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胃镜治疗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 46例效果良好,治愈出院;5例转外科;1例死亡.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并发症和饮食护理,对治愈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美娟 《吉林医学》2012,(30):6700-67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治疗后患者门、脾静脉的内径减小、流速增快、门静脉血流量增加。32例患者24 h内出血停止18例,25~72 h内出血停止13例,死亡1例。结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护理可以让患者得到尽快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莹 《当代医学》2021,27(27):34-36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案对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序贯注射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 两组止血成功率及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预后疗效及安全性较高,且患者预后生存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张娜 《中外医疗》2011,30(4):174-174
目的实施分期护理对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方法对2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分期进行心理、认知行为、饮食、生活等护理干预。结果止血成功率达86%,1年内再出血率下降。结论分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良反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CNP干预在其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72例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常规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CNP干预,比较特利加压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1周出血控制率等4个指标的组间差异,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患者特利加压素的不良反应(腹痛腹泻、血压增高、心率减慢和低钠血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近(44.7% vs. 44.1%,P>0.05),治疗依从性(97.4% vs. 82.4%)、护理满意度(89.5% vs. 70.6%)和1周出血控制率(100.0% vs. 85.3%)等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不良反应常见,CNP干预不能降低其发生率,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为早期止血带来显著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评价手术、内镜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干预措施对病人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分析了1992~1999年202例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的患者.首次接受干预措施时或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入院为研究起点,死亡、发生肿瘤或研究截止日为终点.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按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未干预组、手术组、内镜组、TIPS组及联合干预组,比较各组生存曲线;评价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生存率曲线(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干预组和手术组病人预后明显优于内镜治疗组和无干预组(P<0.05),而内镜治疗组和未干预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与手术组也无明显差异.采用Child-Pugh分级分层后显示对于ChildA或ChildB级者,结果相似.而ChildC级病人由于病例数较少无法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4个变量和预后独立相关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腹水、手术治疗.结论手术治疗或者手术联合其他措施的预防食管静脉曲张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预后.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腹水、手术分流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将其按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奥曲肽治疗)展开研究;同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止血时间与输血量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14%)则高于研究组(8.57%)(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于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曾杏珍  陆文玲  丁小容 《广西医学》2005,27(8):1282-1283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约35%在2年内可发生破裂出血,住院期间再出血的发生率可高达60%。在抢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时,重视出血的预见性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挽救生命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救治37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曾甫东 《广西医学》2007,29(10):1539-154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CT)其癌栓累及部位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原发性肝癌伴PCT患者,按PCT累及部位是否超过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入口处,分为Ⅰ型组和Ⅱ型组,观察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破裂出血及最终死亡原因.结果 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无差异(P>0.05);Ⅰ型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显著高于Ⅱ型组(P<0.01);Ⅰ型组最终死亡原因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Ⅱ型组最终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脑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PCT累及部位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根据PCT累及部位是否超过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入口处,可简便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饮食行为干预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饮食行为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1周后对饮食指导内容了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及死亡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良的饮食行为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常见诱因,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及不良饮食行为干预后,提高了其对饮食护理的依从性,改变了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住院次数,改变了患者预后,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5年国内外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的近况,总结护理方法及经验,指导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预防患者再次出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其中76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出血组,59例未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红色征(RC)、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主干内径(PVD)、脾门静脉内径(SVD)、脾长径(SPL)、脾厚度(SPT)、腹水最大液性暗区深度(ASmax)等相关指标。结果:出血组RC、PT、PVD、SVD、SPT、ASmax)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Logistic逐步分析发现,RC、PT、PVD、ASmax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密切。结论:RC、PT、PVD、ASmax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早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附院急诊科(046000)赵玉峰,吴君,秦德英,李爱珍本文对通过内镜、X线食道钡餐将确诊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8例患者,分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非食管胃底静脉出血二组,重点采用凝血酶、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并比较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和善得定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43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两组 ,2 2例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者为治疗组、2 1例应用善得定者为对照组 ,对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 2 4h内止血率分别为 77.3 %和 81.0 % ,两组差异无显著 ,且临床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近期止血疗效确切 ,无严重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边远山区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针对性护理、延续护理等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2.6%(P0.05);实验组的按时门诊复诊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2%(P0.05);实验组的1-6个月再出血率为20.83%,优于对照的52.1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预防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加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lt;0.05);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lt;0.01)。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能明显提高疗效,且止血迅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血清腹腔积液清蛋白梯度(SAAG)、门静脉内径(PVD)及血小板计数与脾长径比值(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抽取2013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n=26)和非出血组(n=24)。比较并分析两组SAAG、PVD及Plt/S-D,绘制SAAG、PVD、Plt/S-D及三者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1)两组SAAG、PVD及Plt/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G、PVD及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AG、PVD、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81及0.67。SAAG取值为20.50 g/L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58.3%;取值为20.10 g/L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2.5%。PVD取值为13.50 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3%;取值为14.25 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83.3%。Plt/S-D取值为0.88×109个/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7%;取值为0.97×109个/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6.7%。(3)SAAG、PVD及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评分公式为:预测出血评分=SAAG×PVD÷Plt/S-D,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取值为890.35时有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90.7%。结论 SAAG、PVD及Plt/S-D是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三项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再发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4周内是否再发出血,将其分为无再发出血组(86例)和再发出血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细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感染及门静脉宽度是影响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细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感染及门静脉宽度是影响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再发出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套扎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套扎术患者实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积极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的配合、术后针对性的护理等,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即出院时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后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套扎成功,术后2周胃镜检查显示显效4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100.0%;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程度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护理满意度96.50%。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较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大都具有出血快,失血量多,止血难度大,病死率高的特点.我们采用奥曲肽为主的新治疗方法,并作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我院1995年-1997年以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为主的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1998年至今以奥曲肽治疗为主的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2组治疗前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出血次数及出血量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