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云奇  胡文胜 《吉林医学》2011,32(25):5200-520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8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结果:85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88支导管异常,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47支,不规则充盈缺损25支,小条状充盈缺损8支,导管截断状改变18支。85例术前均经导管造影检出,其中8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准确率达95.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在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间入院的51例乳头溢液患的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诊断乳腺导管肿瘤的41例中,术后37例发现肿瘤,4例未发现肿瘤;术前未发现乳腺导管肿瘤的10例中,术后均未发现肿瘤。正确率为84.3%。结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可对乳腺导管内病变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特别有利于诊断多发病变和乳腺边缘病变,但不能代替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检查检出率84.4%。对28例单发性病例应用美蓝法行乳腺区段切除,安全,准确,效果良好,切口I/甲愈合。对4例多发性病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6例癌变行改良根治术。结论: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检查是目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程志坚  危成波  周芳 《吉林医学》2013,(29):5987-5988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导管造影钼靶X线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表现,包括常规超声检查与导管造影钼靶X线的诊断结果。结果:导管造影钼靶X线和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例数分别为19例、20例,导管造影钼靶X线比超声诊断的诊断正确率稍高;同时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准确23例,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结论:超声联合导管造影钼靶X线可明显提高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X线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常规钼靶X线片及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的影像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在导管造影钼靶照片上有典型的影像表现,即为各种形态的充盈缺损或局部导管扩张。结论: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可靠的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及相应的触诊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造影与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是乳头溢液最常见的病因,好发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内,钼靶X线导管造影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1]。笔者搜集近三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回顾性分析其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乳腺钼钯摄影及导管造影,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平片及导管造影表现。结果:142例病理诊断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34例平片可见结节,12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导管造影,导管内类圆形或杯口状中断11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2例,其中单发于主导管者51例,多发于主导管及分支61例,导管造影符合率为93%。结论:乳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同期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患者32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1例,回顾分析3组病例超声造影的定性及定量指标特征。结果 (1)超声造影定性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快速向心性高增强,增强后范围扩大比率高于纤维腺瘤组(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内部充盈缺损,增强后范围扩大,周边汇聚征,向心性增强比率(9.1%、27.3%、4.5%、54.5%)均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48.4%、90.3%、48.4%、87.1%),造影剂分布较浸润性导管癌组更均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的上升支斜率(K)及梯度(Grad)均小于浸润性导管癌组,峰值强度(A)高于纤维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较好的超声造影特征,超声造影对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9.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钼靶X线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颖 《吉林医学》2011,(6):1159-1160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对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表现,包括常规钼靶X线与导管造影钼靶X线。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在导管造影钼靶X片上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即为各种形态的充盈缺损或局部导管扩张。结论:导管造影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吕建宏 《吉林医学》2012,33(8):1646-1647
<正>乳腺乳头状瘤发生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的良性乳头状瘤肿瘤由多个细小分支的乳头状新生物构成,常为孤立、单发,少数亦可累及几个大导管。本病多见于经产妇女,以40~45岁居多[1]。根据其病灶大小和发生部位分为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多发性乳头状瘤。前者主要发生于乳头、乳晕下的输乳管以及大导管内,又称为中央型乳头状瘤,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89个病灶,根据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型,并对发现的实性病灶按BI—RADS—US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64例中与手术病理相符者47例,准确率73.4%,按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导管型及实质型。导管型诊断准确率22/25(88.0%);实质型诊断准确率25/37(67.6%)。将实质型病灶按大小(≥2cm及〈2cm)进行形态学特征比较,发现良、恶性病灶按BI—RADS—US分级标准的超声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和定位,但对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局限性。临床应用中要注意对实质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提高认识,为临床提供相关信息,提早治疗,减少发生恶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R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及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MR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表现分为3种:扩张导管内或导管旁结节;乳腺内实性结节,不伴随导管扩张;单纯导管扩张,乳腺内无实性结节。MR的阳性率为88.9%。结论 MR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有望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钼钯及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病人18例,常规行双乳轴位及内外侧斜位钼靶摄片,4例加做MR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其X线及MR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果 18例病人均行钼靶摄影,4例行MR摄影,表现为肿块16例(其中1例为复发),结构紊乱2例(均为复发)。单发肿块12例,多发4例。18例中良性5例,交界性8例,恶性5例。肿块形态呈分叶状11例、圆形3例,类圆形2例。16例中肿块周围有晕环14例,边缘模糊2例,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例伴沙砾样钙化。1例MR于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其内可见囊变区,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复杂,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分析并认识其影像学特征对术前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X线及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同时行钼靶X线和MRI检查.4例仅作钼靶X线检查.并将MRI图像与钼靶X线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MRI图像清晰显示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及形态.7例边界光整,2例边缘不规则.肿块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部分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导管内.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多样,部分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分.15例行钼靶X线检查,检出2例(13%).病灶形态与MRI所见相似,1 例病灶所在部位可见沙粒状钙化.结论 MRI较钼靶X线能更准确地发现与定位病灶,MRI表现与某些乳腺恶性肿瘤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 in mam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s of the two imaging modalities. Methods Fifteen patients with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 confirmed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underwent X-ray examination of the breast, and 11 of them also received enhanced MRI. The imaging findings by mammography and MRI were compared. Results Enhanced MRI clearly displayed the loca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intraductal papilloma, and 7 patients showed smooth tumor margins and 2 showed irregular margins. On T,WI, the lesions were isointense or slightly hypointense, and appeared isointense or slightly hyperintense on T_2WI. Some of the intraductal papillomas were seen encapsulated in the dilated ductal. The varying enhancement features of the lesion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in distinguishing from carcinoma. Mammography identified intraductal papillomas only in 2 of the 15 cases (13%) with lesion feature similar to that found by MRI. Fine cluster calcification was found in 1 case. Conclusion MRI can more accurately define the location of the lesion than X-ray. In spite of some resemblance in the MRI findings between intraductal papillomas and breast carcinoma, MRI still serves as a useful diagnstic modality for intraductal papilloma that shows some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47-49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46例,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分析讨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检测准确性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对4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进行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所有患者均检验出乳房肿块,但在5例双侧发病患者中,仅3例患者确诊为双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余2例患者未检查出双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而且检验过程中,显像清晰可见。并为之后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提供重要依据,增加手术完成率,本次研究手术成功率为97.83%(45/46)。结论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下,能够精确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为之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做出引导,根据吲哚菁绿荧光素的SN定位,可有效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展情况,便于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16.
何芸  覃折波  华兴  丁俊  胡茜 《西部医学》2012,24(4):692-694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91个超声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病理检查,计算其阳性预测值,并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特点包括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弹性成像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50例71个病灶病理检查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阳性预测值78.26%。二维声像图表现多为中央型(94.37%),单病灶多见(82%),形态包括导管内结节、囊性结构内乳头状凸起、囊实混合性及实性结节,回声为低到中等,边界清晰,无明显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定量显示以2级以上血流为主(60.56%)。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血流速度(11.41±6.41)cm/s,阻力指数(0.68±0.06)。弹性成像主要为1~3级(94.37%)。结论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有特异性表现,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咽部乳头状瘤的男女发病比例、发病年龄分布情况及发病部位的特点 .[方法 ]对经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检查之后确诊的 1980~ 2 0 0 1年间的 169例病例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 5 6 6% ,4 4 4 % ,比较接近 ;主要的发病年龄为 ( 3 7± 13 )岁 ,整个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 ;不同发病部位发病率以腭垂、扁桃体、腭舌弓、软腭、咽侧索、鼻咽部、腭咽弓的顺序降低 .[结论 ]咽部乳头状瘤的发病比例在各个年龄阶断中趋于正态分布 ;咽部乳头状瘤的发病部位在咽部并不是随机的 ,这可能与咽各部的组织学特性或动力学特性有关 .  相似文献   

18.
李明美 《实用全科医学》2010,8(4):503-504,F000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超声检出45例,5例漏诊,2例误诊,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漏误诊率13%。检出的45例中,25例乳腺导管扩张,20例周围未发现乳腺导管扩张;单发病灶34例,多发病灶11例。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内镜下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疗效比较。方法对我院45例患者进行微波与氩气刀治疗,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并记录临床症状,比较两者之间优越性。结果复查内镜两组改善情况:15例经微波治疗后有效率86.7%;30例经氩气刀治疗后有效率93.3%(x^2=0.03,P〉O.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5例经微波治疗后有效率86.7%;30例经氩气刀治疗后有效率96.7%(x^2=0.40,P〉O.05)。结论内镜下微波与氩气刀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