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肺通气犬呼气末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荣信  丁雄  郑忠欣  吉俭 《广西医学》2000,22(5):970-971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呼气款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关系。方法:以5只成年犬为实验动物,制造单肺通气模型,连续监测9种单肺通气模式下的PetCO2T PaCO2。结果:PetCO2和PaCO2之间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而用多元相关方法分析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P〉0.1)结论:认为在OLV期间,PetCO2受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PaETCO2的变化和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来评价单肺通气(OLV)时监测PETCO2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分别于双肺通气(TLV)20min、OLV5min,15min,30min,60min测PETCO2与PaCO2的价值,计算PaETCO2,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OLV时不同时段的PETCO2比TLV时增大(P〈0.05),PETCO2与PaCO2相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单肺通气期间影响PETCO2的因素,提高了PETCO2反映了PaCO2准确性,作者对27例患者实施单肺通气麻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肺内分流(Qs/Qt)显著影响PETCO2;机械通气参数中,潮气量(VT)对其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吸/呼比(I/E)。只有合理的参数搭配(VT10ml/kg,f12/min,FiO2 0.8,I/E 1:2),PETCO2反映PaCO2才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23-126
目的 研究肺保护通气策略在肺结核纤维板剥脱术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择期全麻下行肺结核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58例,年龄18~75岁,体重指数17~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9):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组和保护性通气(Protective ventilation,PV)组。于双肺通气改变体位后15 min(T0)、单肺通气30 min(T1)和恢复双肺通气后15 min(T2)时,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检测pH值、血氧分压(PaO_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指标;同时记录呼吸力学指标包括气道峰压(Peak pressure,Ppeak)、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和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及术毕采集桡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血浆NE、TNF-α、IL-6和IL-8的浓度。结果 与VCV组相比,PV组Ppeak、Raw降低,Cdyn增加;术毕血浆NE、TNF-α、IL-6和IL-8浓度降低(P0.05)。结论 保护性肺通气可减轻肺结核纤维板剥脱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损伤,减轻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群英 《重庆医学》2015,(34):4863-4865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它监测方便、快捷,已广泛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是全身麻醉的标准监测手段,可以很好地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但是,在危重患者中,二者是否也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以及PetCO2的变化提示有哪些警示意义,是临床密切关注的问题,现就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常见的“单肺”情况有肺结核所致毁损肺、一侧肺不张和一侧肺手术切除,由于显著的气道-肺容量变化和呼吸力学改变,其通气特点应与常规通气有明显不同。现将3例单肺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探究单肺通气病人的最佳呼吸参数。方法32例胸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双肺通气(TLV)、单肺通气(OLV1、OLV2、OLV3)等几种不同的通气方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吸气阻力(Raw)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OLV1、OLV2的通气方式中PaO2、SpO2均明显低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 in后有6例使用OLV1、OLV2的病人SpO2低于90%,OLV3通气方式中的PaO2明显低于双肺通气,SpO2比双肺通气略低,与OLV1、OLV2比较,OLV3通气方式SpO2、PaO2均明显上升,利用OLV3的通气方式都能使病人的SpO2维持在95%以上;PaCO2数值在TLV、OLV1、OLV2无统计学差异,在OLV3通气方式中则有明显上升;单肺通气后Ppeak、Raw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所有病人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BP、HR、CVP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式能明显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阮林  黄冰  钱卫 《广西医学》2000,22(1):40-41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PETCO2和Qs/Q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分别于TLV 20min、OLV 5min、15min、30min、60min测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气并同时记录PETCO2,计算Qs/Qt,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OLV时不同时段PETCO2、PaCO2、Qs/Qt比TLV时增大(P<0.05),TLV时PETCO2与Qs/Qt不相关(r=-0.0230,P=0.9077)。OLV时PETCO2与Qs/Qt相关(r=0.4739,P=0.0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3.4862+0.0147x(y=PETCO2,x=Qs/Qt)。结论:OLV时PETCO2与Qs/Qt呈直线相关,PETCO2随Qs/Qt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术侧肺持续正压通气对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效应。方法选取2011-05~2014-03间于本院择期行开胸肺癌根治术、ASA分级Ⅰ~Ⅱ级的1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单肺通气期间,对照组术侧肺自然萎陷,观察组术侧肺以2 L/min氧流量持续正压通气。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及通气后每半小时,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动脉和桡动脉血清IL-6(白介素-6)和IL-8(白介素-8)的浓度、血清肺泡表面蛋白(SP-D)的浓度,计算IL-6和IL-8的净释放量及呼吸指数( RI)。取1.0 cm ×1.0 cm ×1.0 cm肿瘤细胞阴性的边缘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和肺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段IL-6和IL-8净释放量、SP-D浓度和RI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能减轻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双肺的炎症反应,对肺功能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Li HB  Zhang Y  Gao BB  Fu HQ  Deng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67-1769
目的 探讨在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浙江舟山市人民医院24例行肺大泡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肺泡(BAL),检测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肺灌洗液(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组分,以饱和磷脂/总磷脂和饱和磷脂/总蛋白比值作为判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 胸部手术时肺表面活性物质明显降低,PEEP可阻止其降低,但伴心排量下降.结论 呼气末正压呼吸可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水平,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侧卧位双肺通气(TLV)后10 min(T1)、单肺通气(OLV)后10 min (T2)、OLV后60min(T3)及侧卧位恢复TLV后10min(T4)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及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OLV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异丙酚的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T2、T3时肺内分流率少于对照组,氧和指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缓解OLV时肺内分流、提高氧合,在一定程度上预防OLV时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TiSi2和HCl为钛源和形貌控制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海胆状TiO2/TiSi2纳米复合材料。TiO2/TiSi2是由TiSi2基体与生长在TiSi2表面的海胆状金红石型TiO2组成,其中,金红石型TiO2由大量尺寸均匀、表面光洁、沿[001]晶向生长的纳米棒组成。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TiO2纳米棒会由棒状转变为锥状。性能测试发现,相比于纯相的金红石型TiO2,TiO2/TiSi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具备较好的光吸收性能和较高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率。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检测50例肺结核患者(PPT)和5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HAV)的血浆维生素C(VC)、维生素E(VE)、β-胡萝卜素(β-CAR)含量和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与HAV者比较,PPT患者的MDA平均值显著增高(P<0.001);而VC、VE、β-CAR、SOD和CAT均显著降低(均P<0.001).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提示,随着PPT病程的延长,MDA值逐渐增高(r=0.4255,P<0.01),而VC、VE、β-CAR、SOD和CAT值逐渐降低(r分别为-0.3288、-0.3816、-0.4744、-0.3169和-0.3768,P<0.05~0.01).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病理性加剧,且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单肺麻醉时对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患者清醒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需要行肺叶切除的52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26例。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双肺通气30 min、双肺通气60 min、单肺通气60 min、再次双肺通气30 min、手术结束这6个时点分别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开眼的时间、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及拔管的时间。结果单肺通气(OLV)开始后,肺内分流率(Qs/Qt)于双肺通气(TLV)时高于麻醉前与TLV30min时,OLV30min、OLV60min时Qs/Qt达最高,B组OLV30min、OLV 60 min时,Qs/Qt明显高于A组(P〈0.05);在患者结束麻醉后,A组开眼的时间、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拔管的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均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和减少肺内分流,而且能使患者清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油田采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负荷,提高其可生化性,采用O3/UV和O3/H2O2氧化法对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pH以及紫外灯功率对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独臭氧氧化相比,O3/UV以及O3/H2O2联用技术对采油废水中的COD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废水可生化性均有所提高,且O3/H2O2氧化法对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程度更大。O3/UV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紫外灯功率为18 W,氧化时间为30 min,可生化性(B/C)提高至0.092;O3/H2O2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为0.3,氧化时间为30 min,B/C提高至0.175。氧化预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时患者呼吸的管理及麻醉处理。方法对3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麻醉诱导时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8例,通过调整呼吸参数,改吸入纯氧等措施,SpO2逐渐回升至正常。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关键是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准确,确保双肺分隔,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监测,避免低氧血症,为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I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麻醉维持给予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和血浆靶控异丙酚1~3μg/m],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2mg/kg;对照组(Ⅱ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麻醉维持给予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和吸入1%~3%异氟烷,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2mg/kg。连续监测患者血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PaO2)、心电图、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麻醉深度指数。分别在麻醉前基础值(T0)、手术切皮前5min(T1)、切皮后5min(T2)、切皮后(OLV期间)30min(T3)和术毕前10min(T4)采桡动脉血3ml,评价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应激反应程度。结果:L时,Ⅰ组SpO2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4时,Ⅰ组PaO2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时,Ⅰ组SBP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1、T4时,I组HR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Ⅰ组DBP显著高于Ⅱ组,T4时,Ⅰ组DBP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rr4时,I组皮质醇(C0r)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T4时,Ⅰ组血管紧张素Ⅱ显著高于Ⅱ组(P〈0.05);T1、T2、T3、T4时,Ⅰ组IL-6显著低于Ⅱ组(P〈0.01);各个时刻两组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相对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行单肺通气麻醉,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应激反应较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