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早期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胃切除患者75例,肠内添加Gin的肠内营养组(EN-Gin组)、静脉添加Gin的肠内营养组[EN-Gin(d)组1及标准肠内营养组(EN组)各25例。均于术前1d及术后1、7、12d测定肠黏膜功能、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7、12d,与EN组比较,EN-Gin(d)组和EN-Gin组DAO、TNF-α(水平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AB)、前清蛋白(TF)、IgG、IgA水平及CD4+/CD8+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N3-Gin(d)组与EN-Gin组各时点DAO、TNF-α、ALB、TAB、TF、IgG、IgA水平及L/M、CD4。/CD8+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增强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力和营养状况,有利于快速修复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有助干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PN组),23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EN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5、9天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第9天氮平衡,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5、9天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RP。结果EN组与PN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水平(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陈爱华 《广西医学》2014,(2):207-209,212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2例,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 Gln组)给予含谷氨酰胺营养液肠内营养,常规肠内营养组( EN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 PN组)给予普通肠外营养,3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3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10 d的营养、免疫指标及手术情况。结果术后10 d,Gln组体重(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白蛋白(ALB)均明显优于EN组和PN组(P均<0.05),且ALB高于PN组(P均<0.05),总蛋白(TP)低于EN组(P<0.05),术后10 d,Gln组CD4+、CD4+/CD8+、IgA明显高于EN组(P均<0.05),CD8+明显低于EN组,并且CD4+、CD4+/CD8+明显高于PN组(P均<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Gln组、EN组长于PN组(P<0.05)。结论应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改善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在结肠或回结肠型克罗恩病(CD)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下活动度判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已确诊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56例、CD 术后患者25例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25例。均于结肠镜检查前1~3 d内留取粪便,采用 ELISA 方法测定 FC 的水平。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活动度评估分别采用简单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和 Rutgeerts′评分。结果在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中,活动期 FC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 IBS 组(P<0.01),FC 水平与 SES-CD 评分呈正相关(r=0.802,P<0.01),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活动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和71.4%。在 CD 术后患者中,活动期及缓解期 FC 水平均明显高于 IBS 组(P <0.01),但活动期 FC 水平与缓解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疾病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66.7%。结论 FC 能准确地反映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内镜疾病的活动度,但 FC 不能区别 CD 术后患者疾病的缓解期和活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常规组、TG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率。结果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为(6.15±1.21)%,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为(12.30±1.78)%。活动期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5);TGP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68,P<0.05)。常规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为(9.34±1.37)%,TG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为(11.49±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率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SLE患者经过TGP辅助治疗后CD4+CD25+T细胞表达率显著提高。TGP治疗可能作用于CD4+CD25+T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将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盂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12周时研究组患儿的CD3+、CD4+、CD4/CD8f(64.35±7.55)%,(36.42±4.22)%,(1.69±0.15);(68.56±8.11)%,(39.01±4.77)%,(1.85±0.1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6.04)%,(32.96±3.23)%,(1.25±0.14);(63.31±6.87)%,(34.82±3.88)%,(1.4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CD8±[(28.66±2.45)%]明显低于对照组[(25.2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12周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水平[(7.05±0.48)μg/L,(16.35±1.94)ng/L,(11.03±1.35)pg/L,(9.46±0.10)nmol/L;(6.52±0.47)μg/L,(6.48±O.90)ng/L,(6.05±0.79)pg/L,(7.03:t0.55)nmol/L]均低于对照组[(8.73±0.72)μg/L,(25.24±3.15)ng/L,(16.25±1.76)pg/L,(12.83±1.50)nmol/L;(7.95±0.55)μg/L,(9.25±1.03)ng/L,(10.09±1.24)pg/L,(10.22±1.0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水平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亚平  王信峰 《重庆医学》2016,(20):2832-2834
目的:比较VCD方案与V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 M )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治MM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VCD组(n=23)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D组(n=28)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化疗,21 d为1个疗程,至少完成4个疗程,并分别于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87.0%和78.6%(P>0.05),其中VCD组完全缓解(CR)34.8%(8/2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6.1%(6/23)、部分缓解(PR)26.1%(6/23);VD组CR 10.7%(3/28)、VGPR 25%(7/28)、PR 42.9%(12/28)。两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VG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ORR分别为91.3%和89.3%(P>0.05),其中 VCD组CR 39.1%(9/23)、VGPR 34.8%(8/23)、PR 17.4%(4/23);VD组CR 10.7%(3/28)、VGPR 35.7%(10/28)、PR 42.9%(12/28)。两组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G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且多为1~2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D方案治疗M M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李贵锋  蔡昶 《实用全科医学》2009,7(5):459-459,506
目的探讨营养方式的选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营养治疗的SAP患者154例,其中7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76例同时接受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TPN组相比,PN+EN组患者的胰腺感染率PN+EN7.8%,TPN12.8%,P〈0.05,其他部位感染率PN+EN17.1%,TPN24.3%,P〈0.05,并发症发生率(PN+EN31.5%,TPN38.4%,P〈0.05)明显降低,住院时间[PN+EN(36.87±8.93)d,TPN(48.17±14.5)d]明显缩短,死亡率(11.8%,TPN10.2%,P〉0.05)两组无差异。结论PN和EN联合应用是SAP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危重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接受肠外+肠内营养(PN+EN),对照组接受全肠外营养(TPN),2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2、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试验组TLC和IgG营养支持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8比值也有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EN较TPN更能改善危重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为危重病患者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升血方剂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在贵州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9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XELON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升血方剂治疗,治疗两个周期后检测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稳定率为63.83%,明显高于对照组42.55%(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 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70.21%、70.21%、17.02%、14.89%,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85.11%、87.23%、25.53%、23.40%,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 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方剂能有效提高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长春新碱与环磷酰胺治疗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A组14例患儿经给予泼尼松2mg/(kg.d)口服,疗程1.5年,出现激素依赖时给予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B组12例激素依赖型肾病患儿出现激素依赖时口服环孢素2.5mg/(kg·d)并增加泼尼松剂量,待缓解后冉逐渐减量。结果:A组12例(85.7%)完全缓解,2例(14.7%)频繁复发;B组7例(58.3%)完全缓解,1例(8.3%)失访,1例(8.3%)部分缓解,3例(25.0%)频繁复发。结论: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还有可能降低复发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置管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非手术治疗的SAP患者,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26例,EN组12例。TPN组常规予全胃肠外营养,直至完全经口进食;EN组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即开始实施EN治疗。结果:EN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支持是SPA的重要治疗手段,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及早行EN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胎盘多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以及红细胞免疫指标检出水平及各项红细胞指数,包括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红细胞免疫亲和力受体(FEER)。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0.25±4.25)%比(27.55±5.62)%];观察组患儿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46.81±4.52)%、(38.37±2.82)%、(1.89±0.21)]均高于对照组[(42.30±5.06)%、(32.05±3.45)%、(1.16_±0.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RBC—C3bR、RBC—ICR、FEER及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12.93±0.81)、(6.29±1.51)、(50.45±3.34)、(5.75±1.03)、(8.07±1.05)、(4.86±0.39)比(10.06±0.72)、(8.93±1.76)、(43.85±2.93)、(7.53±1-20)、(10.52±1.22)、(6.53±0.6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祁晓芳  郭鲁闽  姚开虎 《重庆医学》2015,(11):1475-1477
目的:探讨不同人体质量指数(BMI)下肺炎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东省总队医院诊断为肺炎的患儿160例,根据其BMI分为BMI正常组(15.00<BMI<18.00kg/m2)、超重组(18.00≤BMI<20.00kg/m2)和肥胖组(BMI≥20.00kg/m2)。详细记录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60例肺炎患儿中正常体质量组33例(20.62%),超重组87例(54.38%),肥胖组40例(25.00%);BMI正常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肥胖组与超重组(P<0.05)。肥胖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均高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超重组hs‐CRP、IL‐8均高于BMI正常组(P<0.05)。肥胖组IgG、IgA均低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而CD4、CD4/CD8高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超重组IgG、IgA均低于BMI正常组(P<0.05),CD4、CD4/CD8高于BMI正常组(P<0.05)。肥胖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结论随着BMI的增加,肺炎患儿的住院时间延长、肺功能更容易受损,炎性反应及免疫异常在肥胖患儿肺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改善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四联疗法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常规四联疗法治疗基础上的氯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CD4/CD8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25)明显比对照组60%(15/25)低(P<0.05)。结论氯沙坦能够显著改善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后分别接受肠内营养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1周,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患者内毒素、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前EIN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功能与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1周后,EIN组内毒素、TNF-α和IL-6分别为(1.88±0.17)pg/ml、(260±28)pg/ml、(158±8)pg/ml,上述指标均较EN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EIN组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与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以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减少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发生,从而减轻肝切除术后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7.
杨兰  张霞 《西部医学》2017,29(11):1555-1559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癌手术的1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肠内营养组(EN组)4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联合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支持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d 3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3组患者术后7d 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N组和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将我院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儿5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2组:利妥昔单抗组(26例,给予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和长春新碱组(24例,给予长春新碱治疗)。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随访两组患儿复发的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利妥昔单抗组R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19^+/CD20^+B细胞的表达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利妥昔单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长春新碱组(69.2%比37.5%,χ^2=9.74,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比8.3%,χ^2=0.62,P〉0.05)。随访利妥昔单抗组治疗有效患儿复发率(22.2%)明显低于长春新碱组(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患儿外周血小板数量达(106.7±32.5)×10^9/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2.48,P〈0.01);外周血CD19^+/CD20^+B细胞表达明显较治疗前降低(t=6.71,P〈0.05)。提示利妥昔单抗可能是通过耗竭B细胞而发挥其作用,对RITP患儿具有较满意的疗效,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调节剂(培菲康)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将患几分为两组,两组患儿急性期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培菲康,疗程为6个月。两组患儿均随访12个月,记录呼吸道感染情况、T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3.3%,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t=9.09),发热天数(t=7.22)、咳嗽天数(t=7.58)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P均〈0.01),CD8降低(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CD3、CIM、CD8、CD4/CD8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结节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节病患者38例,其中初诊并伴有咳嗽、乏力、消瘦、发热等明显临床症状的活动期结节病患者18例,复诊的稳定期结节病患者20例。另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人选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有结节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水平。所有初诊结节病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及CD4+/CD8+比例检查。结果活动期结节病患者外周血Th17/CD3+ T细胞百分比较稳定期结节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1.59±0.44)%比(0.564-0.32)%和(0.49±0.23)%,P均〈0.05],而稳定期结节病患者外周血Th17/CD3+T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期结节病患者SACE水平较稳定期结节病患者SACE水平明显增高[(56.6±14.6)IU/L比(35.8±18.3)IU/L,P〈0.05],结节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与SAC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活动期结节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与BALF中淋巴细胞百分比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CD4+/CD8+呈明显正相关(r=0.63,P〈0.05)。结论活动期结节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增高,结节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增高可能与结节病的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