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覃惠洵 《西部医学》2013,25(1):93-95
目的探讨脑出血24小时内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住院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头颅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25例)及非血肿扩大组(77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生化检查资料及头颅CT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24小时内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4.51%。患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Glasgow评分、NHISS评分、空腹血糖、血肿形态、出血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年龄〈60岁、血肿形态、出血量〉32ml、NHISS评分〉20分及入院时收缩压≥200mmHg为影响脑出血24小时内早期血肿扩大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女性、年龄≥60岁以及血肿形态规则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能性较小。出血量〉32ml、NHISS评分〉20分及入院时收缩压≥200mmHg可能是影响脑出血24小时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CBF)不受血压(BP)降低影响的假设。方法:150例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24h内收缩压〉150mmHg的患者被随机分到静脉降压组,目标是收缩压〈150mmHg(n=78)或〈180mmHg(n=72)。用基线收缩压平衡治疗组:(182±20)mmHg(〈150mmHg组)与(184±25)mmHg(〈180mmHg组,P=0.60),血肿量:(25.6±30.8)与(26.9±25.2)mL(P=0.66)。随机后2h,〈150mmHg组[(140±19)mmHg vs.(1624-12)mmHg,P〈0.001)]的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均行CT灌注成像。结果:主要终点:〈150mmHg组(0.86±0.12)血肿周围组织相对CBF未明显低于〈180mmHg组(0.89±0.09,P=0.19;绝对差异0.03;95%CI-0.018~0.078)。〈150mmHg(R=0.00005;95%CI-0.001~0.001)或〈180mmHg组(R=0.000,95%CI-0.001~0.001),BP变化程度和血肿周围相对CBF间无关系。结论:中等量脑出血发病后快速降低血压不会降低血肿周围脑血流,表明快速降低血压不会使脑出血患者陷入脑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3.
艾尔肯  凌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54-55,58
目的差别化降血压治疗不同出血量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实验组采用积极降压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变化情况,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肿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增大差值大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3,P〈0.05)。②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40.0%(24/60)]和总显效率[90.0%(54/60)]均高于对照组[28.3%(14/60)、65.0%(39/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组[(17.82±2.09)、(7.29_+2.06)、(3.44±1.27)分]均低于对照组[(19.34±2.51)、(10.29±2.06)、(5.29±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降压治疗脑出血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显著(P〈0.01)。轻型和中型的患者,微创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P〈0.05)。出血量〈40mL和4060mL的患者.微创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的肺部感染率、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开颅组。再出血率高于开颅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但是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总体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但血肿清除率低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与血栓通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静脉滴注50mg的拉贝洛尔葡萄糖溶液,同时给予甘露醇脱水、降血压等常规对症处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连续用药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治疗组的收缩压(133.43±15.12mmHg)和舒张压(90.06±13.63tamin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50.79±15.35mmHg)和舒张压(126.17±17.49mmHg)(P〈0.05);(2)治疗组的自然分娩率(6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43.3%)(P〈0.05);(3)治疗组的NIHSS评分(2.87±1.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NIHSS评分(7.68±1.24)(P〈0.05)。结论:拉贝洛尔和血栓通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有效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蒋文华 《海南医学》2011,22(23):79-80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有溶栓指征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大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剂量倍他乐克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压、心率、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治疗后一年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及收缩压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给予大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10mL入液静滴,1次/d,连续20d,对照组使用止血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促进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改善患者愈后,对急性期脑出血治疗可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早期降压目标值不同分为强化降压治疗组(强化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发病24 h内予以微量泵静脉注射乌拉地尔降压治疗,强化组平均动脉压(MAP)目标值(110±5) mmHg;对照组MAP目标值(130±5) mmHg。所有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血压监测,采用ABC/2方法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运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4 h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描述频谱形态改变。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24 h、治疗7 d后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24 h后强化组和对照组Vs、RI、Vm、PI进行组间比较,强化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强化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第7天,强化组的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强化组和对照组各有8例和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强化降压治疗有助于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有助于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对患者MCA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人院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1组:30mg/d,每日1次;观察2组:30mg/d,每日2次)。总疗程7d,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和NIHSS评分。结果观察1组、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1组、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均较治疗前减轻(P〈0.05)。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均较对照组减轻(P〈0.05),且观察2组轻于观察1组(P〈0.05);但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依达拉奉保护急性脑梗死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效果更显著,对改善脑梗死预后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及治疗15天、30天、45天、60天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在出院时进行并发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定,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45天及60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费、康复护理费用、NIHSS减少及Barthel指数增加值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爱钟  张建明  杨光绪 《医学综述》2013,(23):4369-437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调控对血肿扩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院时血压>180/100 mm 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强化降压组)48例,指南标准降压组(指南降压组)48例,分别予以相应降压治疗.观察24 h后两组血肿体积变化,以及入院时和入院后2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 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5例(10.42%),指南降压组血肿扩大11例(22.92%),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率显著低于指南降压组(P<0.05).两组入院后第21日NIHSS评分分别为(17.2±8.25)分和(20.8±9.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预防血肿扩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邓增赋 《中外医疗》2014,(33):15-16
目的:比较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比较二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22±8.20)min,长于对照组的(16.73±4.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85.49±7.03)%、住院时间(20.16±3.49)d,对照组为(56.31±5.79)%、(26.82±5.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11.46±3.53)分,对照组(11.52±3.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观察组NIHSS评分(6.14±3.20)分、(3.42±1.92)分,对照组为(8.25±3.11)分、(5.30±2.75)分,二者NIHSS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价I级5例、II级8例、III级6例、IV级3例、V级2例和死亡1例,对照组ADL评价I级3例、II级5例、III级8例、IV级5例、V级3例和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与对照组的44.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结果继续出血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P〈O.05);血肿扩大与收缩压有显著相关性,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性;继续出血主要发生在并发后7h内,发病部位主要为脑叶和基底节;经过治疗后继续出血组痊愈率明显低于非继续出血组(P〈O.05),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结论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特征的准确认识,有利于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治疗方案合理性和准确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淀粉样变相关脑出血(CAAH)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162例急性自发颅内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年龄、血肿位置、出血量、是否伴发相关疾病等)、放射学和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中21例为CAAH(占12.96%),CAAH平均患病年龄高于非CAAH.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AH为老年性疾病,与年龄增长正相关,容易复发,其出血位于皮质或皮质下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在临床和影像学上存在一定的特点,但确诊仍需病理学的结果.手术指征明确的CAAH,提倡及早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扩大、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发病4 h内的脑出血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降压组(67例)完成3次颅脑CT检查的患者为60例,普通降压组(67例)完成3次颅脑CT检查的患者为62例。分别在开始治疗后的1 h内采用静脉点滴降压药物使收缩压控制在130~140 mmHg、160~180 mmHg,并维持24 h。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浆MMP-9水平测定、颅脑CT检查,计算血肿量、血肿扩大例数和水肿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14 d强化降压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降压组(P <0.05),治疗后90 d强化降压组评分为中重度残疾或死亡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普通降压组(P <0.05)。强化降压组治疗后24 h血肿量、血肿扩大患者比例明显小于普通降压组(均P <0.05)。强化降压组治疗后5 d水肿量、血浆MMP-9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降压组(均P <0.05)。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够减少血肿扩大、降低血浆MMP-9水平、减轻脑水肿,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