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华  李永兴  许叔祥 《检验医学》2003,18(4):203-205
目的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来监控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和乙肝患者病情的发展.方法 45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的患者分成2组,一组用拉米呋啶治疗,另一组用苦参素治疗.用微粒酶免疫荧光分析测定其HBeAg浓度,用PCR-酶联法定量测定其HBV DNA拷贝数.结果服用拉米呋啶12周的患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HBeAg浓度均显著下降,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服用苦参素治疗的患者,其血清HBeAg浓度在治疗4周后也有一定下降,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是HBV DNA拷贝数却无明显变化(P>0.05).拉米呋啶对HBV DNA和HBeAg抑制率分别为83.3%和60%,HBV DNA<4×103的占50%,而HBeAg转阴的占13.3%.苦参素对HBV DNA和HBeAg抑制率分别为6.7%和53.3%,HBV DNA<4×103的占6.7%,而HBeAg转阴的占6.7%.在拉米呋啶治疗不同疗效的各组中,服药前的HBeAg水平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BeAg的增加或减少基本与HBV DNA平行,但是有7例HBV DNA量有变化者,而HBeAg量却无变化.结论拉米呋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苦参素,用HBV DNA和HBeAg定量联合检测可更全面有效地评估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HBV DNA定量和HBeAg定量监控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来监控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和乙肝患者病情的发展。方法  4 5例HBVDNA阳性、HBeAg阳性的患者分成 2组 ,一组用拉米呋啶治疗 ,另一组用苦参素治疗。用微粒酶免疫荧光分析测定其HBeAg浓度 ,用PCR 酶联法定量测定其HBVDNA拷贝数。结果 服用拉米呋啶 12周的患者血清HBVDNA拷贝数和HBeAg浓度均显著下降 ,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服用苦参素治疗的患者 ,其血清HBeAg浓度在治疗 4周后也有一定下降 ,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但是HBVDNA拷贝数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拉米呋啶对HBVDNA和HBeAg抑制率分别为 83.3%和 6 0 % ,HBVDNA <4× 10 3 的占 5 0 % ,而HBeAg转阴的占 13.3%。苦参素对HBVDNA和HBeAg抑制率分别为 6 .7%和 5 3.3% ,HBVDNA <4× 10 3 的占 6 .7% ,而HBeAg转阴的占 6 .7%。在拉米呋啶治疗不同疗效的各组中 ,服药前的HBeAg水平和HBVDNA拷贝数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HBeAg的增加或减少基本与HBVDNA平行 ,但是有 7例HBVDNA量有变化者 ,而HBeAg量却无变化。 结论 拉米呋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苦参素 ,用HBVDNA和HBeAg定量联合检测可更全面有效地评估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国产重组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方法 :用国产α 2b干扰素 3× 10 6IU ,无环鸟苷 15mg·kg-1·d-1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 38例 ,疗程半年 ,采用同期 40例具有相似病情患者作对照 ,治疗结束后随访 1年。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 ,治疗结束后 3个月、6个月、1年的HBeAg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 6 1% ,6 6 % ,6 8% ,74% ;对照组为 8% ,10 % ,10 % ,13%。HBV DNA的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 5 3% ,6 3% ,6 1% ,5 5 % ;对照组为 0 ,3% ,3% ,0。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不同时期HBeAg ,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国产重组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HBeAg ,HBV DNA阴转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对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临床34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DNA定量、YMDD变异及ALT检测,比较患者进行拉米呋定治疗前后各测定值的变化。结果拉米呋定治疗1年后有53例患者出现YMDD变异,2个变异株之间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异组治疗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变异组与未变异组的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呋定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类似药物,但用药后易引起HBV基因组突变而使HBV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的效果,建议临床上检测YMDD变异株,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周根法 《临床医学》2010,30(12):24-25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 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予以α1b-干扰素5 MU/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为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为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10.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YMDD变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相似文献   

6.
杨琦  赵靖松  杨凯 《临床医学》2011,31(9):48-4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阿德福韦酯单一治疗,对比分析3、6、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干扰素α单用和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 32例 ,给予干扰素α 1b 5MU ,肌肉注射 ,每周 3次 ,共 2 4周 ,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共 4 8周 ;干扰素组 30例 ,拉米夫定组 2 4例。观察 3组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率。结果3组病人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 ,HBeAg阴转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 ,HBeAg复发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结束时 ,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及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 (P <0 .0 5 )。随访 2 4周 ,HBV DNA复发率 ,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及联合组 ,联合组ALT的反跳率明显低于干扰素组及拉米夫定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干扰素α或拉米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联合用药抑制ALT反跳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注射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临床试验 ,阿奇霉素治疗 5 0例 ,静滴 10mg·kg-1·d-1,疗程 4 .72± 0 .16d ;红霉素治疗 4 8例静滴 2 0~ 30mg·kg-1·d-1,2次 /d ,疗程 6 .88± 0 .2 0d。结果 :阿奇霉素临床总有效率 96 % ,对照组 94 % ,不良反应率 8% ,对照组 17%。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替比夫定与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4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单用组.联合组22例,同时使用替比夫定及胸腺肽α1 52周.单用组20例,单用替比夫定600 mg/d,52周.定期检测肝功能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肝功能复常率在26、5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在24周时为72.4%,单用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52周(86.2%vs 60%)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抗HBe在第26周(31%vs10%),52周(44.8%vs 20%)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比分析3、6、12个月HBV-DNA阴转率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比较两种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8年12月经100mg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岁。服用100mg拉米夫定52~156周发生YMDD变异,HBVDNA低于治疗前水平,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ULN/L患者分为A组(26例),继续用100mg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服用100mg拉米夫定52~156周发生YMDD变异,HBVDNA定量检测高于或等于治疗前水平,ALT〉2×ULN/L,根据患者自愿分为B组(27例)和C组(23例)。B组用100mg拉米夫定联合10mg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C组用干扰素治疗48周。分别观察3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转换率。结果治疗48周时,B、C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74.1%和78.3%,明显高于A组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分别是77.7%和73.9%,明显高于A组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疗效不理想,改用干扰素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服用拉米夫定YMDD变异者病情进展相关因素,提高抗HB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拉米夫定治疗患者267例,平均治疗18个月后进行YMDD检测,分成YMDD(+)组、YMDD(-)组,分析两组间在治疗前1个月、平均治疗18个月后肝功能、血清学肝纤维化、HBV-DNA定量的差异。结果:YMDD(+)组与YMDD(-)组比较,治疗前YMDD(-)组HBV-DNA病毒量普遍较YMDD(+)组低;患者在治疗后YMDD(+)组转氨酶、HA、IVC明显高于YMDD(-)组(P<0.05);蛋白合成指标(TP、Alb)均低于YMDD(-)组(P<0.043);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YMDD(-)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后转氨酶、肝纤维化指标升高、蛋白合成指标下降,HBV-DNA病毒增加应作为YMDD变异患者病情进展的临床指标。HBV-DNA定量较低,ALT较高抗病毒效果较好,发生变异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HBV YMDD变异检测方法,用于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中耐药性突变的监测。方法:采用三种特异性TaqmanMGB探针和一对共同引物,建立了检测HBV YMDD变异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针对总HBV 、YIDD变异、YVDD变异的三管并行检测,可以确定YMDD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病毒群中的比例。对YMDD野生株、YIDD变异株、YVDD变异株的病毒质粒经过梯度稀释进行检测验证。以序列直接测定法作为诊断YMDD 变异的金标准,对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作评价。并对112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血清HBV 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YMDD变异情况。结果 该方法在105--108Copies/ml 的YMDD野生株、YIDD变异株、YVDD变异株检测中匀未出现非特异性扩增信号;相同浓度的YMDD、YIDD、YVDD在三种不同探针的反应管中的扩增效率基本一致;病毒野生株与YVDD变异株的实际混合比例与计算比例基本一致;该方法检测YIDD、YVDD的最低检测界限为1000 Copies/ml,能在106Copies/ml病毒群中检出0.1%的变异株的存在。以直接测序方法为金标准,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性96%,诊断符合率97.5%。该方法检测112例经拉米夫定1--3年治疗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7 例发生YMDD 变异,阳性率27.2%。结论:该方法能够直接检测HBV YMDD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病毒群中的比例,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经济实用等优点,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拉米夫定耐药性突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YMDD自然变异与抗病毒治疗后变异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未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经拉米夫定治疗后的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P区多聚酶YMDD变异情况,观察其特点。方法选择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19例和经拉米夫定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的CHB患者30例,采用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聚合酶链反应熔解曲线法(FH—PCR—MC)对其血浆标本进行YMDD基因序列突变检测。结果119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变异检出率为19.3%(23/119),23例出现自然变异毒株的患者,其体内病毒均为变异株与野生株共生,且变异株为非优势株,变异株在总病毒量中所占的比例均在50%以下,变异类型以YVDD为主(20例)。30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变异检出率为56.7%(17/30),17例阳性患者有11例患者体内病毒完全为变异毒株,仅6例患者为变异株与野生株共生,且变异株为优势株者占83.3%(5/6);在变异类型上YVDD占8例,居多;YVDD与YIDD同时阳性占3例。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存在YMDD自然变异毒株,且变异株皆与野生株共生,变异株为非优势株。经拉米夫定治疗后的变异多数为完全变异,少数为变异株与野生株共生,且变异株大多为优势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前、后血清乙肝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检测37例拉米夫定YMDD变异患者治疗前、变异后以及20例YMDD变异患者继续治疗6个月时血清HBV-DNA、HBeAg、前S1蛋白、ALT等指标的水平.结果YMDD变异组治疗后的HBV-DNA、ALT含量及前S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自身对照组,而HBeAg阳性率则无显著变化;YMDD变异组患者继续治疗6个月时与刚变异时比较HBV-DNA含量显著降低,而前S1蛋白、ALT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病毒的YMDD变异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变异后血清乙肝标志物HBV-DNA、前S1蛋白、ALT等水平变化显著;尽管发生了HBV聚合酶变异,这些病人在拉米夫定作用下仍显现持续HBV-DNA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发生HBV YMDD变异后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另选择未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作对照组.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 YMDD变异类型、变异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 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YMDD变异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HBV YMDD未变异组(P〈0.01).HBV YMDD变异类型(YVDD、YIDD、YVDD/YIDD)的分布与血清HBVDNA载量无相关性.HBVDNA载量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有相关性.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越来越早.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和HBV YMDD变异,可动态观察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和观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熊英  宋玉国  黄建文  张吉林 《临床荟萃》2007,22(17):1229-1232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影响变异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测和判断HBV YMDD变异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50例CHB患者作为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CHB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在用药期间HBV 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治疗组在用药前后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组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24.0%,明显高于对照组52周时的变异率3.3%(P<0.05);治疗组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24.0%,明显高于用药26周时的变异率4.0%(P<0.05);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高组(28例)患者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35.7%)明显高于HBV DNA水平较低组(22例)患者的变异率(9.1%)(P<0.05);治疗组中未变异的38例患者在用药5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65.8%)明显高于变异的12例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16.7%)(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导致HBV YMDD变异的产生,并且该变异的发生率随着拉米夫定的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BV YMDD变异的发生同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联合组)58例,采用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单药组)57例,采用拉米夫定片单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等情况,并对20例初治联合组、12例初治单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在B超引导下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率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初治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与初治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PCⅢ、ⅣC、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和未发生病毒变异密切相关。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片单药治疗能更明显地抑制HBV复制,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石铭  张勇  祝英华  花艳艳  韩博 《检验医学》2010,25(12):956-958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期间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突变株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法分别对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YMDD突变株及基因型检测。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时间〈12个月、12~24个月及〉24个月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5%、35%、16%,YMDD变异率分别为22%、54%、100%。对11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发现,B型占17%,C型占75%,B、C混合型占8%;其中,B型、C型患者中YMDD变异率分别为21%、19.5%,B、C混合型患者中未发现YMDD变异。HBV DNA与HBV的YMDD变异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期间,HBV的YMDD变异不受病毒基因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