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微孔滤膜(以下简称微膜)进行低位加压过滤药液时,一旦停机,由于管道中液体的迅速回流,常使滤器中的微膜被吸破,造成过滤失败。在生产实践中,笔者在迥流管的上方加一单向活塞即有效的防止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未再出现微膜被吸破的现象。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孔滤膜(以下简称微孔膜)作为一种过滤介质已在注射液,眼用液的过滤,生物制品的除菌及临床输液作为终端净化装置被广泛采用。因而微孔膜的结构与性能是药剂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仅就微孔膜结构的基本概念,微  相似文献   

3.
微孔滤膜使用前一般先于灯光下检查微膜是否完整无破损,如果已破损,则废弃,对于一些有针孔状的小点,能透光或几乎能透光的微膜,为确保过滤质量,我们配制了修补微膜的溶液,经多次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取冰醋酸1mL,加无水乙醇10ml,加φ150mm废滤膜1张,搅拌溶解,即得乳白色粘稠液体。  相似文献   

4.
微膜滤器的过滤介质是微孔滤膜(Micropo-rous Filter Memberanes),简称MFM。它是筛网状精滤介质。国产微膜是由硝化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混合酯所制成。微膜的孔径由0.05到14μm不等。国产微膜用于输液生产的,其孔径有0.65、0.80、1.0、1.2、3.0μm等几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孔径大小十分一致,并均匀地分布在膜上,占全膜面积的80%以上。这些性质使它的滤速比能截留相同大小微粒的其它滤器快40倍。由于它的筛网特性,易被阻塞,必须把欲通过它的药液作  相似文献   

5.
膜分离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膜分离技术以压力为推动力实现溶质与溶剂的分离,在常温下操作、无相变,能耗低,应用于医药工业的多方面,按分离物质的大小,将膜分离技术分为微波、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微滤可用于空气过滤除菌,淀粉 过滤除菌,溶液的预过滤,发酵液过滤;超滤可用于除草原,除大分子杂质和大分子药物的浓缩;纳滤可用于抗生素溶液的浓缩和从结晶母液中回收产品;反渗透可用于除去无机盐及小分子物质。对膜组件的应用型式及适用范围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微型滤器诸如膜滤器、亚微滤器(Submicron filters)、微孔滤膜、半透膜及其操作方法等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拟在微滤系统过程的设计方面加以论述。适用性试验适用性试验应先进行静态试验,即置一47mm直径的滤膜于烧杯内的试验溶液中24~48小时。在整个浸泡时期终了前随时检验侵蚀迹象,测量滤膜的直径以检查有无过分皱缩。其次进行动态试验,即在压力下过滤试验溶液。当溶液通过滤膜时,任何不适用性均会迅速显示。将直径为47mm的滤膜垫置加压过滤持器中,使少量溶液(恰能浸润滤膜)  相似文献   

7.
目前将0.8~1.2μm 的微孔滤膜用于大输液的精滤,易被堵塞。我院制剂室采用不同孔径的微膜联合应用,基本解决了易被堵塞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过滤速度,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过滤1500L输液溶速依然不减,澄明度合格率由90%提高到95%,微粒数达到了药典规定的限度,也减少了每  相似文献   

8.
WO 2007016223-A2本品由一种聚合物及葡萄籽提取物、石榴提取物、一种辣椒制剂和薄荷醇组成,具有抗污垢活性。用于抑制过滤器(如膜式过滤器、合成膜、超滤膜、微滤膜、纤维过滤器、颗粒式过滤床、圆柱形过滤器、气  相似文献   

9.
纳滤——新型的分离小分子有机物的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膜分离技术在制药行业为人们所熟知的已有微滤 (MF)、超滤(UF)、反渗透 (RO)等。近年国外又拓展了另一滤膜系列———纳米过滤 (Nanofiltration) ,这种膜存在真正的微孔[1] ,其孔径范围大约在1~几个纳米左右 ,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000 ,故被称为纳米膜。根据这种膜的特征 ,美国Film -Tech公司把这种膜技术称之为纳滤[2]。因为膜对单价无机盐的截留率较小 ,所以膜两侧不同离子浓度所造成的渗透压远低于反渗透。而在同等压力下 ,纳滤膜通量则比反渗透大得多。所以纳滤膜又被称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使用两种(A、B)纳米膜除病毒过滤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使用A和B纳米膜过滤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各10批次,比较过滤流速、产品收率及产品主要质量指标(蛋白含量、pH值、纯度、抗补体活性、分子大小分布).结果 B纳米膜单位膜面积过滤流速高于A纳米膜(t=16.98,P=0.000).在一个全批次量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纳米膜过滤中,使用B纳米膜的产品收率高于使用A纳米膜(t=8.87,P=0.000).使用两种纳米膜过滤后,产品的蛋白含量(t=1.49,P=0.171)、pH值(t=0.19,P=0.853)、纯度(t=0.00,P=1.000)、抗补体活性(t=0.08,P =0.934)和分子大小分布(t=0.21,P=0.84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除病毒过滤生产过程中,使用B纳米膜的过滤效率高于使用A纳米膜.两种纳米膜过滤后的产品质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过滤方法对艾司唑仑片含量及其均匀度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的过滤方法对艾司唑仑片含量及其均匀度测定的影响。方法 分别利用滤纸(LPM)、混合纤维素酯膜微孔滤膜法(CFMF)以及偏氟膜微孔滤膜法(PFMF)过滤,然后依次测定艾司唑仑含量,计算出A 1.80S。并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3种过滤方法测定3批样品,含量和均匀度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但3种方法过滤后测定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三种过滤方法操作方便且准确.实际应用时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12.
蒋薇  彭静涵  代芬  张艺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27-1828
目的 比较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输液器和输液泵输注速度、精确度以及实用性,以便更好地对二者进行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1~12月将2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06例,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输液器;对照组107例,采用输液微量泵静脉滴注。观察两组输注速度精确度及其使用的方便度。结果 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输液器和静脉输液微量泵均能达到输液速度的精确标准,两组患者输注相关时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输液器在临床上使用方便、快捷,更加受到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认可。观察组患者使用后产生焦虑、无交谈看书、影响活动、费用接受度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使用后不了解程度、认为阻塞易发现、认为药液外渗易发现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输液器和微量泵均能达到临床静脉滴注的精确度,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输液器更方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膜控型微丸削剂的特点、所用材料及调节药物释放的方法等方面介绍膜控型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普通缓释微丸、脉冲微丸、肠溶微丸及结肠靶向微丸等膜控型微丸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释药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幸良红  程青华 《首都医药》2008,15(10):41-41
目的 为了制备西咪替丁控释微丸并研究其释药机理,方法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包衣液中溶媒系统的组成、膜材的浓度、包衣膜厚度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丸释放出的药物浓度.结果 制作的微丸,包衣液中的溶媒系统的组成、膜材浓度及包衣膜厚度共同决定衣膜的控释能力.体外释放表表明制备的微丸属于包衣骨架控释微丸,随包衣厚度的改变释放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新方法—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穿心莲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法:将样品用甲醇浸泡、超声、过滤后,配成样品溶液。经用装有正辛醇的中空纤维膜进行液相微萃取后,用 HPLC 法测定复穿心莲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 Waters symmetry C_(18)柱(150 mm×3.9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结果:脱水穿心莲内酯浓度范围在100~80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加样回收率>96.0%,RSD<3.8%。结论:通液相微萃取后,能有效地去除检测复方穿心莲片中的干扰物质,样品处理无需经过中性氧化铝柱纯化,获得了较高的选择性该方法简便、快速,与不经过液相微萃取的液相色谱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28倍,是测定复方穿心莲片中脱水穿心莲内含量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伴生物质对何首乌中药水提液微滤过程的影响。方法从物理化学参数、有效成分膜透过率、高分子膜截留率及特征指纹图谱多角度分析不同压力、流速及膜孔径条件下微滤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条件下微滤过程中膜污染机制。结果微滤精制前后,电导率与浊度变化显著降低,pH与黏度变化较小;高分子截留率随膜孔径增大而降低,随压力、流速增大而增大。结论何首乌中高分子等伴生物质对膜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功能聚合物制备的复合微孔膜对病毒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用此过滤材料研制的复合微孔膜可从空气中去除病毒。该复合膜由交联聚(N-苯甲基并-4-乙烯氯化吡啶)制备而成,是由大量直径为1.7μm的细小颗粒相互联接在一起,并采用无纺布进行强化,膜的厚度为0.83mm,孔径为14.3μm,孔隙率为42%。使用噬菌体T4作为检验病毒进行了过滤实验,当进气中病毒浓度为106PFU/ml时,采用一层膜进行过滤,可去除空气中99.9994%~99.9998%的病毒(其浓度减少 5.2~5.7log单位)。随着进气中病毒浓度的降低,被去除的病毒的百分数增加,当进气中病毒的浓度为 105PFU时,经过滤后的气体中没有检测出病毒。由于膜内的孔大于病毒,利用吡啶型聚合物对病毒的亲和力,可达到从空气中去除病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玉军  徐占鳌  梁毅 《中国药事》2010,24(6):608-611
目的分析我国药品无菌过滤验证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方法从完整性检测、滤膜质量均一性及过滤验证的规范性三个方面,研究探讨无菌过滤工艺在验证与实施中的急需改进之处。结果与结论我国无菌过滤工艺在法规及行业实施中存在缺陷,药品生产企业及过滤器(膜)供应商应加强协作,监管当局应加强相关的立法与监督,使过滤工艺在实施中的缺陷得到纠正,降低无菌过滤的风险,确保药品的无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连续板式超滤与间歇板式超滤在头孢菌素C发酵液过滤提纯中的效果。方法进行30批连续板式超滤与间歇板式超滤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式板式超滤分离头孢菌素C发酵液具有膜污染程度小,清洗后膜通量易恢复,滤液质量好、滤液单位均一等优势。结论连续板式超滤更适应头孢菌素C的过滤分离及与后续提取工艺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膜控型微丸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丸作为多单元给药系统的代表,特别是膜控型微丸凭借其良好的释放可调节性,则逐渐成为缓控释微丸制剂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膜控型微丸缓控释制备技术和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缓控释微丸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