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中老年妇女174人前臂骨密度及某些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本中老年妇女前臂骨密度(BMD)随增龄变化的特点及与其相关的某些因素。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TX100型单能X线吸收仪(SXA)测定前壁BMD《体格及肌力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及握力。通过问卷获得有关日常身体活动及富含钙的食物摄入情况。结果:174名40-79岁健康妇女前臂BMD平均值随年龄而递减,50岁后骨损失加速,最高骨质累积丢失率为35.2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妇女的骨密度检测分析,了解中老年妇女骨量的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吁请各方对骨质疏松的重视以及加强防治.方法:利用GE公司的Lune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来本院进行身体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妇女233人,常规进行腰椎(L2-4)前后位及左侧股骨近段(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的前后位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评价,以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析比较:T≥-1.0秒为正常;-1.0秒>T>-2.5秒为骨量减少;T≤-2.5秒为骨质疏松.结论:随年龄增加妇女的骨密度值由骨量减少向骨质疏松发展的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并为防治OP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窒检测的就诊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准确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采用法国DMS公司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腰椎(L2~4)和髋部各部位BMD均与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低BMI组(BMI%18)与超BMI组(BMI〉25)比较,髋部各部位的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者为腰椎,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中老年妇女是OP的高危人群,女性在40岁之后应监测BMD的变化,中老年人群应普及预防知识,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骨密度测定了解住院老年人在年龄、性别因素和疾病谱方面其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1157例住院老年人进行正位腰椎(L3~L4)骨密度测定,计算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1157例住院老年人中996例为骨质疏松症,占86.08%,55例为骨量减少者,占4.75%。从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89岁,9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是55.55%、85.00%、84.87%、84.96%、85.71%、89.60%、89.12%,呈现随年龄增长逐渐递升(P〈0.05),统计有差异性意义。女性患者620人,骨质疏松症597人,男性患者537人,骨质疏松症409人,骨质疏松率分别为94.7%和76.1%。女性老年病人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病人(P〈0.05)。不同的疾病谱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骨折42/42例(100%)、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342/311例(90.93%)。糖尿病201例/175例(87.06%)、重度COPD108例/93例(86.11%)。结论老年住院病人的骨质疏松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率也随着上升,女性病例发生率多于男性。骨折、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糖尿病、重度COPD的骨质疏松率高于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日本中老年妇女前臂骨密度(BMD)随增龄变化的特点及与其相关的某些因素。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TX100型单能X线吸收仪(SXA)测定前臂BMD。体格及肌力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及握力。通过问卷获得有关日常身体活动及富含钙的食物摄入情况。结果:174名日本40~79岁健康妇女前臂BMD平均值随年龄而递减,50岁后骨损失加速。最高骨质累积丢失率为35.2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该人群中,年龄与前臂BMD呈显著负相关。握力、日常规律性运动习惯与前臂BMD呈显著正相关。而身高、体重及经常性含钙食物摄入习惯则与前臂BMD关系不密切。结论:很多因素影响中老年妇女BMD。对前臂BMD,年龄、肌肉的强度和日常规律性运动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对防止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方法:采用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361名进行腰椎前后位、侧位和股骨近段骨密度测量。结果:随年龄的增加BMD逐渐下降,以绝经后变化明显,本组仅骨量减少发生率26%,骨质疏松症患病率32.4%,股骨Ward's三角区最早出现骨量减少,腰椎侧位测量骨量减少较腰椎正位敏感。结论: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较高,妇女围绝经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84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2-4椎体和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并与老年对照组对比。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低于同龄对照组。女性患者的骨密度下降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患者的髋关节骨密度下降明显高于腰椎部位。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及伴糖尿病肾病是BMD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婷容  韩梅清 《广东医学》2006,27(1):107-10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探讨该类患者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1~4、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者的骨密度比较,研究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结果①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65~70岁组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除了60~65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外,6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各年龄组Ward’s三角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和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区,结论①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②2型糖尿病能使部分老年患者易患有骨质疏松症。③骨质疏松患者最早出现骨密度改变在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26-133
目的通过测量北京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分析比较北京南北郊区成年人在各年龄段的骨密度差异及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北京大兴区成年男性1040例、女性1892例,密云地区成年男性780例、女性423例的非优势前臂桡骨远端1/3处的骨密度,记录BMD值。将检测结果按地区、性别、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分为7个年龄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同地区、同年龄段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在性别间的差异,分别比较同性别、同年龄段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在北京南北郊区间的差异,分析两地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人在各年龄段的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兴区60~69岁年龄段男性、50~59岁年龄组女性的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均值低于密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大兴区其他各年龄段女性BMD均值略低于或接近于密云地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峰值均出现在30~49岁年龄段间,且BMD均值随年龄增高而逐步降低。结论密云地区人群整体骨量稍高于大兴区,但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两地区差异不明显。大兴区、密云地区人群中的50岁以后中老年人群,尤其女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应给予适当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54例女性患者的骨密度测定值(T值)根据年龄分组分析.结果 45岁以上的女性骨密度明显低于45岁以下的女性.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期女性骨密度明显降低,骨钙开始丢失,应引起女性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及时补钙,防止钙流失,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病程及绝经与否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92例女性甲亢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组,按病程长短又分为短程和长程两亚组,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前甲亢病程长者L2及腰椎总体骨密度明显低于病程短者(P<0.05).绝经后甲亢长程组腰椎及髋部各个测量部位的骨密度较短程者显著降低(P<0.05),在L2及髋部其差别尤其显著(P<0.01).结论:病程及绝经与否影响着女性甲亢患者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2.
谭小红  张红  刘玮  曹行之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541-543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0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患者和123例健康女性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患者与健康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女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的骨密度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血胰岛素等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用阿托伐他汀组(30例)及空白对照组(30例)。治疗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持续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10wdensitylipoprotein,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骨钙素(boneglaprotein,BGP)及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的CRP、FPG、FINS、TC、LDL-C、TG、BMD较空白对照组低,HDL-C、BGP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的血脂紊乱有明确改善作用,对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 (BMI)对女性骨密度 (BMD)及骨质疏松症 (OP)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峰值期女性 10 12例和绝经后女性 5 76例不同骨骼部位的骨密度 ,按BMI不同各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 (对照组 )和肥胖组进行分析。结果 :除腰椎侧位外 ,骨峰值期和绝经后女性各部位BMD与BMI均呈正相关 (r=0 .130~ 0 .4 4 9和r =0 .189~ 0 .4 2 3,P <0 .0 5~ 0 .0 0 1) ;骨峰值期女性低体重组腰椎正位和髋部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肥胖组腰椎正位和髋部各部位BMD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绝经后女性除腰椎侧位外 ,低体重组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0 1) ,而肥胖组BMD均高于对照组和低体重组 (P <0 .0 5~ 0 .0 0 1) ;除腰椎侧位三组之间及桡骨远端 1 3段肥胖组与对照组的OP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它各部位OP的患病率为 :肥胖组 <对照组 <低体重组。结论 :女性骨峰值期 ,BMI大者通过负重作用刺激负重骨骼的BMD增加 ;绝经后 ,BMI大者通过负重和雌激素共同作用 ,延缓负重和非负重骨骼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源性脂肪对Hologic QDR4500A型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测量健康成年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的影响。方法:准备5与10 cm厚的猪腹部脂肪垫各1块。测量37名健康成年女性(A组)腹部依次放置两种厚度脂肪垫前后的腰椎骨密度、18名女性(B组)髋部放置此两种厚度脂肪垫前后的髋部骨密度,以及8位女性(C组)腹部放置5 cm厚脂肪垫前后的全身骨密度。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放置外源性脂肪垫前后的骨密度。结果:腹部放置脂肪垫后,腰椎的骨面积、骨量、骨密度都显著下降(P<0.001);髋部骨面积没有显著改变,但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处及转子间骨量、骨密度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05);全身骨面积、骨量、骨密度在加5 cm厚脂肪垫前后没有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的外源性脂肪可以使Hologic QDR4500A型DXA测量腰椎骨密度测量结果显著下降,对全身骨密度结果没有影响;髋部的外源性脂肪使测量的髋部骨密度结果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糖尿病(DM)患者、糖尿病足(DF)患者和正常人腰椎(L2-4)、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的骨密度(BMD),比较3组不同部位间骨密度有无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DM组与正常对照组的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的BMD低于正常对照组和DM组(P<0.05)。骨质疏松与DF的发生具有较强相关性。结论: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的监测及治疗,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 1 4 88名 1 5~ 95岁的中国湖南长沙地区健康女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股骨BMD并与Hologic提供的白人女性BMD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所有年龄段和测量部位的BMD均略低于白人女性参考值曲线 (P <0 .0 5) ;中国女性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BMD较对照组晚 5~ 1 0年达到峰值 ;在其后的大约 35年中 ,BMD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18.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及临床相关因素对BMD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27例女性T2DM患者和78例非糖尿病对照者正位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Neck、Ward's区、G.T.)的BMD,按年龄和病程分组进行比较,并对糖尿病患者的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病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脂等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50~59岁组女性T2DM患者各部位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60~69岁和70~79岁组L2、股骨近端BMD,以及70~79岁组L3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年龄组Ward's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Neck和G.T.(P<0.01)。T2DM病程≤ 5年、6~10年和>10年组各部位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年龄与腰椎BMD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绝经年限与Neck、Ward's区、G.T.BMD呈负相关(P<0.01),BMI与Neck、Ward's区、G.T.BMD呈正相关(P<0.01),病程、HbA1c、血脂与BMD无显著相关。结论:女性T2DM患者绝经后各部位BMD明显高于或不低于非糖尿病对照者;年龄大、绝经年限长是T2DM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BMI是T2DM患者BM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取中老年男性尿流率资料,了解我国中老年男性基本排尿功能状况.方法将1 131例中老年男性志愿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分别饮水1 000ml后进行尿流率检测,记录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排尿时间(VT),尿流时间(FT).结果随年龄增加Qmax、Qave、VV都显著降低,不同组间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Qmax下降率约为年龄每增加10岁,Qmax降低2.3 ml/s.结论中老年男性尿流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降低,部分患者症状与实测尿流率有背离现象,提示不能单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前列腺手术.本研究累积了我国中老年人基本尿流率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标准化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骨关节炎(OA)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300例女性OA患者(OA组)和101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第1~4腰椎(L1~4)、股骨颈、全髋等部位骨密度(BMD)。统计分析各组与OP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OA患者OP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P<0.01),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1)。OA患者OP组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非OP组(P<0.01),OA患者绝经后组各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组(P<0.01),OA患者OP组较非OP组年龄更大,绝经时间更长,孕产次数更多(P<0.01)。OA组OP女性未来10年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女性OA患者发生OP和骨折风险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其OP的发生和多因素相关,增龄、绝经年限长、孕产次数多是OA患者发生O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