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良肢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迟缓期采取的一种抑制痉挛模式的出现,防止偏瘫侧肢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的治疗性体位。良肢位分为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半俯卧位四种,对患者在卧床时的头、肩、胸、肘、腕、髋、膝、踝关节有一定的规范放置方法,早期良好的肢体摆放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入院早期即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4周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结果 实验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早期给予良肢位摆放,大大降低了足内翻,足下垂等并发症和继发损伤,能明显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有效地减少肢体的痉挛和挛缩,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关节半脱位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对64例脑卒中病后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早期应用正确良肢位摆放、肩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功能性电刺激等早期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改善肢体功能障碍,肩关节半脱位恢复较理想,治疗前后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偏瘫所致的肩并节半脱位早期康复治疗利于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废用综合征,加快上肢功能恢复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赖翠芝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001-3002
目的:探讨良肢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效果。方法:将2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康复组采用良肢位护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偏瘫常规护理。6周后,对两组患者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康复组各类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X^2=82.45,P〈0.01);康复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护理能有效预防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良肢位的设计及摆放.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全程良肢位摆放护理可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4例,康复组除接受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肩胛肌群抗阻训练、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群的活动、保持肩关节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功能的恢复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及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护理专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进一步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专案小组,确立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回顾性分析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确定存在问题,制定相应对策,设为对照组。同时以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护理专案措施,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良肢位摆放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良知位摆放不合格率由专案前改善活动前的40%降至12.0%,偏瘫患者的护理缺漏项率由9.93%降至2.59%,护理专案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实施有效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关节萎缩畸形、肩关节脱位、垂足)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作用。方法:选择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试验组的患者采用良肢位摆放。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可以有效的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巨文慧 《当代医学》2016,(26):117-118
目的:对良肢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观察。方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就诊记录中随机选取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7例,观察组18例,对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经过正确设计和摆放的良肢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7%,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70.59%,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良肢位可以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效果,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肩关节功能是成功转移、维持平衡进行日常活动、手功能恢复的前提。脑卒中偏瘫病人常出现患侧肩关节疼痛,其发生率可达84%,严重影响功能活动。偏瘫初期患侧肌张力异常,肢体失去控制能力,如果不采用正确的体位,极易造成损伤而引起肩痛。因此,我们对脑卒中病人早期采用了良肢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75-178
目的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 年1~12 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将前半年的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的4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及传统良肢位摆放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进行良肢位摆放宣教。比较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ADL 评分、QOL-100 评分及CN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良肢位质量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DL 评分、QOL-100 评分及CN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行良肢位摆放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移动护士工作站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良肢位肢体质量,同时能够预防发生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极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偏瘫患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组和肩托治疗组,治疗后6周测定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且功能性电刺激组改善更明显,与肩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可改善患侧肩关节半脱位和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59例)联合早期良肢位摆放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早期护理介入及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通过矫正肩胛骨姿势、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活动和张力、保持肩关节全范围无痛性被动活动等措施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明显减少,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护理介入是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发展的关键,能很大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