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目前养老服务供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做到精准养老,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基于客观评估工具对老年人进行分级照护是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级照护养老体系尚未健全。由此提出“建立基于老年人能力评估与需求的分级照护体系,为不同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我国老年人分级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构建分级照护理论框架,确立老年人照护评估工具,建立分级照护等级划分标准和照护服务内容,创建适合我国养老机构的分级照护模型,建立老年人分级照护网络平台,使能力评估自动化、照护分级智能化、数据管理规范化。为我国养老分级照护制度改革、养老机构分级照护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为科学建立第三方评估、政府精准发放养老补贴、老年人科学购买养老服务、合理配置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浙江省金华市8个社区及6家养老机构的长期照护老年人共813例,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除听力外,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各项健康需求均高于居家者(P〈0.05),但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均高于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理时间、认知能力、慢性病数目;影响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卧床状况。结论: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大,健康为影响其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探索构建评估长期照护老年人的综合健康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养老机构更好地为入住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与5家养老机构的10名入住老人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与入住老人访谈后共提炼出4个主题:医疗服务是影响老人选择养老机构的主要因素;养老机构医疗团队服务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对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心理健康和自我照护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特色品牌有待进一步打造。结论 从探索多样化医养结合途径,增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就医体验感;多管齐下,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入住老人心理需求,促进入住老人心理健康;提高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打造医养结合服务特色品牌入手,提升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失能情况,评估老人对机构照护的感受.同时思考目前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入住我院的90名老人进行调查,通过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照料、基本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照护项目的选择,评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情况,再对照老人的家属对机构内照护服务的需求选择,确定老人与家属间的一致性.结果:43.02%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照护项目是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是基本医疗护理,其中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一项照护项目是精神照料,中、重度失能老人认为是基本医疗护理.在精神照料服务方面老人和家人一致性略低.结论: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在精神照料服务和康复功能锻炼方面要拓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失能情况,评估老人对机构照护的感受。同时思考目前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人住我院的90名老人进行调查,通过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照料、基本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照护项目的选择,评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情况,再对照老人的家属对机构内照护服务的需求选择,确定老人与家属间的一致性。结果:43.02%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照护项目是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是基本医疗护理,其中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一项照护项目是精神照料,中、重度失能老人认为是基本医疗护理。在精神照料服务方面老人和家人一致性略低。结论: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在精神照料服务和康复功能锻炼方面要拓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所市级养老机构住养老人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住养老人的性别年龄分布、照护等级概况、医保性质分类、常见病分布及个体患病情况,多维度分析调查结果,根据服务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内容,以便更好地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养老行业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让老人适宜养老、规范养老、安心养老,为发展国家养老事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市养老机构老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现状,了解老人的医养服务需求和为老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运用躯体生活自理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对养老机构583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64.2%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患病率最高的依次为高血压(36.5%)、糖尿病(16.4%)、骨质疏松(11.3%);完成能力最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次为做饭菜(58.8%)、外出购物(60.7%)、做家务(62.4%)。结论养老机构老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养老机构护理者应为老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措施,建设适合不同身体状况老人运动的体育、康复设施,以预防、延缓因慢性病造成的老人失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初步探索并实践一套社区失能老人"三老联动"一体化长期照料服务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护老、终老的社区医疗服务保障,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降低医疗护理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乔老机构内失智照护服务的供给现状,为提高针对失智群体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针对广州地区10家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失智老人及护工进行访问调查;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失智群体日益受到养老机构的重视,但在专区设立和服务供给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稳步提高,但人员不足的情况较为明显。结论建议针对失智群体提供专门的护理等级和护理要求划分标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提升医疗照护水平及护工人员供给能力;合理配置精神卫生资源;探索满足失智群体需求的"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老年人的照护费用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费用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医疗决策、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服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规划长期护理保险和财政投入等,这对于老年人、家属、医疗照护服务提供者、养老照护机构、国家财政和医疗保险部门等都非常重要.目的 ...  相似文献   

11.
当今我国胃肠外科老年期痴呆患者正在逐渐增多,其照护以家庭照护为主导,社区支持严重不足,机构照护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借助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为痴呆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直接支持、加快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加速培养老年护理专门人才、推行"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整合公共资源,在社区方面进行"医养结合"、重视社会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老年期痴呆的了解、构建痴呆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国际和国内关注的重点,无论是医疗服务机构还是各级养老机构,都在积极探索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新思路。目前,一种新型的医疗照护方式,即中期照护正在国际兴起。其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及时出院、避免不必要的再住院及减少入住长期照护机构的需求。而中期照护在中国内陆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国内的应用价值、开展流程等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对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病残老人的家庭生活现状进行调查 ,探讨其家庭生活现状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关系。方法 :对 6 0位社区病残老人的家庭生活居住类型、婚姻状态、家庭儿女个数、个人收入、住院费用来源、医疗保障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家庭生活现状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关系密切。结果 :高龄、病残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 ,社会应高度重视养老社会化问题和社区养老工作 ,重视社区养老福利机构的建设 ,改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结论 :老年人家庭生活现状的变化和社会养老的需求对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制和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国老年人数量已达到2.02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10%,半失能、失能、失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近100万[1]。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医疗服务,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2]。2014年隆福医院与汇晨养老公寓在医疗、护理、康复、照护、心理等多种服务实现无缝衔接。入住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或不能自理,养老的同时还需要医疗护理[3]。本文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护理迫切需求,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中所需的护理形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12月至2016.12收治的508位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养结合无缝衔接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中护理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路径管理模式在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料中应用,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选择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60名,按照设计的路径管理图表对其实施照料护理。6个月后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以焦虑、抑郁及皮肤、营养状况和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干预前后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按照路径管理模式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实施照料护理6个月后,GDS、HAMA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皮肤和营养状况、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路径管理模式对失能老人进行照料,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及皮肤、营养状况,提高了老年人的满意度,使失能老年人获得最佳照护服务,同时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对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病残老人的家庭生产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其家庭生活现状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关系。方法:对60位社区病残老人的家庭生活居住类型、婚姻状态、家庭儿女个数、个人收入、住院费用来源、医疗保障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家庭生活现状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关系密切。结果:高龄、病残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社会应高度重视养老社会化问题和社区养老工作,重视社区养老福利机构的建设,改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结论:老年人家庭生活现状的变化和社会养老的需求对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制和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养老机构配套医疗服务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媛 《农垦医学》2010,32(6):553-554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石河子市养老福利机构越来越多。为更好的了解石河子市养老机构配套医疗服务情况,对石河子市区现有的7家养老福利机构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石河子市养老福利机构的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尚不能满足需求,配套的医疗设施和服务也不到位,从一定程度了阻碍和限制了石河子市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照护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养老机构专业照护人员数量不足、儿女外出工作繁忙等多种因素致使老人的照护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应用智能机器人照护老人为老年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主要探讨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照护老人的实施背景、分析影响因素及带来的思考和对策.本文认为,加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照护老人的推广度、提升产品质量与隐私安全性、站在理性角度考虑该模式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是其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为机器人智能照护老年人的顺利应用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我国各地各机构分级护理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统一,加之老年人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影响了分级护理内容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导致实际的分级护理可能与老年人需求、能力等级不匹配。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为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老年照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和常州市2家养老机构的老年人(≥60岁,n=575)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分别用以评价老年人的能力等级、照护问题和需求。采用interRAI-LTCF中的临床评估报告(CAPs)分析每例老年人的综合评估资料,记录发现的照护问题;采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的老年人与CAPs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92.5%。其中,能力等级评价为能力完好55例(10.3%),轻度失能264例(49.6%),中度失能71例(13.4%),重度失能142例(26.7%)。采用CAPs可将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的照护问题分为4类21个方面,老年人存在的中位照护问题数为4(3)个。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能力完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轻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心理社会和躯体活动不足问题,是精神慰藉和健康促进服务的高需人群;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和临床健康问题,是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高需人群。结论 运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照护需求进行比较,发现能力等级不同的老年人之间照护服务需求存在差异,这可以为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老年健康服务项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老人高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伤残率也随之增加,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传统社会,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多由家庭承担,然而随着"4-2-1"型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现象的出现,使得家庭照护功能减弱[1],因此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志愿者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照护老人方面的优势是人员多、相对分散、有耐性,这正好对应老年人照护需求方面的数量大、时间不等、麻烦等特点[2].在志愿者队伍中低龄老人志愿者表现出诸多优势,较年轻的老年人可以帮助衰弱的、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活动不仅响应"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号召,重要的是为社会做贡献.本文从低龄老人及长期照护志愿服务的概念、低龄老人参与长期照护志愿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