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与卒中危险因素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者56例;健康人28例作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第1次尿中白蛋白。尿中白蛋白小于20mg/L为正常白蛋白尿,在20~200mg/L为MAU,大于200mg/L为大量白蛋白尿。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35%有MAU,是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者(15%)的2.3倍,健康人组3.5%有MAU(P<0.001)。存在6个独立预测MAU的危险因素,分别是糖尿病、冠心病、血白蛋白水平、年龄、高血压及HDL-C。随访1.5±0.9年,急性脑梗死组23%、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2%再发血管意外,而健康人组无1例发生(P<0.005)。急性脑梗死组中有MAU者36%再发血管意外,有大量白蛋白尿者41%再发血管意外,而正常白蛋白尿者仅10%再发血管意外(P<0.05)。调整糖尿病、高血压后,MAU是卒中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AU较常见。MAU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MAU是既易检测又便宜的预测脑梗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U)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是否有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用免疫比浊法测量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根据有无MAU分为两组。用美国国立卫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表示残疾程度。于发病48 h内和治疗后14 d时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系统缺损的程度是否有差别。mRS≤2分为残疾较轻,表示预后好,mRS>2分为残疾较重,表示预后差。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来探讨MAU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入院时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无明显差异(Z=-1.566,P=0.117),MAU阳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重于MAU阴性的患者(Z=-2.878,P=0.004)。尿中白蛋白的含量与发病时NIHSS评分(rs=0.175,P=0.046)和治疗后14 d时NIHSS评分(rs=0.393,P=0.004)均呈正相关。应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入院时NIHSS评分分析尿白蛋白与出院时NIHS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尿白蛋白量与出院时NIHSS评分依然呈正相关(rs=0.194,P=0.027)。MAU阳性患者的预后较MAU阴性患者差,主要表现在无变化的患者较多(χ2=8.614,P=0.004),而进步的患者较少(χ2=8.893,P=0.002)。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MAU阳性患者预后差的风险要高于MAU阴性患者3.073倍(P=0.025)。结论MAU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30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U组)和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非MAU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同型半胱氨酸(tHcy),并完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定患者入院病情。随访2 a观察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与非MAU组相比,MAU组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颈动脉斑块比例明显增高(P0.05);tHcy及TBIL水平增加(P0.05),SBP、DBP、FBS、PBS、HbAlc、TC、TG、LDL-C、hs-CRP、AST、LDH、FIB、WBC及NLR水平明显增加(P0.01)。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性别、SBP、FBS、TC、hs-CRP、UA、TBIL及NLR是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是其保护因素。MAU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MAU组(P0.01);GCS评分明显低于非MAU组(P0.01)。随访2 a,MAU组再发28例,其中死亡1例,非MAU组再发21例,MAU组高于非MAU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伴MAU患者病情更重,更易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高总胆红素、颈动脉斑块形成等,且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 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 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 )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分析2组患者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SS)评分及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结果。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和7 d时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患者mRS分级和BI的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 h急性脑梗死更为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动态变化,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对不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登记自2008年1~10月入院的,发病24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121例,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xford 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进行临床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TACI)9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ACI)59例、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OCI)9例及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ACI)44例。按脑血管狭窄程度,无狭窄组27例,轻中度狭窄组50例,重度狭窄或闭塞组44例。记录患者入院后14天内血压及半年内血压平均水平,分别于入院、住院14 d及恢复期(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Bathel指数(Bathel index,BI)以及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统计分析血压与预后的关系。完成6个月随访109例,失访12例。结果 ①脑梗死急性期,76.9%(93/121)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且血压有自动下降的趋势,以前3天下降最明显。②PACI患者59例,55例完成6个月随访,失访4例。前3天收缩压120~150 mm Hg组(n=29)6个月时预后(BI 89.14±15.00,mRS 1.59±1.02)优于收缩压<120 mm Hg组(n=4)(BI 85.00±14.72,mRS 2.00±0.82,P值分别为0.024和0.032)和收缩压>150 mm Hg组(n=22)(BI 78.41±20.95,mRS2.27±1.20,P值分别为0.023和0.034)。③伴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组44例,37例完成6个月随访,失访7例。前3天平均收缩压≤145 mm Hg组(n=15)预后优于收缩压>145 mm Hg组(n=22),6个月的BI评分为91.33±7.90分 vs 67.70±31.42分,P =0.002;mRs为1.40±0.99分 vs 2.68±1.29分,P =0.003。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PACI患者远期预后与急性期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在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前3天收缩压平均值低于145 mm Hg的患者,其预后明显优于收缩压>145 mm Hg者,提示伴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仍需适当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01—2022-4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56例,术后根据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分标准评估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统计术后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所有血管再通患者术后均进行90 d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机械取栓治疗后有142例TICI评分≥2b,血管再通率为91.03%,14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8.97%。142例血管再通患者90 d时预后良好68例,预后不良74例,预后不良率为52.11%。预后不良组的年龄[(61.12±12.65)岁vs(56.89±10.98)岁]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9.65±5.12)分vs(16.82±4.83)分]、发病至入院时间[(24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第1周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疗效,观察血栓弹力 图(thrombelastogram,TEG)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聊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大剂 量组60例,对照组60例。大剂量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40 mg口服,1次/天,治 疗7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1次/天,治疗7 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 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1次/天,治疗14 d。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并 适当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TEG和CRP检测。入院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随访3个月时进行mRS评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并评估各组再 发缺血性事件发生率。 结果 ①治疗14 d后,大剂量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 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4 d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 14 d后,与治疗前相比,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inetics of clot development,K)均长于治疗前,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血块强度(maximum intensity of blood clots,MA)均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4 d后,大剂量组和对照组比 较,TEG各数值接近,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 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4 d后,大剂量组较对照组CRP降低更显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④两组治疗前后m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 m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3个月后随访,大剂量组有2例再发缺血性事件,占3.33%; 对照组有5例再发缺血性事件,占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周给予阿司匹林3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40 mg治疗较常规小剂量疗效 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ye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HBO+常规药物治疗组和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个疗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HBO+常规药物治疗2~4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及BI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HBO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
住院且发病时间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女77例,应用免疫比浊法
测定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成MAU阳性组(81例)和MAU阴性组(85
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AU与脑梗死
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166例患者中,有81例(48.8%)存在MAU。MA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糖尿病(χ2=8.116,
P =0.004)、收缩压(t =2.735,P =0.00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t =2.612,P =0.01)、血糖(t =2.68,P =0.0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 =2.217,
P =0.028)和C反应蛋白(t =5.548,P =0.000)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优势比
(odds ratio,OR)为1.5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6~2.47,P =0.01]、收缩压(OR 1.47,
95%CI 1.01~1.17,P =0.0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2.43,95%CI 1.01~5.37,P =0.03)和C反应蛋
白(OR 1.79,95%CI 1.09~1.21,P =0.005)均为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AU与高血压、糖尿病、C反应蛋白、血脂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机械取栓应用于大脑中动脉(midd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段急性闭塞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MCA M2段急性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90 d mRS评分分为良好 结局(mRS评分0~2分)与不良结局(mRS评分>2分)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入院NIHSS评分、是 否合并静脉溶栓、闭塞部位、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再通时间等资料 的差异。 结果 共入组行机械取栓术的MCA M2段急性闭塞患者12例(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71.4±8.1)岁, 入院NIHSS评分中位数为18分,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改良的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 nfarcti on,mTI CI )2b~3级]11例(91.6%),出血3例(25.0%),其中SI CH 1例(8.3%),24 h时血管再通11 例(91.6%)。90 d良好结局组4例,不良结局组8例。良好结局组入院NIHSS评分低于不良结局组(中位 数14分 vs 22分,P =0.038),两组间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CA M2段急性闭塞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观察,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低与 90 d预后良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MS治疗,疗程1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 NIHSS评分:试验组由治疗前的6.57±2.66减少到治疗后4.01±2.83,对照组由6.29±3.00减少到5.10±2.43;Barthel指数:试验组由治疗前47.33±14.31增加到治疗后60.83±18.53,对照组由45.50±13.91增加到53.67±15.97;Fugl-Meyer评分:试验组由治疗前38.20±24.01增加到治疗后58.40±29.57,对照组由37.53±23.8增加到49.60±29.77,治疗前两组3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8、0.004和0.008)。结论 TMS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8.57±2.25 vs 15.32±2.16,P =0.003;对照组:9.23±0.96 vs 14.76±1.93,P =0.0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2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0d时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下降(治疗组:83.05±2.11 vs 47.75±1.52,P =0.004;对照组:72.15±2.22 vs 50.25±0.23,P =0.022),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34)。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无甲状腺疾病史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_3、T_4、TSH)和临床特点、血液检验指标进行分类及分析,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低]T_3组患者血清T_3值[(0.65±0.17)nmol/L]低于正常T_3组血清T_3值[(1.34±0.28)nmol/L](P〈0.01);T_4、TSH值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低T3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T_3组(P〈0.01),血清T_3水平与人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低]T_3组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低于正常T_3组(P〈0.05)。结论血清低T_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严重程度及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严重低T_3水平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差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症)患者,分为实验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为13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1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mRS)为疗效观察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和治疗费用为卫生经济学指标。比较NIHSS评分每减少1分、BI评分每增加5分、mRS评分每减少1分,患者每人每天所花费的住院费用。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14 d时NIHSS、BI、mR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4 d后NIHSS评分下降主要在构音和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BI评分提高主要在用厕、吃饭、移动、行走、穿衣、上楼、洗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RS(0~2)分的患者近期残障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②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检查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药品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01)。③NIHSS评分每减少1分,BI评分每增加5分,MRS评分每减少1分,实验组所需费用均较对照组少。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更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内囊预警综合征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连续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BI在随访至6个月时第3次评价,并应用SPSS 13.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在出院时和6个月随访时的BI改善值均高于普通病房组(20±18 vs 12±16,P<0.01;44±20 vs 26±17,P<0.01)。6个月时,卒中单元组生活基本自理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73.63% vs 53.19%,P=0.003),而重度障碍率则低于普通病房组(12.09% vs 21.28%,P=0.044)。两组出院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但改善值卒中单元组更大(P<0.01)。结论 与普通病房相比,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d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在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连续入选发病3h之内的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3例。患者入院时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在基线(发病3h之内),24±3h,72±3h进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获取影像学资料,并在上述时间点及发病90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 对73例发病3h之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研究发现:发病3h之内乳酸脱氢酶(P=0.026)、纤维蛋白原(P=0.012)、血沉(P=0.001)、肌酐(P=0.036)、基线水平GCS(P=0.001)和NIHSS评分(P=0.002)、住院期间发生感染(P=0.001)、手术(P=0.014)、血肿大小(P<0.01)、绝对水肿大小(P<0.01)、发病24h血肿扩大(P=0.002)、出血破入脑室系统(P=0.001)、影像学具有占位效应(P=0.003)与患者90d mRS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感染、手术、所观测时间点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发病24h血肿扩大、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影像学具有占位效应、基线的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血沉、肌酐、基线水平GCS和NIHSS评分与患者90d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控制这些因素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的亚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分析体外血浆脂蛋白过滤器(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基础治疗平行对照试验设计。90例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DELP治疗组(55例)、对照组(35例)。评估DELP治疗后第4、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90d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层分析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T)、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等对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开始治疗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4天DELP治疗组NIHSS降低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但Barthel指数(BI)变化无显著差异;DELP治疗组第90天改良Rankin评分(mRS)良好预后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第4天各项指标间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治疗第14天则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6h、收缩压≥140innqHg、舒张压〈90mnlHg(11TlnlHg=0.133kpa)、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血糖〈7.0mmol/L的患者第14天NIHSS降低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6h〈T≤24h、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血糖〈7.0mmol/L的患者DELP治疗后第90天mRS良好预后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DELP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少了严重残疾的发生。尤其能促进收缩压≥140mmHg、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或血糖〈7.0mmol/L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明显改善患者良好预后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评价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同期30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病死率、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感染率、GCS评分、mRS评分、GOS评分等作为疗效指标。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神经内镜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病死率、GOS评分、出院时GCS评分、6个月mR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GOS≥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经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临床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