例(36眼),单纯玻切组(对照组)32例(38眼)。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在关闭切口前联合组加用TA2mg~4mg玻璃体腔注射。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后视力提高97.22%,不变2.78%,无下降;单纯组术后视力提高78.95%,不变15.79%,下降5.26%;联合组比单纯组要好(P〈0.05)。术后出血:联合组为11.11%,单纯组为34.21%(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术后高眼压分别为13.89%和10.53%(P〉0.05)。并发白内障:联合组和单纯组分别为36.11%和7.89%(P〈0.05)。视网膜脱离:联合组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单纯玻切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87例(89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其中32眼行眼内硅油填充,8眼行晶状体切除,19眼行视网膜冷冻,57眼行眼内注气。结果术后随诊4-18个月。75眼视力均有明显好转,13眼视力无变化,1眼由于再次出血患者拒绝再次手术要求眼球摘除。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通常伴有明显纤维血管增生膜引起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增生膜导致的黄斑牵拉、严重的进展型纤维血管增生膜这类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我们采用Synergetics Photon吊灯下双手操作、剥膜;Healon辅助剥膜及传统常规视网膜手术等方法对110例严重PDR患者进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间、手术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42例(42只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常规行巩膜环扎后,再行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首先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割断玻璃体内前后方向牵拉视网膜的纤维条索,切断视网膜前纤维桥带成小岛。最后争取彻底剥离视网膜前膜并切净。术中对32只眼行二级管眼内激光光凝。结果 42只眼经过3—10个月随访(平均11.3个月),有24只眼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得到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14只眼视力保持不变;4只眼视力下降;6只眼(14.3%)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11.9%)发生再出血;1只眼(2.3%)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 正确把握糖尿病患者PDR玻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才能降低糖尿病眼病的致盲率。同时玻璃体切割术中行眼内光凝是治疗PDR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对18例(22眼)PDR患者行常规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分别联合晶状体摘出或超声乳化、剥膜、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填充、巩膜环扎等附加术式。结果 随访4—22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16眼(72.7%),脱盲率59.1%,脱残率9.1%,解剖复位率86.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但已引起黄斑变形的患眼其术后视力改善好于已累及黄斑的。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仍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威胁到黄斑或导致黄斑变形时早期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7-02实施治疗的PDR患者80例83眼,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吸出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的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larization,INV)和囊膜混浊发生率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PDR治疗中,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临床效果优于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吸出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5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首次行PPV治疗的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患者340例3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5例,女性155例;平均年龄(55.79±10.82)岁。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13.01±7.70)年;平均空腹血糖(7.55±2.15)mmol/L。合并冠心病19例,合并脑梗死20例。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BCVA2.04±0.73,平均眼压(15.45±2.93)mmHg(1 mmHg=0.133kPa)。VH持续时间3周?6个月,平均时间(2.98±1.46)个月。340只眼中,Ⅳ期93只眼(27.35%),Ⅴ期107只眼(31.47%),Ⅵ期116只眼(34.12%);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D)83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5G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PPV。57只眼手术前3d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234只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262只眼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41只眼手术完毕时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80±5.79)个月。以裂隙灯显微镜或房角镜检查发现虹膜和(或)房角存在新生血管且眼压〉21mmHg者诊断为NVG。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前基线因素、眼部因素、手术因素与手术后NVG发生的关系。结果340只眼中,PPV后发生NVG者66只眼(19.41%);发生NVG的时间为手术后6?335 d,平均时间为(98.00±5.79)d。PPV后第3、6、12个月,NVG发生风险比分别为11.50%、15.29%、20.7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疾病等手术前基线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PDR分期、合并TRD、手术前logMAR BCVA、手术前眼压等眼部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无影响(P>0.05);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中剥除内界膜、手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等手术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将Cox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逐步回归探索手术后NVG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手术中内界膜剥除是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5)。结论低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PDR患者PPV后发生NVG的危险因素,手术中剥除内界膜可减少NVG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再积血原因及防治.方法 98例(128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8例(128眼)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发症中,发生玻璃体积血46眼(36.0%).结论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因素主要与病变程度、手术时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有关.对术后玻璃体积血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PPV)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晚期的主要治疗方法,研究表明PPV术前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关于康柏西普在PPV术前辅助应用的报道尚少见. 目的 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经平坦部PPV的辅助效果.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于粤北人民医院确诊并行PPV的PDR患者47例51眼的病例资料.依据术前是否行IVC将患者分为IVC组24例26眼和对照组23例25眼.对比分析2个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玻璃体腔填充物的应用和术后玻璃体再出血、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 结果 术中IVC组患眼医源性裂孔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中IVC组患眼应用玻璃体腔填充物的比例为19.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3,P=0.014);术后4个月时IVC组玻璃体再出血的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术后3个月时IVC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78.04±43.46) μm,明显较对照组的(340.76±84.91) μm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0,P=0.002);术后3个月时IVC组BCVA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4,P=0.034).IVC术后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术前IVC能减少PDR患者PPV术中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及玻璃体腔填充物的应用,降低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的发生率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并可提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4.
张祺  冯劼  程旭康  陈建斌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204-2205
目的:观察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的视力对比。方法:将我院93例严重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玻璃体切除+剥膜+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光凝;另一组接受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光凝,随访1a。结果:术后1a,第一组,视力提高12眼(27.9%),不变11眼(25.6%),下降20眼(46.5%)。第二组,提高14眼(28.0%),不变24眼(48.0%),下降12眼(24.0%)。两组间视力提高比例无差异。但不变和下降比例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严重的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可能会带来更高视力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后残留膜的预后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由同一医生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增殖膜剥离手术的Ⅴ或Ⅵ期PDR患者资料,共550眼,其中明确有残留增殖膜并且随诊半年以上的患者43例(50眼).总结有残留增殖膜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对残留膜的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残留膜位置:血管弓附近29处(33%),颞侧血管弓内4处(5%),视乳头及其附近7处(8%),其他位置48处(54%).术后随诊(27.7±26.2)个月,末次随诊视力提高42眼(84%),不变1眼(2%),下降7眼(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53,P<0.01).术后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14%(7/50)和8% (4/50),共有14眼再次发生程度不同的视网膜增殖膜,其中有5处(6%,5/88)增殖膜位置与残留膜相同,其余均与残留膜无关,多数残留膜(94%,83/88)表现为稳定或者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增殖膜剥离治疗PDR的目的在于充分解除增殖膜对视网膜的牵拉,对于黏连紧密的局部增殖膜不需强行剥离,残留膜并不增加术后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多数残留膜能保持稳定或萎缩,与再次增殖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并与20-G玻璃体切割术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PDR合并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A组41例,接受了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B组50例,接受20-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7个月.A组logMAR视力从1.569±0.342提高到0.821±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P<0.01);B组logMAR视力从1.658±0.312提高到0.834±0.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P<0.01).术后并发症:A组中33眼(80%)术后无明显不适及水肿,B组中所有眼(100%)均有明显充血、水肿、异物感及眼部不适.另外,A组和B组分别发现3眼(7%)和1眼(2%)发生短暂性低眼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眼(10%)和14眼(28%)发生前房纤维蛋白渗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向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同20-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其术后恢复较快且不适感较少.  相似文献   

17.
卢海  张风 《眼科》2006,15(3):198-201
目的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设计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23只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PDR患眼。方法对123只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PDR患眼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同时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3眼均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并同时一期植入IOL于囊袋内。随访时间3 ̄21月(平均10个月)。99眼(81%)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其中93眼(76%)术后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术后无明显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失代偿发生。1例I型糖尿病患者术后6个月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复位;4眼因玻璃体腔出血再次手术。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或视力提高不足2行的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糖尿病黄斑病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是提高合并白内障的PDR患者视力的有效手段。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眼科,2006,15:198-2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有不同并发症的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进行玻璃体手术的结果。方法将患有Ⅰ、Ⅱ型糖尿病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14只眼分为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 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9.4%和66.7%,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1.6%和51.6%,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31.6%,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62.5%。首要的术中 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1-17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乳化吸出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 8例 (4 1眼 )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乳化吸出术的伴有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 ,其中 3 7眼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随访 3~ 5 5月 ,平均 (12± 10 6)月。 2 7眼 (65 9% )术后视力改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有 :前房炎性反应 3眼 (7 3 % ) ,玻璃体积血 5眼 (12 2 % )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3眼 (7 3 %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4眼(9 8% )。 14眼术后需要进一步治疗 ,包括眼内光凝、玻璃体手术和青光眼滤过手术。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乳化吸出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Hui Y  Wang L  Huang W  Han Q  Wa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0):598-602
目的 探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 ,PDR)患者的玻璃体手术中 ,同期行白内障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2月至 2 0 0 1年 10月本院连续住院 ,并经同一手术医师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37例 (44只眼 )。其中男 12例 ,女 2 5例 ;13只右眼 ,17只左眼 ,7例双眼 ;年龄36~ 76岁 ,平均 5 7岁 ;患有糖尿病史 1~ 30年 ,眼病史 4 0d至 10年。手术中经平坦部做白内障摘除术 ,保留前囊并吸刮上皮层。在完成玻璃体手术和眼内激光光凝后 ,做角巩膜缘切口 ,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前囊上 ,然后环形切除前囊中央直径 5mm组织。术前患者视力为光感、眼前手动和指数者分别为 5、14和 11只眼 ,0 0 2者 6只眼 ,0 1~ 0 2者 8只眼。结果 术后随访 3个月至 4 5年 ,平均 (16±13)个月。患者视力改善 4 1只眼 ,不变 2只眼 ,下降 1只眼 ;其中 0 1~ 1 0者 35只眼 ,占 79 5 %。术后视力低下者多伴有明显的黄斑水肿、硬性渗出或视网膜广泛缺血。术后 2~ 5d ,有 6只眼发生轻度角膜水肿 ;术后 5个月 2只眼分别发生角膜溃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 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玻璃体手术中 ,同期施行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