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长琴  楚冬梅 《海南医学》2010,21(21):90-91
目的总结我院2008-2009年来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年来收治的60例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资料。结果支原体感染男女比例为1.3:1,6-14岁高发,占70%;11月-1月高发,占50%-70%,引起咳嗽、慢性鼻炎症状,足疗程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好。结论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冬春季节高发,大环内酯类药联合止咳化痰药疗效好,足疗程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分析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咳嗽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另外80名同年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实验分析两组儿童血液中支原体、衣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对比结果的分析讨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儿支原体感染人数为31人(38.75%),衣原体感染人数为14人(17.5%),两者混合感染的人数为3人(3.75%);对照组患儿支原体感染人数为2人(2.5%),衣原体感染人数为2人(2.5%),两者混合感染的人数为0人(0%)。两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占到小儿慢性咳嗽患儿的半数以上,提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小儿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及早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130例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立创  李海霞 《吉林医学》2010,31(9):1227-1228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近三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30例的病因予以总结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居病因首位,占36.2%;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23.1%;支原体感染占12.3%;胃食道反流占11.5%;另外,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呼吸道异物、结核等也是慢性咳嗽的病因。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临床应明确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单一病因约占73% ~82%,多种病因占18%~62%[1,2].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三者约占80%以上.现对我院近4年来100例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给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 143例患儿进行检测血清含量.结果:1 143例患儿中肺炎、支气管炎患儿占49 %发热患儿占1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占5 %,肾病患儿占4.7 %,咽炎扁桃体炎患儿占2 %,其他患儿15 %.从年龄段分析:~3岁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占15 %,~6岁占23 %,~9岁的占32 %,~12岁占29 %,~15岁占24 %.结论:肺炎支气管炎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占比例大一些,同时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学龄前儿童亦有发病,有相关报道.提示: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后要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将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患儿 12 9例 ,按年龄分为 <3岁、3~ 7岁、>7岁 3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3岁组 49例 ,反复呼吸道感染 2 9例 (5 9.18% ) ;② 3~ 7岁组 5 2例 ,肺炎支原体感染 17例 (3 2 .69% ) ;③ >7岁组 2 8例 ,肺炎支原体感染 9例 (3 2 .14 % )。 90 .70 %患儿仅依靠临床经过及常规辅助检查 (X线胸片、血常规、PPD皮试、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测定 )作出诊断。 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本组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根据临床过程和常规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慢性咳嗽绝大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1],大环内酯类仍是目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标准治疗药物。临床常规应用红霉素滴注治疗[2],但该治疗副作用大,本研究对42例MPP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口服序贯疗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MPP患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4):519-520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选取在同一时期内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其临床特征,对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中,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所占比例较高,为32%,其中肝脾肿大的比例最低,仅为3%。感染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6d、存在发热现象、热程时间长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抗生素使用时间、热程长于7d、存在发热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恶心呕吐,并且儿童持续发热、热程时间长于7d、抗生素使用长于6d都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近期女性宫颈炎患者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300例女性官颈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女性官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145例,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48.3%.解脲支原体感染118例,由解脲支原体(UU)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39.3%,人型支原体(MH)感染2例,由人型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0.7%,UU合并MH感染25例,占8.3%.UU、MH及UU合并MH对强力霉素、羡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单纯UU感染克拉霉素敏感性也很高,其次是阿齐霉素、罗红霉素.结论 UU在女性宫颈炎患者中感染率较高,单纯UU、MH及UU合并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单纯性感染和混合性感染选用敏感性较高的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别、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30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结果 2305例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为55.18%;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6.70%,61.70%,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41.52%,2.95%,10.72%.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6.53%,32.08%,24.92%;3种感染类型仅有克拉霉素敏感率均超过75%,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均超过65%.结论 笔者所在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女性高于男性,以解脲脲原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须加强耐药监测,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规则用药,以控制支原体耐药株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朱桂芳  汤利  刘晓青  赵骄宜 《吉林医学》2013,34(22):4464-446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的关系。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中有27例患儿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54%;对照组患儿中有3例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6%。观察组的MP-IgM抗体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P<0.001)。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测定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慢性咳嗽患儿应进行MP-IgM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n=46例)和轻症组(n=102例),对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热程、病变部位、大片状病变类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热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ESR、WBC及体温≥38.5℃、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延迟、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对合并这些因素的患儿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在儿童急性咳嗽中感染的情况,提高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慢性咳嗽、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和严重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因急性咳嗽于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阳性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共检人数14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52例,占34.89%;可疑病例26例,占17.4%;阴性71例,占48.29%。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呼吸道感染的23.3%,且呈逐年增多趋势[2]。近年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及全身多系统并发症的病例报道屡见不鲜,争取早期病原诊断并及于规范化治疗,将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为临床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后的反馈诊断等。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探讨。结果:对门诊156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哮喘相关性咳嗽占32.7%(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为20.5%,过敏性咳嗽为12.2%);支原体感染占17.3%;鼻后滴漏综合征占16.0%;反复呼吸道感染占13.5%;胃食管反流占12.2%;精神性因素和支气管异物分别为2.6%、1.9%;其中有3.8%病因未明。经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大部分患儿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哮喘相关性咳嗽,支原体感染,鼻后滴漏综合征,针对病因治疗是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6~2011年来本院就诊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检出及耐药率变化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药敏试剂盒检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分离、鉴定、计数,然后分析就诊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年间检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10997例,支原体阳性率为58.1%(6386/10997);Uu 检出率为37.7%~48.3%,Mh 为0.3%~3.0%、混合型(Mh + Uu)为3.4%~18.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Uu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率变化非常显著,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保持高度耐药.结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Uu 感染占较大比例,同时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敏敏感性降低,提示临床应合理、规范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前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 ,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的红霉素不良反应较重 ,疗程较长 ,令患者特别是儿童难以忍受。阿奇霉素与红霉素虽同属于大环内酯类 ,但与红霉素相比 ,疗效快 ,疗程短 ,不良反应轻 ,发生率 <10 % ,现将应用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自 1999年以来 ,对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支原体肺炎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 ,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临床观察。1.2 方法 根据年龄选用适量阿奇霉素 0 .12 5~ 0 .5 g ,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 ,再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李利豪 《中国医疗前沿》2013,(10):96-96,104
目的了解本地区皮肤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对美满霉素等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通过对本院2010年至今377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做支原体分离培养及其对9种抗菌素的药敏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支原体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77例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213例,阳性率为56.5%,单一Uu感染138例,占36.6%,单一Mh感染15例,占4.0%,Uu合并Mh感染60例占15.9%。单独UU感染对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耐药性,单一MH感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耐药,而Uu+Mh混合感染中这两类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支原体感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以Uu为主,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临床应选用培养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 ,给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114 3例患儿进行检测血清含量。结果 :114 3例患儿中肺炎、支气管炎患儿占 4 9%发热患儿占 15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占 5 % ,肾病患儿占 4 .7% ,咽炎扁桃体炎患儿占 2 % ,其他患儿 15 %。从年龄段分析 :~ 3岁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占 15 % ,~ 6岁占 2 3% ,~ 9岁的占 32 % ,~ 12岁占 2 9% ,~ 15岁占 2 4 %。结论 :肺炎支气管炎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占比例大一些 ,同时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 ,学龄前儿童亦有发病 ,有相关报道。提示 :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后要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96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MP感染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惟一症状,64.6%的病例无肺部体征;82.3%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在(4~10)×109/L之间,常规C反应蛋白(CRP)< 10mg/L者占70.8%;胸片表现可有多种形式.结论 MP感染可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临床在诊治儿童慢性咳嗽时应做相应检查.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因此,抗生素疗法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是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是新型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感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现就我院儿科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