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便隐血单克隆抗体法假阴性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便隐血原来的检测方法邻甲联苯胺法,由于灵敏度低、干扰性大等缺点已近淘汰,单克隆抗体检测法的高灵敏度、不受食物、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广泛应用,由于单克隆抗体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只要人血红蛋白浓度少量到0.2μg/ml时,即可检出,所以如此高的灵敏度.使单克隆抗体法给人以不会出现假阴性的观念,然而,当便中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时,单克隆抗体法却会出现假阴性.原因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4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匹拉米洞法(化学法)、胶体金法(单克隆法)、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合检测法(双联半定量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法(联合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消化道疾病或非消化道疾病的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218例,分别用改良匹拉米洞法、胶体金法、双联半定量法、联合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标本中改良匹拉米洞法阳性率最高,为56.0%;其次是联合免疫法和双联半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7.2%;单克隆法阳性率为42.2%。结论同时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隐血,能尽可能排除化学法的假阳性及单独检测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假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检测尿中血红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克隆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检测尿中血红蛋白岳秀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周建山丛玉隆(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关键词尿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尿液分析目前检测尿血红蛋白多采用化学法和干化学法。化学法的敏感性较低,而干化学法又存在一些干...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Tamm—Horsfall蛋白(THP)自身免疫抗体的快速AB—ELISA测定法。方法在提取/g4gA-Tamm-Horsfall蛋白(THP)后,制备生物素一THP,建立了人THP自身免疫抗体(IgO)快速AB—ELISA(夹心)测定法。结果此法标准曲线范围1~50μg/ml,灵敏度1μg/ml,实验内变异系数6.56%,实验间变异系数10.35%,同时测定100例正常人THP自身免疫抗体(IgG)为0~33.81μg/ml。结论经实验表明该法灵敏,重复性较好,是一种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评价转铁蛋白法、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化学法测定胃内容物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103例患者胃液同步使用检测转铁蛋白(TF)法、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进行检测。以内窥镜检测为金标准,探讨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化学法灵敏度(阳性率)为35.9%,特异度为36.0%;血红蛋白胶体金法灵敏度(阳性率)为41.0%,特异度为72.0%;转铁蛋白法灵敏度(阳性率)为52.7%,特异度为76.0%,转铁蛋白法优于化学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6,P<0.05;χ2=9.346,P<0.05)。转铁蛋白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联合应用灵敏度(阳性率)为62.8%,特异度为84.0%。结论检测胃液隐血时转铁蛋白法优于化学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联合应用转铁蛋白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检测更符合临床诊断,是筛检胃内容物隐血更理想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免疫胶体金法检查粪便隐血(occult Blood,OB)采用高灵敏度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原理。应用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粪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共抗干扰性强,方法简  相似文献   

7.
便隐血胶体金检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克隆免疫胶体金法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特异的检测人血红蛋白抗原,基本上可以排除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干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试剂易保存无致癌副作用等优点,因此近年来为临床广泛使用,目前已被认可为大便隐血试验的确认方法。随着试验的广泛开展,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存在,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并比较免疫血红蛋白法(IFOBT)与转铁蛋白法(Tf)在胃液隐血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72例胃液标本(标本需在收集后1 h内检验完成,若不能及时检验需置于4℃冰箱保存)分别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试纸条、转铁蛋白试纸条进行隐血检测.结果 免疫血红蛋白法共检出阳性标本20例,阳性率为27.78%;转铁蛋白法检出阳性标本41例,阳性率为56.94%,两种检验方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铁蛋白法阳性率高于血红蛋白法.而联合检测(Tf+IFOBT)阳性率增加到62.5%.通过胃液颜色与隐血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当胃液颜色为黑色、黑褐色、咖啡色时,绝大多数隐血试验为阳性.但是其他颜色的胃液也有阳性结果.结论 转铁蛋白法检测胃液隐血优于免疫血红蛋白法,联合检测可提高胃液隐血试验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怀疑上消化道出血时,临床上常检查便和呕吐物潜血来判断是否有出血。如果患者有呕吐物会使检测结果更直接和快捷。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胶体金法和化学法。然而由于方法学的不同在检测结果上纯在着差异。现将近2 a来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收集的共50例呕吐物标本同时用胶体金法和邻甲苯胺检测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标本收集要求:患者6 h内未进饮食(饮水除外),24 h内食用肉类。未服用维生素C、铁剂等影响邻甲苯胺法检测的药物。标本通过适当处理可以用胶体金法直接层析者。胶体金是万华普曼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消保康,邻甲苯胺为新配制。1.2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氯丙嗪对紫杉醇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丙嗪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人肺巨细胞癌株(PLA801D)增殖抑制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单独及与氯丙嗪联合使用时对PLA801D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独及联合用药后,PLA801D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凋亡率。结果 单药组诱导的凋亡率随紫杉醇剂量增加而升高,当紫杉醇浓度为24μg/ml时,诱导的凋亡率最高为13.2%;而两药联用(紫杉醇剂量不变,氯丙嗪剂量为4μg/ml),诱导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紫杉醇单用组为5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两药联用比单用抑瘤率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氯丙嗪在增强紫杉醇诱导PLA801D细胞凋亡及增殖抑制作用上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三种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随机粪便样本和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便分别使用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粪便样本隐血试验阳性率匹拉米洞化学法为41.1%,血红蛋白免疫法为8.4%,转铁蛋白免疫法为17.9%,三种方法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40例黑色柏油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阳性率100%,血红蛋白免疫法阳性率87.5%,转铁蛋白免疫法阳性率97.5%。结论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特异性均高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阴性率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时出现的假阴性原因。方法用胶体金和转铁蛋白法测已知浓度的人血红蛋白(Hb)稀释液及用胶体金法测稀释后的粪便标本。结果对用胶体金法检测45例柏油样粪便显示阴性的12例标本,用转铁蛋白法测阴性数为1例,稀释后用胶体金测阴性数为1例。结论胶体金法测粪便隐血出现假阴性标本时应稀释后再次检测或者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便潜血试验免疫法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黑色便分别使用邻联甲苯胺法、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进行潜血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另对2003-2008年先后使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的10473例随机大便标本的潜血试验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60例黑色便潜血试验阳性率邻联甲苯胺法假阳性率16.7%,血红蛋白假阴性率10.0%,转铁蛋白法假阴性率2.0%;随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率邻联甲苯胺法为38.7%,血红蛋白法为11.4%,血红蛋白法与转铁蛋白法联合检测时为16.2%,3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邻联甲苯胺法,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两种便血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589-2590,2592
目的评价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双联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联合免疫法与化学法检测198例临床疾病患者大便隐血的阳性检出率,其中包括76例阴性病例、7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和4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化学法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均发生反应,常出现假阳性;联合免疫法只对人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对于76例阴性病例、78例上消化道出血和4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化学法检出阳性74、44、22例,联合免疫法检出阳性76、76、42例。结论联合免疫法灵敏度高,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可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诊断膀胱癌中的意义,寻求对人群进行膀胱癌筛查的简易、有效的方法:方法:以乳胶凝集半定量测定法分别测定正常人、良性血尿患者、膀胱癌患者各50人尿中FDP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中42例尿FDP〈2μg/ml、8例2μg/ml;良性血尿组尿FDP浓度35例〈2μg/ml、12为2μg/ml、3例4μg/ml;膀胱癌组:6例2μg/ml、11例4μg/ml、26例8μg/ml、7例16μg/ml。膀胱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血尿组之间FDP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比较,(P值分别为〈0.01、〈0.05)。结论:检测尿FDP浓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出膀胱癌的方法,可望用于健康人群普查以便于早期发现膀胱癌。  相似文献   

16.
重氮法与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初步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氮法与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差别。方法:从精密度、线性范围及回收率三个方面对两种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重氮法测定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批间和批内CV%为1.33与1.36和3.1与3.4,线性范围为260μmol/L与μmol/L,回收率为99.3%和99.9%;钒酸盐法分别为1.30与1.24和2.95与3.31,520μmol/L与260μmol/L,99.8%和99.8%。结论:重氮法在精密度和线性范围两项指标上不如钒酸盐法,在回收率上两者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粪便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在社区肠癌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进行肠癌筛查的大肠癌高危人群120例,其中大肠癌20例,癌前病变40例,大肠息肉60例,都进行粪便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检测与化学法检测。结果粪便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检测大肠癌、癌前病变、大肠息肉阳性率分别为100.0%、92.5%和90.0%,化学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0%、77.5%和73.3%,结果显示,粪便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检测大肠息肉与癌前病变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化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诊断大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都明显高于化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诊断大肠癌和癌前病变的阳性似然比和优势比都明显高于化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在社区肠癌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检出率、敏感度与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适合于肠癌的筛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便潜血实验方法一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潜血试纸条法和邻联甲苯胺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抗干扰性,以便在工作中避免假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方法]应用胶体金潜血试纸条法和邻甲苯胺法进行方法学对比。[结果]前者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抗干扰性于后者,前者可出现假阴性反应,后者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结论]前者特异性强,是目前检测便潜血的较好的方法,但当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或被消化时,可出现假阴性反应,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SCCA、AFP,肝细胞癌40例,肝硬化50例,健康对照50例。结果:HCC患者血清SCCA[(165.31±58.41)μg/L]、AFP[(483.21±429.63)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SCCA(99.7±40.21)μg/L,AFP(3.39±2.71)μg/L]及肝硬化组ESCCA(96.5±38.73)μg/L,AFP(75.84±35.24)μg/L](P均〈0.01),SCCA与AFP联合检测对HCC诊断阳性率达90.0%。结论:SCCA、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细胞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肝细胞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粪便隐血试验的3种常用方法,为临床医生正确评价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提供参考。方法用联苯胺法、贝索试纸法和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对9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及51例对照人群进行同时检测和组合检测,同时对3种方法进行灵敏度和干扰性试验。结果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均是: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大于贝索试纸法大于联苯胺法,用化学法和免疫法联合检测的阳性例数低于单独用化学法而高于单独用免疫法。结论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强,但易出现假阴性,贝索试纸法和联苯胺法都易受饮食、药物等影响而出现假阳性,联苯胺法敏感性高但灵敏度差,而贝索试纸法灵敏度适中,对人体无害,适于普查运用。对于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建议组合运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