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四肢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四肢穴位按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半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半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Fo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中风瘫痪患者,给予四肢穴位按摩干预,明显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电针疗法、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方案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及按摩期间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改善其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作用.方法 将9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入院后第4日即行穴位按摩,2次/d,连续10d;记录患者每日的排便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风后便秘的发生率为52.08%,观察组中风后便秘发生率为1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穴位按摩对中风患者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普通护理人员均可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接收的脑卒中康复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穴位按摩的联合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水平及肌力改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在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肌力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过程中,采取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策略,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肌力改善的水平,提升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敷贴联合抗痉挛手法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痉挛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及敷贴方式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者中医症候进行积分,评定患者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或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张力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按摩敷贴联合抗痉挛手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中医症候、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单一抗痉挛手法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 3组 ,针刺组 2 8例 ,穴位贴膜组 2 7例 ,综合治疗组 3 1例 ,分别应用针刺、穴位敷贴以及二者综合的方法同期用来治疗中风偏瘫。结果 各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肌力。针刺组、穴位贴膜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4.4%、71.0 %和 93 .9% ,其中综合治疗组优于其他二组 ,与穴位贴膜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针刺治疗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月霞 《新中医》2015,47(1):232-23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应用于中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抑郁水平。结果:2组护理干预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HAMD评分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将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应用于中风抑郁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对脾胃虚寒型消化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8例消化内科收治确诊为脾胃虚寒型消化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指导患者慢走、慢跑、太极拳、腹部按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消化不良指数(NDI)评...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中风偏瘫采用电针+穴位敷贴治疗的价值及作用。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 2018 年 5 月 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 电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徒手肌力检查(MTT)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 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 有效率为 97.77 %,高于对照组的 7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风偏瘫采用电针+穴位敷贴治疗 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促进病患偏瘫症状康复,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提升其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敷贴临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治疗组(针刺加穴位敷贴)20例中风恢复期病人,分为气滞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中药方1敷贴肾虚血瘀型病人,中药方2敷贴气滞血瘀型病人,主穴为肝俞、肾俞,适当加以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并与对照组(单纯传统针刺组)相比较.结果:穴位敷贴治疗中风病人恢复期有效率肾虚血瘀组达75%,气滞血瘀组达87.5%;对照组有效率达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传统针刺加穴位敷贴肝俞、肾俞等腧穴能更加有效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分级法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2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I及GQOL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可以加快患者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在妊娠剧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妊娠剧吐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秦岭 《内蒙古中医药》2014,(20):160-16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术后6h后给予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第一次肠鸣音出现的时间,排气及排便的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8%、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康复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住院的中风后下肢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用《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进行感觉功能恢复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 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 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艳  潘雪静 《光明中医》2022,(21):3945-3947
目的 对穴位敷贴结合艾灸辅助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97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穴位敷贴结合艾灸辅助康复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神经因子NGF、NSE、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HAMD和HAMA评分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观察组SS-QOL评分、Fugl-Meyer评分、NGF和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结论 穴位敷贴结合艾灸辅助康复疗法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秀香  周慧洁  胡利利  王琼 《新中医》2021,53(1):191-193
目的:观察丁桂散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结直肠肿瘤手术术后腹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 1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丁桂散贴治疗,研究2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研究3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丁桂散+穴位按摩治疗.观察比较各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脉软膏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患者的痉挛性偏瘫肢体上予白脉软膏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在肌力、肌张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痉挛恢复、肌力改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肢体白脉软膏联合穴位按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偏瘫肢体的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为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打下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胡玉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43-4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针刺对照组64例,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组64例,分别应用传统针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来治疗中风偏瘫。结果:各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肌力,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穴位按摩,对照组48例采用丁香柿蒂散穴位敷贴。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痊愈27例,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的疗效确切,且明显优于丁香柿蒂散穴位敷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手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6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腹部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三天均已肛门排气。结论:腹部手术后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