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胃脘痛亦即胃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的以疼痛为主症的病症.中医认为,胃脘痛主要源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劳逸无度,七情内伤,导致胃气失和,脾胃虚弱,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相似文献   

2.
胃痛,又名胃脘痛,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脾胃虚弱,气血失调,饮食不节而引起的胃脘部疼痛.胃脘痛的名称是由针灸学的任脉上有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名及其定位而来,具体位置相当于解剖学上胃及十二指肠在体表的投影.……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即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的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因此,常有人称心疼、心口窝疼.其发作多与饮食、情绪、酗酒及季节变化等密切相关,是临床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4.
胃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症,又称胃脘痛.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敖,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于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从解郁法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证,多与情志和饮食所伤关系密切,《临证指南医案》说:"情志不遂,肝木之气逆行犯胃."《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情志和饮食所伤,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均能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6.
浅表性胃炎,中医称之为"胃痛、胃脘痛、心窝痛、胸口痛、羊毛疔、腹痛"等.临床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而言,主要由肝气犯胃、痰湿中阻、痰热蕴结、饮食不节所致.  相似文献   

7.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火所养,以上腹胃脘处疼痛为主的病证.该病在脾胃肠病中较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高,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证的疾症,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多属本病范畴。 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主要由于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受损,气血运行受阻所致,而与精神和饮食关系最为主要。由于饮食不节可导致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失职,  相似文献   

9.
一、病名胃痛是指胃脘部发生疼痛,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在上腹部疼痛不适,往往伴有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后饱胀、胸闷不舒等症状。又称胃脘痛、肝胃气痛、心口痛,均是指胃痛而言。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病名胃痛是指胃脘部发生疼痛,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在上腹部疼痛不适,往往伴有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后饱胀、胸闷不舒等症状。又称胃脘痛、肝胃气痛、心口痛,均是指胃痛而言。  相似文献   

1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可由于患者平时的不重视,加之在饮食、情志、季节方面疏于保健,不免要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因此,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治疗和护理同样重要,要学会审证求因、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陈业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南宁530021)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从胃脘痛的表现来看,可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病。中医治疗本病,疗效可靠,且副作用较少。1实证1.1...  相似文献   

13.
正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较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并较早认识到胃痛发病与肝郁有关,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之发,……民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又称"胃痛",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一种病症。中医胃脘痛可见于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5.
验方二则     
胃痛药物组成佛手15克陈皮12克生姜2片。制用方法水煎一日1剂,早晚分服。适应症胃脘胀痛,痛引两胁. 按:胃痛也称胃脘痛、心口痛,系指上腹部发生疼痛的一种疾病。方中佛手、陈皮能调理肝胃之气,生姜温中散寒.对肝气犯胃引起的胃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认为溃疡病届胃脘痛范围,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病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其一,外受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可导致胃寒而痛,尤以脾胃虚寒者较易感受寒邪而痛发;又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温热内生或食滞不化,也可发生胃痛。如《素问·举痛论》谓:“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其二,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塞,气滞日久,则血脉凝  相似文献   

17.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肝脏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伴有泛恶、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胃痛并不少见。本文对36例住院期间发生胃痛患者,根据辨证分型不同,采用针刺穴位的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可以是一种证候,是指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常容易因饮食、情志、环境等因素而诱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心理负担。中医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包括有效的饮食、情志、作息调护,非药物的保健调养方法以及辨证施护等措施,能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缓解症状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所致.包括西医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聂惠民教授善用经方,对于胃痛属寒热错杂者,采用寒温并调法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治疗;对于少阳不和、木郁乘土者,采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于痰热互结者采用清热化痰法,用小陷胸汤加减治之;对于脾胃阳虚、水气不化者,采用温阳健脾法,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之.现列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脘是指剑突下一掌之处,该处的疼痛称为胃脘痛。 胃脘痛患者,一般发病时间久,外貌虚弱,食欲差,易疲劳,中医认为是由气虚脾弱所致。治疗胃脘痛的主要方剂为五味异功散(即四味汤加陈皮),主要用以补气。现代医学中的溃疡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胃痛”、“心痛”、“肝胃气痛”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